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国家资助政策态度的调查分析

2017-01-09 22:29刘信洪
高教探索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诚信责任

刘信洪

摘要: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绿色通道、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本文以自编问卷形式,以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700名大学生对高校资助体系的认知程度、满意度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政策导向、做好宣传工作、完善国家资助政策的施行方法,推陈出新,强化对困难大学生就业的帮扶力度等措施,为国家资助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资助政策;助学贷款;责任;诚信

一、问题的提出

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50%时,该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根据马丁·特罗的理论,我国高等教育2002年毛入学率达到15%,开始实现大众化[1],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并不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带有相当程度的人为因素,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高等教育。随着大众化进程的深入,也给高等学校的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如教育经费不足问题,教育资源充分利用问题,招生分配制度与市场接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引起高校内部改革的深化并促使高等学校办学环境的改善。收费制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按照《成本分担理论》,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共同分担教育成本,即由政府、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及企业共同分担高等教育的成本。[2]据对不同高校的统计,我国高校的收费一般在3000-6000元不等。这一标准对于我国较富裕家庭来说还是能够负担得起的,但对于困难学生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为帮助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我国已经在高等学校建立起以大学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和学费补偿及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学生的政策体系。近年来,国家的资助政策日渐完善,受到广大学生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普遍欢迎,对推动科教兴国战略,推动高教改革和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建立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面对成功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高校政策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农业院校为例:(1)农业院校学杂费收得少,一般只有其它院校的一半左右。但是,农业院校各类补助和奖学金幅度很大,即这部分费用支出却是相当可观。(2)由于农业院校各专业属于艰苦性行业,录取分数线稍低,学费偏低,加上又有定期困难补助,因此对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贫、特困生的比例因此偏高,一般在20%以上,有的农业院校已经超过30%。因此,完善农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迫在眉睫。本文采用自编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华南农业大学的700名大学生对高校资助政策的看法,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为我校资助政策的实施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的形式,调查对象为华南农业大学在读二、三、四年级本科生,问卷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700份,问卷发放地点为教室,现场发放,当场回收。回收问卷659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620份,回收率为88.6%。其中男生400人,女生220人;二年级学生150人,三年级学生350人,四年级学生120人;城市学生270人,县镇学生90人,农村学生260人。

(二)研究内容

该问卷共设29项,主要包括对高校资助政策的认知程度、满意度、资助用途、资助政策存在的问题、国家助学贷款问题及大学生对高校资助体系改善建议等六个方面。

三、数据分析及结果

(一)大学生对国家资助政策的认知程度

1.高校资助政策受惠学生群体

调查结果表明,三大不同学生群体(城市户口、农村人口和县镇人口)中接受高校资助的学生所占比例相近。在被调查的学生中,43.5%的学生来自城市,40.3%的学生来自农村,其余14.5%的学生来自县镇。当问及“在大学学习期间,你是否接受过资助(含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减免学费、住宿费、绿色通道)”时,有45.2%的学生反映接受过高校资助。如图1所示,其中城市学生群体中,有48%学生接受过资助,而在农村和乡镇的学生中接受过资助的学生只占44%。实际上在农业院校中大部分学生来自乡镇和农村,城市群体所占人数相对较少。但是,在享受高校资助政策优惠中城镇群体的比率高于农村学生群体中所占比率,这个问题值得重新深思。

2.大学生对国家资助体系的了解

尽管在大学生中三大群体接受高校资助体系的差异不明显,但是我们要看到各项资助政策在大学生中的惠及率明显不同。如图2-A所示,在接受过资助的学生中,有32%的学生参加过勤工助学,说明勤工助学在各项资助体系中惠及率最高,也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无人享受学费减免政策。图2-B中显示在没有享受过资助的学生中,大学生最期盼获得国家奖学金(44%)和国家励志奖学金(39%),这与国家奖学金名额少、额度大有直接关系,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一种肯定,同时在就业过程中,国家奖学金可以作为一种硬实力参考;期盼获得绿色通道资助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少,推测有两方面原因:(1)大学生对“绿色通道”的了解比较少;(2)绿色通道仅有三个月时间,且对经济困难新生有效,不惠及高年级学生。因此,高校要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资助体系,让每一位学生了解各项资助政策体系,“绿色通道”作为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享受其他资助体系的踏脚石,高校必须重视。

当问及“你认为大学生资助是一种什么行为?”时,72.6%的大学生认为是一种福利行为,22.6%的大学生认为是其他行为,仅有4.85%的大学生认为是一种商业行为。同时问及“你赞成国家、社会、银行、学校资助大学生完成学业吗”,有85.5%的大学生表示赞成,仅有8.06%的大学生表示反对,6.45%的大学生选择其它。这些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对高校资助政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期盼能获得国家的资助政策完成学业,把国家现阶段资助政策错误地理解为无偿的义务教育。

(二)大学生对国家资助政策的满意度

尽管国家资助政策以积极的一面展现在大学生面前,但是各项资助政策的施行并不会让所有学生满意。如图3表明,各项资助政策中对助学金政策的满意度最高,为46.8%,其次分别为国家助学贷款(43.5%)和困难补助(43.5%)。在各项资助政策中,大学生最不满意的政策为学费减免,不满意度为29%,这与学费减免申请的复杂程序和苛刻条件有关。在各项资助政策中,约30%的学生持一般态度,对各项政策的实施和完成不置可否,这要求高校要让大学生更加深入了解高校的资助体系,享受其实惠,让学生参与资助政策,提出建议和意见,以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体系。

(三) 大学生对高校资助费用的使用支配

当问及学生“你获得资助后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可多选)”时,61.3%的大学生用于生活开销,46.8%和43.6%的大学生用于缴纳学费和住宿费。购买消费品(手机等)和进行投资的大学生仅占3.23%和0,这表明大学生对高校资助费用的使用比较合理,不是将资助费用大部分用在购买手机、电脑等奢侈用品,而是主要用于生活开销、缴纳学费、住宿费等与学业相关的开销。

(四)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看法

1.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问题

根据贷款学生有无还款能力,国家助学贷款可分为被动违约和主动违约。被动违约是指由于在学期间因病、意外死亡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未能就业,工资收入很低或家庭出现突发事件等致使贷款学生没有还款来源和能力造成的违约。主动违约是指贷款学生完全有还款能力(包括还款压力大的学生 ),但没有主动还款意愿造成的违约。从图5中可以看出,造成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的主要原因是无固定收入来源、收入低占违约的67.74%,有意违约只占8.06%,由此可见造成大学生违约的主要类别是被动违约。当大学生被问及“你赞成对贷款违约的大学生采取严厉的措施吗?”,有22.58%的大学生持否定态度,48.39%的大学生持中立态度,29.03%的大学生赞成严肃处理。但被问及“你赞成对贷款违约的大学生名单在新闻媒体及高校学历查询系统网站公布的规定吗?”有46.77%的大学生不赞成此行为,另有25.81%的大学生持中立态度,仅有27.42%的大学生赞成公布违约大学生名单。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大部分同学是被动违约,学生希望对这样的违约同学能采取宽容的措施。

2.国家助学贷款偿还问题

调查显示,当大学生无偿还贷款能力时,48.39%的大学生不同意免除还贷责任,有14.52%的大学生完全同意免除还贷责任。当被问及“你是否认同国家助学贷款经费是国家的,借了可以不还?”时,有72.58%的大学生不同意(表1)。这种现象说明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认识比较理智,在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优惠时,认为有义务而且必须偿还国家助学贷款。

当大学生被问及“如果获得助学贷款,毕业后偿还困难,你会采取何种方式?”时,全部大学生都表示会还款,有91.94%的大学生会选择申请延期还款,4.84%的大学生会借债还款(图6)。同时当大学生被问及“你赞同贷款学生毕业后视就业情况在1-2年后开始还贷,6年内还清的规定吗?”时,有61.29%的学生表示赞同,30.65%的学生保持中立,只有8.06%的学生选择反对。这表明大学生对助学贷款的还款期限大都比较赞同,亦能理性地看待还款问题。

3.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施行措施

(1)到艰苦地区或行业工作抵债。当问及“你赞同学生毕业时,如果自愿到艰苦地区和艰苦行业工作,并服务达到一定年限,国家将以奖学金的方式替该生代偿贷款及本息的规定?”时,有53.23%的大学生选择赞同,35.48%的学生表示中立,只有11.29%的学生选择反对。这表明大部分同学希望国家或者高校能给无经济偿还能力的学生一个机会去偿还国家助学贷款。

(2)建立信用档案。当问及“你赞成建立贷款学生信用档案的规定?”时,有64.52%的大学生表示赞成,29.03%的大学生持中立态度,6.45%的大学生选择反对。

(3)生源地贷款。当问及“你赞成生源地贷款的规定?”时,有35.48%的大学生表示赞成,40.32%的大学生持中立态度,仅有24.19%的大学生选择反对。

上述表明,在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过程中,还有一些方法可以施行。到艰苦地区或行业工作进行抵债、建立信用档案和生源地贷款,首先可以保证助学贷款的按期偿还,实现助学贷款的良性循环;其次可以实现各地区人才的均衡发展,促进地区发展,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促进社会和谐。

(五)国家资助政策存在问题

调查显示高校的各项资助政策中,当大学生被问及“你认为目前的大学生资助政策存在哪些问题?”时,有70.91%大学生反映国家奖学金(含国家励志奖学金)存在着条件太高,额度大,但名额太少等问题。在勤工助学方面,有6.45%的大学生认为勤工助学岗位少,体力型岗位多,技能岗位少,收入偏低。有4.84%的大学生认为资助评定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如图7。

四、分析与讨论

大学生作为资助政策体系的目标群体,了解其态度和期望,分析研究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其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和需要、动机、行为,对于制定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执行政策、监督政策实施、完善政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尽管本研究存在样本来源单一,样本总量不足,代表性欠缺等问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我国农业院校在高校资助政策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完善高校资助政策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研究显示,一些结果与有关学者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有学者认为:“最受贫困学生欢迎的资助方式是学校提供勤工助学岗位。”[3]也有学者指出,勤工助学是“自己养活自己”,他强化了付出就有收获的概念,这样的一种设计,贫困生最愿意接受[4],与本研究“勤工助学在各项资助体系中惠及率最高”的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虽然勤工助学存在各种困难,但是政府、社会和高校还是要千方百计设立较丰富的校内校外结合的勤工助学岗位,满足大学生的期望。调查表明没有获得过资助的大学生最期盼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体现了国家奖学金“奖优”的激励作用,同时也受我国传统社会追求名利观念、现代社会就业竞争的影响,具有时代性和功利性。有学者指出以奖学金为主的资助体系,并不能有效保障贫困学生完成学业[3],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奖学金、助学贷款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不仅在物质层面保障学生完成学业,还可以在精神层面提高广大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学费减免是无偿性资助,容易使学生产生负面的依赖心理,同时由于高校资助政策尚不完善,学费减免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因此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本调查表明,在各项资助政策中,大学生最不满的政策为学费减免,因此对学费减免的效果和资助方法需要进行深入讨论。国家从2003年开始,设立绿色通道制度,是确保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的重要举措,可是学生有担忧,不收学费可以解除燃眉之急,但却无法解决最终问题,学校有隐忧,学生拖欠学费,学校的正常运转受到影响。如何破解这个难题,需要设计新的制度。在各项资助政策中,大学生对助学金的满意度最高为46.8%,其次分别为国家助学贷款(43.5%)和困难补助(43.5%),这可能与助学金、困难补助、资助面较广、资助额度较小、评审较为公平公正、资助效率高有关。至于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满意度较高,一方面说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越来越完善、越来越被大学生接受和喜欢,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家助学贷款的效益较好,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助学金、困难补助和国家助学贷款的作用和优势,对其原因进一步研究。调查表明,大学生获得高校资助费用后的使用是理性的、合理的,大多数大学生用于生活开支、交纳学费、住宿费等与学业相关的开销,过分担心部分大学生以资助费用购买电脑、手机、补贴家用、额外消费是没有必要的,不能因噎废食,减少和削弱对大学生的资助。

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问题、违约问题以及大学生诚信问题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焦点和社会热点。本调查表明,大学生出现违约的主要原因是无固定收入来源,收入少,主动违约的少,被动违约的多;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在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优惠时,有义务和责任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出现还贷困难时,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申请延期还款;超过一半的学生赞成代偿政策,即毕业后到艰苦地区或艰苦行业工作,并服务一定年限,国家以奖学金方式代偿贷款和本息;大部分学生同意现行还款规定;大部分学生同意建立贷款学生信用档案等等。以上这些都是积极的、正面的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诚信教育和社会舆论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大学生的主观愿望是一回事,大学生的实际行动是另一回事。因此,国家、银行、高校要大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近半数的大学生不赞成在媒体和高校学历查询系统公布违约学生名单,说明大学生的权利保护意识增强,也表明这种惩戒手段有一定的作用和效果;接近一半的大学生不同意免除还贷责任;同意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并不多,是制度原因还是社会原因以及个体因素,需要深入研究。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国家奖学金存在着金额多、名额少等问题,应该在政策设计、政策操作层面进行调整和完善。国家助学金、困难生活补助存在共性问题,即资金总量不足。同时笔者的经验表明,国家助学金发放2次,发放形式不利于学生合理利用国家助学金,仅能够将国家助学金用于生活费用。国家助学贷款手续依然较繁琐,名额太少,必须简化手续,扩大资助覆盖面。要扩大大学生就业路径,增加大学生收入,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效率,减少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率。

五、结论及建议

(1)国家资助政策得到大部分大学生的支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各项政策的额度、名额及受益面等方面。要加强政策导向性,政府和高校等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体系,适当降低国家奖学金的额度、增加国家奖学金的名额;提高国家助学金的额度,改变发放形式,以利于困难学生灵活处理国家助学金;大力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完善助学金、困难补助政策;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在国家助学贷款方面可以尝试增加助学贷款的额度与信用等级相挂钩。

(2)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认为高校资助政策是一种社会福利,并没有真正理解高校资助政策的实质。同时对高校一些资助政策缺少认识,作为苦难大学生入学踏脚石的“绿色通道”鲜为人知,作为特殊资助政策的学费减免无人获得。因此,今后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大力加强高校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

(3)本文的研究显示,大学生对待各项有利于施行的资助政策的方法大部分持肯定态度。目前,高校在施行资助政策的过程中,方法单一,缺少灵活运行的机制,不免对个别学生造成不公平的对待。因此,高校要大胆创新工作思路,研究新方法,完善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施行方法,向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

(4)造成大学生违约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被动违约,无固定经济来源、收入低,同时大部分大学生理性地认识到毕业后一定要偿还国家助学贷款。因此,高校要侧重加强对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力度,建设和谐社会。

(5)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有效的资助方式。今后要改善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机制。目前从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机制来看,缺少柔性,很多大学生还款要提前进行预约,造成一种情况的发生:“在有钱的时候还不了助学贷款,等要还款的时候发现钱已经不多。”因此要尽量改变这种机制,提高银行系统的运行效率,实行随时、随地还款的方式,减少大学生助学贷款违约现象的出现。

(6)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本研究的部分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袁东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978(12):48-49.

[2]柴效武.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评析[J].教学研究,2004,27(2):117-119.

[3]谭红.在成本补偿制度下浙江省大学生资助问题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07(3):42-44.

[4]吴庆.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3):31-37.

(责任编辑钟嘉仪)

猜你喜欢
诚信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责任与担当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缺的是责任与担当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诚信去哪了
要做诚信好少年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