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摘袋时期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

2016-12-30 01:53王贵平薛晓敏王金政
落叶果树 2016年6期
关键词:摘袋果面红富士

王贵平,薛晓敏,王金政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 271000)



不同摘袋时期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

王贵平,薛晓敏,王金政*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 271000)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时期摘袋处理对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摘袋对果实色泽、光洁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以及甜酸比均有影响,综合各项指标,鲁中地区红富士苹果适宜的摘袋时期为采收前25天即10月5日前后,适期采收,果实着色鲜艳,光洁度好,糖酸比高,耐贮运性好。

苹果;红富士;摘袋时期;果实品质

苹果是山东省的优势果品之一,红富士苹果面积占65%以上,成为主栽品种。红富士套袋栽培占绝对优势,套袋比例占95%以上。

以往套袋栽培的研究多集中于套袋对果皮结构[1]、色泽变化[2]和芳香物质的影响[3]以及套袋时期、方法[4]等方面,而摘袋时期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少[5,6]。宋哲等(2007)[5]研究表明,在辽宁富士苹果产区,苹果适宜摘袋时期为9月20日至9月底,此期内摘袋并适期采收,果实着色鲜艳,果面光洁,内在品质好;孙忠庆等(1995)[7]试验表明,在山东惠民,套袋短枝红富士适宜摘袋日期以9月底至10月初为好;王连起等(1996)[8]认为,在山东平度市富士摘袋最好在9月20~30日(采收前30~40天),摘袋早,由于受光时间太长,果实颜色变暗,还可能增加病虫侵染;摘袋过晚,受光时间不足,颜色淡或不全面,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马艳芝等(2009)[9]研究表明,唐山地区红富士适宜摘袋时期为采收前12~20天,随摘袋时间的推迟,果实着色面积、硬度、总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均逐渐降低。笔者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摘袋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多项指标的影响,以探讨适宜的摘袋时间,为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地设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天平湖基地。为平原地果园,砂壤土,栽培管理水平中等偏上。供试品种烟富3/M26,5年生,南北行向,株行距1.5m×3m,小冠疏层树形,树体健壮,生长结果正常。试验树选择树势一致、结果量均匀的植株,6月6日(谢花后45天)套小林袋(内红外棕的双层袋)。

1.2 试验方法

摘袋时间分别为9月25日、30日,10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共8个。每个时间为1个处理,每处理设单株小区,重复5次。11月1日采收时,每重复从树冠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110~120cm高度处采集30个果实,每处理150个果实,运回实验室测定品质。

单果重用电子台秤称量;果实纵横径用游标卡尺测量;果实去皮硬度用GY-1型果实硬度计测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WYT手持糖量计测定;可溶性总糖含量采用蒽酮法[9];可滴定酸用酸碱中和滴定法[10];果面色泽用日本产CI-410色差计测定。

果面着色指数(%)=Σ(各级果数×代表级值)/

(总果数×最高级值)×100,着色分级标准为:0级0~5%果面着色;1级5%~25%果面着色;2级25%~50%果面着色;3级50%~75%果面着色;4级75%~100%果面着色。

光洁度指数(%)=Σ(各级果数×代表级值) /(总果数×最高级值)×100,光洁度指数分级标准: 0级0~10%果面光洁;1级10%~30%果面光洁;2级30%~60%果面光洁;3级60%~85%果面光洁;4级85%~100%果面光洁。

1.3 统计分析

试验测定均重复3次,取平均值,利用DPS软件(浙江大学)进行统计分析(Duncan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摘袋时期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表1 摘袋时期对红富士苹果外观品质的影响

果面光洁度和着色指数是表示苹果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由表1可看出,随着摘袋时间的推迟,果面着色指数先增大后降低,以10月5日、10日摘袋的着色指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摘袋的着色指数。光洁度指数变化趋势和着色指数基本一致。以10月15日摘袋的光洁度指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摘袋的光洁度。色泽指标中,L*值随摘袋时间的推迟呈上升趋势,以10月30日摘袋的值最大,显著高于其他摘袋时间的值;a*值呈下降趋势,至10月30日降至最低,显著低于其他摘袋时间的值;b*值呈上升趋势,至10月30日达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摘袋时间的值。说明摘袋时间越晚,果面红色越淡,亮度越大,底色黄色越重。

2.2 摘袋时期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由表2看出,随着摘袋时间的推迟,单果重呈降低趋势,其中以9月30日和10月5日摘袋单果重较大,显著大于其他处理;果形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果实硬度明显下降趋势,9月30日摘袋的最大,显著大于其他处理,说明摘袋越晚,果实硬度越小,耐贮运性越差;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升后降趋势,以10月5日摘袋的数值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说明并非摘袋越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高;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先升后降趋势,与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并非摘袋越早,果实含糖量越高;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先升后降趋势,说明摘袋时间对可滴定酸的含量也有影响;果实糖酸比值,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高值出现在10月5日摘袋处理,其次是10月10日的摘袋处理,二者无差异。说明采收前20~25天摘袋,果实口感最好。

表2 摘袋时期对红富士苹果内在品质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摘袋时期对红富士苹果外观品质及内在品质有影响。综合色泽、口感、耐贮运性等各项指标表明,在鲁中南地区,红富士苹果适宜的摘袋时期为采收前20~25天(10月5~10日),此期内摘袋并适期采收,果实着色鲜艳(着色指数90%以上),光洁度好,糖酸比较高,口感好,果实硬度大,耐贮运性好。摘袋过早,果实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均低,果实着色重,亮度差,颜色老,其它内在品质指标均差,只有硬度大有利于贮运;摘袋过晚,a*值低,b*值高,说明果实着色浅,底色重,颜色嫩,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果实硬度等指标也均低,外观色泽、口感和耐贮运性均变差。

本试验各摘袋时期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先升后降的结果与王少敏(2004)[11]、马艳芝等(2009)[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而于年文等(2003)[12]的研究结果表明摘袋时间的早晚对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试验结果的差异除与试验处理间隔不同相关外,可能还与品种、采样方法等其他因素相关,具体需进一步的研究。

[1] 李慧峰,吕德国,刘国成,等. 套袋对苹果果皮特征的影响[J] 果树学报,2006,23(3):326-329.

[2] 王少敏,白佃林,高华君,等.套袋苹果果皮色素含量对苹果色泽的影响[J].中国果树, 2001,3: 20-22.

[3] 赵 峰,王少敏,高华君,等.套袋对红富士苹果果实芳香成分的影响[J].果树学报,2006,23(3): 322-325.

[4] 王文江,孙建设,高 仪,等.红富士苹果套袋技术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19(4):28-32.

[5] 宋 哲,李天忠,徐贵轩,等.不同时期摘袋对富士苹果着色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7,9:30-32.

[6] 马艳芝,刘玉祥.不同时期摘袋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9,4:218-219.

[7] 孙忠庆, 陈 宏,吴建军.套袋对提高惠民短枝红富士苹果品质的效应[J].中国果树,1995,2:36-38.

[8] 王连起,刘玉鹏.红富士苹果套袋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J].中国果树,1996,2:31-32.

[9] 仝月澳,周厚基.果树营养诊断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13-115.

[10] 胡桂娟,刘嘉芬,刘寄明.果树营养成分测定法[M]. 泰安:泰安市新闻出版局,1997:5.

[11] 王少敏,高华君,孙 山,等.摘袋时期对红将军苹果品质的影响[J].落叶果树,2004,1:9-10.

[12] 于年文.不同时期摘袋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J].河北果树,2003,2:38-39.

2016-05-17

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8),山东名特优果品提质增效与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2014CXZ04-1)。

王贵平(1980-),女,山东菏泽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水果育种与栽培生理研究。E-mail:guigui-0530@163.com

S661.1

A

1002-2910(2016)06-0006-03

*通讯作者:王金政(1959-),男,山东诸城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水果育种栽培和设施果树研究。

猜你喜欢
摘袋果面红富士
昼夜温差大要防果实破裂
晚熟苹果摘袋五忌
葡萄日灼病的发生与防治
蜗牛:造成猕猴桃采前果面污渍的“真凶”
苹果摘袋前后注意防治病害
苹果摘袋前后注意防治病害
安徽:砀山红富士苹果价格持续攀升
红富士
苹果摘袋后不上色的原因
2013年富士苹果果面裂纹发生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