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愿景的实证调查研究

2017-01-04 11:41陈哲思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12期
关键词:财会会计专业人才

张 玲 陈哲思

高等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愿景的实证调查研究

张 玲 陈哲思

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培养的财会专业人才就业率偏低,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选择了与财会无关的工作,但据调查,就业率偏低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供过于求,而是存在严重的供需结构失衡问题。造成供需结构失衡的原因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偏离社会需求,毕业生无法满足市场需要。本文通过对财会专业在校本科生的调研,试图了解财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统计结果,提出高等院校应从供给侧管理的角度,设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提高创新型财会人才的培养水平,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亟需的高端财会人才。

财会专业人才;就业愿景;培养模式;供给侧改革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目的是了解会计专业在校生对会计人才培养、就业情况、社会需求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试图搭建会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桥梁,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会计人才定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是高等院校在读会计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生,他们分别来自河北省内各高校。共计发放问卷550份,其中有效问卷538份,其中男生140人,女生398人,符合当前管理类专业女生比例较大的现实情况。

三、调研内容

1.个人认知情况分析

(1)会计专业学生性别分布

参与调查问卷的会计专业学生共538人均为本科生,其中女生398人,占73.98%;男生140人,占26.02%。由此可以看出,会计专业女生人数普遍多于男生。

(2)对会计专业的喜好程度及选择会计专业的原因

经调查发现,对会计的喜欢程度一般的学生占56.69%,比较喜欢的占38.85%,不喜欢的人数比较少,占4.46%。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人高考第一志愿选择的是财会类,占94.24%,只有5.97%的学生是调剂到财会专业。从图1可以看出,会计专业的学生选择会计专业最普遍的原因是长辈建议和就业前途好,这两项分别占32%,而因为喜欢财会专业才选这个专业的人数只占19%,其他原因的人数也比较少,由此可以看出,一部分人还是觉得会计专业就业前途比较好。

(3)自身是否适合会计专业

如图1所示,大部分人觉得自己是适合会计专业的,占78.07%。而觉得非常适合、不适合或者不清楚的人都比较少,不适合的原因是了解了会计的研究内容和工作性质之后,认为自己的性格和特长不适合学习该专业。

(4)开始关注就业信息的时间

从图2可以看出,由于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大部分人大二、大三开始关注就业信息,为此,一部分的同学很早就开始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所规划,为了增加就业机会而开始准备考财会专业相关的各种资格证书,这在各高校财会类专业中非常普遍。

图1 是否适合会计专业

图2 开始关注就业信息的时间

(5)去图书馆阅读的频率

调查数据显示,经常去图书管的人比较少,占6.69%,而有时去和很少去的比例较大,占80.7%。这个比例值得深思,现在的学生已经不迷恋图书馆去汲取知识,他们大多数人都在网吧或者是宿舍上网了解社会和专业信息。因此,高校还是多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多看会计的相关资料,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同时,高校应及时更新图书馆的资料库,让学生能够在图书馆学习到他们感兴趣的各方面知识,以提升他们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2.会计行业就业形势的相关分析

(1)毕业后的终极目标

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目标的调查显示,选注册会计师的有320人,占59.48%;选会计总监的有135人,占25.09%;选普通会计人员的有28人,占5.20%,相对来说比较少。而对于就业前景的看法,有78.81%的人觉得就业前景很广阔。另外,图3显示,48%的学生认为会计人员供大于求,23%的学生觉得会计行业会计人员供不应求。由此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就业还是很有信心的。

(2)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对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调查如下图所示,认为就业形势非常困难的有60个人,占11.15%,认为比较困难的占49.51%,也就是说,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会计就业压力相对较大。见图4。

图3 对会计人员供求状况的认识

图4 对就业形势认识的统计

(3)会计行业急缺人才类型

由图5可以看出,认为会计行业缺少高级专业人才的学生比较多,占79%,缺少中级专业人才的占17%,这和目前社会亟需高级人才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4)会计专业在部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地位

对于会计在部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大部分学生认为会计岗位在部门经济管理中是重要的,占比89.96%。由此可看出,他们对会计专业的认可度较高,认为会计岗位工作非常重要。见图6。

图5 会计行业急缺人才类型统计

图6 会计专业在部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地位

(5)会计专业对英语和计算机水平的要求

有268名学生认为会计专业需要通过四级,占49.81%,而认为会计专业需要通过六级和更高的学生偏少。大部分学生认为会计专业还需要通过计算机二级。高校在对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方面,需要提高他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在学生通过计算机二级的基础上,加强对办公软件等的熟练程度。

3.会计培养模式合理性调查分析

(1)会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调查数据显示,有大约一半的同学认为学校的课程设计比较合理,认为基本合理和不合理的同学占35%,认为非常合理的学生只占5%。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的课程设计虽然相对合理,但还有待完善。

(2)喜欢的上课方式

有49.63%的学生喜欢边讲边练的上课方式,喜欢启发式教学的学生为194人,占36.06%,喜欢学生为主,教授为辅的学生为56人,只占10.41%,表明学生喜欢启发式教学方式,和老师互动的积极性很高。高校应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对会计专业的学术氛围的看法

48%的学生认为学校会计专业的学术氛围比较浓厚,38%的学生认为一般,5%的学生认为不浓厚,说明高校的学术氛围总体状况良好,但是,认为非常浓厚的学生只占9%,高校需进一步提高会计专业的学术氛围。

(4)是否需要与其他相关专业相结合

认为会计专业应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的同学有469人,占87.17%,认为不需要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的同学只有69人,占12.83%。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学习会计专业的过程中可以融合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学校在设置会计专业课程的同时,有必要再增加相关专业的课程,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对高校会计教育培养模式的看法

关于会计教育培养模式,有51%的学生认为应以专才+通才为培养模式。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的专门人才,各门课程过分强调自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应综合考虑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培养通用型的专业人才。见图7。

4.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愿景

调查显示,毕业后选择会计、财务行业的人数占58%,而选择会计行业以外的人数也占近一半比例。说明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自身及外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想选择会计这个行业。其可能的原因,首先,从自身角度来看,可能是因为大部分学生选择会计专业时并不是因为自己喜欢。从外界角度来看,当前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学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大,有时难以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另外,,高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可能也有所欠缺,造成在应聘时表现不佳而被淘汰。见图8。

四、财会类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管理思路

基于目前的财会人才存在的供需结构性矛盾,高校必须从供给侧管理的角度进行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摸清社会需求,最大程度地发挥高校的培养人才优势,为社会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类中高级财会人才。

1.确定创新型财会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目前财会人才素质及能力结构包括:学历及专业;立体的经济知识;良好的道德素养;内外协调的能力;不断创新的精神;价值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风险规避能力;制度设计能力。为此,各高校要将具备一定职业能力和创新思维作为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力争早日打破供求结构矛盾,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的高级财会人才,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图7 对高校会计教育培养模式的看法

图8 就业愿景分布

2.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型财会人才培养长期以来只偏重理论教学部不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过分强调自系统性和完整性。应综合考虑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首先,课程体系设置要全面、适用、合理。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应用课程。基础理论课程注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适当压缩整合,避免僵化和重叠。根据培养目标,需设置三个类别的基础课程:英语、计算机、会计专业基本技能等工具类课程;在扎实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实践应用课程应加强不同行业的应用型会计技能的培养。应用型课程要进行改革创新,充分考虑专业知识结构和企业需求结构的一致性,加大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结合的培养模式,设置专业案例研究、ERP软件应用、财务分析、税务筹划、公司治理、管理咨询等选修课。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可以针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开设系列会计学前沿课程作为选修课,如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实证会计等;在适应企业需求方面,要在企业成本核算、财务分析、税收筹划、投融资方面增设相应的实践课程。

3.与时俱进,完善会计教学方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教学方法应由单一手段向多元化手段转化,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化,变注重问题结论为注重解决过程,由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甚至多向交流转化,由注重记忆训练转变为理论应用。具体包括:

(1)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引导和鼓励学生掌握知识规律,研究学科前沿问题,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强化产学研结合。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最好的实践能力提升手段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合作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学习,或邀请有关合作单位的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对会计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利用应用型模拟软件,让学生在一个模拟实务的环境下去思考和解决各种实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提高专业课教师综合素质,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教书育人者本身必须经过实务工作的锻炼,应当具有能够胜任的素质、经验和才能,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实务工作流程非常熟悉和了解,还要有创新思维,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教学效果差。为此,需要培养“双师”型教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聘请企业经理、财会人员进课堂进教学环节现身说法,既能让学生了解企业,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也能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

科学的教学体系建立之后,还需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作为教学质量的切实保障。通过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状态,发现教学问题,以便不断纠正偏差,确保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课题组已经开展市场需求调查与毕业生评估反馈行动,通过深入财会人才市场实地调研的方式,做好会计人才需求调查统计分析工作,为教学改革方向提供信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建立创新型财会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由于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体系设置、教学资源配置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财会人才的培养标准参差不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立创新型财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应结合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设置指标,涵盖会计人员的创新能力、知识结构、职业道德三大内容,使之对构建创新型财会人才的培养模式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并为用人单位选择适用的财会人才提供依据和参考。

课题名称:

本文受教育厅“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课题(2015GJJG273),河北农业大学第九批教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2015ZD14)资助。

[1]张玲,李祥利.高等院校创新性财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农业会计,2009(9):14-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R],2010.

[3]薛建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N].中国青年报, 2015-07-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R],2010.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财会会计专业人才
人才云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