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高职园区创新创业文化的构建研究

2017-01-06 19:17高振发
职教论坛 2016年26期
关键词:构建

摘 要:创新创业是我国研究的热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在诠释文化、创业文化和创新创业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以常州高职园区为研究对象,就其创新创业文化构建的重要性进行了解析,梳理发现常州高职园区创新创业文化独立于专业文化教育之外、缺乏区域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整体营造以及创新创业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不够等病理,针对常州高职园区创新创业文化构建的目标,重点而有效地从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三个层面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常州高职园区;创新创业文化;构建

作者简介:高振发(1962-),男,吉林延边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年度重点自筹课题“职业教育新常态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踪调查研究——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编号:B-b/2015/03/085),主持人:高振发;2014年度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高职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编号:K2014337),主持人:周大农;常州大学高职研究院2016年度立项课题“常州高职园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基于共享经济模式的视角”(编号:CDGZ2016029),主持人:张保伟。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6-0043-05

近年来,创新创业是我国研究的热点,创新创业文化乃是支撑和引领创新创业建设的基础和核心。经外文数据库文献查询研究发现:就一个国家而言,美国是创新创业被公认为最成功的国家,无论是发达的教育、先进的科技还是大量的创新创业成就。研究表明,美国创新创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源于他们有开放、自由的文化。就一个民族而言,犹太民族是创新创业界被公认为最成功的民族,无论是诺贝尔奖获得数量,还是在世界其他奖项中,犹太人获奖者比例非常高。研究表明,犹太人创新创业成就突出的主要原因源于他们迁徙、流浪的生活方式为背景的多样性文化,它是创新创业的源泉。就一个学校而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创新创业典范,学院科学家的多项研究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无人取代。研究表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卓越成就源于它创新的文化教育[1]。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笔者检索到2003-2016年有关创新创业文化的文章67篇。由此可见,我国创新创业文化研究还非常年轻,主要始于2012年;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从不同视角看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不同学校创新创业文化研究以及创新创业文化功能的分析等。常州高职园区是近十年常州市政府重点建设的园区,如何利用好有效的空间距离、共同的教育资源、团队的集体力量等搞好高职园区的创新创业文化,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纵观国内外文献,较少有以高职园区作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研究对象。本文以常州高职园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创新创业文化构建的重要性及方法路径。

一、创新创业文化及其构建的重要性

(一)创新创业文化概念及其构成

1.何谓文化。“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中西方对文化一词的来源解释不同,但一致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抑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对文化的解释,首推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他指出:“据人种志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2]现代西方学者普遍接受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科拉克洪的观点,他们在分析考察了100多种文化定义后对文化下了一个综合性的定义,即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文化要素主要包括精神要素、语言和符号、规范体系、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物质产品。文化的一般特征:①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②文化是后天习得的。③文化是共有的。④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⑤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3]。笔者认为,文化是一种具有强烈时代感的综合体,它凝结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的方式,以知识、艺术、信仰、道德、法律、风俗等为主要表现形式。

2.何谓创业文化。创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渗透于整个社会的每一处角落。创业文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创业文化内涵主要包括开拓、冒险和创新,即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具有开拓向上的勇气和激情,直面和容许失败,拥有和弘扬团队精神,注重学习培训,把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精神与创业精神相融合,通过知识和创业价值的发掘来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经济的腾飞[4]。笔者参考杨先举将企业文化结构分为内层文化、幔层文化和表层文化三层次的认知分析,将创业文化看作是由价值观、组织制度与标志品牌三个部分组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讲,创业文化主要包括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流动偏好三方面内容。

3.何谓创新创业文化。创新是创业文化的灵魂,它是一个社会性的、地域性的、嵌入的互动过程。熊彼特所讲的“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未有过的有关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之中[5]。吴刚等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是高校师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中所产生的一切信念、思想、价值、物质等成果的总和,它是以创新创业为主导价值观,其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等要素均有利于创新创业行为的文化;是一种激发创新意识、崇尚创新精神、鼓励创新活动、促进创新发展的文化生态[6]。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的要素包括创新的价值追求、创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传统风气、创新的心理氛围、创新的制度保证和创新的物质支撑等。陈向军指出创新创业文化最初由熊彼特提出,创新创业文化是个人价值观念、管理技能、经验和行为的组合体,主要包括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三个方面,具有激励、导向、凝聚和协调四个功能[7]。

(二)创新创业文化构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创新创业文化的构建是国家转型期的需要,是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新常态的创建期,需要创新创业来助力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处在“三期叠加”“去四化”的经济特殊期,要将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向中高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急需创新创业来加速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8]。中国处在新旧动力转换期,要保持中国经济稳定持续的高速增长,就必须特别鼓励创新创业,以创新供给促进需求的扩张;必须特别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及其活动,因为它能给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它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创新创业文化的构建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我国已经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首当其冲需要实施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2013年以来,国家有关创新创业文件已有20多份,其中专门针对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文件就有5份。可见,党中央和国务院极其重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其文化的构建,它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推手。在国家各类创新创业文件的倡导下,各地高校纷纷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创业的成果和杰出案例层出不穷。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急需创新创业的文化土壤和生态系统,这就需要在高校植根新时代的创业精神,营造公平、减政、诚信的环境,不断创新创业制度和规范。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颠覆我国传统型人才培养的旧模式,从文化培育先行,鼓励学生树立敢于实践、宽容失败的心态。

二、常州高职园区创新创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园区创新创业文化独立于专业文化教育之外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建立在学科知识基础之上的融合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在内的综合性教育[9]。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特征主要表现为,重创业技能实践轻创业素质的培养。现如今,常州高职园区各大高校创新创业普遍模式是设立创业部专管学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例如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由市场部分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各系部选派辅导员负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讲授和创新创业大赛选拔与辅导,专业教师完全不懂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员老师完全不懂专业,使创新创业教育脱离了专业文化教育的根基。创新创业教育往往单纯表现为由一两门创业课程、创业大赛和创业实践基地三种基本形式构成,与专业学科教育基本处于分离状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的分离,违背了创新创业教育以专业学科教育为基础的教育宗旨。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与专业文化教育相融合,而且还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展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地域性。常州高职园区创新创业教育的地域性,即由创新创业活动的主体和它赖以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常州经济背景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系统,从而使创新创业打上了区域经济特色和时代文化的烙印。

(二)高职园区缺乏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整体营造

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活动普遍存在“三无”现象,即学生无创新创业意识、校园无创新创业环境和学校无创新创业制度。创新创业实践的形式远远大于内容,大学校园严重缺乏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对创新创业政策支持程度不了解,学校相关创新创业制度还很不完善。据笔者对常州高职园区五所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调查,发现98%的学生对创业表示不感兴趣,有的是来自家庭的经济原因,有的是来自自身的怕失败原因,甚至有些学生从未想过要创新创业,认为找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是其最重要的努力目标。可见,常州高职园区各高校还未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尤其是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目的和意义还认识不清。笔者深入访谈常州高职园区各高校创新创业部门负责人,在谈及创新创业制度建立方面,他们均回答还是在探索和研究之中;在问及学生对贵校创新创业的优惠支持政策时,无人知晓。

(三)高职园区创新创业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不够

常州高职园区五所学校在国家和地方创新创业政策的指导下,为努力做出各自的特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创新创业政策的制定、发展目标、活动开展与管理等方面做出一些成绩。然而,五所学校很少在一起交流创新创业服务与管理方面内容,更是难以见到能共享创新创业的新政策、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以及共同管理的方案等。据调查,常州高职园区五所学校在创新创业文化资源建设上,缺少常州科教城的统筹领导和统一规范,各高校处于自行实践与探索中,且各自进度不一致、要求不统一,不能很好地实现创新创业文化资源的共建目标。常州高职园区不能共同制定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规则、制度和实施方案等,也就难以突出创新创业文化资源共享的特色。

三、常州高职园区创新创业文化的构建对策

创新创业文化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内在联系非常紧密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10]。该体系中各类文化内容环环相扣,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共同辅助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一)从精神层面上,构建常州高职园区创新创业的观念文化

创新创业的观念文化是引领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核心,主要指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指导实践活动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个人的观念意识,突出表现为创新创业主体的思想态度、人生境界和奋斗目标。创新创业的观念文化是创新创业活动的风向标,它主宰着创新创业主体活动实践与否,它决定着创新创业活动主体能力的发挥程度。创新创业的观念文化是常州高职园区各大高校创业者的灵魂,学生一旦接受、认可并树立起创新创业观念,便会多方关注创新创业动态,寻找创新创业的灵感,寻求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从而极尽所能去实现个人创新创业的理想。

据笔者对常州高职园区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主要问题在于没有接受过创新创业相关的观念教育,还没有树立起创新创业的观念。人的观念意识并非与生俱来的,它的形成需要后天的家庭熏陶和学校教育来培养。就如何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观念,树立创新创业的目标,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学校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专题或者课程的开设,邀请校外专职优秀教师授课或者选择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师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自信心。二是聘请创新创业成功人士面对面定期座谈,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创业没有想象的那么高远,只要努力就有成功的可能,并从中帮助学生树立宽容失败的观念,懂得失败的背后就意味着离成功更近了一步。三是呼吁学生家庭和身边主要人物的支持,创新创业文化普及不能忽视创新创业者的家人和主要支持者的观念意识和心态的养成,在许可的情况下与创新创业者家人保持联系,形成统一的观念与态度。四是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知识竞赛,通过竞赛促使学生不断加深对创新创业活动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观念,正所谓“知之深,爱之切”。五是大范围大幅度表彰创新创业活动先进工作者,使学生看到身边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与成功人士零距离接触,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理念。六是组织学生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走访,让学生亲眼目睹创新创业实践操作的全过程,从而消除内心的顾虑,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饱满热情。

(二)从制度层面上,构建常州高职园区创新创业的制度文化

制度是创新创业文化构建的基础和保障,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激发创新创业主体的主动性,营造创新创业活动的良好环境,保障创新创业者的权益[11]。制度文化是观念文化的物化形式,创新创业者的观念文化需要通过制度文化来体现、加固。制度文化不仅是规范创新创业活动的形式,而且是保障创业活动持久创新的基础。

根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结合常州高职园区创新创业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养、基地建设、效果评价等来不断改进并完善创新创业活动的制度文化。就人才培养目标而言,常州高校各专业负责人可研读国家有关创新创业的文件,根据人才需求市场调研,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质量的毕业生。就课程设置而言,可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在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训实践课程中融合创新创业内容的安排,实现专业学科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的完美结合。就教学方法而言,需要根据设置课程的性质,选择理论和实践性课程相结合的授课方法,既要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要在严肃认真的课堂氛围中增长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就师资培养而言,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扎实专业背景的教师加入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中来,需要鼓励专业教师冲破传统观念和学科专业的壁垒,学校可根据创新创业师资的实际困难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就基地建设而言,常州高职园区五所高校均有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可考虑联合利用各学校的实践基地打造自身独具特色的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基地,相互取长补短,促进交流,共同成长。就效果评价而言,常州高职园区五所高校可借鉴周边城市高职园区以及我国创新创业建设成绩突出的高职园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也可以参考成功创业企业案例,联合制定高于当下创新创业水平的又可以实现的创新创业效果评价指标,促进常州高职园区创新创业效果整体升级。

(三)从环境层面,构建常州高职园区创新创业的环境文化

常州高职园区是本区域内各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创新创业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渗透在校园的建筑、校训、标语、活动等多方面,它们处处蕴含着创新创业的精神、理念和观念,散布在校园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不经意间便能感受到创新创业文化的氛围,无需刻意[12]。

常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创新创业文化先行,高职园区和科教城可联合开展一些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活动,让学生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身边创新创业文化的存在,让学生能自然地对创新创业文化产生兴趣,让学生能轻松地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去。常州高职园区创新创业环境文化的构建,可以考虑从以下几点开展实践。第一,利用学校的校训开展延伸活动。例如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可围绕“知行并进”的校训,开展校训内涵解读评选,设计组织校训与创新创业活动关系的辩论会等,让创新创业文化渗透到校园内每一个活动中去,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仅是领悟校训的含义,还能在实践中予以践行。第二,搭建创新创业专题网站平台。常州高职园区五所学校均有各自的创新创业专题网站,本着“资源节约”的原则,聘请专业团队集中打造一个综合性创新创业服务网站,以供常州高职园区全体师生以及对外的企业和潜在客户使用,在线下和线上联合宣传创新创业政策、制度和规范等,亦可实现创立常州高职园区自己的品牌。第三,联合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常州高职园区可利用科教城资源,全力推动实现创新创业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定期在科教城和高职园区任一所学校开展创新创业专题讲座,联合开展创新创业大赛,联合走访创新创业基地等,以实现创新创业文化的多途径有效传播的目的。

鉴于我国各级政府对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视,创新创业文化的构建在我国也是势在必行。缺少了文化的创新创业活动,犹如失去了灵魂一般。常州高职园区作为常州高校的集中地,其创新创业文化的构建比独立学校创新创业文化的构建,更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因此,笔者选择常州高职园区创新创业文化的构建为研究对象,在以往文献研究中还不多见。鉴于笔者水平有限,仅是对常州高职园区创新创业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病理和文化的构建对策作了简单的分析,希望后续对创新创业文化构建情况有定量的研究以及在创新创业文化构建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秦虹,张武升.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基础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16(1):80-85.

[2][英]爱德华·伯内特·泰勒.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2.

[3][6]吴刚,陈桂香.文化哲学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培育[J].教育与职业,2014(32):112-114.

[4]王莹,徐瑾.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6(2):39-41.

[5]约瑟夫·熊彼德.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

[7][10]陈向军,陈金波.创新创业文化及其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5(9):75-77.

[8]杨伶,张勇.从就业到创新创业:重塑高校专业教育文化[J].江苏高教,2013(4):93-94.

[9]徐蒙蒙,崔跃武.大型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机制探析———以淮南矿业集团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3(33):22-23.

[10]谭贞.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文化生态[J].中国高等教育,2015(24):50-52.

[11]吴志功.创新创业应成为大学的文化和自觉[J].中国高等教育,2015(17):1.

责任编辑 韩云鹏

猜你喜欢
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浅析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与构建
创建《数控自动编程》优质核心课程
浅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专业课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