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网球运动员晋级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1-04 01:49刘仁盛于庆伦
中国体育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晋级中国职业

刘仁盛,于庆伦

中国职业网球运动员晋级现状及对策研究

刘仁盛,于庆伦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我国“竞技体育强国”建设核心内容,是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保障。研究以我国职业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网球运动员基本情况以及技术等级晋升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我国职业网球运动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影响网球运动员晋级的因素,技、战术水平、发展意向、晋级动机、家庭支持情况等成为影响运动员晋级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据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促进我国网球运动员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坚守“契约精神”,加强运动员思想教育;控制晋级形式,提升网球核心竞争力;加强文化教育,实现晋级评价体系重塑。关键词:职业;网球运动员;晋级;对策;中国

1 前言

2014年9月30日,李娜在中国网球公开赛比赛现场宣布退役。李娜作为我国职业网坛的领军人物,她的退役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随后传出她与老东家IMG投资公司合作开办网球学校的消息,迅速引起热议。李娜由“台前”转到“幕后”,继续为我国网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李娜作为我国职业网球优秀运动员,曾经是中国职业网坛的重要力量,她的退役可以说是我国网球运动的损失,直接导致我国职业网球核心竞争力下降[4]。目前,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的选拔与输送进入发展困境,导致我国职业网坛后备力量不足,无法满足我国由竞技体育强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发展需求。据统计,截止2015年10月我国职业网球运动员在WTP和ATP中的排名均未进入前100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网球运动员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与世界网球强国相比具有很大差距,这与我国网球运动员晋级标准单一关系重大,对我国职业网球运动和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11-13]。

本研究以我国职业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各技术等级网球运动员的基本情况,找出各技术等级晋级人数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挖掘现阶段我国职业网球运动晋级过程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并逐一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网球运动员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职业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2010—2014年晋级的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包括二级、一级、健将级运动员3个技术等级。登录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查询系统”,设定查询运动项目为“网球”,批准日期为“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运动员等级为“二级运动员、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级运动员”,以6个月时间为一个跨度,共分为10个时间段,统计各时间段各等级晋升人数(表1)[4]。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调研

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相关期刊资料,对获取资料进行审读、分类、整理、分析,把握国内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查阅与运动员选材、训练相关的学术专著,深入了解我国职业运动员培养的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困境,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表 1 2010—2014年我国网球运动员各等级晋升人数统计一览表

Table1 The Statistical Table of the Rank of the Tennis Players in China of 2010—2014

二 级一 级运动健将合计总计男女男女男女n合计n合计n合计n合计n合计n合计2010年上14650411035110241019512482859182010年下358241149746332011年上22666912845913301127114538311912011年下4433311716018082012年上3078421495455161020233747614332012年下5353961110149572013年上275856199575923818005549614772013年下5813761410009812014年上287674160407523718222246311262014年下387247181100663

2.2.2 问卷调查

根据研究对象及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比赛现场调查和电话访谈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发放前组织5位专家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该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有效性。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根据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但所调查内容基本保持一致。本研究共发放二级运动员调查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76份;一级运动员调查问卷50份,有效问卷43份;运动健将级运动员调查问卷20份,有效问卷16份。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采用重测法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检验,时间间隔为15天,测试结果显示: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可信(r=0.87)。

2.2.3 专家访谈

首先拟定专家访谈提纲,针对职业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及我国网球运动员的晋级现状等问题,采用面谈、电话等访谈形式对网球领域的20名专家进行深入访谈。

2.2.4 数理统计

本研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数据包和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针对研究需求选择性的将部分数据转换为统计图,以便直观了解。本研究中主要运用t检验、灰色关联分析和影响因子分析3种统计方法。

t检验:将原始数据导入SPSS 21.0数据包中,根据研究进展需求,按照t检验的操作流程进行,得出P值,以判定研究对象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灰色关联分析法:借助邓聚龙教授的“灰色关联理论”对我国职业网球运动员3个技术等级的人数进行分析,找出各技术等级之间的关联程度,并对男子、女子网球运动员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

主成分分析法: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我国网球运动员晋级的15个影响因子加以分析,并运用加权计算法对各种影响因子比重进行确认,以便于重点分析权重大的因子。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网球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

3.1.1 统计数据处理与分析

通过对2010—2014年3个等级男、女运动员的晋级人数运用统计学专用软件SPSS 21.0进行t检验(表2),得出:通过t检验显示各等级运动员晋升人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级和一级男、女运动员的晋级人数波动幅度都较为强烈,女子运动员整体发展态势相对稳定,健将级男子运动员晋升人数的变化波动幅度大于女子,女子运动员后来者居上,成为我国职业网坛发展的中坚力量。对照我国职业网球运动员的世界排名,得出我国世界级男、女职业网球运动员的比例严重失调,形成“阴盛阳衰”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男性晋级运动健将级运动员的基数小、晋级比率低,进而影响到我国男子职业网坛的可持续发展[7]。

表 2 2010—2014年我国网球运动员各等级基本状况一览表

Table 2 The List of the Basic Status of Tennis Players in China of 2010—2014

技术等级X±SDFP男子二级 334.27±145.2261.388>0.05女子二级 229.18±99.407男子一级 10.82±4.9764.168>0.05女子一级 9.64±2.942男子健将级1.73±2.2840.018>0.05女子健将级2.55±1.809

3.1.2 自然属性分析

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科学中自然界、生物界方面的事物本质的面貌、规律、现象,对人脑的反应和认识[2]。本研究主要是从晋级运动员的年龄结构、地区分布和民族特征3种自然属性入手,分析自然属性对运动员晋级产生的作用。

1.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指某个社会群体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区的各年龄组在所调查社会群体中所占的比重,也称年龄构成[2]。本研究中主要是指网球运动员在审核单位批准晋升到上一等级时的年龄(周岁)。通过对运动员年龄结构进行分析,可了解目前我国网球运动员晋级的集中年龄段,进而为职业网球运动员的选拔、培养、输出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由图1可见,所调查的176名运动员中,年龄主要集中在13~16岁,共134人,占76.1%。其中,13岁晋升到二级运动员的最多,有45人次,占25.6%,16岁晋级次之,14岁位居第三。通过分析可知:国家对运动员的晋级标准随着技术等级的晋升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运动员的年龄结构提出新的要求,要求运动员在黄金年龄阶段攀升世界巅峰,当然也有例外。此外,在13岁之前晋级的有26人,占14.8%,这部分运动员的训练具有超前意识,在理论上他们以后的发展要比晋级年龄大的占据更大的发展优势。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运动后备人才的选拔除去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运动天赋外,还应注重运动员的年龄,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动员的发展前景[16]。

图 1 网球二级运动员年龄结构示意图

Figure 1. Age Structure of the Secondary Level Tennis Players

图2为一级和健将级运动员年龄结构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1)一级运动员晋级时的年龄结构跨度较大,为12个年龄阶段,主要集中在19~24岁之间,占79.1%,在21岁时晋级的有11人,占25.6%。一级运动员 “老龄化”较为严重。2)16名调查者均为20岁以上取得运动健将级称号,其中,24岁及以上晋级为健将级的有13人,占81.25%,24岁以下有3人,30岁及以上有4人,占25%。本研究认为:运动员若无法在黄金年龄阶段达到自己运动生涯的顶峰,那其以后的发展潜力比较渺茫。所以说,晋级运动员的年龄结构对运动员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调查可知:我国各等级晋升运动员的年龄结构与世界网球强国相比较,人均年龄相对较大,运动员启蒙训练较晚。这就对我国网球后备人才的选材提出了新要求。

图 2 网球一级运动员、健将级运动员年龄结构统计图

Figure 2. Age Structure of Secondary Level and Master Level Players

2.地区布局

图3、图4显示,晋升二级的运动员多集中在华东、华北等地区,主要分布在天津、上海、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西北地区5年内仅97人晋级,这说明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对网球运动的发展及普及具有重要作用。晋升一级的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的晋升发展态势大体一致,但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运动员的晋级比例不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个人意志与追求。在5年内晋升运动健将级的运动员共有45人,其中,40人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以北京和天津最多,有11人,另外5人中有火车头协会1人、解放军4人。此外,还可以发现,网球运动员的晋级还与气候、环境、人文等因素有关,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运动员的晋级人数较少。

图 3 晋级二级运动员的地区分布示意图

Figure 3. Region Distribution of Secondary Level Players

图 4 晋级一级、健将级运动员的地区分布示意图

Figure 4. Region Distribution of Advance Level and Master Level Players

总体而言,我国网球运动员晋级现状分布不均衡,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国家应加强一级、健将级运动员的培养力度,转变思维模式和训练方法,因才施教、因地制宜。特别要鼓励运动员提升个人综合文化素质,磨练意志品质,加强运动员个人网球意志培养[14]。

3.民族特征

本研究所调查的176名二级运动员中,169名为汉族,占96%,满族有3人,占1.7%,回族占1.1%,维吾尔族有1人;43名一级运动员中,汉族有41人,占95.3%,其次为回族和满族,各为1人;16名健将级运动员全部为汉族(表3)。由此可以反映出我国网球运动员民族构成略显单一,民族特征失衡。应重视少数民族运动员的培养力度,依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聚居的特征,结合各民族的身体素质特点与特长,按照网球运动员的选拔、培养、输出适时给予一定的政策、经费支持,形成“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

表 3 晋级运动员民族构成一览表

Table 3 The List of Athletes Ethnic Groups

技术等级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维吾尔族二级 1692131一级 411010健将级160000

3.1.3 社会属性分析

人的社会属性是指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7]。本部分内容是根据人的社会属性延伸而来,适合网球运动员总体发展状况的社会特征,包括晋级运动员的培养途径、晋级动机和形式,针对这3种社会特征进行分析,为运动员晋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论证。

1.培养途径

我国职业运动员的培养主要依靠“三级训练网”模式[15]。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发现:晋升二级运动员的4种培养途径分布不均衡,其中以普通学校培养为最,占46.6%,其次为业余体校,占26.7%,协会/俱乐部和政府培养两者处于同一水平、差别不大,分别占13.1%和13.6%;晋升一级的运动员主要分布在业余体校和政府部门,占34.8%和30.2%,普通学校仅占14.1%,这与二级运动员完全相反;健将级运动员的晋升主要依靠国家政府部门,占81.3%,这主要是由我国运动人才培养输送机制决定的。

表 4 晋级运动员培养途径一览表

Table 4 The List of Qualified Players Cultivation

技术等级业余体校协会/俱乐部普通学校政府部门n%n%n%n%二级 4726.72313.18246.62413.6一级 1330.2920.9614.11534.8健将级00212.516.31381.3

归结起来讲,我国网球运动员的等级晋升完全遵照“三级训练网”模式,运动员级别越高晋级所受到的限制就越大,对外部条件(教练员、训练环境、经费支持等)的需求就越高,由此决定着优秀网球运动人才的培养势必依靠国家力量,这就为我国未来职业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15]。

2.晋级动机

在很大程度上晋级动机决定着运动员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教练员训练计划制定与实施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所调查的176名二级运动员中,有113名运动员将晋级作为升学助力,占64.2%,另外3种晋级动机比例无明显差别。43名二级运动员中有29名的晋级动机为“成为顶尖运动员”,占67.4%,而后为升学助力和增加就业资本,分别占18.7%和11.6%,以“兴趣爱好”为晋级动机的运动员基本不存在,这主要是由于一级运动员晋升的条件不允许运动员自身将其作为兴趣爱好。16名健将级的晋级动机只有两种,其中15人的晋级动机是“成为优秀运动员”,占93.8%,是这一晋级阶层的主力军,其余为升学助力,占6.2%。

综上,晋级二级运动员主要是以运动员自身利益为主,高级别(一级和健将级)运动员的晋级是以国家利益为主,他们被国家赋予重大责任,代表国家参加世界级大赛,为国家赢得荣誉,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所以说,在网球运动员晋级高级别等级时,应特别注意加强运动员思想教育,锻炼个人意志品质。

3.晋级形式

通过对3个等级运动员晋级形式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图5),得出:团体赛晋级形式在每个等级晋升中都占据主要的位置,特别是在运动健将级晋升过程中团体占62.2%。这说明我国运动员等级晋升衡量标准有待完善,应加强对团体赛晋级比例的控制,鼓励广大运动员通过单打、双打或混双3种晋级方式取得晋级资格,这对我国职业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表 5 网球运动员晋级动机统计一览表

Table 5 The List of Tennis Players Promotion Motivation Statistics

技术等级兴趣爱好成为优秀运动员升学助力增加就业资本其 他n%n%n%n%n%二级 1810.214811364.22614.852.8一级 002967.4818.7511.612.3健将级001593.816.20000

图 5 网球运动员晋级形式示意图

Figure 5. A Sketch of the Promotion of the Tennis Players

3.2 我国网球运动员晋级相关性分析

3.2.1 男子网球运动员晋级相关性分析

借助邓聚龙的“灰色系统理论”对我国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各个技术等级进行综合关联度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得出:X1(二级)为最优因素,X2(一级)次之,X3(健将级)最劣[8]。也就是说,二级晋升人数对于晋级总人数的影响最大,一级次之,健将级最小,这一结果与我国男子运动员晋级的实际情况非常吻合。

表 6 2010—2014年我国度男子网球运动员晋级人数统计一览表

Table 6 Statistics on the Promotion of Male Tennis Players in 2010—2014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综合关联度总人数(X0)5407008618796990.96660二级(X1)5046698428566740.54095一级(X2)24301623230.49775健将级(X3)121302

3.2.2 女子网球运动员晋级相关性分析

借助邓聚龙的“灰色系统理论”对我国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各个技术等级之间的综合关联程度进行分析,通过计算3个技术等级运动员各等级晋升人数的灰色关联,发现女子运动员与男子运动员关联程度相似,X1(二级)为最优因素,X2(一级)次之,X3(健将级)最劣[8]。通过对比男、女运动员综合关联度数值,发现:女子一级(X2)和健将级(X3)的关联值大于男子,女子二级(X1)的关联值小于男子。也就是说,相对男子运动员,女子一级和健将级对晋级总人数的影响更大,这也就造成我国职业网坛女子优秀运动员人数远远大于男子运动员,形成目前“阴盛阳衰”的发展格局。

表 7 2010—2014年度女子网球运动员晋级人数统计一览表

Table 7 Statistics on the Promotion of Female Tennis Athletes in 2010—2011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综合关联度总人数(X0)3784915725984270.94440二级(X1)3514595455754070.60370一级(X2)19272018180.55455健将级(X3)85752

3.3 我国网球运动员晋级的影响因子分析

3.3.1 影响因子综述

影响我国网球运动员晋级的因素有很多,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网球运动员晋级的实际情况,反复对比、筛选得出15个能够影响运动员晋级的指标,旨在为网球运动员的成功晋级提供动力支持。

本研究将15个影响指标归结为3大类:外部发展因子、自身发展因子和综合能力因子,通过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15个影响指标的权重进行确认(表8),以便能更形象、生动的对影响我国网球运动员晋级因素的重要程度有直观了解,以期为促进不同地域网球运动员晋级的发展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3]。

3.3.2 外部发展因子分析

外部发展因子是网球运动员晋级的基础,只有外部条件达到要求,运动员才有可能继续走下去。运动员家庭支持状况在外部发展因子中的指标权重所占比例最大,主要是因为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受传统文化熏陶,家庭观念根深蒂固,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动员的选择与未来的发展;训练与竞赛状况次之,优秀的教练员、完备的训练设施和可观的参赛层次等这些因素对运动员的发展同样是至关重要的;经济发展水平位居第3,地域差异位居第4,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网球运动的发展不同,如西北地区网球运动员的晋级几乎为零。相对来说,网球运动员的晋级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总体而言,家庭支持状况和训练与竞赛状况对网球运动员的晋级是至关重要的,要想加快我国网球运动员的发展水平,首先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以解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表 8 我国网球运动员晋级影响因子及权重分析一览表

Table 8 A List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motion of Tennis Players in China

因子权重 具体指标指标权重外部发展因子0.258网球发展氛围0.017经济发展水平0.039训练与竞赛状况0.078网球运动员培养途径0.015地域差异0.027家庭支持状况0.082自身发展因子0.316性别0.051年龄0.053晋级动机0.064参赛等级0.045参赛形式0.103综合能力因子0.426技、战术水平0.159身体素质0.092心理素质0.079发展意向0.096

3.3.3 自身发展因子分析

自身发展因子是网球运动员晋级的自身属性,对运动员的进一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5种发展指标中,运动员的“参赛形式”位居第1,指标权重为0.103,这主要是由于网球运动员晋级的赛事组织形式主要为“团体型”,它随着级别的升高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部分水平较差的运动员可以依靠团体比赛取得晋级所规定的名次而晋级,这也就造成我国达到国际高水平的运动员严重不足,部分高水平运动员无法达到国际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这一点对我国职业网球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运动员“晋级动机”的指标权重为0.064,位居第2,这一发展指标对运动员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可以认定为是网球运动员的发展“野心”,“野心”越大所产生的效能越大,所以说对网球运动员的“野心”教育至关重要[10]。

3.3.4 综合能力因子分析

综合能力因子是网球运动员晋级的基本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动员未来的发展,它在3类主因子中位居第1,因子权重为0.426。其中,技、战术水平位居第1,指标权重占0.159,这也是运动员晋级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东西,而且是我国职业网球运动发展的核心,其水平直接决定着运动员的未来发展方向。发展意向位居第2,指标权重为0.096,这与“晋级动机”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发展意向是运动员的未来发展目标,为运动员指明方向,是晋级网球运动员的指向标。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1.我国职业网球运动员的年龄结构、晋级动机和培养途径方面不尽合理;地区分布、民族构成和培养途径方面状况较好。

2.男子、女子网球运动员3个技术等级之间的关联程度大致相同,但男子高级别运动员的综合关联程度低于女子。

3.影响我国网球运动员晋级的因素主要分为外部发展因子、自身发展因子和综合能力因子,运动员自身的技、战术水平成为运动员晋级的决定性因素。

4.2 对策

4.2.1 坚守“契约精神”,加强运动员思想教育

正如一名军人自穿上军装起,就无形中与国家、与人民签订一种合约,这就是军人的“契约精神”,它对国家和军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国家在运动员培养过程中始终坚守为国争光的总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动员与国家之间的关系[10]。笔者认为,维系国家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应使运动员坚守“契约精神”,这能够最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难题。相比较合约、合同等有形约束行为,“契约精神”具有其先天优势,能够使运动员主动产生主观能动性,并主动进行维系,在进行训练与竞赛过程中运动员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能达到最佳训练水平,大大提升训练效率。所以,加强网球运动员思想教育,树立国家使命感,增强国家荣誉感,鼓励运动员坚守“契约精神”,促进其个人荣誉和国家荣誉相统一,为我国职业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2.2 控制晋级形式,提升网球核心竞争力

通过分析可知,我国网球运动员晋级的主要形式为双打和团体,而且晋升级别越高,双打和团体晋级形式所占比例越高,在晋升健将级比赛形式中,双打和团体占91.1%,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运动员对个人技、战术能力的追求相对减小,阻碍我国职业网球运动的长远发展。国家应在现有晋级制度的基础上,对不同形式晋级运动员人数的比例做出具体划分,侧重于运动员个人竞赛方面,提升运动员个人技、战术水平,重视运动员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奠定职业网球运动员长远发展的基础[14,15]。

4.2.3 加强文化教育,实现晋级评价体系重塑

我国网球运动员的培养主要依靠“三级训练网”模式,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进程无法适应生理、心理的发展需求,导致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进而限制了运动员的长远发展,这使我国优秀运动员走向世界大舞台的概率大大降低。笔者认为,现有运动员晋级评价仅以竞赛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过于单一化,无法突出个人综合素质。国家应依据世界网坛发展趋势,细化运动员晋级评价体系,从多个方面对运动员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运动员文化水平、思想道德品质评价等,实现晋级评价体系重塑,促进网球运动员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国职业网球运动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将会出现质变,对我国职业网坛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大促进我国职业网球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6-9]。

[1]陈霞,孙长良.以李娜为例论中国网球运动员职业素质[J].体育学刊,2014,21(5):28-31.

[2]杜力平.我国国际级乒乓球裁判员队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1):80-87.

[3]龚希丹,刘青.中国女子网球“单飞”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7):89-82,96.

[4]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查询系统[DB/OL].http://jsdj.sport.gov.cn/.

[5]霍子文.“单飞”对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的启示——以李娜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12,(6):73-77.

[6]刘芳.转型时期政府竞技体育管理方式变革的动力、阻力及其方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870-872,875.

[7]刘世军,付辉,王锋.“郑洁现象”对中国女子网球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7):133-135.

[8]刘思峰,谢乃明,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6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27-186.

[9]孙有平,杨尚剑,季浏.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审视、时机与任务[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12):13-18.

[10]唐丽,吴希林,刘云.英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及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4,35(5):80-84.

[11]陶志翔,胡亚斌,赵源伟,等.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830-833.

[12]吴丽君,郭新明,张龙.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5):36-45,74.

[13]余进波,聂丹.我国网球职业化前景的SWOT分析[J].体育学刊,2008,15(8):35-39.

[14]杨强.我国青少年网球职业化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2,(2):57-59,64.

[15]钟秉枢,于立贤,董进霞.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若干问题的研究——兼论深化我国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145-147,169.[16]朱珂.运动员科学选材[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3-42.

Research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of China Professional Tennis Players’ Promotion

LIU Ren-sheng,YU Qing-lun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talent training is the core content of China's competitive sports power construction,i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China from sports big country to sports power.Taking professional tennis players in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using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expert interview,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China's tennis players and technical level of promotion.The purpose is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tennis players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omotion of tennis players,technical and tactical level,development intention,promotion motivation,family support and so 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s forwar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nnis players:adhere to the "contract spirit",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athletes:control the form of promotion,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tennis;strengthen cultural education,and achieve promotion evaluation system remodeling.

professional;tennisplayer;promotionpresentsituation;countermeasureresearch;China

1002-9826(2016)01-0113-06

10.16470/j.csst.201601016

2015-08-26;

2015-11-18

国家体育总局资助项目(2012-2014TUWHY148)。

刘仁盛(1960-),男,辽宁大连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奥林匹克文化、体育教学与训练,Tel:(0411)82158382,E-mail:lrs60_05@163.com;于庆伦(1990-),男,山东东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E-mail:972786571@qq.com。

辽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G845

A

猜你喜欢
晋级中国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五花八门的职业
晋级或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