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职校机械专业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2017-01-07 11:29李秀珍林树海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学平台机械专业校企合作

李秀珍+林树海

摘 要:在全球“工业4.0”的大背景和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前提下,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学校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由此,结合个人企业经历,以校企合作模式为基本,就如何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对技工院校机械专业教学平台建设研究予以阐述。

关键词:校企合作;机械专业;教学平台;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9.089

在全球“工业4.0”的大背景下,面对《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对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越来越迫切需要我们职业学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从中低端的技能型操作工向中高端技能型操作工为主要任务发展提出的严峻挑战中,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响应国家制造业发展的新需要,加大与企业间的合作力度,谋求深度合作,最大化的实现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提高我院“制造业”主打专业——机械专业技能人才培育质量,本人结合自己校、企工作经历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学平台建设研究做如下探讨:

1 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打造双向教育教学模式

2000年我所任教学校与一国有企业合并,随之而来的是学校由原行业办学变成企业办学,对外承担技工学制教育,对内承担职工培训,形成了学校与企业并存的办学格局,实现校企人才共享,协作育人,进一步打造了从单一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转向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教学实践;以及从单一企业师傅带徒弟的学徒式用工培养,转向学校教师参与员工培训的职业理论教育的双向互动,这种教育模式在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员工革新改造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技术内涵。主要体现在:

一是在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方面,我们按照教学实施计划邀请厂里的生产管理人员、工程师,车间高级技师、青年能手等进入课堂参与教学,对学生进行了企业文化宣传、发展前景、典型案例教育、技术指导、岗位练兵等实践教学的体验,在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清晰创设出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情境,促使他们在现实的角色中亲身感受到,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技能技巧,才能规划出多彩的未来愿景。

二是在教师进入企业对员工培训方面,十几年的时间,我经常自编自制培训讲义、课件,为多家企业员工进行《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等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不仅仅是为企业员工提升了识图和简单的绘图能力,使他们能在加工零件时自己看懂图纸,编写工艺进行加工;让员工详细了解了各种机床设备的部件构成、工作原理、加工内容、方法及工艺特点等基础理论,在他们投身技术革新活动时,不会因实践经验丰富而理论知识不足,阻碍技术革新工作的开展。我本人也能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企业培训中,了解学员状况及企业生产发展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方面的新的要求,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在完成员工培训中获得最新的产学信息,以利于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 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企中校的工作经历作为我宝贵的财富,一直在指引着我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努力探索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实现中职培养目标的有效课堂。

一是教师进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管理过程,调整与企业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我会按照自身在企业工作期间,对企业生产整体及对机加生产分厂设备和产品的了解,把教材上的内容按任务模块进行架构,让学生从学科整体出发在分项教学中把握细节,如: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中,我尤为重视“绪论”部分的教学,因为这门课的特点是内容覆盖面广,课程实践性强,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合理的完成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比例,为满足技工教育培养目标,实现以能力培养为本位,达到实用为主,理论够用的课堂实效。我在“绪论”中以通过对毛坯制造、零件加工、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和装配四部分内容的主干介绍,去掉非企业生产内容的毛坯制造之“铸造、锻造”部分,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熟悉企业生产需要的同时了解本课程的学习要点,努力实现向40分钟要收益的高效课堂。

二是以“工学结合,能力培养”为原则,采取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为此,我除了在有限的课堂上采取开放式项目教学外,也常常把技能竞赛当作教学实施平台,用“以赛促学”的方式创新实践教学,使学生在自信、鼓励、竞争的氛围中不断进取,获得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如:我在早年任《车工》教学期间,所教学生经常参与企业岗位实践活动,直接在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指导下接受实践锻炼。他们在顶岗实习期间积极参加学校和企业组织的青工技能比赛,所教学生囊括了车工组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其中一名同学在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获车工组第二名并取得车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我在现就职学校所教学生也多次在市、校的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奖励。现如今,技能大赛已被我们专业教师当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把学生在大赛中养成的主动学习、参与锻炼的习惯应用于课堂,使得课堂教学也正在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下的“工学结合、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中有效进行。

3 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创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

在深化校企合作过程中,改革传统笔试考核成绩为主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机制,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生产车间或实习车间的现场资源,把考场搬进车间生产现场,为充分体现我们中职培养目标—技能人才的培养,重点考核实践能力,减少笔试成绩比例,按理、实成绩比例为2∶3计入,这可以通过单个项目独立考核或小组项目分工协作考核方式进行,考试成绩将是对学生综合能力检测,无论是哪种方式,整个考核过程将参照技能比赛步骤,从接受任务图开始,自编工艺,完成实践操作。不单单只看结果,要综合文明生产到工件加工过程和质量检测结果全过程综合评价,给出公正的考核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优劣的标准。而这一考核过程教师可以在合作企业技师师傅的协助下完成,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企业车间既是学习实践、锻炼技能的场所,又是实战演练、展示才华的圣地,主观意识中打消了以往学生进考场犹如进“刑场”的紧张、恐惧心理,他们大部分会带着所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变被动检查为主动展示,大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实践的积极性。

4 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构建教学、科研、实践于一体的教学平台

多年来,我站在职教讲台上,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的工作思路,积极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创新进取,构建集教学、科研、实践于一体的教学平台。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合作互助中,不但深入企业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还能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公开发表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研究与探讨、关于技校《机械制图》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等6篇机械专业教学教改论文;参加编审学院《风电设备组装与调试》一体化校本教材和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与企业技术人员一道研发了实用新型专利项目两项,共同完成的《包带牵引机》专利转化研发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等以上种种与合作企业的紧密协作、共同研究与实践,无疑是在更好地依托校企合作,建设更新更高的教学平台,为学校培养更高端的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根据多年从学校到企业,又从企业到学校的工作经历,深刻认识到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第一个10年目标发展道路上,只有深化校企合作,并最大化地依托校企合作资源,来加快建设和创新教学平台的发展,高效培育技术力量,培养出高度胜任现代制造业岗位上的现代“制造人”,来满足国家制造业发展的新需要。

参考文献

[1]邓志博,李文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25).

[2]林强.校企深化合作实现高职院校专业创新[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2013,(11).

猜你喜欢
教学平台机械专业校企合作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专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WordPress构建项目化课程教学平台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