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约克维京中心对话维京人

2017-01-11 05:42黄洋
大众考古 2016年6期
关键词:玻璃珠约克维京

文 图/黄洋

在英国约克维京中心对话维京人

文 图/黄洋

古城约克

约克市(York)是英国约克郡的首府,位于乌斯河(Ouse River)河畔、利兹东北偏东。英王乔治六世曾说:“约克的历史,就是英格兰的历史”。约克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71年,罗马人为了防御蛮族而建立的堡垒,当时称之为Eboracum,后来逐渐扩大成为北英格兰最重要的行政和军事重镇。君士坦丁大帝公元305年随父(西罗马帝国皇帝)出征不列颠,其父死后,在公元306年于此地登基。100年后罗马人撤退,经过撒克逊人统治,约克再度被外来的维京人(Viking)接管,“约克”一名就是从维京语约维克(Jorvik)转变而来。

消失的维京人

通过影视、书籍等途径,“维京人”似乎在大家的思维中被贴上了“凶残的北欧海盗”的标签。确实如此,维京人泛指北欧海盗,公元8~11世纪间他们一直侵扰欧洲沿海和英国岛屿,其足迹遍及从欧洲大陆至北极的广阔疆域,欧洲这一时期被称为“维京时期”(Viking Age)。在英语中,“vikingr”是指“在海湾中的人”,而“wicing”代表海盗;“vikingr”在冰岛的土语中也意味着“海上冒险”。最早见于历史记载中的维京海盗是记录在《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公元789年一次对英国的袭击,当时他们被当地官员误认为是商人,这些海盗杀死要向他们征税的官员。第二次记录是在公元793年。以后200年间维京人不断地侵扰欧洲各沿海国家。后来由于气温骤降、基督教的同化、与当地人通婚等因素,维京人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维京中心入口

维京人生活复原场景

维京中心平面图

发现维京人

1976~1981年间,考古学家在约克铜街(Coppergate)发掘出具有千年历史的维京人定居点。1984年4月,在考古发掘的原址上建立的维京中心(Jorvik Viking Center)对外开放。经过17年的研究之后,考古学家对维京人的饮食、穿着、贸易和建造房屋的方式等信息有了更多了解,这些研究促使了维京中心的改陈,并于2001年重新开放。现在的维京中心位于铜街购物中心(Coppergate Shopping Centre),排队买票时就有工作人员身着维京人的服装维持秩序。观众乘坐时间舱(Time Capsule)穿梭于复原的维京时期城市中,可以看到正在用鹿角制作梳子的工匠、铁匠铺、正在工作的木车工匠、两个工人正在建造一座新房子、屠夫的工作间、热闹的市场、维京时期的厕所等等场景。除了视觉上的享受,观众还可以闻到鱼腥味、农家院子里的味道、木柴燃烧的味道、熔炼铁的气味、烤野猪的香味,还有市场里的各种气味。观众感受到微风拂面,听到打铁的声音、市场的叫卖声等,仿佛穿越到了维京时期。这样多感官、静动结合的展示方式给观众带来了真实的感受,留下了很好印象,同时也达到了很好的展示效果。

想象中的维京人形象

“调查铜街(Investigate Coppergate)”文物台

复原“真实的”维京人

关于维京人的衣着有很多传说,比如我们见的很多影视剧中的维京人都带着两只角的牛角头盔。维京中心对维京人的形象进行了详细的复原。观众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工作人员穿着维京时期的衣服,穿梭在展厅中间进行讲解,还有工作人员在“调查铜街(Investigate Coppergate)”文物台现场讲解文物,观众可以用手触摸文物。

我们从展厅中可以看到博物馆对维京妇女形象复原的全过程。第15548号遗骸是在铜街考古发掘时发现的,女性,年龄大约46岁,高约159厘米(5英尺2英寸)。从骨骼所能获得的基本信息如下:

1.左髋关节。两侧的髋关节都有髋关节退化性病变,较为发达的左侧髋关节在行走时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2.右侧髋关节。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在右手处形成假关节,造成右侧髋关节疼痛不断,因此右腿跛行严重,并且髋关节有严重的骨关节炎。

3.左股骨。比右侧股骨更粗大,更强壮。过度的使用和压力造成左侧膝盖肌肉损伤和骨关节炎,左侧股骨短小表明有髋内翻的症状,导致蹒跚,但却无痛性的跛行。

4.右股骨。比左侧细,由于髋关节的问题几乎没有使用过,但是此处可以看到有骨关节炎,表明曾经少量使用过。

5.右腓骨。右腿的炎症病变在死亡时已经愈合,也表明没有使用这条腿。

6.胳膊和肩膀。发达粗壮的肩膀和胳膊的骨骼表明她使用拐杖来缓和肩膀、右手和手腕的退化性病变。

7.脊椎。退化性关节病变可能与右侧髋关节发育不良有关。脊椎下部的右侧有轻度的骨关节炎。不同大小的椎关节可能只有11个,而不是通常的12个中央椎骨。脊椎下部的许莫氏结节(Schmorl's Nodes)是由脊椎的损伤或压力导致软骨板破裂引起的,有可能是负重引起的。感染和骨质疏松症可以使脊椎变弱,更容易导致许莫氏结节。

8.牙齿。32颗牙齿的空隙处有33颗牙齿。门齿扭曲,一个臼齿有龋洞。没有牙脓肿。

根据以上8项信息,维京中心复原出来了该妇女的面貌。我们可以观察到复原的人像身着衣服、鞋子、头巾,衣服上缀着彩色的玻璃珠,脖子上戴着项链,衣着装饰样样不缺,这是如何得来的?维京中心也做了如下解释:

考古发掘的15548号女性遗骸展示

15548号女性遗骸的虚拟展示

根据15548号遗骸进行的维京妇女形象复原

9.面部。面部的复原基于头骨和牙齿遗骸的分析。

10.鞋子。皮革“反绱鞋”复原,即将独立的鞋底和鞋面缝在一起。

11.纺织物。有色纺织物的染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如茜草(砖红色),菘蓝(蓝色)。昆虫尸体被用来制作胭脂染料(红色)。

12.编织物。彩色的线用重复的模式编织在一起。铜街考古发掘发现的一个编织物是用亚麻和丝绸线编织成的。

13.玻璃珠。铜街的考古发掘大约发现了300个玻璃珠。绝大多数是蓝色,绿色或黄色。少数的彩色珠子有条纹、斑点和波浪的图案。

14.丝绸帽。铜街的考古发掘也发现了帽子,是用来自拜占庭(今伊斯坦布尔附近)的丝绸制成的,并且在同一遗址发现的其他丝绸碎片表明这些丝绸也被用来做衣服。

该妇女的展示由两部分组成,展柜里展出的是第15548号女性遗骸的实物,在骨骼的重要部位都有标号,展柜上方的说明牌对遗骸的信息做了详细解说。展柜右侧是多媒体展示,据第15548号女性遗骸实物虚拟出了一具骨架,在介绍各部位骨骼特征的基础上复原出来了该妇女的面貌。然后使用铜街考古发掘出土的鞋子、衣服、袖口处所扎的编织物、衣服上的玻璃珠装饰品和丝绸帽子,依次对该妇女进行了装饰,最终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形象。

从复原可以看出,第1至9项信息都是从骨骼本身直接得来的信息,根据病理学知识,推断出该妇女行走主要靠左腿,右腿很少使用,跛行,使用拐杖等信息,真实可信。10至14项信息中,鞋子、纺织物、编织物、玻璃珠、帽子都是在铜街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实物,这几项信息也是真实的。但现在的重要问题是,鞋子、纺织物、编织物、玻璃珠、帽子是在同一个遗址发现的,但是并不代表着这些属于同一个人,更不能够确定这些东西都属于第15548号遗骸的这位妇女。因此,将鞋子、纺织物、编织物、玻璃珠、帽子形象化地复原,然后统统穿戴到这位妇女身上,经过如此组合,复原出来的这个妇女是否真实?即局部信息都是真实的,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情况下是否仍然真实?

这样经过合理组合的信息仍然真实,只不过是相对真实。在考古遗址博物馆中,要想展示形式通俗易懂,给观众以深刻印象,就要靠形象化的展示,而非文字材料。但是古代社会已经消逝,我们也绝不可能穿越到过去体验观察,没人知道原生态的过去是什么样,因此,我们在复原时不可避免地在真实信息的基础上艺术加工。正如这位复原的维京时期妇女,没有人知道考古发现的玻璃珠是如何使用的,是否就如现在这样缀在衣服上做装饰品的?这个帽子是否就是这位妇女的?而且这位妇女脖子上还佩戴了漂亮的项链,维京中心却没有解释这条项链怎么来的,是考古发现有如此的项链,还是设计人员根据文献等材料想象出来的项链,也许她从来都不戴项链。我们需要明白的是,通过第15548号遗骸复原出来这位妇女并不是最终目的,博物馆是想通过复原来让观众认识到维京时期妇女的服饰佩戴。观众看到了这位妇女,心里想的不只是“这位妇女原来穿这样的衣服啊”,而是感叹“原来维京时期的妇女是这副打扮”,因此,这位妇女变成了维京时期妇女形象的代表,她的这个复原形象就像是维京时期妇女形象的标准型。观众看到这位妇女的同时,也间接地看到了那个时代。就此而言,这个合理组合后的复原是真实的。

维京中心商店

约克

回味维京人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约克不仅代表了英格兰的过去,更坚守住了英格兰的过去。与大部分英国城市不同,约克出乎意料地扛住了工业革命的内卷化,躲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毁灭性的打击。肉铺街(Shambles)上的石板路,千年依然。贝蒂茶室(Betty’s Tea Room)的传统英式下午茶,百年飘香。如今,宏伟城墙下那些星罗棋布的小巷纵横交错在约克的每个角落,历史在约克被定格,正是这样,我们也才有机会在约克现代繁华的商业中心看看展览、逛逛维京中心商店,与古老的维京人来一次跨时空的对话。

本文受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6SJB780001)、南京师范大学青年人才科研培养项目(15QNPY08)资助,是2015年度校级教改研究课题的博物馆陈列设计课程教学案例。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讲师)

猜你喜欢
玻璃珠约克维京
约克圣约翰大学创意中心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不,发现美洲的不是维京人。以下是这一迷思有问题的原因所在 精读
玻璃珠去看海
玻璃珠去看海
维京后裔分布在哪
维京后裔分布在哪(答读者问)
约克上学
逻辑不逻辑
我玩“老”游戏来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