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本》之《思索与提示》(下)、《思索》(上)

2017-01-04 02:09马丁海德格尔
外国哲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本质译者哲学

马丁·海德格尔 著

彼得·特拉夫尼(Peter Trawny) 编辑

靳希平*译 梁宝珊**校

译者前言

这里提供读者审查的是海德格尔《黑皮本》第三册的后半部分和第四册的前半部分。前者还可以让人感到海德格尔辞去大学校长的余波,后者则越来越集中于如何做哲学了。

近两年由《黑皮本》中的“反犹”内容引起的对海德格尔的批判、质疑不断发酵。其实,这对中国海德格尔研究的发展是件好事:把研究由译介、接受、使用,推向独立分析、批判性思考的正确方向。批评、批判是西方哲学的灵魂。越是大哲学家,越要受到严格、深入、激烈的批评和批判,这是哲学发展的常态。过去我们的海德格尔研究中批判过少,现在批评不断加强,这是我们哲学思维开始发达的表现。

在这种批判中,也有一个附属问题值得批判地思考之:哲学家实存层面的政治、伦理生活,在哲学分析和批评中应占什么地位与分量?我们文化中有因人废言、因人废艺①如对蔡京、严嵩的书法,以及赵孟頫的轻贱等。的习惯,但它的合理程度有多大,标准尺度如何掌握,长期困扰着译者,始终未能找到答案。这是否也可以算作一个具体的哲学问题呢?

像以前的译文一样,这里提供给大家的仍是一个试刊稿,真诚期望读者的批评指正!

思索与提示 三(下)

『91』【164】①中译文中【】内的数字,表示德文本《海德格尔全集》第94 卷的页码;『』内的数字,表示海德格尔《黑皮本》的手写页码。—译者

123a

一个测试:谁能承担所有开端性东西和源初性东西【带来】的不可阻挡的降级②Herabsetzung。脚注中的德文(方括号内德文除外)均为译者标注,以方便懂德文的读者理解原文。后文脚注同此,不一一说明。—译者—而又没有跟着一起降下去;谁能参与观察所有坚固和紧密的东西被空心化和抹平,而没有变成陈词滥调的大师。

【165】

124

哲学的真理奠基于其作品的隐喻的力量③Gleichniskraft。。它要与进行接合的约束训导④Bändigung。之权力进行较量—它要约束训导的是被唤起的激情动乱⑤Aufruhr。。它要同源初性与纯正性⑥Gediegenheit。进行较量;这源初性与纯正性在进行唤醒的活动中,重新连回到那历史性逹在之本质的被解放出来的全部艰急⑦Not,以前译为“危难”,现改译为“艰急”,取自《国语·鲁语·上》:“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译者之中。那进行点燃活动的追问意志必定从其作品中突出出来⑧hervorschlagen。。

『92』

任何绩效的高度位置、任何要求的等级层面,都含有去沉降的斜坡;这种沉降活动受到平原的拓展的影响而加速;于是就出现了下述危险:完美的陈词滥调的空洞提供了一种假象,似乎它就是本质的简单性。只有通过当时那向着不寻常的、不可避免之事的方向之有力的冲击,才能遇到本质。

125

今天的人们在单纯的组织之空洞性中蹒跚,进而—在最好的情况下—在事后去寻找那可悲的丰富①Fülle。,对此他们认为,只要“组织”“尚在”,他们就能提供这种丰富。

126

现实性的运行②Werk。有别于所有的“组织”,甚至“组织之事”。因为一切表明,那进行创造的意志,正要献身于未掌控之事的优势和丰富,在运行的接合部③Gefüge。中去寻求对它们④指“优势和丰富”。—译者加以保护。这一运作并没有排除,而是解放了、加强了那种优势。(参见上面『23』页)。

127

【166】

切勿匆忙地迎合时代潮流⑤Zeitgemäßheit。!

128

可能之事的发生浮现⑥Heraufkommen。;就像它“就在那”!⑦wie es »da ist«!但是—他们之所想与之相反—现在据说现实之事就是现实的—那些吵吵嚷嚷的盲目者们,陶醉于他们的诡计⑧Machenschaften。参见《外国哲学》第32 辑,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282 页,注6。—译者的微不足道的意义。

『93』

他们就像被完全排除在震撼的力量之外,无机会去承担现实性的可能之事的遥远距离的谐振。

129

简单、坚硬和有效①gültig。且有度②im Maß。。

130

在这个时代,不仅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其使用价值来加以评估的,而且还要把贯彻下述要求当作唯一的目的来看待:在认知活动中存在一种知识,它只是为了自己的缘故存在于③da sind。一个民族中;当然它同“自由主义”的那种对一切所谓的精神的滥用,还相距甚远。但是,我们对这种要求的最富成果的突出强调,是通过这类逹在④Dasein。—恰恰在它未能成功时,却被“听到”⑤»gehört «。—最终,这就成了一种渴望,这渴望一定与本来的意向⑥dem eigentlichen Sinn,英译本译为the proper directionality,即“正确的方向”。—译者背道而驰的。

『94』【167】

131

愈演愈烈的疯狂:本质性的东西—只要它的表象尚可把握—预先被做成普通的⑦gemein。,和对于粗鄙的智力(所谓的“称号”⑧»Charakter«。)来说是流行的东西,以使其成为有效。

只有当那远方的困难之事被捕获到⑨festgehlten,英译本译为recognized,即“被认出”。—译者了的时候,它才会成为有效的。

132

现在变得十分清楚:很久以来,我们生活在众神离去的年代⑩Weltalter,直译为“世界时代”,但中文不顺,故译为“年代”。—译者中,而且还会持续很久。在这个离弃中,我们是否经验到众神的离去进程,是否经验到它们的运动和离去的切近呢。

133

能够等待—坚定自身—等待那即将到来的精神上的饥荒—在用糟糠喂饱粗野的①wüst。饥饿之后。

134

神的赢得②Erkämpfung。—它的场所的准备活动—在诗意创作和思考的逹在中。

这样真理才出现,作为密林中孤独的高峰,逶迤穿过人类峡谷。

135

【168】『95』

无—艰急的时代之最高的艰急—在侟扗③Seyn。的遗忘性中蹒跚时它感觉安全,认为是行动在贫困的救助中。因此不宽容诗的创作和思考—顽固对抗承担任务所要求的一切。

对片面性的嗜好,对只要有什么东西被制服了、被控制了、被排除了的怯懦的欢呼—以及对无规律者和不可把握者之伟大加以反对的盲目性,和对忍受这个不可把握的他者甚至将它提高到侟扗中并且最终将其过分地吹捧为亲密性的无能为力的反感。

实存之规则被错误解读为最切近的顺手性④nächsten Handlichkeit,英译本译为most proximate usefulness,意为“最邻近的有用性”。—译者,而面对陷于此种误读中的侟扗而表现出的残暴的怯懦。

136

认知者们—不是科学家们—他们是達在本身的分担者—在自身要巩固①verfestigen,英译本译为establish。—译者的是:顶住真理的动荡—孤独地,扎根于基础中的树木,其任务就是简单地挺立向天,并且靠了根系的盘根错节、深钻紧附的构架②Gefüge。呵护着土地的王国,对抗着崩塌滑坡。(参见『99』页)。

『96』

137

如果在“种族”(天生者③Eingeborenen。)的力量中有着某种真理,那么德意志人就将并且应该把它的历史性本质丢失—放弃—想办法去组织掉④Wegorganisiere,意为“有组织地搞掉”或“通过组织什么机构而使其消失”。—译者—或者,他们肯定不会把这本质带向最高的悲剧性结局吗?取而代之的是培植短视的麻木无知!

【169】

138

或许现在的动荡只是那真正的、从基础上出发的全面翻转掉头的前奏,通过这一翻转,其困境可以化解为纯粹的储备。

同侟扗尚没有一种从事定调—承载—激发的持久性关系⑤Verhältnisse。,有的只是容量巨大⑥Behältnissen。的精巧畜栏,其中圈着所有感觉安全和舒适、跺脚顿足的⑦trampelnd。人们。

139

我们是谁,又属于谁?⑧Wer und wessen sind wir?

140

不是直接地去言说甚至去书写“关于”—赫拉克利特—康德—荷尔德林—尼采—而是在隐蔽的感恩中将一切转变①verwandeln。为力量②Macht。和诗—;在成功之后—它们才作为彻底的陌生者,被置回到它们的伟大的、本己的东西之中。因为,否则我们就会用我们的不彻底性③Halbheit。去贬低④gemeinmachen。它们。

141

『97』

初创之作—真正的—将被牺牲,被投入烈火;但是它们并不会被到处传递,更不会被付酬,被派送。

142

【170】

不可避免的是,浑浑噩噩地陷没于手头现成之物的大批量、无节制、浮躁草率以及它的生产经营性的相互制约之中不能自拔。

不可避免的【还有】:把神秘性硬扯出来,放到日常的所谓的“世界观”之中去。为做此事,更为必要的是:只去“认识”那自然和远离历史者⑤Geschichtsferne,英译本译作the historical remoteness。—译者的尚未被掌控的艰急—不被这些力量袭击。而在这种艰急中潜藏着对侟扗的⑥von Seyn。排斥,而这种排斥又是对基础性事件发生的进行抗争的内在性的遗弃。

但是那种陷没却是无法解脱的,因为,它作为这种东西一直是不为人知的,因为它总是冒充贴近生活,对它的掌控则要求“特性”和“世界观”。而后者只是面对自己认知上的无能和虚荣的小市民在精神上的贫乏时的一种逃避?

『98』

但是这种陷没不应该被解除—相反,神要求,用基础性事件的发生去对抗陷没—那还在不断加强和愈加过分的陷没—而去走向下行⑦Untergang,英译本译作downgoing。—译者或者彻底的回头;但是就像往常一样,这样就一定走向牺牲—;缄默中的等待,把对基础性事件进行认知的追问、进行世界配置①erweltend。的思考置于逹在之中。(参见『89』页)。

143

【171】

属于真正的认知的,包括对它本质性边界的认知。对这一边界的误认错判是矫揉造作的自负和吵闹不休的无能之准确无误的标记。这是两个方面的误认错判:一方面是对认知的过度苛求,只要认为,【认知】必须直接导向所谓的实践,甚至必须追求实践—另一方面,只要放弃奠基的最内在和最广博的、始终开放的严格性和追问之自由的严肃性的话,就是低估它内部力量的强大。

『99』

在那里被误认了的是,允许是什么;在这里,被错判了的是,必须是什么。

但是为了认识边界,特别是本己之事,就需要逹在的最高优势,也就是说,需要适应高贵地位和坚韧性的内在能力。(参见『95』页)。

144

当规定②Bestimmung。完全保持冷静且坚持本己,并且最终敢于对抗了,这些力量才发挥了它们全部的力量;然后,这种对抗也就超出了一切争吵,而仅仅是对抗—影响者③Gegen-wirkende。。

145

“组织”—不是新萌芽之核心性展开,而是萌芽中无例外地包容着④Verschalung。一切东西和所有核心内容。而面对大批量的过度泛滥和流传下来的现成之物,组织仍是急需⑤Notdurft,指比如“如厕”“内急”之类不可避免的需求。—译者。

为了让对组织进行肯定的反向投射和紧张关系必须变得更加源初和更加有决断性,还应该保留一种历史之可能性①möglich bleiben。,应该防止有组织的沉迷。

『100』

只有当我们已经成熟到能够从根本上处理某种东西并且能够驾驭它的强大时,我们才能在进行交出中将它作为“曾是者”而保有,并且让它作为高耸的巅峰矗立于我们之前。

通过对希腊的逹在的伟大遗赠②Vermächtnisse。的占有,我们就敢于冒险保护精神摆渡到那与未来之事的开启的自由联系中。

146

【172】

一个人是哲学家—也就是说,作为进行追问的人,把自己放逐到与众神的切近处,进行搅扰③Aufruhr。—否则他就不是哲学家。但是即便他是哲学家,也许他恰恰可以通过“哲学”—学问而对一切误读误绎,使其空洞。他也可以肩负起使命,把哲学的真实的遗产从一个高峰载到另一个高峰,通过他的在众神之强迫下④götterhaft erzwungen。【完成】的作品来为未来的震颤做好准备。

147

『101』

任何半吊子和中间性的东西都于事无补—我们必须完全回到搅扰中,并且这样一来,那野蛮者和抓捕者以及它们的内在性就受到新的考验。因为我们的清醒客观也已经变成空洞性和单纯的经验性压力,而我们的激情也已经变成了一池静水之没有方向和空间的波纹。

我们必须完全回到那基础性事件之中—如果我们应该为挣得一种真正的伟大的下行⑤Untergang。而斗争的话。

148

文化?一个民族及其规定之放逐了神灵的历史性逹在的斗争性的接合构架。—但斗争是πóλεμoς①古希腊文,有“战争”“战斗”“斗争”“争吵”等多重含义,而德文Kampf 没有“战争”的含义。—译者。

149

能拯救我们的还只剩下返回到那真理之还没有离开源头的(源初的)的本质,以便在重新回归中从真理出发—预感真正的东西并通过我们为它准备一个入口—一个未展开的开端的实现。

『102』【173】

150

在意想不到的荒野中坚持维系那张开大口的空洞。(虚無不让自己被无根的敏锐之蹩脚的安全性给侃没了②wegschwatzen。)。

实施真正的追问,蔑视那种虚荣自负地兜售各种东西的、提供尽可能流行的答案的货币兑换者们③Wechsler,英译本译为moneychangers,意为“兑换银钱的人”。—译者,他们预先就在人民中散布下为这些答案的不彻底性提供辩护的说辞。他们声称,一切都正在发展中。

151

谈论“关于”种族和本土性的人现在有很多,但他们在每句话、每个行为和不作为④Unterlassung。中,都在讥讽自己,而且在证明着,他们对于所有这些内容不仅一无所知⑤nichts »haben«,直译为“一无所有”。—译者,而且更谈不上在根本上是种族性的和本土性的。

152

『103』

人们辱骂理智主义并且不停地谈论它—仅用“关于”民族、国家、科学、权利等完全偶然且低劣的概念;从来没有思考和追问,我们在逹在方面是否还如此强健,使得我们可以长期承担这最后的且最坏的破坏性的喋喋不休①Zerreden。。“实证主义”—也就是精神的运作②Betreiben,英译本译作operation。—译者的直接性—还在继续③geht weiter。—只是人们现在谈论的是“共同体”,在纯粹共同体面前拿大顶,翻跟头。但是,主人们靠着他们的无能和骄横得以跻身要职,其速度比他们梦想的还快得多。而被谈论不休的人民呢?也就是说,其最内在的精神性的命运呢?他们将被驱赶到德意志人还从未经历过的堕落的泥潭和毁灭性荒芜之中。

153

【174】『104』

被频繁召唤的“共同体”还不能为“真理”提供担保;“共同体”也可能迷失方向,进而更加顽固地将迷乱作为唯一的东西加以坚持。人民的意见、人民的信念、人民的看法,等等,仅靠了它们占有着统治地位,或者得到机会,尽力地表现自己,还远不能成为真理内容的标准量器。正是由于对“共同性的内容”的要求,使得不仅要发现真正的标准量器和真正的判别,而且还得让它们获得权威、真正起作用④zur Macht zu bringen。,变得更加困难。

然而,为了感觉到在“对共同体原则的强调”—而在这里,认知上的关系是如此混乱和幼稚可笑—中的责任之重大,人们必须十分清楚,今天的大众和他们的衰败—这种衰败不是始于1919年11月,而是持续了几十年了。

『105』

很久以来根本不再作为问题加以追问的事情,今天被毫无经验的无能者们作为最新的发现加以兜售,并以无与伦比的乏味性在不断地重复着。

154

最真实的共同体是不会放弃个体的,而是要求最高级的—也就是说,异于—自我的①ich-fremd。—认知与坚毅之自身—独立。

155

人们吵嚷着反对“理智主义”,同时又追求“认知”的有意识性和人为性,且走得如此之远,以至于要人们去“有意识地”从“人民”出发,为“人民”去从事创造。

【175】

『106』

因为人们预感到,在这种对内在辐射的创造②in sich sendungshaften Schaffen,英译本译为intrinsically transmissional creativity,意为“内在透射的创造性”。中译参考了英译。—译者之直接性的成企业规模的破坏中,人们委身于这种过分的—如果不是荒谬的—要求之上。我们真的如此富有创造性,以至于我们有能力负担起这种有组织的有意识性和有组织的狂妄③Übermut。吗?还是说,这一切只不过是统治野心的愚昧的平庸性④Geistlosigkeit。的发泄?

156

并不是想焚毁今日的东西,或者去反驳它—而是通过对某种有接合的⑤gefügt。未来之事的创立,把迄今为止的东西作为其本身,也就是说,作为“曾经是过的东西”加以设定,这样就将其置于那创造性的下行之中。

157

那从容思考中的奉献和伟大的孤独性。

158

『107』

“科学”—新“口号”—不是去谈论它,而是“实践上”去做这样的工作!人们现在如此地去行动,好像“人们”不曾是过它似的—好像只是那些“教授们”“谈论过”“关于”科学的事情似的。这个新“口号”只证明了,在这之前人们同现在一样,不理解这里到底关涉的是什么:人们希望尽快将其变型到“实践中”,或者,也是在实践上,将其调和为可供将来“使用的”“科学理论”。但是那种“实践”和这种“调和”都与通过本质性事件—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的逹在并且使得它自己的规律达到目的—完成的规定相去甚远,不管1933年“发生了”什么,特别是在大学里。

【176】

人们这样做,好像下述可能性尚十分遥远似的:当“科学”跑到头—一个终点—时,在创造的意义上我们必须告别迄今为止作为技术—实践的,甚至不再是真正的科学的领域中的“科学”,与其最终做一个了结(参见『112』页)。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善意地做出担保:人们将来继续追求“科学”,只不过不再那么“理论性”罢了。人们并不知道,认知—即便是变坏了的认知—也只有通过认知才能被“了结”—只不过它自身包含了一种新的追问,带有新的边界和一种另类的真理而已。

『108』

不是去继续追求按时代要求进行的调整,不是继续忙碌于从根本上已经坏死了的玩弄辞藻的事业,而是去坚持自身的主张①Selbstbehauptung。,将自身解放出来【献身于】本质性的力量们。在本质性的力量处,认知本身连同它的基础必须重新接受考验,以便使得那些力量们自己能够做出决断。

159

这种全面追问的最严肃、最艰难、最秘密的②verschwiegenste,也可译为“最缄默的”。—译者工作会引向何方?我们越来越缄默,那走过来的、总是太过临时性的东西就积累得越来越多—因为,对于必须很早就预先说明白的内容而言,那些完全简单的陌生性尚未被找到,就整体而言,这些内容从已经变化了逹在出发,为此①dieses。开启着追问和认知可能性之土地和空气以及桥梁。

160

也许我们能够成功地再一次把我们的历史性逹在带到哲学的权力范围之最近的前沿。

【177】

『109』

哲学本质上是不合时宜的,没有反响的,没有可预见的用处的,它始终处于必然无足轻重的无权无势的外表之下。谁要是搞不懂这事,那么不管他是嘲笑哲学还是责骂哲学,他只能发现,他对它一无所知。但是恰恰这种人从来不知道这一点。

所有“与现实性的切近”都是无稽之谈,只要这种切近不是坚持在从侟扗的提示而来的遥远中。

161

上一代人的夜校老师是靠海克尔的《世界之谜》②[Ernst Haeckel: Die Welträthsel.Gemeinverständliche Studien über Monistische Philosophie.Emil Strauß Verlag: Bonn 1899.(恩斯特·海克尔:《世界之谜:关于一元论哲学的通俗研究》,波恩:Emil Strauß 出版社1899年版。)]脚注方括号中的文字为德文编者的注释,下同。—译者来哺育的—今天他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克里克”③恩斯特·克里克(Ernst Krieck,1882—1947)和阿尔弗雷德·博伊姆勒(Alfred Baeumler,1887—1968)二人是纳粹德国的领衔纳粹教授、纳粹思想家和纳粹教育家。克里克出身贫寒,连正式的初等教育也没有接受过,业余学校毕业,后成为业余学校教师。他靠纳粹政治活动才得以在纳粹德国统治下跻身高教队伍,并当上法兰克福大学校长。此人系疯狂的纳粹知识分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美国占领军囚禁至死。—译者—他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平庸④Geistlosigkeit,直译地为“无精神”。—译者和自负性的沉沦今天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海克尔的“科学”中还有某种“贡献”—但是,对克里克我们却不能这样说了。

我们不再具有什么精神世界了(参见『111』页),有的只是废墟—它的来源所剩下的只是黑暗和为了粗俗的目的服务的有用性思维,在有用性思维中,随意的东西被随意攒在一起。也就是说,应该去创造那紧接下来的、某个精神的世界—根本上是去创造一个逹在世界①Daseinswelt。!但是,恰恰这根本不是通过预定②Bestellung。可以做到的,而是只有来自艰急;而为了体验这个艰急,针对目标之贞问③Erfragen。是必不可少的,在此过程中,真理本身才会为空间和接合部④Gefüge。而重新形成自己。

162

『110』

“诸科学”—被我们如此称谓的东西—根本不再是科学—也就是说,不再是认知的展开和向认知的回连,而是忙忙碌碌的业务活动⑤einer Geschäftigen Beschäftigung。的做活过程;这个业务活动的确带来“用处”—废水—它被还在自己涌流的河流水系所容纳。而这就是今天的不理解和不自量力想要再次扶持起来的东西。

163

【178】

一个时代已经到来:所有权力和设施,所有的追求和标准都被融化在这个时代中—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能在未来的逹在中,为新的再熔炼和液化创造出真正的源初的真火⑥Feuer。原文无“真”字,译者据理解添加。—译者和真正纯正的金属。

这种真火就是处于其源初本质中的“真理”,而这火之燃烧着、毁灭着、纯化着的煅烧就是追问。而那金属和土地的纯正性就是那侟扗。

164

科学的讲授,也就是从事认知活动的“让……学习”⑦»Lernenlassen«。—教什么?那有清楚意识的—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①Lernenkönnen。,来自相应的存在领域和它的围绕着它而成为周围世界的世界的本质关系。

『111』

165

很久以来,大多数“教席”②»Lehrstühle«。就已经变成“倚靠之席”③Lehnstühlen。了。现在只不过又垫上了软垫,并且被放置得更容易达到就是了。

166

【179】

我们尚且完全站在那伟大的精神决断的新领域之外(参见『109』页):

1.对基督教和整个西方哲学的深入研究和清楚的态度;

2.对尼采的深入研究;

3.与技术的创造性的—不仅是组织上的关系;

4.新的欧洲世界;

5.地球之世界本身。

所有以上的五条决断都是那侟扗之决断:它本身同时就是与整个西方历史的决断。

必须首先创造出决断的区域。

『112』

167

人们总是反复问我,我为什么没有回应克里克先生的诽谤!

回应:这类诽谤靠着它们的浅薄和自负到处挖掘翻找,它们所捏造和构想出来的东西—这类诽谤,只配受到蔑视,从来就不配成为对手。在战斗中我只理会一个对手,不会理会平庸性的牛皮大王。

168

不是科学跌落为单纯的技术(自然科学、医学,一部分法科学),①此处原文为句号,造成entweder 与order 无法相应。我们依据英译本的译法译作逗号,使上下句相连,意义连贯。—译者就是在不容易这样做的地方(在人文科学中),文献单调乏味地猛增,或者就是出于缺乏追问而完全不知所措—(这里,人们在“根本上”,也就是说,在表面上,把一切都了结了)。现在尽管有史前—历史以及类似的东西,但是,这些都是以日常需求为基础而传承下来的态度立场和至今很少加工的材料的传递。

『113』

任何一种本质性的、源初的认知立场和态度—起码从“形式”上看,它们是可能符合“科学”的—均不复存在。

问题:那么“科学”就一定要继续去吗?(参见『107』页)。

169

【180】

为什么人们没有勇气,像大学所是的那样—一个通过职能机构②Sekretariat。而凑在一起的、各专业学校群的堆积—来看待大学呢?

因为“人们”想问题的时候在内心深处是“自由主义”的,也就是说,陶醉于由“universitas”③universitas 是拉丁文,意为“普遍”“大全”。它是欧洲各国语言中“大学”一词的来源。—译者以欺骗方式构成的假象,而且其原因在于,“人们”现在有了权力,并且有一天,人们会通过随便什么样的途径,通过随便什么样的“组织”回报,在大学获得一席之地—对大学这个领域,人们在公开场合骂声不绝,私下里热追不舍。④此处参考了英译本。—译者

然后,这一点通过博伊姆勒⑤[阿尔弗雷德·博伊姆勒(Alfred Baeumler,1887—1968),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作的哲学家,1933年被聘为柏林Friedrich-Wilhelms 大学新设立的“哲学与政治思想教育教席”教授。]、克里克和他们的同党伪造的假币,在世界观方面可悲地得到了证实。

『114』

这一切是多么“反动”,而且耶稣会士的可靠工作是多么超—前—的思考呀—在它自己的意义上—它通过最现代的文化手段,把它做成了一种“文学”,这种文学对应着下述呼叫:有一天“阅读国家社会主义的新闻”只会让人感到尴尬。其假定条件是:人们并未决断,在精神中也要革命,而不是去把精神伪装成是“政治性的”。

170

“科学”—四处流行的神话是:科学太“理论了”,并且因此而在现实性面前失败了。不对!科学太缺少或者根本没有理论,这就是说,它变得失去了精神①geistlos。,太过现实了,尤其是政治科学。

美国主义的天真幼稚和廉价热情。—

【181】

171

哲学:在被接合构架之话语②des gefügten Sagens。英译本将Sagen 译为discourse。—译者的冷静中进行最外在追问的激情。

『115』

172

《男人同盟与科学》③[Alfred Baeumler: Männerbund und Wissenschaft.Junker und Dünnhaupt: Berlin 1934.(阿尔弗雷德·博伊姆勒:《男人同盟与科学》,柏林:Junker und Dünnhaupt 出版社1934年版。)]该书是一本不到170页的小书,由10 个讲演稿构成,内容充满纳粹煽动;其题目有“伟大战争的意义”“德意志肉体锻炼的意义和构建”“今日之战士”等。—译者,是一个制作非常精巧的遮羞布④原文为Feigenblatt,即“无花果树叶”。在《圣经·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吃了智慧之树的果子后,即是用无花果树的叶子遮住身体的羞处。—译者,尽管如此也没有将其全部羞耻遮蔽殆尽:男人同盟!它意味着:完全没有丝毫精神上的雄气;但是现在,拉帮结派和那些否则尺寸就不达标的人的要求还有一种企图,即到人们(在谩骂中)不断对之垂涎欲滴的“大学中的升迁发迹”中去碰碰运气,以便“有力地”把所有的等级差别都拉低到舒舒服服的平庸性中。因为,干嘛要有阶层⑤Lager。!男人同盟中那“永恒的婆娘性东西”!就像在这种小市民的“鲜血与土地”中的大城市气派一样。

173

『116』

今天对所有高级东西和独特东西进行到处流行的“社会主义式的”贬低①Herabsetzung。—:所有不是为人民共同体服务的东西,都是一文不值的②taugt nichts。。但是为啥?通过什么途径来确定和一般地理解这种服务?难道这不是以隐蔽的方式意味着:任何傻瓜,【只要他】不能—或者不想—马上且轻易吞下—与其嘴和胃不相应的—东西,他就没有为人民服务。

【182】

这里正准备着隐蔽的敉平工作③Einebnung,意为“把高低不平的地修整成平地”。Ebene 就是“平原”“平地”的意思。—译者,以便同时把那些“层面”拖下来,加以强行整平④Verflachen。,其实这些地方的“科学”已经是“民主的”了。而且甚而还把“哲学”也扯进这种“为人民服务”中,另一方面,允许基督教还是不允许基督教参与这种服务呀⑤dem man anderseits sein Christentum läßt und nicht läßt。。

情况相同:追问与值得追问性之建立,被看作是一种单纯的吹毛求疵—一种绝—无结果—(也就是说,绝达不到直接用手可把握的真理)—亦即对真理而言多余和儒弱贫乏的东西!让我们去创造答案!把变蠢当作“高等目标”,而针对危险而进行的真正行为和力量被当作那无力的犹豫和总是—“一味地”—思考怀疑。

174

『117』

除了这种僵化于“标准性”,即中等和乏味—“平庸”—的癖好,还有那期待观望者⑥Abwartenden。:

天主教教会—只有它“是”⑦ist。基督教—无时无刻不想法寻找自己的敌人—将自己放到它们那里去测量,以便使得自己保持清醒和强大。

它严肃地对待它的敌人,把自己置于敌人之中,向敌人学习,直至几乎放弃了它自己—它一直保持如此灵活机智,始终使自己越来越经验丰富和安全可靠。

这种可疑的—认知和追问,这种表面上容纳了对手的对对手的聆听,同时营造出一种关于思想交锋、精神自由和届时的现代性的宣传性外观①此处参考了英译本的理解。—译者,并在人们最看重和最希望的领域中给整个的诡辩术—根本上诡辩术是以从未有过的僵硬,蹲坐在已经完成的真理之上—带来届时最美好的荐举和推广。

175

『118』【183】

除此而外,还有那在道德性面前冒汗的、充满真诚性的、四平八稳的“永恒—昨天”的革新者们。他们在反对共产主义—它确实首先也威胁到了财富和与之相关的对财富的追求—的斗争中重新保住了乌纱和祭坛,然后就平静了。现在人们又装扮成正派的、有优越感的常人,对抗那些粗鄙的伙计们;为了不要太惹人注目,人们也在“适应社会情况”。此外,人们在“科学”守护人的面具下,极端地追求精神上的“冷漠性”和野蛮性。这里存在的是:对目前到底发生着什么,人们毫无感觉!②Hier die größte Ahnungslosigkeit bezüglich dessen, was vor sich geht.

176

人们通过呼吁“接近生活的科学”,来盲目追求一种对大学的初等教育化③Verschuhlung,英文译为turning...into an elementary school。—译者,这样做的同时就摧毁着一切真正的认知,扼杀着所有源初的、持续的认知意志;阻滞着对精神性侟扗的任何尝试和开启。

177

『119』

在一个拳击手成为伟人、获得各种荣誉、备受尊重的时代,在一个把那种纯粹身体的男人雄性的野蛮性视为英雄主义的标准的时代,—在一个众人迷醉于共同体并且把共同体作为一切的基础的时代—哪里还有“形而上学”的空间?

178

我们还敢于面对众神,并藉此面对人民的真理吗?

179

【184】

“海德格尔式的哲学”—只要有这类东西,就总有别人来代表,也就是说,作为立场由人践踏,由人们一起将其踏到“什么都不是”为止。

180

『120』

今天哲学处境之困难并不在于,它没有能使得本质性的追问成为伟大的意愿,并产生巨大影响,而是在于,俗见是如此鄙劣,以至于很难说出,这种鄙劣性到底存在于什么地方。

181

人们等待着《存在于时间》第二卷的出版:我等待着,这种等待的终止,以及人们首先对第一卷加以研究。

182

“精神上的”局势之混乱①Die Wirrnis der »geistigen« Lage。—这种局势不让它最本己的艰急出现—在它的表面的强壮中,它是如此的纤弱,以至于它害怕艰急,而不是去为之欢呼。

此时,正能量的基督教为人们所需要—或者说,为人们所认可—其基础是:与梵蒂冈签订的协定、普遍的不知所措和对某种“道德性”的需求;然后—除了这些学说—是太过—草率者,他们靠了“信仰”来发动运动;末了【是】这类人—他们把模糊不清的德意志文化①Deutschtum。与更加平淡稀薄的基督教文化混在一起—而且末了②und schließlich。,【是】少数人,他们从一种纯粹的失—神状态③Gott-losigkeit。为自己构造出一种立场,以及到最后④zu allerletzt。【是】绝大多数人—只是一切都无所谓的一群,他们看重和等待的,是那种有一天他们可以把自己“加入”到其中去的东西。

【185】

如果所有这一切都不是诸神的逃亡—如果这不是精神丧失⑤Geistlosigkeit。—所有艺术的缺乏就不奇怪了!

『121』

183

对采取立场的轻率—了结⑥Leicht-fertigkeit。。

1.人们觉得,在国家社会主义中缺失了“精神”,且担心并抱怨它的破坏性;但是人们在此理解的精神是什么?对随便什么迄今为止的东西—在它的时代有效、适用的东西—的随便一种不清楚的诉求。这种并不清晰的缺失感和孱弱的诉求,表现为认真思索和聆听的表面现象—但却无力创造任何东西;对于事情的发生,人们过于轻—率地将其作为“本”“该”如此的东西⑦Was »gesollt« werden »soll«。加以了结。在这种轻率—了结中,人们总是每次都轻率地重新获得支持和营养,以便自身得以继续再从事这种活动。

2.人们直接辩护迄今为止之事,且同时又让它去适应当下发生之事①dem Geschehenden。;人们从事着一种狡猾的中介业务,它看起来甚至像从事建设似的,然而却没有任何投资风险;没有严肃认真的真实转变。人们执迷于那种根本不是自己创造的,而只是(从别处)接收下来的东西。人们连保有去创造正在到来的东西的意愿的能力都没有了。

伴随着轻率—了结一切的是轻率—冒险。

『122』

不是真正地去面对现存的艰急,占统治的却是,那被排除在外者②Ausgeschalteten。的被激怒的道义上的愤恨,以及被允许参与者③Eingeschalteten。的狭隘的、惬意的④glatt。业务性的满足。

但是在这种外在性[?]⑤问号标示原稿字迹难辨。—译者和不可逆转的大规模群体之所有令人厌恶和琐碎之事中,一种变化正在发生。但是这种变化只能被看作是必然的—而不是充分的;否则就会对结果产生越来越多蒙蔽障眼的错误估算⑥Verrechnen。。

184

【186】

德国的天主教现在开始去抢占德国唯心论—祁克果和尼采—的精神世界,以它的方式,以它传承下来的清楚、固定的手段,将其加以吸收。它以其方式接受了一种本质性的和强大的传统,并以此预先创造了一种新的精神性的“立场”;在国家社会主义内部正流行着一种危险:过度强调另类和新潮,切断同伟大传统的关系,陷入幼稚迟钝和不切实际的浅尝辄止⑦Halben。。

『123』

但是根据同梵蒂冈达成的协议,人们终止了同天主教教会的斗争,人们没有看到,天主教的兴盛是某种特定形式的有意识从事“世俗化”的权力—它是十分容易同其他各种权力结合在一起的。

针对教会进行的斗争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没有建立起一种同等类型的权力与之抗衡的话—但是同天主教—作为正在变到精神—政治中去的中心—带着它那十分强大的教会“组织”的完全牢固的内在构架—进行斗争,是基本的要求。然而这种斗争首先要求一种相应的出发点,和对处境的清楚认知。

185

认知和“专门化”;问题:如何去贯彻实施并承担:

1.作为抽取出来的—衍生出来的个别化①Vereinzelung。,通过结果它对自己进行事后的合法性证明。或者

2.作为对一种本质性工作的负责,该工作本身知道其本质性,并且从本质那里把自己提升且推进到逹在之中。

1 是一种逃跑的出路;而2 是进攻和坚守。

『l24』【187】

186

认知—作为行动的真正的对立面:不是追随在生活切近,也不是整天忙于平庸之事、眼前琐事以及它们的需求,以此来消磨时日。

187

变得疯狂的小学老师,没有立场的技术员和获得升迁的小市民—作为“民族”的守护人—作为应该去制定标准的人。

188

本质性的东西对我们而言的未来:联系着我们的曾经性,为选择和决断的源初性的安全性,去做准备工作!不仅是:单纯根据容纳能力②Fassungskraft。而言,我们并非仍然能够以同样的方式呵护所有的一切。而且为了决断,还有对任务①das Aufgegebene,亦可译为“托付”。—译者中的曾经性的追赶②Übernahme。和预收③Vornahme。;这个任务塑造了馈赠④das Mitgegebene。并且第一次在其从事预先把握和决定的权力中唤醒了馈赠。

189

在被称为“大学”的东西中假如还存有对精神的某种源初的保障和信仰的话,那么大学就本应在这种时代燃烧起来,献身于转型⑤Verwandlung。中。然而,取而代之的却只是,担心僵化的状态可能会被破坏。

『125』

190

【188】

人们说,国家社会主义不是通过思想⑥Gedanken。,而是通过行动形成的;承认—由此推出:现在应轻视和怀疑思考⑦Denken。—或者相反,推出:因此才应该将思想升值为不寻常的伟大和保险性?

191

那所谓的新“哲学”是如此的落后和“自由主义”—;在《存在与时间》中已经根本上被克服的成问题的“人类学”方向,被简单地接受下来,并用其他的—种姓—种族的—内容填充起来。

192

“假冒伪造活动”日益猖獗于:什么是斗争,甚至什么是“精神上的”斗争。

『126』

193

什么是“依据人民的要求”①volksgemäß。?难道就是顺着人民—也就是说,顺着多数人和日常的观点—谈论事物,为他们服务?

有一种真正的“依据人民的要求”,在其中存在着那种“依据本质的要求”,这种“依据”是不可以展示在人民的眼前;对,从来不可能,也不允许展示于他们之前。

“依据性”的歧义,害人匪浅,后果严重。人民并不是标准,人民必须把自己置于它的尺度之下,并依据这一尺度而是本质性的,这样它才成为一个人民。

【189】

人们假定流行普及程度②Popularität。就是“依据人民之依据性”并加以服从,即:以此为标准进行度量,并且认为此标准就是人民大团结③Volksverbundenheit,英译本译为the solidarity of the people。—译者,把这种大团结把握为一般人的虚伪的同志友情,进而把一切伟大和无比独特性降格④Herabsetzung。为共同事业中的同志关系—于是,一切都被推入到非真理和凶险魔咒⑤Teufelei。之中。

『127』

194

关于文字作品,有一种流行的、理应受到反驳的谈论方式:“只是书桌上的产物而已”。好;但问题仍然存在:谁坐在书桌旁—是思想家还是单纯的写手。如果此人离开了书桌,投身于“讨论”的战斗团体,他并不会由写手变成思想家—顶多变成摇旗呐喊者。这种廉价的“假冒伪造活动”用书桌作为抗辩手段,有一天会变得后果严重。

195

人种—是历史性逹在之某一种必要的、可以间接地论证自己的条件(被抛性),它将不仅被伪造成为唯一的且充足的条件,而且同时被伪造成所言说的内容①Worüber gesprochen。。这种态度的“理智主义”,无力区别人种的教育和关于人种的理论化。某一种条件被抬高成为无条件的东西。

196

『128』

“那个民族②Volk,中译文中也译为“人民”。—译者”—人们用它意指什么呢?人们置于这个词语之下的意象③Vorstellung。指事太多,而且必然指称中等平庸、易于被满足者—但同时又承诺④vorgibt。,去意指一个历史性逹在之整体的最高可能性的历史规定性?前者算数,后者就不算数,相反依然。

【190】

最高级的东西和本质性的东西的“普及性”对“民族”根本没有,而且会伤害那最高级的东西和本质性的东西。

人们到底想用这类假冒伪造活动干什么?

197

教师—那想要从事教育者,必须能够学:

1.)总是去更深地认知本质性的东西;

2.)对于真正学到的东西,保持缄默;

3.)维护榜样的温和的优越性,不将其导入到某种错误的同志友谊之中。

198

『129』

在什么意义上国家社会主义永远不可能成为一种哲学的原则,而总只能是作为原则被置于在哲学之下。

相反,在何种程度上国家社会主义能够得到一个确定的位置,这样就能够附带获得①miterwirken。一个去侟扗的新基础位置!

但是这也只能在如下这个前提【才有可能】:它自己在它的界限之内认清楚自己—也就是说,把握到:只有当它有能力,使得自己有可能,去解放一种源初的真理并且为其做准备时,它才是真的。

199

对“科学”的立场态度有三种:

【191】

1.)“新”科学—它无非是把现成在手之物,按照种族的②völkische。利益性进行调整修正;其间严格性和思考的最后一点残留也丢失了,一切都陷入最贫乏的美国实用主义的种族的、美化过的陈词滥调。

『130』

2.) 人们固守着迄今为止的“科学”不放—指出,为了保持文化上的声望,科学在技术上的不可避免性和必要性,由此获得自身的拯救③rettet sich,德文有“逃避”“逃跑”的意思。—译者。在根本上,那巨大的冷漠性已有几十年了。哲学是可疑的。

3.) 一切都被置于问题之中:通过关于科学的向回的追问,回到认知和真理的本质中。这里关涉的不是直接的应用,也不是对迄今为止的东西的坚守,这里关涉的是为某种过渡的东西去做准备。

在達在中对科学做出决断,同时追问:什么可能会是“世界观”,在根本上是否有首要和最终的东西?

『131』

200

“政治科学”。—人们把笼头带在马尾巴上④zäumt das Pferd von Schwanze auf,意为“本末倒置”。—译者。

如果诸科学曾是⑤ware。真正的科学—那么,它们就在真实的意义上曾是“政治性的”,且根本无需以此为具体目标⑥Abzwekkung,英译本译为aim。—译者。今天—人们只做表面文章—抽风似的、种族式—人种式的①krampfhaft völkisch-rassisch。。

但是这样做的时候就是极其非政治性的—因为,这种努力产生的影响就已经是在政治性之外了—不仅就流亡者而言—是后果难料的;在内部政治上,它是一种退化变质②Verwahrlosung。、训练无敬畏性和培育中等平庸③Das Hochzüchten der Mittelmäßigen.。

201

我们现在是不停地进行支付消耗④am ausgeben。。—按“一切为了人民!”的要求—把迄今为止达到的和保存下的都交给人民—好。

【192】

『132』

但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供重新收集、节省、装填、努力向上—工作。

人们根本没有想到—恰恰在这儿—必须有新收获的设施和可能性—而这就意味着:查找与探究;现在只铸造出了三类⑤Geschlechtern。工作⑥具体所指不详。—译者—有一天,这一切⑦das。将会结束,然后,在竞技场上出场的只剩下单纯的批量性⑧Mengenhafte。—谁能建造最多的研究所,谁能组织起研究的无穷尽的应用—这就是一切。

到底会发生什么—如果一切都—被提供给—下面⑨nach Unten。—因为无论如何还有⑩gibt。一个下面,且一切都在人民共同体中。

一切向下面,没有任何东西向上面—只剩下怀疑和轻蔑诽谤的制造。

从标准里将变出什么?

202

『133』

哪些路可以走呢?—人们相信,比如,在那逹在之艰急急需某种真实的艺术家的地方—这艺术家在不同于平民性的①volkhaft。杜登字典等大型辞书未见此字,英译为populist,并标出原文。估计该词或为巴登方言,或为海氏自创。此处从英译。—译者条件中进行创作—恰恰且仅仅因为,他是真实的艺术家?也就是说,以种族的方式言谈和行为②sich zu gebärden,意为“行为中的举手投足”,有贬义。—译者—同时,把“艺术”降低到意在取悦于人民好恶③Volksbelustigung。和低阶层的教化之层次上,也是于事无补。

而是:对伟大的艺术及其要求以及艺术家的条件的真实认知,是最急需的—只有如此,那可知的④wißbar。和能够承载的东西才会起作用,尤其才作为艰急被经验到;但是—如果这些被低俗化为不言自明的东西和政治上的可培训性⑤Geschultheit。,而且构型所要求的东西变得无足轻重—藉此它们作为不可驾驭者而成为负担—又会发生什么?⑥原文为陈述句,英译本将其译为疑问句,此处从英译。—译者

『134』【193】

203

大学变成了专业学校。—所有的一切都在朝着那个方向发展;因为

1.大学本身缺乏统一的认知意愿之内在的形而上学力量,大学原本是从这种形而上学力量出发,才得以声称自己是法律制定者;

2.对单纯应用和娱乐性制作的偏好是如此之强,以至于只有这种业务才算“为人民服务”;

3.这种空疏和这种单纯的耗空⑦Ausleerung。的结果必然是:这种设施最终变为,它从根本上已经是的东西;

4.但是问题仍然是:那不仅“从事研究”,而且想要认知的“研究者”是否有可能权威性地聚会在一起;

『135』

5.但是,最后—如果只还有新手和唆使者可供驱使,当【这些唆使者】看起来像首脑,或者根本就不再有什么首脑,这儿还会发生什么?①原文为陈述句,英译本将其译为问句,中译文从英译。—译者

人们可以认为,想这些还有什么用?随它去吧,它会自身毁灭。当然,但是,其他的东西也跟着—通过的单纯的“走—到—尽头”,还从来没有其他东西出现过—也不会,且真的不会有对它的克服。

204

自身拆解②Selbstzergliederung。?不。作品之沉思③Werkbesinnung。。

人们在多大规模上还在拙劣地死盯着自己④Selbstbegaffung。,且进行着关于逹在“诸条件”—偶然的条件—的谈论,而不是去实施向侟扗的冲击。但是这个冲击仅仅凭借某种伟大的推动才进入开放性的艰急中。

205

【194】『136』

一切都变成了“学说”和“立场”,并将自己置于枯燥干涸之上并干瘪枯萎下去—认知将不再成为行为⑤Haltung。,而行为举止更不是胆识⑥Wagen。和考量⑦Wägen。。那它们依靠的是什么?是单纯幼稚和对伟大事物的无知。

大量的昏暗不清以及对目的设定的内在需求。

206

国家社会主义是一种蛮族的⑧barbarisch。原则。这就是它的本质性内容,和它的可能的量容⑨Größe。。危险不是它本身—而是它在对真、善、美内容的说教中变成无足轻重者(就像在一个夜校培训①Schulungsabend。中那样)。其危险是,那些想制作自己哲学的人,无非是为此而去对通识思维和精密科学的传承下来的“逻辑”进行设定,而不是去把握:“逻辑学”现在恰恰重新陷入了艰急,且必须重新发源。

『137』

207

在那里我曾经重新追问:谁是博伊姆勒?答案:一个教授—机智聪慧—“哲学上”:头脚倒置的抱怨。此外:在国家社会主义的羽翼下又孵热了的新康德主义。在这种情况下,用这类口号作标签是合适的,因为真正的哲学思考尚未出现—有的只是玩弄一时抓到的“立场”—那也是牢不可破的,就像所有的“二元论”一样;因为依据这个原则,一切都容易规定:如果不是这个,那就是另一个。于是人们就满意了。此外,也成就了个人事业。

【195】

208

一个过渡的时代;看起来“没什么东西是正确的”;但是这样的时代正是那历史上唯一有决定性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统治的东西,必须被统治。站在内部之中,但又超出其外:哪里只有新的东西,就像那儿单单只有“老”的东西一样,哪里也就无繁殖能力可言。

『138』

209

那人民!这里是决定性的东西—一切都应该为它效劳。

人民—好—但是人民为了什么目的?

而且为什么要人民?

人民只是一个巨大的源泉,在宇宙中来回荡漾着,以便在翻滚够了的时候,被冲刷到無的边缘?

或者在这里那本真的东西才开始?

人民为了什么目的?

人民在什么地方?

210

不带空间的人民!—当然—不带本质性世界且不带本质性活动的真理—可以在其中提高自身—以便第一次—是它自己。(参见34年夏季讲课稿①[Heidegger: Logik als die Frage nach dem Wesen der Sprache.GA38、A.a.O., S.30ff.(海德格尔:《作为对语言本质的追问的逻辑学》,海德格尔全集第38 卷,出版信息同前,第30 页以下。)])

但是不是什么“文化”—那只是以前的东西的设计制作!

那是一种固定不变的东西—它的价值,那种人们以种族方式要加以实现的价值。

【196】『139』

出于更深刻的原因,我们必须成长得超出“文化”—到本质性的空间中去。

文化—是一种构成物—在逹—在中找不到它。

只有在有“我”—社会的地方,在有“意识”和“主体”和“人格”的地方,文化这东西才有可能。

211

真正在历史中保留下来的东西是唯一的东西—不可重复的东西—一次性的必然的东西;在外在意义上那还可以“重复”的东西—它不停止—而是晃动着,且没有牢不可破的必然性。另外一种东西是:那唯一者的重复—也就是说,一种独特的必然性的实施—不是对什么东西的估算。

212

『140』

国家社会主义在今天的形态中还根本不是“世界观”,而且,只要它顽固坚持于这种“形态”,它就不可能成为世界观—为什么?

因为它错认了所有“直观”—所有的观瞧和观看—的基础条件,并且在这种错认中并没有去关注此事;也就是阻断了一切相关的努力—出于对它自己的勇敢的恐惧。

它没有认识到,所有切近和现实之事,只能从远处才被看到和望见。

那逹—在的最大的远距方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它构成了逹—在本真的奠基。

只有从此远距方位才能返回到切近之事。

那被看到的内容只有从远处才是可见的,这样,在这类看中,世界才生成①wird Welt。。

『141』【197】

213

那些现在围着“虚无主义”口号“拼命”战斗的轻率的写手和叫嚣者们,如果他们能够认识到,他们自己有多么虚无的话,他们一定就会被自己给吓坏了。幸运的是,对于这种认识,他们是太愚蠢、太怯懦了。

214

今天有的无非是:

1.单纯的叫嚣者(全面的半吊子—);

2.“只朝后转者们”(转向他们的“迄今为止的东西”—因为,它们是“迄今为止的”—已僵化了的东西);

3.平庸者们②die Durchschnittlichen,直译为“平均水平的人们”。—译者—(他们与双方进行交往协商,且避免做任何决断—原本最可恶的一群,因为,他们表现为“纯真的人”);

4.罕见者(他们由源泉出发去认知和行动,但是,因此被仇视—如果有谁认识到他们—但是大多数人根本不认识他们,不与之冲突);

5.无所谓者们(他们是大多数—他们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各种事物都应付自如—廉价出卖自己)。

『142』

215

在此期间,与我联系在一起的那些问题的思维方式没有任何变化。只是—那些误解误读及其可能性发生了变化,而且与那危险的—对于“安定”而言是危险的—提问保持距离的处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216

【198】

为人民服务。—一定总是那些少数,他们知道并且可能知道,比如说,康德著作中到底发生过什么,并因此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些有识者们不应该被人们注意;只要人们给予他们继—承这个地球的可能性,就足够了—他们不应该在自己周围制造噪音—他们进行承载,就像他们从来就是为此而生,如同人民的逹在之处的补天之石。

『143』

217

关于“整体性”的谈论都是为了

1.掩盖那个目的—也就是说,掩盖无目的性和无力设定目的;

2.否定那些个体们和唯一者的必然性;

3.为了欺瞒掩盖下述事实:从根本上讲,本质性的东西的现实化还是由个体们决定的。

218

这里谈论的内容涉及的是:“中世纪”恰在此时才被克服且寿终正寝。我认为,中世纪刚刚开始;这个茫然无措的无神论的中世纪—无生育能力的、没有亚里士多德的中世纪,根本没有一点能克服亚里士多德之能力的痕迹。

『144』

219

《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或者—一个巨大失误的那个小插曲。因为,其目的想要的东西已经准备了几十年:

【199】

自然科学已经完全技术化了。

人文科学已经成为了政治上和世界观上的工具。

法科学成为多余。

医学也从生物学上的医学变成了技术。

神学成为无意义的东西。

而大学呢?对于这种不可逆转的瓦解的暴露,它连一块不像样子的遮羞布都算不上;对于姗姗来迟的妄自尊大者来说,是一个可悲的机遇。

那个人—他连这个沉思都不配。

【索引】

【201】

社会主义和天主教

【203】

和反动『115』以下各页。

【205】

思索 四

关于逹—在和存在

问题和冒险

是—实存!①Sei — das Seiende!

【207】

允许同时占有二者:

遭受痛苦且被抛回到

蓬勃振奋与神化①Verklärung。之力量的

统一中—

我们可以预感到前者是

创造的恩赐—

所有其他的“工作”都只是一种

预演。

【208】

1934/35年 (参见『15』页以下。)

少数的简单伟大的

事物性上长久的严格

于概念中为侟扗

开辟道路

由清楚出发

呵护黑暗

我不乐于强求答案,

总是只执着于围堵问题—

世界概念

【209】『1』

1

把那世界作为一个世界带到世界活动①Welten。处去,就是:敢于再次去冒众神之险。

但是这次冒险行为②Wagen。作为冒险③Wagnis。必须缄默,而且起先必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关于”众神三缄其口。—“带到世界活动处”作为“强暴—行为”直接就是行动④ist als Gewalt-tat einfach zu tun,英译本译为is simply a deed to do。—译者。

在第二次开端中,这种行动必定是拆—除着—追问着—思考着振荡到进行把握的言说中去的振荡活动—这言说作为设置自己于语言之中的突入和冲出—那个“逹”⑤Da。之从事奠基的接合⑥Fügung。— 一切均为简单的—艰难的—陌生的—缄默不语的实施。

能够放弃在许多事情上的可言说者;一种缄默的言说,把还昏昏沉沉的“不是—世界”⑦Un-welt。带入缄默。

这第二次开端切近第一次开端的顶峰—

2

『2』

第二次开端—; 只是被计数且外在地被排序;但是这个序数在这里只能是对历史性关联的掩盖,对我们这些从事开端者,这种关联必须保持为秘密,尽管不是作为单纯在手边现存者—而是作为强暴行为⑧Gewalttat。的源泉。

3

【210】

4

我们还在向缺席和离去①Fort- und Weg-sein。前进;

对于古老事物及对众神的服务,我们还太过年轻且训练不足。

5

为第二次开端做准备—再多我们也无能为力—因为我们刚刚才捕捉到第一次开端—在第一次开端马上就要走完它的过程之后。

6

第二次开端在它的被抛性之领域中,携带着第一次开端,这就意味着,同时进行着历史性的遮蔽和变形—而首先是对它的开端特征的窒息。

『3』

7

“世界”乃是来自接合部②Fugen。;它不再是世界,更真切地说:它过去从来不曾是过世界。我们刚刚处于世界的准备之中。

8

我们丢失了众神,也丢失了世界;首先世界必须被建立起来③errichtet seyn。,以便在这一工作中为众神创造空间;世界的这种开启,不可能从现成在手的人们出发,也不能通过现成在手的人们来实施—而只可能是:在根本上对世界的开启进行奠基和接合的东西—才刚刚被获得,为了—逹—在和把人带回逹—在。

9

【211】

只有站在丢失的岗位上—那里没有来自迄今为止之事和流行之事方面的合拍共振和赞同—才可以获得新的位置—那个逹。(参见『38』页)

10

世界—作为给逹的授权;这个逹,即被驯服的时间,没有向空洞永恒性的逃亡。但是,为了让它站住而去赢得驯服,为此必须首先使时间处于其可供前冲的切分隙裂①Zerklüftung。之中。

11

『4』

世界优胜过侟扗,但是只是为了成为其牺牲品;从来没有自己当下在场过。

世界世界着,藉此侟扗活生生地活着②west。,以“那實侟在着”③das Seyende sei。为基础。(大事件④Ereignis。)。

世界之世界活动⑤Welt-weltung。发生在管理之从事生成世界的⑥erweltend。、从事开放的接合活动的暴力之中—操心⑦Sorge。。

那基础形式,那个逹依据它并在它之中而在。

12

把这些关联的完全被陌生化郑重地和本质地放置于它们的简单化之中。以便

创造第二次开端之开端性的东西;唯一的严格,简单性的暴力;来自开端的起源之早前者的孤独化①Vereinsamung。;进行强制的②bezwingende。建设和言谈。

【212】

13

比实存着的实存更加世界活动的,是世界。③Weltender als das Seiende seiend ist die Welt.英译本译为“The world is more worlding than beings are being.”。—译者

14

空间!“何处”是逹,以便它本身【成为】何处之基础?(参见『38』页)。

15

谁曾是这个抛投④Wurf。的投手⑤Werfer。?

『5』

16

世界—没有披风且没有向外跑偏了的界定;但是也没有灵魂和内在内容—然而却有那逹之振荡着的中心,它经过奠基,站在时间的捕获⑥Fängnis。和接合部⑦Fuge。中。

17

不从开端处跑开—而是对它做出决断;对第二次开端,那是必不可少的,改变①Verwandlung。是借力于隐匿的放弃。

18

哲学:那于侟扗处从事言说的营建②Bauen。,其方式是承建③Erbauen。作为概念的世界,但是概念④Begriff。是从事预先把握的⑤vorgreifend。进攻性把握⑥Angriff。Begriff、vorgreifen 和Angriff 是同根词,都源于动词greifen。greifen 加主动前缀be-,构成动词begreifen(抓握),加进攻性前缀an-,构成angreifen(进攻),加表示在前的前缀vor,构成vorgreifen(预先把握)。—译者和活动的对手。

19

【213】

就像现在地球上所有的东西如此表面地滚动着一样—在背后、在所有东西上,无处不被遮蔽,对此却毫无知觉。

20

世界作为“去基成渊”⑦abgründig。的基础⑧Grund。和对无基之事⑨Ungrundes。的奠基⑩Gründung。。非人性的⑪unmenschlich。逹在—作为被抛的突入,它—跟实存(分切隙裂)—反目⑫sich überwirft。。

『6』

21

首先,世界必须世界着,作为逹之分切隙裂—只有这样才为那不可测定的超越—隙裂①Über-Klüftung。—向外撕裂到众神的切近之中的外撕②Hinwegriß。—之突然性的时刻做好准备。

22

第二次开端在与第一次开端进行斗争。一方面算数的是③Es gilt einmal。:φύσις④古希腊文,意为“自然”。—译者、λóγoς⑤古希腊文,译为“逻各斯”。—译者和知觉—也就是说,ἀλήθεια 的奠基—之源初的变型。

接着是δέα⑥古希腊文,意为“理念”。—译者—oσία⑦古希腊文,意为“实体”。—译者—先验⑧Apriori。和超越⑨Transzendenz。的破坏(从思考性方面的奠基来看)。

23

这种从事破坏的改变(“解构”⑩»Destruktion«。)必须走在所有其他诸如与基督教、近代思想以及与第一次“终结”的交锋前面,而且也要走在与伟大的中间插曲(祁克果—尼采)前面—因为,这一切都扎根在这里。

【214】

24

世界概念—一个追问,一个把它自己推向它的边界的追问,它在那里经历到,什么是自己被放逐到“最值得—追问”⑪Frag-würdigsten。之中:那里那个逹自己“去基成渊地”开放展开着自己,那里从事呵护的争斗之艰急,急需那个逹(稳定性),而历史,也就是说,人民,将成为自己;历史是在众神处的冒险①Gewagtwerden。:出自于世界而为了众神;这个事件的发生于自身中②in sich。合而为一。

『7』

25

体验世界概念=由从属于这种历史的从属性出发在思想上参与对逹的奠基;不是对什么东西,更不是对“现象”的“研究”或者澄清,不是命题证明,也不是宣布一种“学说”,不是提供某些立场,但也不是同行为举止、操守立场和世界形象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具体的生存”③»existenziell«。游戏。

26

历史—在众神处的冒险④Gewagtwerden。只有作为没落或者胜利才是伟大的—;本质性的不是“绵延久长”—而是争斗的“去基成渊性”—牺牲和祝祭。

27

问题:大事件⑤Ereignis。的持久稳定是否还有可能;也就是说,它是如何敢于冒险又是如何被遗忘的—众神是如何在从事创造的暴力活动⑥Gewalt-tat。中被迫进入到它们的独化⑦Vereinzigung。中的—人民如何是人民⑧das Volk ist。—作为历史。

众神只是人民的众神:并不是为每一个人的,即为无其人的、普世的神。

【215】

『8』

问题:如何预先准备持久稳定(逹之呵护和争斗);如何奠基逹—在?

从事创造者对于人民的开放的核心之源初的从属性,是否以及如何得到了创建培养①gestiftet。—只在作品中—不是在共同的变迁②Umzügen。中通过计划和外在的钳夹绷绑。

28

世界—遥远与切近、曾经与未来的对立作用的开启:众神。

这件大事就是侟扗的“本质”:分切隙裂的发生。

29

世界:空间和时间的于彼此—中—显现③das In-einander-Scheinen。。但是,在这里空间与时间不是作为不可—显现者—不是作为那个我们只能将其抽象地想象为某种取为测量单位的东西④eine Maßnahme。Maßnahme,词典意义为“措施”。Maß 源于动词messen,意为“测量的单位”,也作“标准”“尺度”“范围”讲。与nahme 和起来,字面上就是“取为—测量单位”的意思。—译者;某种我们为了对“实存”(当下在场者)进行估算和结算时可取为标准单位和测量范围的东西—那仅作为“空形式”的东西。

30

阴森可怕者⑤Un-geheure。其中geheure 原本是“喜欢”“喜爱”“舒适”的意思。这个词在现代德语中只用于否定性短语中nichtgeheur,表示“不舒服”“没把握”等含义;加否定前缀un-,成为常用词,意为“阴森恐怖”“极其可怕”,以及“非同一般”。—译者把我们封闭住了—作为源初东西的混乱,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只有它们的最肤浅的表面显现还能被容忍:平庸者的自负处在对他自己的出身的遗忘性中。

『9』

但是那伟大的混乱的表面显现并不因此是软弱无力的混乱—而只是陷入迷失的混乱—它是如此迷失,以至于它甚至去歪曲粉饰和削弱那真正的混乱—表面显现之强大作为对这类削弱的驱除。

31

【216】

作为厄运①Verhängnis。的阴森可怕②das Ungeheure。有双重意义。

32

世界只有通过作为源初性的大事件的艺术才能被把握;不是首先由认知(思想),也不是由行动(做③Tat。)出发—

但是这里所说的艺术,从本质上看是诗—诗本身与思考是同源的—二者起初都在言说之中。

言说与大事件。

言说与“自然”。

33

今天,阴森可怕之事在如下诸项的无约束无标准性之中:无根基者、群体大众、快捷之事和匆匆草率的“一切可得”和“一切可知可识”。

由于只有重新开始的诗之最大的冒险,还有望【给我们】提供帮助。

由于我们还在认识中,在无认知的认知中徒劳地蹒跚,因此必须通过思考为诗(在源初的意义上的)来做准备。

这个思考是什么样的过程?跳跃到大事件之中去。

『10』

为此在很长时间内,个人只是偶性诱因。

因此作为世界起因④Weltveranlassung。的艺术也是如此。

34

【217】

哲学—不会被化解掉,不会被发现(找到),不会作为世界观被拉入概念(事后)—而是重新认知πο′λεμοζ①古希腊文,意为“战争”“战斗”“争斗”“辩论”。赫拉克利特残篇用语。—译者—那大事件—去论证基础、去基成渊和无基础②Grund und Abgrund und Ungrund ergründen。其中,Abgrund、Ungrund 和ergründen 都是以Grund(基础)为词根的词。—译者,且因此而成为一种艰急和急迫③eine Not und Nötigung。—去把捉那给出的任务④Aufgegebene。,并去征服那附带的赠予⑤Mitgegebene。—把历史带入到事件的发生=再一次去冒众神之险。

这样尽管没有发现什么现成在手的东西、未知的东西,但是发现了更本质性的和更加源初的东西,—在侟扗的封闭性⑥Verschlossenheit。处,挣得了分切隙裂—真理转变为本质。

所有的概念都将从开端重新被创造一过。

35

单独靠语词已经不够了—尽管如此,言谈仍然保持为创建培育活动⑦stiftend。。

36

每种本质性的东西,其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要它被人超越,尽管不是在一种进步中被超越。如果这些超越,在超过本质性东西时,不是从其旁边“溜达”过去,且围着它“溜达”,就好。

『11』

37

【218】

依藉关于逹—在的知识,追问就已经预先超出“从主体出发”很远很远了;因为,这个与个体化相对立的主体被把握为共同体的主体,这样做是形而上学的,只要尚未决定让不让“主体性”从根本上消失。但是如果人的逹—在要得到把握的话,那么,追问就不可回避地撞到【下述事实】:这个逹—在原本就必定是属于我的,而没有因此就变成哪怕是一点点“主体性的东西”,变成主体性意义上的唯我性的东西①ichhaft。。

37a

时代并不会因为我们太“世界性”了,就变成无神性的,因而就没了众神;而是因为,我们没了世界,并且只有侟扗的混乱。一种世界—直观只不过是临时救急的措施,而且必将被打碎,如果它不变成世界奠基的话。

37b

存在问题:并不是截取“实存”的一个片段,且在惯常的、成问题的视轨中—而是在跳跃中创建培育②stiften。侟扗。

38

『12』

现在世界出了接合部;大地成了从事破坏的场所③Feld。。侟扗“意味着”什么,没人知道。

我们还能够认知它吗?

如果能,我们应该去认知它吗?

如果应该,它如何成为可认知的?

39

把哲学的一种历史作为一种伟大的孤独化的历史来描述。

40

【219】

思想性活动之从事决断的基础运动是:为达到不可能性做最大的努力,去跃过自己的影子—源初地从新铺设的基础出发去营建。

41

我们经常满足于逆着我们自己的目的去思想,而并不总是遵循滞留于正确合法的等级层面上,去测量那必不可少的承载跨度。

它需要许多的练习,直至你变得对你自家的必然性信心满满为止。

『13』

42

“世界观”—后起的用词—它起源于人们进行回视和分派之处—用“类型”加以计算之处。没什么未来的东西—而是只有谋求稳住①Anhalten。和固定—所有伟大的富饶多产的怀疑之死亡。

如果那寻觅求索被窒息,而且求索之必须的艰急被抛弃埋葬,最大的灾难就临近了。在家乡故土的表面显现中隐藏的迷失错乱②Irre。!(参见1936年夏季学期讲课稿,第15 页及以下③[Martin Heidegger: Schelling: Vom Wesen der menschlichen Freiheit.GA 42.Hrsg.von Ingrid Schüßler.Frankfurt am Main 1988, S.53 ff.(海德格尔:《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见海德格尔全集第42卷,英格丽德·许斯勒编,美茵法兰克福,1988年,第53 页以下。)]);(参见『24』页)。

43

【220】

对“德国唯心主义”那根本上本末倒置的立场,似乎人们可以从那些“老东西”和传承下来的东西中解析出“有用的东西”—实证主义—,那里根本不能确定,它在其本质中是否已经来到我们这里—只要我们还没有重新将它取回。但是这种重新取回要求:我们不要将其置于简单的时间次序中,把它当作“老东西”;要知道,在那里,每一个努力接近,都是直接冲着侟扗本身去的。只有凭藉了同样强暴的直接性和孤独巅峰的同样的高度,才可能赢得同类的东西;所有其他的一切都依旧是对世界历史最内在的核心之学究式的施暴①Sichvergreifen。。

44

『14』

置多余之事的自由于藩篱之中,衰败没落就到位了。

45

我们是否还能再次找到本质性话语之确定无疑的质朴性?必须出什么事儿②Was muß geschehen。,才能使我们有此能力?

46

哲学的疏忽失误从来不是强大有力的③mächtig。—为了强大有力,哲学必须先存在,且必须听到真正的刀枪朗朗作响之声。

47

作品最内在的厄运:它不得不终止于它自己恰恰将其确立为新开端之可能的东西上。

48

【221】

世界上有些东西,它们“为人民”而做且为“为人民”而容④zurechtgemacht werden。此处“容”字取“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之“容”意。—译者,却并不能因此而赢得任何东西,而是相反,为此会陷入内在的破坏,这样便抢劫了人民的某种真正的和机密的财富。这种抢劫行当还能把它们的胡作非为继续多久?

『15』

哲学(参见『39』页)

49

为什么以及在什么界限内哲学是必要的?在什么地方它才得到其纯正性①Gediegenheit。Gediegenheit 由动词gedeihen(意为“生长发育良好”)的分词gediegen(意为“纯正的”“可靠的”“扎实的”)加上后缀-heit 构成,英译本译为genuineness。—译者的基础和形式?

50

“哲学”已经完全陷入疲惫不堪之中。而非哲学则鼓励提倡一种无节制的呐喊,用从被鄙弃的哲学那里借来的“各种乐器”极尽喧嚣鼓噪之能事。

(单纯的扔—掉!)

51

这一切说明了什么?—真理的本质和侟扗的本质被挤压到非本质②Unwesen。之中,并且因此被困到表面显现和对它无知之中。行为举止和诸标准之设定的全部直接的安全性都丢失了。

急需要做的是什么?

1.奏响那本质性的基础情调;

2.获取那本质性的基础经验;

【222】

3.在基础之侟扗中,为侟扗之奠基人奠基(大事件);

4.真理的本质之被—定了调的开启;

5.所有这些作为逹—在在概念中的奠基。 (参见『19』页)。

『16』

52

认知的反转颠倒(参见『23』页,『52』页)

人们把“认知”颠倒为某种单纯的工作器具,可以被操纵的、必须应手的工作器具。

其结果就是,人们于是便要求相应地占有这种工作器具,并且想要在“接近生活”中持有它们。

人们把“生活”理解为,最为切近的平日之可理解的运转系统①Getriebe。,以及它的可掌控的应用和对它的日常需求。

那种认知的颠倒是从某种很遥远的过去的东西出发的—依据这过去的东西,认知是一种对待真理本身之价值的完全依赖自己的独立行为—那种与工作器具相类似的颠倒,只不过是这种东西的结果,并把这种东西设为前提。

两种错认—认知是精神自己的事变—都属于逹—在②Da-sein。—既没有所谓行为本身—也没有某种工作器具。对认知的规定必须奠基于逹—在之中,也就是说,奠基在侟扗和真理的本质之基础之中。但这就要求一种于实存本身中的基础立场的转换,而在没有这种基本立场之处,就要求去重新获得这种立场。

『17』

只要人们还是从把认知错认为工作器具的这种颠倒出发,在宣扬 “新科学”的旗帜下去经营某种事业,他们就仍然是在通过不寻常的努力而盲目地运动着,没有对哲学进行哲学思考。而那些不懂得亦无需懂得哲学为何物的公共大众,因此就有了下述的想法:从现在起,“真哲学”出现了;报纸和那些变得厌恶自己的,即那些从来没有“是过自己”的业余学校的老师们也纷纷出来证明这一点。

【223】

如果,其后,这种无根基的努力还用某些技巧和鼓噪宣传,掺杂到在真正的政治事变中,那么,看上去就是下述的样子:认知领域中的这种幼稚可笑的责骂叫嚣似乎本就属于那事件的发生。在这种没有任何规矩和标准的装腔作势中,为什么不让每个只要写了足够多东西的学生,都扮作英雄登场,假如他可以每周都写一点儿关于英雄主义的东西的话。

『18』

53

把人民带回到它自己本身,是政治上合理和伟大的东西;在世界观层面上,它却变成了任意而渺小的东西—成为对人民的偶像化。这时,人民被作为现成在手的东西加以颂扬,期间所有东西都是现成在手和“有机的”构成的,所有的东西都顺顺溜溜地从人民中生出来,就像从它自己生出来一样,只要人们有此“本能直觉”。这种对人民的“种族上的”①»völkische«,纳粹德国时期的专门术语。—译者禽兽化②Vertierung。和机械化,根本没有注意到,只有在逹—在的基础上人民才能存在③das Volk nur »ist«。,在其真理中自然和历史—世界本身,才来到开放之中④ins Offene。,而大地才能向其封闭性解放自己。

而这种逹—在才是艰急之可能的场所—在其中众神之众⑤Flucht,来自于动词fliehen(意为“逃亡”),本意是指“逃亡”。英译本译为flight,不知其根据何在。该词的另一个意义是“一群”,此处暂时译为“之众”。或许“众神之徒”更合作者的意思?—译者才成为可体验的,对那到来者的渴望才变成触手可及的。

54

【224】

所谓“有机”思维和言谈的巨大泥潭吞没了一切,人们把那将一切都化解到昏暗暧昧的稀粥里的化解性,当作世界观的统一性,而且还获得了一些人的喝彩,当然了,那无关痛痒的和流行的东西最容易被那平庸平均性当作正确的东西,而这种所谓正确的东西又被当作“真的东西”加以接受。

『19』

55

对逹—在进行思想性—诗意的奠基的任务,克服了可能性问题—关于可能性的问题—这是……如何可能的?是数学思维的最后构型,并且后者是命题本身之统治的结果,而这一统治又是α'λη′θεια①古希腊文,意为“真理”。在字面上,可译为“去—隐蔽”。海德格尔就是在“去—隐蔽”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译者崩溃的结果。(参见上面『15』页)。

56

如果可能性被当成了本质规定之目的和答案—(本质作为使某物可能的可能之事—无矛盾的可—思想之事),这里设定了②angesetzt,英译为postulated。—译者—完全同一性之约束性③Verträglichkeit。德文从词源看,有可容忍的意思,英译为consistency,一致性。—译者—作为侟扗的基础;但是侟扗自身来自思想活动。

尽管对可能性的追问唤醒了一种总是向“源—涌”④Ur-sprung。倒退的表面印象—然而追问却走到旁边,进入标准之领域,该领域是被纯思想预先设为前提的。侟扗根本不是—移入可能性问题之中的内容的艰急和必然性的规定⑤Bestimmung。和定—调⑥Be-stimmung。;侟扗被跳过了⑦übersprungen。。现实的东西只是camplernenturnpossibilitatis⑧拉丁文,意为“可能性的补充”。—译者。

可能性和可能性问题的边界和权利,从(大事件)中的切分隙裂之奠基出发,重新进行设定。

通过可能性问题的克服,一切本体论都从根本上受到震动。

57

【225】『20』

但是现在逹在的奠基从来不会甩掉表面显像:看起来似乎该奠基是逹在的一种直接生产活动⑨Herstellen。—而且甚至是通过单纯的思想活动进行的生产活动。这里的问题是

1.去问这种表面显像的不可避免性;

2.去问起调和规定①Anstimmung und Bestimmung。的不引人注目的本真进程;

3.去问出自切分隙裂的把捉之源初的锐利性。

如果这个进程总停留为手段,以便让其他的东西公开展示,并因此得到定—调—或者这个进程自己就是进入逹之发生的进程—;这个进程的作品特征和语言。

58

当我们追问真理,将真理作为真东西之真内容追问时,我们就在追问。

我们这样追问,藉此我们在追问人民的真理。且当追问将人民解放到它的艰急之中—带入到達—在之中时,人民的真理就把人民带到它自身。

伟大的是,重新给予人民以尊严,但尊严仅存于敬畏②Ehrfurcht。处,而敬畏又仅存于惊愕赞美③Bewunderung。处—

『21』

而惊愕赞美仅存于对神迹④Wunder。的“基础情调”处:侟扗于源—涌⑤Ur-sprung。之中。

公众看法中的“哲学”

59

【226】

在一般概念中,哲学就是对所有事情的说来说去。这种言谈活动必须在同一层次上进行,就像处理天气和最新的汽车模型一样。

由于在这种日常的闲谈中,哲学百无一用⑥zu nichts führt。,于是人们就有了一个实践性的想法:取消废除哲学。太棒了。

只是这样被取消的不是哲学,因为这里关涉的东西甚至根本谈不上是哲学;而是为哲学创造了空间。 起码看上去似乎是如此。但是从根本上看,这个“关于” 哲学的决定①Beschließen。—已经是一个误解;因为当哲学必须在那里的时候,哲学已经在那里了,这对于那些曾经“活过”②»leben«。动词leben 的本义是“生活”,这里有“生活着经历”的含义。—译者哲学的衰败的人们来说,此事太不可思议,太离奇了。

60

人们现在努力摆脱哲学,以便能放弃它。也是一条路—走入野蛮之路。

『22』

今天,精神正面临一种威胁,它会成为在公众眼里,同时也是在执着痴迷的知性眼里所见到的东西:一种“精神”—也就是说,一种幽灵。人们正在这种以前发生的假冒做伪活动的帮助下,去与“唯理智主义”做斗争。

然而—诉诸唯心主义(哲学上的)也同样没用,因为唯心主义的那些前提已经不复存在,它本身只是一个终点。

逹—在!

61

而恰在目前,在他们想重新变得德意志的时候,德国人能够把哲学取消掉吗? 也就是说,没有哲学没法能去逹—在?

由于哲学不仅总是重新现实化—而是事先且同时还会在本质中重新被征服,怎么处理“取消”?

62

【227】

我们的“积极正面的东西”就是真理的艰急。

63

『23』

我们还能够再一次—或者第一次通过调整侟扗(大事件)的情调③Erstimmung。把实存的真理带到源—涌之处吗?

64

从根本上看,无艰急性的艰急①die Not der Notlosigkeit。是必然性②Notwendigkeit,也可直译为“转向艰急”。注意:Notlosigkeit 和Notwendigkeit 都含有Not。—译者缺席之隐匿的基础。

65

如何在“无艰急性”中,且从其中出发去创造侟扗的艰急?

如何去祛除侟扗遗忘性③Seynsvergessenheit。—通过什么样的“使—内化”④Er-innern,也可译为“回忆”。—译者?

1.使内化⑤Erinnerung,也可译为“回忆”。—译者于逹—在之中;

2.使内化于内涵性⑥Innigkeit。该词的字典意义是“真挚性”“亲密性”。—译者之中。

但是所有这一切只是作为作品和直接的呼吁—从来没有作为间接的呼吁和类似的东西。

66

艰急:不再是迷误—因为各种迷误曾到处流行⑦Umgangen。—;人们已经无力再去向往认知;人们只是设法弄到知识和技能。

『24』【228】

67

“世界观”(参见上面『13』页)。— 人们可曾问过哪怕一次:在何种程度上,世界观是首先和最终的?在什么前提下才可能有世界观?—不管“传授”的是哪种世界观,都无所谓。

68

困难:我们不知道,我们在何处,而且我们没有为了确定那个“何处”所需要的那个逹。

逹—在是“是—迷误”①Irre-sein。,我们自己就迷失②verirrt。于这个“是—迷误”中,就像迷失者那样,最后把那最切近的东西作为最好的东西顽固地加以坚持。

作为拯救的人民,哪里需要拯救,它就在哪里。

问题与冒险

69

任何的问题不仅要求回答,而是首先要求冒险。能够掌控和权衡那个冒险,就已经多于回答;因为就像单独的问题本身③für sich。一样,单独④für sich。的回答本身恰恰是不可能的。

70

『25』

处在一切事物的隙裂活动的⑤klüftend。中间—其于缄默(真理的本质)中的汇集。

走向逹—在的步骤:

【229】

71

缄默和行动的有影响的实施,作为实存的开放以及依藉本质性侟扗的对实存的调整换位⑥Umstellung。。

但是这要求在本质上放弃谈论缄默,放弃去言说关于那些作为沉默的语言之本质的东西—除了缄默之外①es sei denn verschwiegen。。

72

那新的“逻辑”是缄默的逻辑。但是,依据本质和目的来看,它完全不同于“表面显现的逻辑”。

73

必须言说的内容之最高者,必须成为缄默之最外在者。

缄默②Verschweigung。原本即努力—沉默③Er-schweigung。。

但是努力沉默的逻辑难道不是对一切和無的背叛吗?

『26』

的确—如果它像迄今为止的逻辑学那样被“解读”和奉行的话。

74

或者,此处我们仍然在死胡同中—以至于根本不能翻身转圈儿?

【230】

75

在今天哲学已是无关紧要!—完全正确:对于今日的“紧要”来说。

76

作品的解读④Auslegung。抓住作品的中间,让它的真理放出光芒;这些光芒很容易走向无规定的东西中的不同的方向—让作品发声作响⑤anklingen。。

解读的艺术就在于,作为光芒辐射,它同时忙于创造一种封闭的辐射圈,并且坚守在其中。于是,这个辐射圈就只是作品放光的核心本身。

77

『27』

关键并非“是人”①Menschsein。英译本译为humanity,即人性。直译为“人之是”,与Da-sein(直译为“逹—之是”,本书中译为“逹—在”)有构词形式上的对应。—译者,而是逹—在;而且之所以是它:因为侟扗。

而这个逹—在处于难以置信的情势中,在那里它用不着去与深邃和昏暗角斗—而是相反,通过那围绕着侟扗的认知,走上了②genommen werden soll。通向基础的路。这是可能的事情吗?这是必然的。

这是实行缄默中的道路。

78

从超人方面,去认识从新的基础出发的所有伟大的思想作品,去了解实存的所有区域,去实施那最“去基成渊”的逹—在经验,而且还要—把所有这些,首先只是当作条件、过渡和附带活动。

79

【231】

在今天的伪诗歌之中,开始了对荷尔德林的《赞歌》进行粗野的模仿—这样做本身找不到哪怕一丁点儿理由和权利。

80

『28』

在侟扗本质性语词中的思想上的急迫性(那个“体系”)!

81

应急运作的③notbewegt。追问的体系—值得追问的是侟扗;它是最值得的,因为它处于所有实存的最高等级,一切实存中都要有的。

侟扗是人在其中进行呼吸的以太。

侟扗作为(大事件)。

82

神走了;东西被滥用殆尽;认知瓦解了;行为失明了。

总而言之:侟扗被遗—忘了—而实存之表面显现尽情发泄着,或者逃避到迄今为止的东西中去。

83

从努力—内化①Er-innerung。按该词的通常含义,可将它译为“回—忆”,但是海德格尔在此处更强调词根中“内在”的含义,故而译为“努力—内化”。英译本译为internalized recollection,意为“内在化的回忆”。—译者出发对侟扗的遗忘性的克服,这个努力—内化必须是在逹之最宽广和最深邃内容的“去—外在化”②Ent-äußerung。:作为逹—在。

【232】

84

但是这个克服并不是单独通过侟扗问题③Seynsfrage。—而是:这个追问涉及侟扗之本质性真理—那个源泉,它是侟扗之预—演④Vor-spiel。,而且,在能认识一切的无—神性中,唯独它能够是预—演:这就意味着:对艺术的“转向—艰急”⑤Not-wendigkeit。按它的通常含义,可译为“必—然性”。—译者的认知。

『29』

85

只有当哲学的终结就是其开端:侟扗之真理的问题,此时哲学才完全停留在它的终结处。

86

侟扗就是人在其中进行呼吸的以太,没了这种以太,人就堕落为单纯的畜生并混迹于其中,而他的整个作为就被贬低为牲口饲养。

87

我们熟知的太多而认知的太少。

88

不是“切近生活”需要它,而是必须可以在其遥远之中重新看到達—在—这样達—在就学会了尊重它的基础。

89

这是完全不同的条件,现在本质知识必须步入它的麾下。

关于处境(参见『33』页以下)

【233】『30』

90

1.在哲学中,尤其是在科学中的完全无—“原则”性。

2.由这个方面【产生的】粗糙不讲究①Bedürfnislosigkeit。。

3.“种族性”②»völkische«。“思维” 把某种条件和构成性力量做成了对象和本真的目的。

4.只有当这些条件被置于伟大的任务之前,通过这些任务被唤醒,并且在这些任务中受到检验,这些条件作为这类条件才会被重新赢回。

5.这样它们首先退回到那发生着影响的不可知性③Unwißbarkeit。。

6.相反,把所有这些都做成各种“新”科学和各种世界观之对象的地方,不仅丧失了这一切,而且还阻止那真正的原则之建立和那种真实的追问。

7.这样逹在就被推到某种仍然胜过所有19 世纪的“理智主义”的“反思立场”中。

8.没有世界的世界观。

没有所有“观瞧”的基础条件且没有向前跳跃的筹划(在此筹划中看到的东西才能成为可见的东西)的世界—直观①Welt-anschauung。。

『31』

9.在一个民族②Volk。把自己设置为目标本身的地方,自我中心论在以可怕的规模传播。但是就领域和真理而言却一无所获—面对侟扗的盲目性得以获救,全在于贫乏且粗鲁的“生物主义”,它能提供的就是言辞上力量炫耀。

10.从根本上看,所有这一切都是非德意志的。

在这个喧闹的时代思想家还能干什么?

【234】

追问

91

对于持续不停的追问逹在的举止行为和要求,人们即便不发怒,也会情绪沮丧。有这种反应的人们并不知道,那千呼万唤的答案,始终只是之前经历过的无数追问步骤之序列中的最后一步。

92

为不可把捉者③Unergriffene。预先—设置④vor-setzen。概念;藉此从真理的本质中转化出概念的本质。

源初的认知奠基在“概念”中,以对抗单纯的无知和不可知的东西。

『32』

在每种伟大哲学中一定有它所遵循的隐蔽的、通向本质性的分解展示的道路和对道路的渴望,—但是我们从来就不能仅仅死守在说出来的命题处;并非好像一切都被耗费在路上,并非是在哲学中没有本质性的真理,而恰恰是,因为这些真理并非是命题真理—或者更准确地说—因为命题—那些本质性的命题—具有另外一种不同于正确表达的命题特征。

(参见通向先验想象力的康德之路)。

93

谁要是想要做巨大的跳跃,他就需要长距离助跑。为了长距离的助跑,他必须向后倒退得很远。这种向后倒退必须退到第一次开端之处—如果在此跳跃中算数的是第二次开端的话。

【235】

我们是否要跳这一跃?当我们把助跑的距离之本质性内容准备就绪,只待跳跃,这样就够了。

跳跃之跳跃者就将到来。

总是在过渡和遗弃中!

94

『33』

哲学的真理,甚至作为可能性亦如此—已经从今天的逹在中完全消失。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再没有关于命运的认知真正地紧逼着我们了。我们在粗鲁的说教和平衡之间来回乱撞—;有思想形式的不洁者和被损毁者—它们仅只是些不成形东西①Unweisen。,没有了任何有点儿勾连的规则。

95

现在人们“干事”,看起来就好像一切都不再有“真理”的什么事。

96

【236】

『34』

(参见『30』页,『35』页)

1.一切都无根基无目的; 是否还有什么供人期望的根基和目的?①原文为句号,英译本改为问号。此处从英译。—译者

2.我们不可能倒回去,靠拾掇起来的补丁碎片根本拯救不了我们。

3.我们是继续向前—还是让我们被推下斜坡,因为我们甚至连供跌落的重量都不够了?

4.我们必须从迄今为止的东西中先退回去,并向前走出去吗?—但是向何方?

5.人民的统一有什么帮助—假定,这种统一来自空无,入于荒野。

6.对于人民来说,所有的追问难道不是更加紧迫且更加伟大和更多方面—那荒漠难道不是在扩大,那空无不是变得更加空无?

7.没有一个长时间的准备,真的转变能够发生吗?

8.这个准备难道不是必须从基础出发,从那第一次和最宽广的决断领域出发来加以实施吗?

9.这些领域难道不应该作为那第一的和最宽广的决断领域首先被解释展露、被接合到结构中②im Gefüge zu fügen。吗?

10.为此不应该把那思想③Gedanke。—从事追问的—作诗的认知活动,作为最高的东西加以肯定?

11.存在=时间作为准备工作的初级阶段之预感。(参见《存在与时间》第二篇)。

12.《哲学论稿》④[Martin Heidegger: Beiträge zur Philosophie (Vom Ereignis).GA 65.Hrsg.von Friedrich-Wilhelm von Herrmann.Frankfurt am Main 1989.(海德格尔:《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海德格尔全集第65卷,弗里德里希—威廉·冯·赫尔曼编,美茵法兰克福,1989年。)](参见36年7月27日的计划)。

13.与《存在与时间》分析辩论①[Martin Heidegger: Auseinandersetzung mit »Sein und Zeit«.Erscheint in: Zu eigenen Veröffentlichungen.GA 82.Hrsg.von Friedrich-Wilhelm von Herrmann.(海德格尔:《与《存在与时间》的分析辩论》,发表于《对自己出版物的评议》,海德格尔全集第82 卷,弗里德里希—威廉·冯·赫尔曼编。)]。

14.超—自然②Meta-physik。的开端。参见『39』页以下。

不再继续前行在厄运的轨道上,但是也不是向后被撕扯到以前的东西之中—而是从整个的轨道中出来,进入某个第二次开端—进入封闭性、简单性和“终结”。

逹—在

大地 — 世界

(大事件)

97

『35』

进程③Vorgehen,也可译为“前行”。—译者:筹划(到第一次开端)、从事思想性称谓的,但是被回忆的筹划的简单性。

【237】

抛投④Wurf。作为不安— 被接合了的⑤gefügte。—被抛入无艰急性⑥Notlosigkeit。的艰急之被抛性:存在的遗忘性与真理的破坏—;思想活动的废弃。

那算数的东西⑦Was es gilt.

(参见《存在与时间》第一篇第五章随文笺注⑧[Martin Heidegger: Laufende Anmerkungen zu »Sein und Zeit«.In: Ders.: Zu eigenen Veröffentlichungen.GA 82.Vorgesehener Herausgeber Friedrich-Wilhelmvon Herrmann.(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随文笺注》,海德格尔全集第82 卷,尚待出版,预订弗里德里希—威廉·冯·赫尔曼编。)]回转之转⑨Die Kehre der Umkehrung。)

98

算数的是,跃入作为历史性之存在的逹—在之中。这一跳跃仅实现于把被赠予者解放到那任务给予之中去。值得去为之尽一切努力的,就是学习自由去朝向这种解放且在这种解放之中去学习自由。

这就是赢得被赠予者的能量释放①Lösung des Mitgegebenen。和对任务给予的把握。

但是我们的被赠予者到底是什么?作为无艰急性之艰急的无艰急的艰急②die notlose Not als Not der Notlosigkeit。(一切都可及,但是被误用了—一切均失去了精神,但又可以随意推诿—没有本质性的冲击③Andrang。,也没有问题的激情—一切均可体验且同时无任何迷惑难解)。哪里有冲击,哪里就只有作为说教规劝的盲目的沸沸扬扬④Brodeln。。而这一切之中,均无逹之艰急,也无最困难者的认知。一切均是“被做成的”⑤»wird gemacht«。。

『36』

99

而什么是我们的任务给予呢?对隐匿之事的冲击进行源初和简单的推动,把从事筹划的接合⑥Fügung。作为长期准备下的作品加以把握。

【238】

冲击和筹划的源初统一,变为对二者同样本质性的一种大事件。我们不会沉沦于生活的繁杂事物的表面显现,也不会沉沦于虚假的(效仿出来的严格的)思想活动的假象中。

我们学习被定过调的⑦gestimmt。思想活动和它最本己的敏锐,且不去热衷于用人为造成的对立,用《作为灵魂的敌手的精神》⑧[Ludwig Klages: Der Geist als Widersacher der Seele.4 Bde.Johann Ambrosius Barth: Leipzig 1929ff.(路德维希·克拉格斯:《作为灵魂的敌手的精神》,四卷本,莱比锡:Johann Ambrosius Barth 出版社,1929 页及以下。)]/或者/英雄的科学(对某种曾经存在过的形式性的思想活动之空洞的吹捧颂扬)来混日子①sich herumtreiben。。—那算数的是②Was es gilt。:

无艰急性之艰急③Not der Notlosigkeit。的自由掌控—不是简单地弃之不顾,而是解放之—源自(大事件)和真理的变型了的④gewandelt。本质。

100

这种盲目性是针对大地的吗?这种软弱无力是针对世界的吗?—最终为在它的争论⑤Streit。之斗争⑥Bestreitung。中不登场吗?—这一切是筋疲力尽,或者只是某种非常过分的异化和走得太远的迷失吗?

『37』

我们怎么才会知道,那是什么?仅当我们尝试某种根本上的改变—将其作为第二次的—从事回忆的—开端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并且经验到那到来的东西;我们还要去认知,什么存在⑦was ist。和什么不存在—我们这里是否还有存在发生⑧ereignet。以及如何发生,仅就这些⑨原文为nichts Geringeres als,英译本译为nothing less than。—译者,这种认知就完全是必然的。

101

【239】

当人们尝试去证明一种哲学中的错误,而且部分正确、部分错误地描述它的时候,为什么会触犯到哲学的本质?因为,一种哲学从来不会让自己被反驳。为什么不会呢?因为哲学中根本不含有什么可以反驳的东西;因为,在其中是哲学者,乃是存在的开放—世界的筹划;这类内容是不可能被反驳的,而只能被代替和改变—;也就是说,每种哲学都停留于并且保有着相应的复归转向,这个复转从来没有让自己直接地被确证和算出来过。

一种哲学的真理只依据其真理的本质之开放的源初性来衡量自己。

102

那“末等人”①[参见Friedrich Nietzsche: Also sprach Zarathustra.Ein Buch für Alle und Keinen.Werke.Bd.VI.C.G.Naumann: Leipzig 1904, S.19: » So will ich ihnen vom Verächtlichsten sprechen: das aber ist derletzte Mensch.«(参见弗里德里希·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为一切人又不为任何人所作的书》,《尼采著作集》第6 卷,莱比锡:C.G.Naumann 出版社1904年版,第19 页:“我要对他们讲述最该轻蔑的人:这就是末等人。”中译文参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钱春绮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2 页。)]的咆哮响遍欧洲。

『38』

103

在侟扗遗忘性和真理破坏之间不允许再去期待:让向逹—在之中的猛跃直接得到理解和接受②eingehen。。相反:最高级的陌生化。而且由此有效的是,这种陌生性才真正开始升级—但是这样,在它之中,将同时架起一座桥梁,以把握那急切性③Inständigkeit。(参见上面『3』页)。

104

为第二次开端的很长的预先助跑。本质性的东西是,这个预先助跑的遵守坚持④innehalten。—不要让它变弱,也就是说,不让它变为所谓现实的、直接的第二次开端的那种错误的强大。但是如何在这一切中同时让不可知的东西起作用。

那追问—究竟为什么是实存⑤Seiendes。而不是無呢?—作为开始进入到那逹之陌生⑥Fremde des Da。的从事陌生活动⑦Befremdende。的进程⑧Anlauf。。

【240】

不是对从事安慰工作的—神学上的神“进行证明”的说明—不是把作为陌生性的去—陌生①Ent-fremden als Fremdheit。消除掉—而是对一切家乡之事进行陌生化②Befremdung alles Heimischen。。

神在何处?首要且根本的追问是:我们具有“何处”吗?我们站在“何处”里面了吗,以便我们能够追问神?

作为“何处”之坚守的那逹之陌生。(参见『4』页;『8』页)。

105

存在遗忘和真理破坏,共属一体,赢得的是无害化③Verharmlosung。—也就是说,不—爽之事④Un-geheuren。该词原义为“恐怖”。—译者的排除—对逹实施了隔离。

106

『39』

与此相对立,命题:那逹—在本现⑤west。为大事件之斗争。

107

从对具体生存上的逹在的描述,到进行奠基的跃入逹—在:(大事件)的“形而上学”;历史性的!但这也就是“到—未来的”⑥zu-künftig。。

“哲学”一直总是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为了谁(少数人,唯一的人),如同光照和地震一样无法躲避⑦anstecken。本义是“传染”,此处意译为“无法躲避”。—译者。(参见『40』页;『82』页)。

108

【241】

回忆。

对第一次开端的回忆。

对逹在(于第二次开端中)的急切性①Inständigkeit。的回忆。

第二次开端作为从事奠基活动的跃入逹—在之中的跃入就是“形而上学”— 在一种本质性的新的—开端意义上的“形而上学”。超出φύσις②古希腊文,意为“物理”“自然”。—译者之外,这就是说:我们不再能从φύσις—ἀλήθεια③古希腊文,意为“真理”。海德格尔强调它的“去蔽”含义。—译者着手了—而是被从这个开端甩了出来—回不去了,必须首先去寻找和奠基那开放的位置本身—[φύσις(参见35年夏季学期讲课稿④[Heidegger: Einführung in die Metaphysik.GA 40.A.a.O., S.108 ff., 131 ff.(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海德格尔全集第40 卷,出版信息同前,第108 页及以下,131 页及以下。)])不要错误地解释为现成在手性—像《存在与时间》(第8 页以下)中的那种危险]。

不再能从φύσις 着手了,然而还可以从ἀλήθεια着手!*

『40』

*但是这种“真”—作为逹—在;但是不是作为认识论,也不是作为“基础存在论”。

凭藉第二次开端,“形而上学”才得以突出出来。—形而上学必须如此,且必须作为形而上学,恰恰才能总是把第一次开端(那个φύσις)化在里头⑤er-innern。字面含义是“记—忆”。—译者。

但是“名称”本身是无所谓的。(参见上面『34』页;『46』页)。

109

哲学是激—活⑥Er-regung。—也就是说,届时的某种冲撞⑦Anstoßes。之从事建基活动的奠基—即:在侟扗的本质中从事撞—开⑧ab-stoßend。活动,且推动冲撞真理的本质—且在这一切冲撞上—习惯的思想活动和努力一定会撞上去—此处它经常被经验为不充分的,在所有物性处总是陷入吃亏不足—不是在认知的光明中,而是在被惊动的、非意愿的觉察①Merken。之昏暗中被经验到;【说它是】感觉②Ahnung。又有些太过,估价太高了点儿。

110

【242】

那思想性的作诗是本真的正在前—行的追问—针对逹—在的提问③Erfragen。—任命侟扗④Ernennung zum Seyn。。那思想上的传递只建立在被接合的传授之上和之中,作为思想上的语言作品。 这里的“于作品处的语言‘本质’”是在一种本质上完全不同意义上的—源初意义上的—语言“本质”;不仅是作为适宜和便于记忆的“表达”之工具—而且首先是作为认知和非认知的本质活动之从事接合活动的设立⑤fügende Aufstellung。。

『41』

这种作品必须“站得住”,以便时间和时代可以从它那里流逝而过。

从来都不可能直接被认识到且被“萃取”出来,有的只是间接的源泉—当然不是具体生存上的态度⑥Haltung。—而是一种本质上的认知之源泉—针对存在和真理(大事件)的提问和接合。

111

创造那些众神的(大事情),在它们那儿,我们可以非常愉快,无需成为奴隶。

112

哲学:对智慧的爱。

爱:实存是⑦sei。,存在—的意愿。

智慧:对创造(知识活动—传授活动—爱的活动)以及善良之本质显现活动上的统一性的掌控。

113

哲学家们: 在那些人中,人们意愿此种意愿①dieser Wille will。(印度式的)—,不是作为他们的意愿,而是作为逹—在。

【243】

114

我们变成,我们现在所是的东西②die wir sind。,藉此我们作为我们变成的东西③die wir werden。而现在存在④sind。;藉此我们就是那变成活动⑤die Werdenden。,将我们与“成为活动之规则”接合到一起,无任何强迫,但也无任何随意废弃⑥nichts verschleudern。。

『42』

115

思想家的思想活动是(对第一次开端)进行思念的⑦andenkende。(对第二次开端的)苦—想⑧Er-denken。。因此,苦—想并非空洞的遐想出什么的活动⑨Aus-denken。;而是进行创造的尽力—称谓⑩Er-nennen。。

116

从研究的做法⑪Verfahren。到作为形而上学的前行的过渡;从打—基础(从后面切换⑫Dahinterschalten。)到开端的过渡。

作为骤然跳跃①Umsprung。的过渡;先期准备、尝试、先期—修筑—所有这一切都通过1927年至1936年的讲课做出了指示②angedeutet。,尽管从没有而且是有意没有直接告知过。

“历史性的”解读之面具。

这里本质性的等等:生存概念③Existenzbegriff。的转变,自具体生存性的而出,入于超—自然的④meta-physischen。之内。生存—出去⑤Ex-sistenz。:外置于实存中的外置性⑥Ausgesetztheit。。此外:真理问题的向前推进:重新作为“在之间”的中间之封闭性的开放性⑦Offenheit der Verschlossenheit des Inmitten als Inzwischen。。

117

【244】

不是用作为“结构”的逹在来测—量⑧An-messung。,而是把逹—在作为源泉去归元⑨Zu-messung。于它。

这个归元本身创造了超—自然的瞬间⑩Augenblick。,作为一种本质性的历史之第二次开端。这种归元⑪Zumessung。作为进行跃入的对存在遗忘性的撕扯⑫Entreißung。,于是又作为真理的本质的揭开展示⑬Aufriß。。

118

『43』

做哲学思考已经变得困难了,也许难于它的第一次伟大开端—因为这是它的第二次开端⑭weil es den zweiten gilt.。在这种只能间接地感触哲学的瞬间,有些人想把哲学—取消掉;《英雄式的世界观》①[参见Johannes Mewaldt: Heroische Weltanschauung der Hellenen.In: Wiener Studien.Bd.54 (1936).S.1-15.(约翰内斯·梅瓦尔特:《希腊人的英雄式世界观》,载《维也纳研究》第54 卷,1936年,第1—15 页。)]就是如此声称的。

119

算数的首先不是②Nicht das gilt es zuerst。,那服务于这人民的(也就是对人们有用的)东西,而是那种人们必须要为之服务的东西,如果人民愿意成为历史性的人民的话。

120

没有任何一门科学会有可能只要求认知③“科学(Wissenschaft)”一词由“认知(wissen)”加集合名词后缀“之事(-schaft)”构成;因此,科学即认知之事。—译者上的勤奋与严格,更不要说去获取那在哲学中才出现的东西—假定的确有哲学的话。

但是并不因此就可以把哲学说成是“超—科学”,因为即便如此哲学仍然被禁锢于用科学来评估的桎梏中。

【245】

本质性认知必须从真理的本质出发来规定和定调④bestimmen und stimmen。。但是,严格只服务于跃入源泉中的跃入—“在之间”⑤»Inzwischen«。之斗争。

『44』

121

在“扩音器”的时代,本质方面还起作用的只可能是,在“不会成为问题”的面具之下的不可显现之事的缄默。

那些认为某些东西不会进到“问题中”的人,他们从来就不追问。

122

作为最值得—追问者的逹—在。φύσις 与众神的出—现①Ent-stehung。;这种出现②Entstehung。不是平时所讲的制造③Anfertigung。—而是进入升起和出现的实施状态④in den Stand kommen。;不是因果性的推论;也不是被错误解读的“情绪触发”⑤»Affekten«。以及它的影响。

123

那些被称为“教育”“精神”“文化”的内容,今天这一切必须被用于去拯救人民的核心力量吗?但是谁是“人民”?以前所谓的下层的未受过教育的阶层?仅仅是因为他们未受过教育,所以要保护他们的核心力量—或者献出所有那一切,只为使得整个与日俱增的沉沦变得更加清楚 —那软弱无力—它对于一种精神上的斗争(不是反对)来说过于纤弱[?]和无知—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124

【246】『45』

另一次开端之秘而不宣的目的:把逹—在之保存⑥Verwahrung。的抑制掌控⑦Verhaltenheit。作为历史的配置⑧Anlage。加以建设—以便为历史的(大事件)做准备。

为此:收集⑨Sammlung。。但不仅是把迄今为止的分散且不相冲突的东西统一在一起⑩Einigung。;也不仅是对差别的扬弃;不是把中间做成平庸性,而是收集:现实力量的积蓄,它的能力的装填,对配置的措置⑪Ausbildung zu Anlagen。—本质性的伟大能力⑫Können。的创造!

但是这不是通过对“尚—得救者”①Noch-Geretteten。的浪费和消费—而是通过新的活动②Handeln。;能力仅出自练习;但是练习仅出自冒险③Wagen。;冒险仅在追问中。仅当为最值得追问者(逹—在)所孕育和引导,追问才是追问—仅当最源初的追问处于工作状态,才有此最值得追问者—仅当那跃入源初的跳跃起跳,才有此工作状态—仅当那另一开端之必然性被攫取和把握,才有此起跳;仅当那最深层的艰急被带到急需之处,才有此攫取、把握;仅当艰急被经验,才有此带到;仅当最高的、自由的认知和现实的斗争处在敞开状态,才有此经验。

成长于伟大的敌意之中—不是诡计多端地清除那些在舒适惬意中可能导致不舒服的东西。

『46』

125

真正现实的哲学总是且必定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④abseits。。

边—缘化⑤Ab-seits。—从哪里出发去度量?从平庸性、流行性和直接的急需性的表面上的多面性和全面性出发。而真实情况是,哲学是处于逹—在的“之间性”⑥Inzwischen。中,它成就了那个逹—为每一个可能之“处”⑦Wo。—也为习惯之事的到处性和无处性⑧Überall und Nirgends。【成就了逹】。

【247】

哲学的源初性之边缘化从这里出发必定总是被误读误释—作为缺陷⑨Mangel。—作为自负性,为“共同体”的所排弃⑩Absonderung。和否定。

126

“超—自然”—这个名字的出现是为了指称关于实存本身的认知。—因为实存就是“物理”①»Physik«。,而且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恰恰也是如此。而这个“物理”紧跟着开端—当然是作为“不—再—能—抓—住—者”②Nicht-mehr-fest-halten-können。。

对φύσις③古希腊文,意为“自然”。—译者权力的剥夺;因此才有πιστήμη φυσική④古希腊文,意为“自然知识”。—译者,以及由此而来的:μεττφύσικα⑤古希腊文,意为“物理学之后”,或“超越自然事物”。—译者—这就是,那些必须依赖于物理自然之事—那些属于物理自然之事。(参见『55』页)。

127

『47』

处于艰急中的存在自己;存在的本质活动之作为无家可归和无灶塘⑥Herdlosigkeit。的那种艰急。我们什么时候能把握这种艰急?那独一无二者必须强求那最内在者!去是那逹—在!⑦Sein das Da-sein! 英译本译为“Being and Da-sein!”。—译者在创造活动与从事创造的呵护之间的亲密性⑧Innigkeit,英译本译为intimacy。此处从孙周兴,译为“亲密性”。—译者之中。存在之无家可归—恰恰展示于分派“去进行思想”的分派⑨Zuweisung。中—置于—面前⑩Vor-stelen。通常译为“表象活动”。—译者或者其他什么别的“能力”!它们表现在对存在的任何问题的缺失之中—即使在“存在论”中亦如此。⑪es sei denn »Ontologie«.

128

哲学:把存在的本质活动⑫Wesung。置于语词之中。

【248】

语词又如何?①Wie aber Wort?作为思想性称谓;作为对逹—在主动进行捕捉的言说②Sagen。。这种言说之危险性!

现在人们从“标准制定”的方面着眼,把哲学宣布为“达达主义”,并因此使之成了多余和胡说③Unfug。—给哲学套上的这个标签比它的捍卫者所想到的还是要更正确一点儿。它适合哲学—就像哲学在被封闭者的视域内被表现描述的那样。它给出的只是其本质在最外在的非本质中的倒影。把存在带入到语词处:达达主义。我们在何处,如果这类东西是可能的,且哲学的这种“概念”指导着“德意志文化”的建设的话?

129

『48』

对本质性诗人的紧急呼唤和对他的地点(逹—在)的奠基。

思想家的艰急—他想转变存在问题,且不改变这种认知之敷设布局④Einrichtung。在历史中的轨道。

对超—自然诗人的紧急呼唤;超—自然的意思是想说:另一开端的诗人。

作为“过渡”的荷尔德林。

130

我的基础经验:存在的本质活动进程⑤Wesung。—首先被把捉为存在理解;由此引来的那“唯心主义”的危险;但是随时对相反愿意⑥Gegenwille。的理解—作为被抛的筹划⑦geworfener Entwerfung。;将其理解为逹在⑧dieses als Dasein.。但这仍是一条歧路;然而它却提供了可能,去更源初和更纯粹地实施那开始十分昏暗的基础经验—更好的说法是:通过最高等级地跃入坚守存在的本质活动【所带来】的强大的抑制中,开始提出存在问题。①此处参考了英译本的断句。—译者所有这一切都是处于对那第一次开端及其传承的最深刻和最内在的回忆之中。

『49』

【249】

对存在的本质活动过程的基础经验,并不许可把实在的某一个领域设置②Ansetzung。为标准性的③maßgebenden。或者支撑性的④tragenden。领域;不管是“精神”—还是自然(“生命”);这种基本经验也不认为,习惯地继承下来的实存的领域的开放性和分析勾连有什么特别的重要性—而是顽固坚持于从事隐匿—去隐匿的那个“在之间”—作为另一次开端的准备。

131

对存在的本质活动进程的基础经验本身是思想性的,只要【它是】向逹在和他的首次奠基之跃入【的经验】。由此,基础经验将不会被停止和搁置—而是在本质中,它唯一地且开端地经验—到⑤er-fährt。且才攫—取到⑥er-ringt。自己和那经历⑦die Fährnis。Fährnis 的字典意义为“危险”。它是Erfahren(经历体验)的词干fahren(亲自从事)的名词化,或可译为“亲历”;但由于其中并无“亲自(personlich)”“自己(selber)”等含义,所以,我们译为“经历”。—译者。

132

把为人⑧Menschsein。直译为“是人”。—译者等同于逹在(“逹在于人之中”⑨»das Dasein im Menschen«。,《论基础的本质》⑩[Martin Heidegger: Vom Wesen des Grundes.In: Ders.: Wegmarken.GA 9.Hrgs.von Friedrich-Wilhelm von Herrmann.Frankfurt am Main 2/1996, S.164.(海德格尔:《论基础的本质》,载海德格尔:《路标》,海德格尔全集第9 卷,弗里德里希—威廉·冯·赫尔曼编,美茵法兰克福1996年第2 版,第164 页。)]),是与那种把存在的本质活动进程当作存在理解及其可能性条件的误解联系在一起的;尽管意指到某种区别,但是逹—在的处所仍然陷于桎梏,而且没有作为那个必须首先被涌跃跳入的①ersprungen。、为处所奠基的东西被涌跃跳入过②ersprungen werden muß。;但是,不是“唯心主义”。

(参见:跃过和跃入)。

133

作为逹—在之不可避免性的存在的本质活动进程。

『50』【250】

134

对历史性人类之未来的“何处”的主动—经验活动③Er-fahrung。和奠基活动:

在存在的本质活动中的(大事件)伟大的着—落④Zu-fall。中文有“此事就着落在你身上”的说法。—译者之“在之间”—作为逹—在而以从事奠基的方式成长着的、坚持不懈的呵护⑤und inständlich bewahrt als Da-sein。。

135

不是规则的制定,而是预先对处所的规度⑥Ortsbestimmung。和对处所的奠基;不是总括在一起,而是准备性之“真理”的前行中的⑦Vor-gehend。布设⑧Einrichtung。—线路的发现活动⑨Bahn-findung。。

136

作为逹—在奠基⑩Da-seinsgründung。的存在问题; 跃入逹—在之中作为存在的本质活动的开启。

137

我们有能力真实地主动言说那逹—在!

138

沉思①Besinnung。英译本译为meditation。—译者!沉思?让此作为受到重视②laßt der Tat ihr Recht。,从它而来,将直接对存在的本质活动的开放的隐匿性做源初的沉思。③aber werdet aus ihr stark zur ursprünglichen Besinnung auf die offene Verborgenheit der Wesung des Seins.

139

【251】

沉思:行动④的持续稳定。

140

『51』

不是“艰急”—而是逹—在的不可避免性的决断性的持续性⑤Beständnis。。

141

真实的问题们—作为过程的问题们—要比答案更有力。答案使得逹—在终止。

142

每次都是,当思想活动和沉思行为出轨,落入日常之事的前表层面⑥Vorderfläche。以及今日之评估和测量的陷阱中时—就会刮起一阵为无所不为辩护的盲目绝望之风。然后,作为呼唤的回忆就一定到来,带来那种苛求,依藉这种苛求,思

④ Tat。英译本译为fact,但此义只见于短语in der Tat,故未敢参照。—译者想性的逹在类型①Daseinsart。将会回归到最外在的孤独性中,就让它像不为所知的多余者那样出现,仅让稀有者和少数对一件事②dem Einen。进行打听询问③nachfragen。。

143

追问?完全处于非本质性之事和习惯之事的边界之外很远很远处,遇到那最本真的本质—作为战斗的呼唤:为逹—在的伟大历史的持续性而去战斗。

『52』【252】

144

科学是对实存的澄清说明④Erklärung。。*

哲学是对存在的美饰申说⑤Verklärung。。

科学必须努力于“总是越来越清楚”,将其作为可信任者和熟悉者。

哲学退回到那作为不可理解的和陌生惊愕之事的隐匿之事中。

科学传授⑥Vermittelt。某种真(通过正确性)。

哲学是查询确定⑦ermittelt。真理。

科学把逹—在⑧Da-sein。取为基础。

哲学就是⑨ist。逹—在。

科学的言说是命题⑩Aussagen,也可译为“表达”。—译者。

哲学的言说是鉴言⑪Ersagen,意为“鉴定判别之言说”。英译本译为probative。—译者和若言⑫An-sagen,意为“代表某某来宣示言说”,这里,言说的内容宣示了某事的存在。《尚书》、金文常见“王若曰”一说。其中,“若曰”表示:代表王或帝来说话,而帝王本人不出场。今仿此译为“若言”。英译本译为intimative,意为“暗示性的”。—译者。

科学从事证实确证①bestätigt。—

哲学做的是动摇震撼②erschüttert。。

科学是努力获取知识;扩建③baut aus。。

哲学置身于认知中④stellt ins Wissen。;奠基基础⑤gründet den Grund。。

(关于“科学”参见37年夏季学期讲课稿,『71』⑥[Martin Heidegger: Nietzsches metaphysische Grundstellung im abendländischen Denken.Die ewige Wiederkehr des Gleichen.GA 44.Hrsg.von Marion Heinz.Frankfurt am Main 1986, S.120ff.(海德格尔:《尼采在西方思想中的形而上学上的基本位置: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海德格尔全集第44 卷,玛丽昂·海茵茨编,美茵法兰克福,1986年版,第120 页及以下。)]∣37/38年工作坊⑦[Martin Heidegger: Die Bedrohung der Wissenschaft.Hrsg.von Hartmut Tietjen.In: Zur philosophischen Aktualität Heideggers.Bd.1.Phllosophie und Politik.Hrsg.Von Dieter Papenfuss und Otto Pöggeler.Vittorio Klostermann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1, S.5-27.(海德格尔:《科学的威胁》,哈特穆特·蒂特延编,载《海德格尔的哲学上的现实性》第1 卷《哲学与政治》,迪特尔·帕彭富斯和奥托·珀格勒尔编,美茵法兰克福:Vittorio Klostermann 出版社1991年版,第5—27 页。)];参见《思索五》,『92』页)。

* 对立物—属于科学的东西—是从一些原理中且依据一些原理进行的推导。对“基础”—定理⑧»Grund«-sätze。的把握是不同于⑨etwas anderes — gefaßt als。奠基定理⑩Gründungssätze。的。

145

决断性—超—自然地去把握—就是在思想性的事物中去源初性地追问。

146

【253】『53』

这件事必须去完成,且为行为举止⑪Haltung。而加以规度⑫bestimmend。:思想性的言说绝不能通向理解之事,也不能由这类事物出发去证明自己和保护自己—而是跃入那非—理解之事中、非—流行之事中,不是为了将这些转变为可理解的东西,而是把人类回置到“逹—之方向”①da-hin。—回置到对存在的陌生惊愕②Befremdung。之中。这种东西从来不会通过公认的途径,以流行的—承载着过多规定的方式被把握:对最值得提问之事的贞问③Erfragen。—决定去做这种尊赏活动和奠基活动的决定性—应构成思想性逹在的回答。

147

不是在道德上(“具体生存上”④»existenzielle«。)的忧虑,而是逹—在之中形而上学上的改变。

148

针对侟扗的本质的贞问时或为“急需的”⑤»nötig«。—出于本质性的艰急⑥Not。而急需⑦notwendig。—仅当历史的唯一性⑧Einzigkeit。已达到了—我们的情势的唯一性。

『54』

149

靠着另一次开端我们步入了《世界史的最后一章》⑨[Heinrich von Kleist: Ueber das Marionettentheater.In: Ders.: Gesammelte Schriften.Bd.3.Hrsg.von Ludwig Tieck.Georg Reimer Verlag: Berlin 1859, S.311.(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关于木偶戏》,载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全集》第3 卷,路德维希·蒂克编,柏林:Georg Reimer 出版1895年版,第311 页。)]吗?

【254】

150

这个凄凉的秋天,它甚至禁止树木在它们死亡着的金色中闪烁发光;这个秋天只有通过工作才能被克服—①标点依据英译本改,以使中文通顺。—译者假如这工作本身成了人心的内在光芒而不单纯是受苦。当然,我们从来无力去强求这种光芒,但是我们能够等待。然而这种等待决不允许是无所事事、毫无作为,而必须总是待命状态,准备好下述情况的出现:某种东西生长茂盛盖过了那单纯的劳神费力。只有通过工作本身,通过它的各个阶段的失败和暂时的停顿,才能赢得良机的到来。这样,工作就成为我们唯一得以使得自己坚守在光照的光芒之处的真正的形式。能够去完成这一坚守,就是该工作的秘密。

良好和空洞的时机带来了对这种东西的经验,巩固加强了每天都滞留于该东西的切近的能力,就如第一天遇到它那样。

151

『55』

形而上学:存在之本质活动的历史;

“形而上学的”:存在史上的。

然而名称和概念藉此被克服。(参见『46』页)。

152

美丽②Die Schönheit。:真理的本质之形而上学上的必然的迷失③Verirrung。,只要这个进行本质活动的东西开始时就崩溃散落④zerfallen mußte。于裂隙⑤Anbruch。之中。

哲学:在进行追问时,把存在的本质活动带入到大事件之处。

153

【255】

哲学:是语言使用的奠基和探究⑥Ergründung,孙周兴迻译为“探基”或“探究”,英译为fathoming。—译者,但是由于哲学通常对于隐匿的真理和语言的真理力量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它便陷于对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的单纯议论①bloßen Reden。的假象之中。

这种假象只是佐证着—对于知情者②Wissenden。—哲学的最本真的存在。

154

让实存去存在③Das Sein-lassen des Seienden。就是逹—在。这个让④Lassen。不是某种马虎草率的无所谓和摆脱自身的胆怯,而是跃入“本质”中的跃入—为稳定性进行的斗争—对最值得追问者的追问。

“这种”哲学达到的这种最低限度,就是存在的值得追问性;这种最低限度是哲学的唯一的最高水平。

『56』

155

预先被抛者,因此必然成为边缘性的⑤Abseitigen。,作为预先被抛者,因此必为进行尝试者—

作为进行贞问的尝试—

哲学的边缘性并不是那种单纯同今天的东西保持距离的那种边缘性,而是那种从事尝试的走在前面⑥Vorangehen。的向前行进⑦Fortgehen。—边缘性不是目的—而是对本质的追随⑧Wesensfolge。。

新认知的必然性的唯一性,为了逹—在的探究。

156

思想活动中的追问越加源初—就越具有跳跃性,任意性的假象就越加逼真①stärker。,那陌生性就越加强烈。这种假象是必须作为必然的东西加以承担的。

157

【256】

不带存在问题的存在之海侃②Seinsgeschwät z。—不管作为存在论,还是作为“生存哲学”,都会膨胀为不可忍受的东西。

158

对存在的把握③begreifen。,也就是说,不是对关于“概念”④»Begriff«。Begriff(概念)和begreifen(把握)是同根词,后者为动词,前者为名词形式。而begreifen 与后面的ergreifen、angreifen 及其名词形式,共有一个根词greifen(捉)。—译者的知识的占有—而是对在概念中的捕获之内容的把握⑤Begreifen des im Begriff Ergriffenen。,也就是说,在本质上保持不参与对存在的主动进攻和损伤。

对存在的进攻损伤如何可能?进攻与(大事件)。

159

『57』

不再有任何地方有为了标准而进行的斗争,没有新线路上的前行。

160

超—自然思考活动⑥Denken。是主动—思考活动⑦er-denken。—是思想性的贯彻—是对存在的变迁的主动思考。该思考的伟大程度是依据这种变迁和改变之意愿的类型和等级来评估的。

161

哲学的秘密在于追问中的等待能力,直到那简单的大事件无条件地站到澄明之中,且工作①Sich schaffen。于它的处所和基础。

【257】

162

曾经有一个思想家驳倒过另一个思想家吗?反驳是适合于他们的克服形式吗?这里有被克服的必要吗? 还是说,一个在为另一个工作②oder stellt sich nicht vielmehr der Eine zum Anderen。,且这里的情况是,他们在此种立足点上③in diesem Fußfassen。“只是”改变了存在,而没有把先前的东西真正扯到改变中来。

『58』

163

每个伟大的思想家都思考一个思想④einen Gedanken。;这一个思想总是关于存在的—唯一的思想;但是思考这一个思想并不意味着,自己在单调的整齐划一的一个想法中求得安逸,尽管开始也许会有这种情况出现;这也并不是说,这种空洞的同一性⑤Selbigkeit。只可“应用”于杂多性领域。而是说:这种对“一”的思考的成果之丰富性就在于,这条道路的唯一性总是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成问题,且藉此那简单性的充实性—在这源初性的接合部⑥Fugen。之中,那少数者就自身发展成为了构型⑦Gestalt。。

这种唯一者的简单性能够从自身出发,成长到本质性东西的财富之中去,并且能够自行变化,在这种地方,就是思想活动的伟大⑧Größe。之所在。(参见『59』页;『66』页)。

164

用小的东西开始,藉此去考虑伟大的东西。

165

『59』

我的那些课堂讲演就属于这类小东西,它们就是一切,在它们讲述表达自己和任务的地方,也是如此,那里总还是认知上的前景,甚而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隐藏①Verstecken。。

【258】

如何允许而且还能够在教育上去言说,那本质的意愿想要什么?②was der eigentliche Wille will?

166

每一个真正的关于哲学的概念,作为概念都有决断承载力③entscheidungsträchtig。德文trächtig 的本意是指“怀得上孩子”。—译者。

167

每个本质性思想家围绕一个决定性的跳跃进行思考,总是比他讲话更加源初;且他一定被那种思想活动把握④直译为“一定被捕获于那种思想活动中”。—译者,让他的未言说出的东西⑤Ungesagtes。被说出来(参见『66』页)。因此,它需要解读活动⑥Auslegung。。

168

在进行决断的追问的基础上,把欧洲思维的历史带回到它的少数本质性步骤之上,此事越是清楚、越是简单,那么它的进行连接和预先捕捉的力量⑦Macht。就成长得越充分。特别是在需要克服该历史的时候⑧wenn es gilt, sie zu überwinden。,更是如此。如果谁认为,他能够用一种权力之要求⑨Machtspruch。来消除这个历史,他自己就会突然被历史打击,而且这是一种他永远无力从中恢复过来的打击,因为,这是使其盲目化①Verblendung。的一击—此处所谓盲目化,就是他认为,他是在源初地存在,实际上他是把传承下的东西—在没有掌控这种东西的情况下—与某种据说是其他不同的东西混合在一起。

一种颠覆越是剧烈彻底②Je größer eine Umwälzung sein muß。,它对其历史的介入③angreifen。就越深。(参见『69』页)。

『60』

【259】

169

对虚无主义的克服—首先必须从虚无主义的隐匿的深度—把它作为存在的遗忘性,并且作为ἀλήθεια 的坍塌④Einsturz。来把握—然后我们的历史的基础才能得解放⑤frei。—但是为啥还要奠基⑥Gründen。?

当我们知道了这些的时候,又将如何⑦Was wird。?崇拜的可能性—自身—成长—到—⑧Sich-über-wachsen。那伟大和简单之事里边去。

170

亟须要做的一件事:沉思且还是:沉思,而这就是说,预先教育培养去沉思。因为沉思是完全不同于“理性”和“计算算计”的:它是对存在的奇迹的崇拜,是对伟大的逹—在之贵族阶层的创建培育⑨Stiftung。。

171

通过思想性的作品把那冲击⑩Stoß。作为一种推动⑪Anstoß。带入到侟扗之中,且使得冲击力①Stoßkraft。在其中隐蔽积攒起来。在此进程中以及在此静止状态中去奠基逹—在的远距离位置②Fernstellung。;将这一件事确立起来,并通过它去主动思考那大事件。

172

颠覆到逹—在处③die Umwälzung zum Da-sein。,作为存在之真理的获取④Erwirkung。—我唯一的意愿。

173

【260】『61』

出自无艰急性的艰急⑤Not der Notlosigkeit。,给予自己最高的责任,为了放逐于存在的被放逐性⑥Ausgesetztheit in das Sein。而准备就绪。

174

『62』

对将来的预先思考和涉身其中地思考⑦hineindenken。,不用能够经验到其届时反响;这显得会导向单纯的任意性—且不仅如此:这里有更高的规则⑧Gesetz。、指令⑨Weisung。,那来源本身;因为,就是那届时的步入者⑩Eintretende。—如果可以事先预言并且先就将其取至当下的话—也绝不可能是这一思考的“为真确证”⑪Bewahrheitung。;侟扗不会通过实存而被证实为真⑫bewahrheitet。,而是反过来。 然而存在的真理很难也很少被经验到。在该真理中,每次涉及的都是整个历史—从开端直到终结,合而为一⑬in Einem zusammen。。

我们已经过于习惯于,去把白天发生的事⑭was der Tag bringt。记录下来,并认为,那就是真的,不管是我们肯定了的或者取为目的者,均是如此—而它们的出身①Herkunft。根本触动不了我们。

175

普鲁塔克②Plutarch。记录了老加图③Cato maior。的名言,ς χαλεπóνστιννλλoις βεβιωκóτα ἀνθρώπoιςνλλoις ἀπoλoγεῖσθαι。④[Plutarchi vitae parallelae.Aristidis et Catonis et al.Recognovit Carolus Sintenis.Teubner: Leipzig 1911, cap.15, 4/5.(卡罗勒斯·辛特尼斯编:Plutarchi vitae parallelae,莱比锡:Teubner 出版社1911年版,第15 章,4/5。)]“作为一个种族的成员面对另一种族去为自己进行辩护,何其难也。”—(参见『94』页)。

【261】

那是在干什么?在进行相互协调,还是相互避让?两者都不是—而是要看到,从其源初的基础出发,去拓展和展示自己的最本真的任务,而将取之不尽的东西赋予以后的种族。

『63』

176

尼采有一次—在他人生轨迹⑤Bahn。的终结处—在《瞧,这人!》⑥[Friedrich Nietzsche: Ecce homo.Der Wille zur Macht.Erstes und Zweites Buch.Werke.Bd.XV.Kröner Verlag: Leipzig 1911, S.113.(弗里德里希·尼采:《瞧,这人!》,《权力意志》第1、2 册,《尼采著作集》第15 卷,莱比锡:Kröner 出版社1911年版,第113 页。)]中—给德意志人下了一个可怕的“定义”:—什么叫“德意志”:“人们不愿意弄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儿。”⑦»man will über sich nicht im Klaren sein.«那么,似乎就该⑧wäre。沿着相反的道路去寻找赢得德意志本质之路—即到未来之趋向清晰性的意志的道路上—作为他在前历史中的偏离,在此清晰性中所有的本性东西都将被置于最极端的决断之中,作为在此道路上的第一步,它将为一切运动提供规则,以便使得那个追问得以实施。但不知道是什么种类的巫魇魔鼎在沸腾—只要现今还有什么沸腾的话—基督教,“实证”基督教,德意志基督徒,承信—“前线”①[“德意志基督徒”是一个新教组织,该组织于1934年至1945年期间接受了纳粹世界观。“承信前线”或者叫“承信教会”是1934年至1945年基督教新教的反纳粹组织。]!政治上的世界观,编造出来的异端信仰,迷惘困惑,对技术的迷信②Abgötterei。,对种族的神化,对瓦格纳的膜拜,等等,等等。

人们不愿意弄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儿,而又有多少关于“意志”的讨论。③wieviel ist die Rede vom »Willen«。

177

只有不害怕者才会有恐惧。

178

【262】

真正的“前”—历史:是那跑在我们前面的历史—或者不是。

179

『64』

我们会遇到新的众神吗?

或者我们在走向毁灭?

或者是开启最后的神之时代的另外一次开端?

猜你喜欢
本质译者哲学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菱的哲学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童年的本质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