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建立高效课堂

2016-12-30 17:44赵廷雄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交流合作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赵廷雄

【摘 要】目前,数学课堂上老师为了讲更多的知识,往往追求高速度,而不追求高效率,一节课都是自己在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的学习效率极其低下。学生不仅对老师讲的不感兴趣,反而会产生厌倦心理。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完全失去了兴趣。数学学习讲究效率,如何在数学中建立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高效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教师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互帮互助,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动手。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下是我从工作中总结出如何建立高效课堂的方法,希望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兴趣;交流合作;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仅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不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会造成相反的结果,让学生认为,要想学好数学,就是枯燥无味地搞题海战术,完全没有乐趣而言。因此,教师应该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高效课堂就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幽默的语言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发言,这样老师可以确切地知道学生在那里出了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促进,这正是高效课堂所要追求的。

一、师生携手,共创良好学习氛围

设计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研究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有间断性特点,教师充分把握学生学习情况与注意力集中点,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讲解重难点,讲练结合,让学生充分参与,使各项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严肃的课堂上,偶尔开一些玩笑来提高学生兴趣。在上课时总是板着一张脸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感,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敢想老师请教,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也会逐渐恶化。和蔼可亲的态度会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上课时多微笑。这样自然而然师生自检的关系也会变得融洽,学生和老师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课堂气氛也会由此变的轻松愉快。但也应把握一个度,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尚未完全成熟,比较贪玩,有惰性,老师也应有一定的威严来监督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讲究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它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只有当学生真正地去思考,并且解出答案,才能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有些学生则认为,数学知识枯燥无味的做题,毫无乐趣可言。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初中生好奇的天性,倡导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一个人解不出来的题目,大家一起来思考,或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并且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们交流讨论,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指出学生们想法的不足和新颖之处,教师也应该注意多表扬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通过改革,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众所周知,人的各项能力不是靠听和看所能学会的,而是靠自身实践而学会的,只有自己动手操作、动手实践,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学生为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教学中来,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会的学生解决,让学生自由分配小组,轮流在老师的帮助下上好一堂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真正解放学生思想,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想学生能主动参与到你所设计的课堂氛围中去,就要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一个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发言,不怕出错,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使知识学活,更加系统化,更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过分批评学生,适时激励,使学生有足够的劲头投入到学习中去,克服学习空难。

四、适时激励,使学生有学习的决心

激励,简单的说,就是通过一些心灵鸡汤,激发鼓励学生,使学生有了努力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从而完成更高目标的学习要求。教师们应努力研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结合学生实际,适时鼓舞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率。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同时也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能力的养成,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渐练就的,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我们所学知识是为今后的生活工作所服务的,因此,数学的学习也因适时联系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激励,可以加深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兴趣刻苦钻研,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拉丰.《激励理论》第一卷.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3] 屈雅君、刘铁英编译.《仁爱一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传》(印).珠海出版社,2002年版

[4]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猜你喜欢
交流合作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之我见
数学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