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措施探讨

2017-01-07 01:41李琦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措施

李琦

摘 要: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根据以往各经济体发展的趋势来看,如果在这一时期不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问题,极有可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基于中国国情,汲取他国在面对“中等收入陷阱”时的经验教训,以寻求帮助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措施。

关键词:中国;中等收入陷阱;措施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9.058

1 引言

我们说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那么中等收入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一般将人均收入1000美元到12500美元作为中等收入的标准。而“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因此,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不仅是对中国经济的巨大贡献,更是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研究“中等收入陷阱”是非常必要的。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GDP增速已经滑落到6.9%,我国已经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寻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措施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使命。

2 “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制造改高端制造,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是恶性循环。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而高科技不是几十年能追赶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往往因经济回落或停滞,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说,就业困难、贫富分化、腐败多发、信仰缺失,以及过度城市化、金融体系脆弱等等,最终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给整个国家带来不利影响。

3 我国现在所面临的挑战

3.1 长期以低端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方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一直处于劣势,我国长期处于世界市场价值链的最底端,以低端的制造业为主,虽然这在很长时间内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为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埋下了隐患,我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单纯依靠“中国制造”已经不能拉动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了,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鼓励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经济停滞不前,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3.2 GDP增速下滑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不断吸引外商投资,我国GDP一直高速增长,但是近几年来开始出现GDP增速滑落的现象,2015年增速甚至跌破7%。

从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GDP增速在逐渐下滑,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发展出现问题了,而且GDP增速下降,随之带来的是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等等一系列问题。

3.3 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力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

3.4 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随着我国经济增量的增长,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了。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一直居高不下,一直保持在0.4左右,这也就说明了,我国的贫富差距在越拉越大,这种贫富差距不仅是地域之间的差异,也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市场经济越来越完善但是贫富差距也愈发凸显出来。

3.5 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一直是制造业大国,在高精尖技术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创新能力低下。但是,我们知道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亟需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管理模式,这些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3.6 经济结构不合理

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间失衡,第二产业居于主导地位长期不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转型任重而道远。在工业化过程中,我们形成的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的生产模式,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严峻的考验,也给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带来威胁。

4 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措施

针对上述挑战与威胁,我们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对制造业的管理,使之提高自身竞争力。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努力打造“中国智造”而不是“中国制造”。提高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努力提高工业化水平;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高效化,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发展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化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降低失业率,维护社会稳定。

(2)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充分发挥政府在分配作用,建立健全有关税收机制,利用税收调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改善居民住房、医疗、教育、卫生条件,消除城乡差距,改善民生,切实保障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减少垄断收入,在制度上、具体行动上降低产生收入差距的可能性,真正做到缩小收入差距。

(3)针对我国GDP增速下滑这一具体情况,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出口这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投资方面讲,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企业能够走得出去,投资方能够进得来,拓宽“引进来,走出去”的长度及宽度,真正对经济发展起到拉动作用。其次,我们再从消费方面讲,我们要扩大内需,这就要求居民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这就回到了上述第一条措施,我们要努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做好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保障,让人们有更多的钱拿来消费,让人们有钱了敢于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最后,我们从出口方面讲,我们都知道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每个国家都有多多少少的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每年我们都会接受这样那样的反倾销调查,这无形之中给我们出口的企业带来了严峻考验,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提高产品自身的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出口贸易中占领一席之地,也只有这样才能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4)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新能力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可是,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培养和锻炼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劳动力的自身素质,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充分发展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切实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目前,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回报率是高于发达国家的,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培养劳动者的创新思维,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改变高耗能、高投入、高污染的生产模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摒弃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科学不合理的发展方式,运用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生产技术,开辟出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工业化、现代化。

总之,我们要注重发挥政府的作用,注重教育社会经济之间密切的联系,不断创新,敢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合理利用人才资源。相信,我国可以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如我们从低收入水平转型为中等收入水平所取得的成绩一样。

参考文献

[1]代法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理论、经验和对策——基于44个国家的跨国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4,(2):54-66.

[2]王友明.拉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经验和启示[J].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探讨,2012,(7):57-59.

[3]钟玉琴.我国面对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及其应对措施[J].现代管理科学,2012,(2):86-88.

[4]王韵.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J].前沿,2014,(9):90-94.

猜你喜欢
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