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务导向的MPAcc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2016-12-29 08:42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王艳林
财会通讯 2016年29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实务现实

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王艳林

基于实务导向的MPAcc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王艳林

会计专业硕士(MPAcc)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类型,其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和培养模式都与会计学硕士存在较大的差异。案例教学通过来自企业的真实案例,将学生置于一种接近现实的情景之中,是实现MPAcc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实务导向的MPAcc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包括案例选择、现场观摩、小组研究、课堂讨论与总结和撰写报告等五个步骤,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以及校企联动和协同办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会计专业硕士(MPAcc) 实务导向 案例教学模式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关注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创业精神以及终身学习态度。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及国务院学位办于2003年12月批准设立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会计专业硕士学位(MPAcc)。2010年我国MPAcc的培养单位为106家,2016年MPAcc培养单位增加到177家。MPAcc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类型,其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和培养模式都与会计学硕士存在较大的差异(曹洁等,2015),所以,我们应在借鉴会计学硕士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更加适合于MPAcc培养新模式,以期更好地实现MPAcc培养目标,即把学生培养成为“职业性与学术性高度统一”的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案例教学通过来自企业的真实案例,将学生置于一种接近现实的情景之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完美融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决策能力,提高其辩论口才和批判性思维,强化其沟通与协调能力,成为提高学生解决现实经济管理问题和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案例教学是实现MPAcc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MPAcc培养特点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位授予类型,MPAcc与会计学硕士在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更关注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的变革从历史沿革来看,会计学硕士在设立之初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科研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以补充科研教学环节之不足和满足科研教学人才之需。但是,随着博士教育的发展和博士毕业生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青睐于引进科研能力更强的博士毕业生,于是教育部及国务院学位办将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水平、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水平和实用型会计人才的需要。具体内而言,MPAcc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拥有较好会计理论基础、熟悉国际和国内会计准则与法规、能够将理论基础和现实情况相结合、具有较强分析和解决财务会计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型高级财会人才。MPAcc培养目标的定位指明了会计专业硕士未来的就业方向,也对各培养单位为适应培养目标变化而进行势在必行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崭新的要求。以美国著名的常青藤院校为例,他们对于学术型大学和非学术型大学,都以向实务界输送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而不去划分学术型大学和非学术型大学在培养目标的差别,在其所设置的专业硕士课程中,更多地强调如何实现理论和实务的衔接,特别强调如何在不同的场景应用理论去应对复杂现实问题,而很少将研究方法和理论探索课程设置在内。

(二)培养对象的转变从MPAcc的培养对象来看,全日制MPAcc学生大多来自于非会计专业,生源专业五花八门。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为例,全日制MPAcc的生源专业背景包括会计学、审计、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统计学、数学、化学、英语等专业,而纯粹的会计学专业生源不足30%。相对而言,审计学和财务管理学专业与会计学专业较为接近,具有此类专业背景的学生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其他专业,尤其是非管理类和非经济类专业,如统计专业、数学专业和英语专业等学生一般并不具备会计知识,甚至连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础也不具备,这种情况下,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必然在专业知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和程度不同的专业知识欠缺。另外,多数全日制MPAcc学生是本科毕业直接就读的硕士研究生,没有工作经验和实践经历,而为数不多的在职MPAcc学生由于工作经验的先验性使其对会计相关专业知识更多地停留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感性认知层面,理论知识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MPAcc培养对象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差异性和层次性要求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模式能跨越这种断崖式的差别。案例教学法,对直接从非会计专业进入MPAcc学习阶段的全日制学生而言,可以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开发其多维思考的心智模式,强化其对财务与会计问题的综合理解,将其所学的散见于各课程的理论知识相互渗透、灵活运用,从而达到融会贯通各种财务会计理论的目的;对于在职MPAcc学生而言,可以在分析探讨思辨的过程中进一步建构其知识体系,从而优化其会计专业认知结构。

(三)培养方式的转变在培养方式上,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专业硕士的培养,更加强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高其分析应对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以致用。例如,案例教学将企业现实情景搬到课堂上,通过实际工作状态的真实体验和讨论辨析的交流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融为一体,锻炼了学生思辨能力、沟通能力、逻辑能力等高素质管理人员所必备的综合能力;网络课程则以其“超文本”特性,使学生通过“高自主选择性、高主观能动性和高速度浏览性”而成为一种课下补充的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在研究生教育中;学术沙龙则以其学术专业性、思想开放性和和言论自由性拓展了学生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针对国内MPAcc培养目标和生源现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模式并逐步增加案例教学在教学中所占课时比重,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相融合,更多地关注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辨和探索,引导学生对企业现实财务与会计等问题进行多维度思考,打磨其决策技能。另外,强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以“请进来”的方式,聘请实务界财务会计专家、企业CFO和政府部门财务官员走进校园,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或是承担部分MPAcc课程的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加生动深刻的实践体验;对于可以创造体验式教学的培养单位,可以通过学生“走出去”的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挂职锻炼机会,在工作中增加实际能力,也实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三、基于实务导向的MPAcc案例教学模式构建

会计专业硕士因其更加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会计实际操作技能的强化,更为关注在财务与会计实际工作情景中感悟相关理论知识,从而突显了案例教学在MPAcc教学中的地位。基于实务导向的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企业现实财务会计问题作为情境背景,引导学生运用财会理论知识和财会技能对这一特殊情境(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财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基于实务导向的MPAcc案例教学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实施步骤:

(一)选择案例案例教学能否起到良好的效果,与所选择的案例质量息息相关。基于实务导向的MPAcc教学案例来源于企业,是企业现实情境的在教学环节的体现,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情境契合。案例教学的出发点是围绕真实案例对特定财务会计问题展开讨论,所以所选择的财务案例能够覆盖当前需要讨论的主要财会相关知识点。(2)案例经典。案例要包涵多个现实财会疑难问题,且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多元性和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3)启发思维。案例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学生反思理论知识与实践情境的差别。太过直白的案例不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理论知识,将理论内化于实践,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而过于晦涩的案例会增加学生的思想压力,挫伤其主动探索的动力。(4)开放教育。案例提供了一个多重性的主题,不管是待解决的问题还是解决问题的方式,都能引发学生不断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探讨。

(二)现场观摩在选定了具体企业案例之后,MPAcc专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并听取企业相关负责人员的现场讲解。前期的选择案例工作已使学生对目标案例企业与之对应的行业状况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对于相关理论知识和所需专业技能有了一定的积淀和把握,可以很快形成对该企业财务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初步判断,学生前期的诊断和内心的疑惑能够直接进行现场验证,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心中存疑惑和不解进行提问,因而学生观摩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在与目标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就企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可能原因与企业管理者进行深度讨论,可以从各个角度就解决问题的途径发表意见和看法,这种身临其境感受使学生能够置身于管理者立场换位思考,使其能够更加全面了解企业状况,可以更为深刻地识别财会问题本质所在,系统感受企业经营与管理存在问题,对于如何根据企业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达到拟定的目标,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三)分组研究确定目标案例和现场参观之后,就给学生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学生根据所要解决的企业现实问题,进行分组研究。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就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给学生提供某些参考,但是究竟选择什么方案、采用什么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企业实际问题的把握自由做出选择。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每位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研究问题的角度和研究方法,每位学生都可以大胆设想,大胆怀疑,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小组成员之间的不同观点的质疑与辨析,加深了学生对企业现实问题的理解与剖析深度,可以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和解决问题的奇思妙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说服能力和倾听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分组研究的过程,也是根据小组成员优势和特长,定位课堂讨论发言人、研究报告撰写执笔人和各部分问题的解决者等角色的过程。

(四)课堂讨论与总结在小组研究的基础上,每一小组都要把解决问题的方案拿到课堂,进行课堂讨论。课堂讨论营造了一个范围更大、气氛更为浓厚的讨论氛围,每位学生都要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一方面,小组之间的互相质疑与相互评价提高了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洞察力,可以使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更为全面的认识需要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的引导和对问题的深度剖析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理论认识的积淀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的深度认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达到每位学生都能清楚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技巧和新颖视角,能够辨析清楚财务会计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权衡各种解决对策的利弊及制约因素。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讨论和归纳等途径获取的相关财会知识可能不够系统也不够完整,教师要在学生讨论之后及时进行总结,争取做到每案必结。案例总结可以帮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一手资料和多元多样的讨论结果中总结出财务规律,并能反思财会理论使其更好地被学生消化吸收,完善其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豁然开朗知识升华的感觉,强化其享受讨论后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提高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五)撰写报告小组研究和课堂讨论的成果是学生们针对现实企业的财会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看作是多个管理咨询小组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方法对企业财务会计问题的多个决策方案。对小组研究成果的评价可以由两个层面做出,一是教师层面,也就是课堂讨论的总结和点评,主要是对各小组讨论报告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相关理论应用的评价和总结,说明各小组讨论报告的优势与不足所在;另一层面是企业管理层面,目标案例企业管理者从企业现实角度和应用角度对学生的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评论,提出各种解决方案的现实价值和应用价值。学生根据企业管理层和教师两个方面的评价,对小组的决策咨询报告进行修改,一份向实践企业提交,完成预期的企业咨询成果,另一份交由教师评价,作为的案例教学的课业成果。

四、基于实务导向的MPAcc案例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基于实务导向的MPAcc案例教学涉及教师、学生及企业等多方参与者,对各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完成任务和所具备技能和条件提出了不同的挑战。

(一)对教师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挑战在传统教育方式下,教师将自己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者”,认为只有自己在知识储备方面优于学生,才能驾驭学生和课堂,认为“自己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基于实务导向的MPAcc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它是借助于企业真实情景案例进行“教”与“学”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所用真实情景案例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对于教师来说,每一企业现实案例可能也是第一次面对;企业案例中所涉及的现实财务问题因其多变性和灵性多样性,使教师也处于不断地更新知识和终身的学习状态中。因此,基于实务导向的MPAcc案例教学,教师不再是知识储备的先行者,也不再是问题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更不是整个教学课堂的操纵者。

MPAcc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将财务会计理论与实际情况相融合,提高学生解决财务会计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驾驭现实财务问题的决策能力。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和设计恰当的现实案例情境,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地进行思索和探索,如何把握小组成员团体合作和小组讨论方向等诸如此类问题,对MPAcc专业教师而言都是新的挑战。首先,基于实务导向的MPAcc案例教学不但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他们精通财务会计实务,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教师才能对财务案例有准确的把握和恰到好处的分析,才能对学生的案例剖析进行画龙点睛的点评;其次,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是案例讨论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是课堂讨论结果的评判者和总结者,多重身份与角色定位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他们要有效组织、积极引导、适当参与,并对进度进行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他们要抛砖引玉,充分调动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巧妙围绕企业现实问题进行诱导,及时纠正偏题话题和重申重要概念。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小组讨论方向,鼓励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发言的“闪光点”,对视角独特和想法新奇的解决方案给予褒奖和支持。当然,在这当中,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也成为MPAcc案例教学教师的必备能力之一。

(二)对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的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课程内容和书本知识原封不动地、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从学生的立场来看,他们往往是被动接受“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很少质疑相关理论知识科学性与适用性,也很少独立自主构建相关知识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成为既定封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具有标准答案作来的验证者,学生的独立判断意识和创新能力完全被限制,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能力被圈禁。相比较而言,基于实务导向的MPAcc案例教学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可以在设定的情境案例中天马行空地设计自己的答案,可以在毫无资料约束的情况下涉猎大量与案例相关但可以与专业有关或是无关的知识;还可以根据企业案例进行问题导向搜寻,从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发现规律验证理论,还可以通过团队协作和相互质疑发现企业问题所在症结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案例讨论的环节,每位都要积极发言并和对手小组进行辨析,大胆论证自己的观点和辩驳他人的观点,所有这些问题,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新的挑战。所有这些因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导致的学生学习地位和学习方式转变,对于已经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来说,都要求学生从根本上转变已有自己的思维习惯,改变自己长期的惰性思维,从思想意识里战胜自己的胆怯与被动,由被动接受书本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解决企业现实问题。

(三)对校企加强联动和协同办学的挑战MPAcc培养模式要满足学校内在层面和社会外在层面的双重标准。所以,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拓宽办学领域和办学视野,加强与企业联动作用,就有必要走出去和迎进来,全方位寻求对外开放与合作。一方面,针对MPAcc的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培养单位应积极主动拓展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以确定学员的实习单位和案例教学的合作单位。另一方面,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大量企业经常面临一些财务会计方面的困境问题需要解决,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亦或是决策咨询成本过高,企业面临的财务会计难题只能寻求内部途径解决,受制于业内部财务人员知识和能力的限制,解决问题对策的针对性的科学性相对较差,这种状况在中小企业更为突出。现实企业中存在的财务与会计难题恰巧是MPAcc案例教学的真实情境来源,而企业实际财务会计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MPAcc学生将理论知识、决策方法、财务理念和管理工具应运用于企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可行性方案的过程,这既是企业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与能力相融合、管理方式与学习方式相融合的过程。当然,就MPAcc培养单位与企业的合作方式,还可以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与企业共建培养基地;在办学体制上,可以重点推行产学研模式,探索与企业联合办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方式。联合培养模式一方而能够解决培养会计硕士所需的校外导师,真正将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制度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可以让MPAcc学生到联合培养单位完成实践环节,为其实际能力的提高提供平台,最终实现培养高质量和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的目标。

*本文系内蒙古哲学社会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B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1]丁红燕、刘广生:《会计实务导向下的MPAcc培养模式改革》,《财会月刊》2015年第27期。

[2]钟子亮、周咏梅:《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研究》,《高教论坛》2012年第8期。

(编辑 刘姗)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实务现实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漫画:现实背后(下)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