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模式构建创新型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探索

2016-12-28 12:36金越孙慧君吕莉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30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药学

金越+孙慧君+吕莉

[摘要] 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医学模式转变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基础知识扎实、适应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药学专业人才成为现阶段药学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本文提出了多元化构建教学实践平台,培养创新型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模式的改革措施并付诸实践,为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打下必要基础。

[关键词] 多元化模式;药学;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0(c)-0067-04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advance of society and the change of medical model, new requirement is claimed to high medical education. It has been the main goal of pharmacy high education to culture a large number of pharmacy professional talents with broadknowledge level and skills,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a sense of innovation. In this article, the innovation mode of building teaching practice platform system by multichannel,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pplied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alents were proposed and put into practice. These reforms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of innovative research for pharmacy training mode.

[Key words] Multivariate pattern; Pharmacy; Innovative talents; Applied talents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给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创新人才需求为牵引,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国家大学培养模式研究的重要内容,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学生培养质量提高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高等院校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培育创新素质人才的重要课题之一。

1 传统培养模式亟需打破

目前,我国医药类院校专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专业分化细,而专业设置口多,因此形成了较为单一的培养模式。学生们自身也有一定的认识,对传统满堂灌式的填鸭教育早有微词。传统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已很难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现状对人才的需求,药学院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如何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合理地设置各种课程体系,高质量的培养药学人才,以满足时代的进步及社会的需求[1]。

近几十年来,欧美国家在药学教育上多方积极探索,总结了很多先进经验。与国内教育模式不同,国外的高等药学教育具有职业导向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引入各种实践课程,聘任专职领域人才增强师资力量。在教育模式方面,欧美及日本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拓宽知识领域,这是我国药学教育所不及的。

2 多元化构建教学实践平台,培养创新性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

多年来,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已经认识到传统模式的禁锢与不足之处,正在努力探索全新的药学实践教育模式[2]。我院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创新性多元化药学学生培养实践平台,以提高药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为宗旨,大力发展药学教育。目前,我院已经构建了由实验教学平台、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创新科技平台、大学生课外实践基地、本科生毕业实习基地等多个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通过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以及汲取国外先进药学专业办学特色、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经验,我院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在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的改革,临床及药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产、学、研基地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系统地提出了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与措施,见图1。

该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更多更好的药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创新型多元化药学专业方人才的教育方式和培养模式,有助于为我国各大高校、研究机构、各大中型医院、社会药房和社区医院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药学人才。具体改革方案如下:

2.1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开展基础创新活动

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是药学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实际有效结合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检验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和手段[3]。通过药学实验教学,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及提高,并在解决实验难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善于沟通及与他人合作的团队意识,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的有效途径[4]。

在实验教学改革中,要打破以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宗旨,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督导”[5]。这就要求在实验教学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设计实验,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6]。因此,需要进行教学资源的改革与整合、教师队伍的筛选与构建。

2.1.1 整合教学资源,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比例 我院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通过对相关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全面考虑和分析后,统一规划课程,删减简单验证性的实验内容,由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取而代之[7]。一个大的综合设计实验,可以涵盖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制剂学、药物分析、仪器分析等课程,学生可以从这样的实验实践中复习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并加以整合、梳理、拓展及延伸,充分考察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及处理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外,带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适当在教学内容里扩充一些前沿性设计性实验,使实验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层次、立体式,目的是鼓励学生接触高水平科学技术,参与科研并大胆创新,这对开拓学生思维以适应更高层次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1.2 充分发挥实验带教教师的作用 实验带教教师应知识渊博、熟悉多学科领域、善于沟通交流并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组建实验教师队伍时,要充分考虑专家教授的学术特点,鼓励学生尽早接触科研,投入科研。带教老师生动的教学方式及严谨的科研作风会影响学生,而参与科研任务也会逐步建立学生的责任感与自信心,从而为学生将来从事科研医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8]。

2.2 积极建设开放性实验中心平台,培养全新思维药学人才

开放式实验中心平台是指在保证正常教学、科研任务不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科研环境及科研仪器设备等资源,面向本科生开放实验室[9-10]。目前,我院的平台建设已经完成。该平台的建设以我院及肿瘤创新团队科研中心共享平台为中心,以我院实验室为基础。开放式实验中心平台科研实验室包括细胞培养间、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动物室、药物化学实验室、药理实验室及药代动力学实验室等,拥有多项精密实验器材及设备,能满足多人实验需要。

利用开放式实验中心平台,可在开放时间、开放内容、开放对象三大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这是一种全新观念及全新管理新思路的实验室教学形式,是课程以外的实验技能训练场所。对于对实验具有浓厚兴趣而且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该平台可以给提供给本科生更多的实践空间及更多的学习机会。国内外各大高校公认,开放式实验中心平台是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实验平台,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可靠的保证[11]。

2.2.1 积极建设科研实验室 为了保证多人次实验需要,学院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实验仪器及设备,同时加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实验室建筑面积4000 m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共计近800件,总价值达1000万元,还有两个细胞培养间正在建设中,很快就能投入使用。

2.2.2 鼓励各学科带头人开放实验室 在药学本科生的教育模式转变中,各学科带头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专家及教授们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及充足的科研经费,因此开放他们所属的实验室可提供给药学专业学生更多的机会和实践平台。在积极建设新实验室的同时,鼓励各学科带头人开放实验室,可以使学生更早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并有机会进入到高水平实验室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及知识水平,这对于培养新型药学人才非常有益。因此,需要向国外的大学看齐,不能闭关自守,不敢交流,而是要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开放实验室,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3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

本科生导师制溯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12],通过导师因材施教,帮助和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并运用于实践,使学生学会更好的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学生从查阅文献开始,进一步学会选题、设计分析、摸索实验条件、书写实验记录、处理数据结果撰写科研论文等。学习文献的方法可采用自主学习与导师指导的方式,也可适当结合小组讨论的形式,有利于学生更快提高阅读文献的能力。学生根据参与的科研方向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导师负责对学生科研参与表现及综述完成质量进行考评,并推荐优秀论文投稿发表。学术论文的发表是衡量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此过程的完成,会使学生在查阅外文文献、整理科研思路、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3.1 举行学术科研讲座,鼓励学生了解感兴趣的学术方向 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度让学生尽早了解和接触药学科研实践活动。通过举办“专家讲坛”“科研论坛”“课题汇报”等学术讲座及科研报告活动,让学生接触科研并有初步了解,进一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验研究。

2.3.2 学生与导师“双选”,组织学生开展科研课题研究 导师与学生进行“双选”是保证科研任务顺利进行的前提。在明确自己感兴趣的学术方向之后,学生可以选择导师,并进一步与导师进行沟通和了解。导师可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实验室及开放式实验平台进行科学研究,从导师亲自带,到研究生带,到学生自己独立实验,逐步建立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及科研实践能力[13]。

2.3.3 开展实践教育,学生独立完成课题 导师可以确定初步的实验方向,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课题计划,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实践能力。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自主书写论文或报告,由导师进行指导修改。

2.3.4 及时沟通与交流,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药学学生的基础学习公共课程多,压力很大,在跟随导师做科研任务的时候,也容易遇到一些困难。因此,为保证学生以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学习任务,导师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安排与所指导的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业上及生活上的困难,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迎接挑战。及时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以积极健康的心理和态度投入药学事业。

2.4 构建毕业实习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科研素质的提高

本科毕业实习是本科专业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教学计划中占重要地位[14]。毕业实践环节对于扩展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课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实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更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开展医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重视毕业实践环节,努力创造良好的毕业实习条件及建设毕业实习基地,通过加强毕业实习平台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科研素质的提高。除了我院实践基地外,还可与国内外药科大学或公司共建毕业实习基地,鼓励学生走出国门,适应国际化的需要。

2.4.1 动员和培训,促进学生了解实习单位 在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之前,要安排一系列的动员及培训工作,就相关的专业知识、实验要求及标准、实验室情况、实验操作规范等内容向学生做全面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实习单位并做到心中有数[15]。特别必要的是,需要请实习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以确保学生的毕业实习能够顺利进行。

2.4.2 指导教师与学生互动,确定实习课题,完成毕业论文 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由指导老师确定研究课题。首先,指导学生进行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找和阅读,了解实验设计背景。接下来,老师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内容和技术路线。在实验过程中,导师指导学生解决困难,调整实验方案及优化实验设计,最后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完成毕业论文。

2.4.3 鼓励学生在实习中动脑创新,多学多练,实现学术与实践的结合 毕业实习环节一直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在此过程中,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然后又从实践中扩充自己的理论知识,实现质的飞跃;同时本科生也在这一重要环节中实现从在校大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在实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勤于动脑,敢于动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实现学术与实践相结合。

2.5 建设产学研实践基地,给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的条件

产学研是一种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共建发展及科研成果的转化的全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它建立在稳定的实习基地基础上,经过生产、实习、科研多方面多层次的相互支持与相互融合,将生产实践的知识用在短时间内,以最好的方式、最佳的途径传授给学生,达到最合理的运用及最理想的效果。产学研实践基地的建设给学生创造了接触社会的条件,为学生顺利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2.5.1 逐步加强与制药企业、医院和科研院所的沟通 目前,我院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市药品与食品检验所等多家科研院所与制药企业达成联盟,建立了学院和外单位之间长期稳定的校外教学基地。通过产、学、研基地建设,本着“双赢”原则,在增加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为其他科研院所与制药企业输送大量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2.5.2 建立高校课外科研创新活动平台 高校课外科研创新活动平台是营造同科研相互启发、相互碰撞,取长补短、激发创新氛围的一种好形式[16]。我院积极配合校级、市级、省级各项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目前学院已组建了“挑战杯”“创业创新计划大赛”等一系列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体系。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发明创造,优秀作品给予经费支持和表彰,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很高,形成一种人人奋发向上、争创科技创的新局面[17]。

2.5.3 邀请校外专家、企业专家进入学校成为客座教授,尽早使学生熟悉生产实践 大一、大二期间,学生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药厂、药店进行见习和观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药学生尽早熟悉就业平台和职业特点,尽早进入职业角色[18]。大三期间导入企业课程,邀请企业生产管理人员进入校园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及宣讲活动,缩减学校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促使学生以“零适应”状态进入生产实践[19]。

培养高素质药学应用型人才,是适应我国医药产业可持续良性发展的需要,是各医药院校的共同追求[20]。为此,要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构建毕业实习平台与产学研实践基地,促进学生综合科研素质的提高,顺利实现学生从学校步入到社会的接轨,努力培养与时俱进、适合医药行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玲,贾欣,阿有梅,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在临床药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153-154.

[2] 金越,吕莉,赵艳艳.浅析在临床医学专业开展基础医学系统整合课程的利与弊[J].医师在线,2016,3(10):272.

[3] 邓莉平,张泳,吴涛,等.药学实验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36):113-114.

[4] 关颖丽.中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8):91-92.

[5] 汪劲松.研究型大学如何加强本科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5(22):8-9.

[6] 郭婷,方伊,童志平.“一个根本,五个结合”实验教学新模式与高等工程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2):69-71.

[7] 于莲,苏瑾,孙维彤,等.药学专业学生多元化综合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构建[J].药学教育,2013,29(5):61-62.

[8] 齐宝宁,赵天才.构建多元化教学实验平台,强化大学生实践技能培养[J].重庆医学,2012,41(34):3677-3678.

[9] 鲍日元.地方高校开放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意义与难点探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6(11):110-112.

[10] 朱艳,秦民坚,吴刚.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药学教育,2009,25(3):40-44.

[11] 王甫想.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8(9):152-153.

[12] 蒋开东,朱剑琼,刘忠秀.坚持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医学创新人才培养[J].医学教育,2005(3):899-911.

[13] 郭姣,齐平,周泉.医药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药学教育,2008,24(5):1-4.

[14] 陈建济.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10-11.

[15] 吕莉,金越,高东雁.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阶段形成性评价初探[J].医师在线,2016,3(16):231-232.

[16] 阳国亮,曾冬梅.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2):4-6.

[17] 桂劲松,朱开梅,韦汉燕.培养药学创新人才的几点设想[J].华夏医学,2007,20(6):1386-1387.

[18] 金越,孙慧君.关于本科生毕业课题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1(16):105.

[19] 赵艳艳,彭金咏.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医师在线,2015,2(13):314.

[20] 李军.三方努力,全力打造大学生就业新局面——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113.

(收稿日期:2016-07-22 本文编辑:程 铭)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药学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