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栎次生幼龄林除萌留壮后一年间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2017-01-09 11:55禹丹云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生长量

摘要:对都匀市沙寨乡白栎次生幼龄林除萌留壮处理,以及对处理后一年间林分每月主要生长指标生长量的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白栎次生幼龄林的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在一年间的生长量较小,但生长过程呈“S”型生长曲线:(1)地径生长:除萌留壮后一年间,试验区林分的平均地径总生长量为1.5厘米。林分平均地径3月开始生长,10月后林分平均地径停止生长。其中,4~7月为林分平均地径快速生长的月份,7月后林分平均地径的生长速度(量)开始减小,8月、9月依次减缓直到10月停止生长。(2)树高生长:除萌留壮后一年间,试验区林分的平均树高总生长量为40厘米。试验区白栎次生幼龄林平均树高2月开始生长,9月后林分的平均树高停止生长。其中,4~6月试验地白栎次生幼龄林为树高生长快速生长月份,7月后林分平均树高生长速度开始减缓,8月、9月依次减缓直到停止生长。(3)除萌留壮处理后,3种处理的白栎次生幼龄林之间的平均地径、树高生长量有区别,但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白栎次生林;除萌留壮;生长期;生长量

中图分类号: S792.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2.065

白栎(Quercus fabri)是栎属的一个常见树种,在我国各省都有分布,贵州省是主要分布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黔中、黔北、黔西和黔南等地区,垂直分布主要是在海拔500~1800米的山地、丘陵地区。贵州省现有的白栎林多是封山育林后萌芽更新形成的天然次生林,由于人为的反复樵采,加之长期以来的粗放经营,许多地区的白栎次生林都呈现生长不良状况。除萌留壮是白栎次生林经营的主要技术措施,可有效促进白栎次生林的生长。对除萌留壮后白栎次生林的生长效果,有学者进行过试验研究,但观测分析的主要是除萌留壮后林分的逐年生长,缺乏对林分除萌留壮后一年间逐月生长状况的观测分析。

本文以分布于贵州省中部都匀地区的白栎次生林为试验研究对象,对林分进行除萌留壮处理,逐月观测林分处理之后的生长过程,分析除萌留壮处理对幼林生长的影响,以及其在一年间的生长规律,为提高白栎次生林的经营技术水平提供依据。

1 试验地自然概况

都匀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偏南,地处中亚热带,海拔高度750~1738米,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平均气温15.9℃,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4950℃,年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无霜期290天以上。

除萌留壮试验地位于都匀市沙寨乡白头村上鸡贾5号小班,海拔为1060米,相对高差400米,立地类型组为低中山砂页岩坡中部,土壤为黄壤,土层厚度70厘米以上。灌木种类较少,主要有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小果蔷薇(Rosa cymosa)等。

2 试验方法

在对试验地点白栎次生幼龄林野外踏查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号小班作为试验区,于2011年3月份对白栎次生幼龄林进行除萌留壮处理。试验共设置3个不同处理,即不同标准地内每个根桩均选择较粗壮的萌条,分别保留萌条2株、3株、4株。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实验,共9个标准地,每个标准地的面积为150平方米。标准地设置后,从除萌留壮处理的次月开始,逐月定期定株测定试验幼林所保留萌条树高、地径等主要生长指标,连续测定12个月,一直持续到次年3月份为止。外业调查结束后,幼林的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均采用算数平均法计算。平均地径、平均树高的逐月生长,采用净生长量进行分析。其一年间的生长规律,则采用总生长量进行分析。对各月份不同处理之间平均地径、平均树高的差异,利用SPSS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白栎次生幼龄林平均地径生长规律分析

除萌留壮后1年间,各处理白栎次生幼龄林平均地径净生长量,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除萌留壮后,试验区白栎次生幼龄林地径的生长期为3~9月。3月份开始生长但生长量稍小,4月、5月、6月地径生长量逐渐增加,7月起其生长量开始减缓,8月、9月生长量逐渐减小。从10月份开始,3个处理幼林的平均地径生长量均为零,其停止生长的休眠期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2月份,共计5个月。

图1是依据3个处理试验林各月平均地径的总生长量,所绘制的除萌留壮处理后一年间的地径生长曲线。

从图1可以看出,除萌留壮后,3个处理白栎次生幼龄林在一年间的生长过程均呈“S”型生长曲线,其开始生长,生长加快与减缓,以及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的规律性,与表1依据各月净生长量分析的规律性基本一致。

此外,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3种处理白栎次生幼龄林之间的平均地径生长量存在一定程度差异,但不论是各月的净生长量还是总生长量,3个处理两两之间的差异均不大,方差分析的结果也表明其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在除萌留壮处理之后的第一年,不同处理对白栎次生幼龄林地径生长的影响还未显现出来。

3.2 白栎次生幼龄林平均树高生长规律分析

除萌留壮后1年间,各处理白栎次生幼龄林平均树高净生长量,见表2。

如表2所示,除萌留壮后,试验区白栎次生幼龄林一年间林分的平均树高生长期:2~9月,2月林分的平均树高开始生长但生长量稍小,4月、5月、6月、7月的林分平均树高生长量较大,其中,4~5月的林分平均地径生长量最大,9月后林分平均树高停止生长。

除萌留壮后,白栎次生幼龄林一年间的平均树高生长规律参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试验区白栎次生幼龄林平均树高在一年间的年生长过程呈“S”型生长曲线:试验区林分的平均树高生长从2月或3月开始且生长量稍小,4月、5月、6月林分平均树高生长量一次增加,7月后林分平均树高生长量减小,8月、9月依次减小到停止,9月后直到下一年的生长开始时一直停止生长期。

从表2和图2中可以看出,除萌留壮处理后一年间,试验地3个处理白栎次生幼龄林平均树高生长量之间存在区别,但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

4 小结与讨论

试验区白栎次生幼龄林的地径生长期:3~10月,且在3~10月生长过程中,林分平均地径的生长过程呈“S”型生长曲线:3月林分平均地径开始缓慢生长,4月、5月、6月、7月林分的平均地径的生长量及生长速度逐渐增加,8月、9月林分平均地径较为缓慢或停止生长,进入10月后林分平均地径停止生长。从以上结论可以看出,4~7月为试验区白栎次生幼龄林的平均地径快速生长月份,3月和8月、9月为林分平均地径的缓慢生长月份,其余月份为停止生长月份。

试验区白栎次生幼龄林除萌留壮后这一年间,林分平均树高的生长期为2~9月,且在2~9月这个生长过程呈“S”型生长曲线:2月林分平均树高开始生长,4月、5月、6月林分平均树高的生长量和生长速度逐渐增加,7月林分平均树高生长速度开始减缓,9月份后林分平均树高停止生长。从以上生长过程可以看出,4~6月为试验区白栎次生幼龄林的快速生长月份,2月、3月和7月、8月为林分平均树高生长速度缓慢月份,9月后林分平均树高停止生长。

采取除萌留壮措施1年间,试验安排的保留健壮萌条2株、3株、4株,这3个处理之间,白栎次生幼龄林平均地径、平均树高的生长量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明显。因此,本文的分析结果只可供适当参考,尚需做进一步观测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守焜,陈永伶.优良薪炭速生树种白栎的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1993,(04):18-21.

[2]刘振西.栎树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湖南林业科技,1994,

21(03):64-66.

[3]胡芳名,李建安.湖南省栎类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经济林研究,1999,12(02):1-5.

[4]张莉,郭际荣,张向阳,等.河南省天然白栎资源可持续经营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3,22(01):11-13.

[5]张文武,温佐吾,袁廷汉.除萌留壮和幼林密度调控对白栎次生林生长的影响[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9,28(01):9-

13.

作者简介:禹丹云,苗族,硕士,贵州大学,高教,研究方向:森林培育(次生林经营和社区林业方向)。

猜你喜欢
生长量
连香树人工林林分结构及生长规律研究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北美香柏生长规律研究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北大河林业局森林生长量、枯损量调查与分析
不同香榧无性系子代测定林嫁接穗条年生长量比较
抚顺地区日本松干蚧不同虫口密度对油松生长量的影响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秃杉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修枝强度对硬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