作文升格

2016-12-28 06:11
中学生天地(C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韩某张英农夫

作文升格

【模拟得分:43分】

退一步,海阔天空

【泰河中学高三年级2015年9月月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个年轻的农夫,划着小船,给另一个村子的居民运送自家的农产品。那天天气酷热难耐,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划着小船,希望赶紧完成运送任务,以便在天黑之前能返回家中。突然,农夫发现,前面另外一艘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自己快速驶来。眼见着两艘船就要撞上了,但那艘船并没有丝毫避让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农夫的小船。

“让开,快点让开!你这个白痴!”农夫大声地向对面的船吼叫道,“再不让开你就要撞上我了!”但农夫的吼叫完全没用,尽管他手忙脚乱地企图让开水道,但为时已晚,那艘船还是重重地撞上了他。农夫被激怒了,他厉声斥责道:“你会不会驾船,这么宽的河面,你竟然撞到了我的船上?!”当农夫怒目审视对方小船时,他吃惊地发现,小船上空无一人。听他大呼小叫、厉言斥骂的只是一艘挣脱了绳索、顺河漂流的空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中华民族向来以谦逊儒雅闻名于世,自古以来,谦恭忍让就在人们的心中铭下不可磨灭的印象。鹬蚌相争的例子时刻警示着我们:缺乏忍让,最后还是会伤害自己。忍让,不是怯懦,而是为了未来更好发展进行的理智决定。唯有忍让,才能看见更广阔的天地,才会发出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感慨。

首段根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唯有忍让,才能看见更广阔的天地,才会发出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感慨”,审题比较准确。

语言表达问题不少:“谦恭忍让……铭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搭配欠妥;“鹬蚌相争的例子”中“例子”改为“故事”更为妥当;“进行的理智决定”搭配不当;中心论点句稍显别扭,“唯有”一词有些绝对化。

清朝中期,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同为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但当两家再要起房造屋时,却因地皮争执不下。张英母亲便修书一封,希望张英能出面了结此事。张英看后回信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此时张母才想通了其中的关键,主动退让三尺。而叶家见状,也深感惭愧,立刻把墙退后三尺,因而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试想,若是张英不能够忍让,即便能多占些地皮,也丢了这么一段佳话,更是落人口实。退一步,往往能看到美好的风景,而不知忍让,只会迎来衰败。

第二、第三段从正面举例论证,论据紧扣中心。第三段假设论证,虚实结合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思辨性和说服力。

这两段的问题也很明显,就是叙事过多、分析太少。写议论文举例论证时,不能像写记叙文一样一味记叙事情,而应强化分析,将“权势”与“忍让”两者的辩证关系论述清楚——“权势”与“忍让”两者并不矛盾,拥有“权势”也应该懂得“忍让”,作出“忍让”并不会削弱“权势”。

此外,第二段还存在表述问题,例如“两家毗邻而居”,应该是“他们的老家毗邻而居”才符合史实。

楚汉争霸时期,项羽战败,他带领八百余人突出重围,乌江畔,乌江亭边,刘邦追兵将至,部下纷纷劝项羽尽快渡江,来日东山再起。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拔剑自刎,一代英豪殒身于此。须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而项羽,为了那莫名的骄傲,选择了死亡。昔者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更是到吴国学习了一段时间最终成就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豪言。两者于此,高下立判。

这一段欲从反面论证“不忍让带来的危害”,但是作者混淆了“忍让”与“忍耐、忍受”,项羽是因为不能忍受失败、不能正确地面对失败才会自刎,而非不懂忍让。从后文来看,从这一段开始,作者的论述已经偏离了文章中心“忍让”。

语言表达上也有两处问题,一说项羽“为了那莫名的骄傲,选择了死亡”,“骄傲”一词欠妥;二说勾践“成就豪言”,也很牵强。

农夫不知忍让,终而被空无一人的小船撞上;李斯不能忍让韩非,用计将他害死,自己最终也被赵高用同样的方式害死;刘备不忍荆州失陷、兄弟惨死,贸然进军,得了个国破家亡的结局。

运用排比,反面论证,增强了论证力度。但是李斯害死韩非是出于嫉妒之心,并非不能忍让;刘备国破家亡是因为冲动、贸然行事,论述完全偏离了“忍让”。

人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让,就如桌角的一株百合,虽无动人的身姿,却能让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淡雅的花香。

结尾用比喻句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堪称亮点。只是显得比较仓促,在结尾之前应该阐述“怎么做”,使文章更有深度,同时也能使字数达到题目要求。

【修改后模拟得分:49分】

退一步,海阔天空

中华民族向来以谦逊儒雅闻名于世,自古以来,谦恭忍让作为一种优良传统代代相传。鹬蚌相争的故事时刻警示着我们:缺乏忍让,最终还是会伤害自己。懂得忍让,可以看见更广阔的天地,正如古人所言,退一步,海阔天空。

清朝中期,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同为安徽桐城人,他们的老家毗邻而居。老家的人为起房造屋争地皮,各不相让。张英母亲便修书一封,希望张英能出面了结此事。按常理,当朝宰相一发话,即使对方官居侍郎,也不敢不从。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张英回信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多么通达大度,多么明理谦让,丝毫没有以势压人之意。张母读信后想通了其中的关键,主动退让三尺。而叶家见状,深感惭愧,也将墙退后三尺,两家之间于是有了著名的“六尺巷”。

试想,若张英不能够忍让,即便能在争执中占尽上风,多占三尺地皮,那会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以权谋私,仗势欺人,脸面丢到家了,老家的人也会生活在邻居仇恨的眼光里,还怎么能成就传唱至今的一段佳话呢?

相反的,有人不能忍让,最终酿成悲剧。2013年7月23日,北京大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摔婴案”,一位年轻的妈妈推着婴儿车在车站候车,与打算在此地停车的李某、韩某二人发生了口角,随之纠纷升级,韩某为泄私愤摔死了婴儿车内年幼的孩子。这样的惨剧本来完全可以避免,或是年轻妈妈推车离开,或是李某、韩某换个地方停车,但双方都不愿忍一时之愤,轻重之间失去权衡,才从口角升级成了恶劣的杀人事件,韩某也被依法判处死刑。

材料中的那位农夫不知忍让,终被空无一人的小船撞落下水,成了笑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人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不休,甚至拳脚相加。斑马线上,人车争道;公交车门口,你挤我撞;为了一点利益,同室操戈……“忍”字头上一把刀,刀落下来会伤害“心”。所以,大家遇到纠纷时一定要克制、理性,避免害人害己。

当然,我们倡导忍让,也不是无原则的,当我们合法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应该通过正当的途径来维护。当我们国家的主权受到挑衅时,更不能忍让退缩,而必须奋起抗争,忍让绝不是一味地怯懦妥协。

人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是的,在日常生活中,忍让,就如桌角的一株百合,虽无动人的身姿,却能让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淡雅的花香。

猜你喜欢
韩某张英农夫
深秋
减字木兰花·乙亥清秋
躺在树下的农夫
艺术百家 张英
农夫和蛇
农夫和蛇
遗嘱以外的直系亲属有权变更遗嘱内容吗
恋人一方因拒绝分手而自杀,另一方犯法吗
将夫妻财产赠予小三及非婚生子,妻子可否要求返还
回归自然做个城市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