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2017-01-12 07:10周南进
新丝路(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结肠癌根治术分化

周南进

(青海省人民医院普外科 青海西宁 810007)

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周南进

(青海省人民医院普外科 青海西宁 810007)

目的探讨II、III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于我院进行确诊并接受治疗的II、III期结肠癌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待患者术后随即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随访,直至2016年1月,统计复发转移情况,之后分析II、III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直至病例随访满5年,共有50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状况,经过跟踪调查以及单因素分析,II、III期结肠癌患者术后肿瘤的复发转移与吸烟史、原发部位、肿瘤分化程度、TMT分期、肿瘤形态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P<0.05),经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别是:肿瘤形态(OR=2.023)、吸烟状况(OR=1.347)和TMN分期(OR= 1.248)。结论II、III期结肠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与多种因素有直接关系,换言之,在II、III期结肠癌患者的术后,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肿瘤特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与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干预效果。

结肠癌;根治术;复发;转移;危险因素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中老人人群中较为多发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常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至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比1[1]。在胃肠癌肿瘤类型中,结肠癌的发病率较高,主要类型有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为易感人群,全球每年约有800万人新发,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5%,结肠癌可沿肠壁环行发展,沿肠管纵径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除经淋巴管、血流转移和局部侵犯外,还可向腹腔内种植或沿缝线、切口面扩散转移,其死亡率与患者术后肿瘤转移复发有着直接关系,为了提高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效果[2-3]。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对处于II、III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已取得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性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我院外科进行确诊并接受治疗的II、III期结肠癌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以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7版分期标准为临床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确诊为经临床检查和病理学检验确诊为Ⅱ期或Ⅲ期结肠癌。所有患者均进行结肠癌根治手术治疗方式。其中,男性患者92例,女性患者73例,所有患者年龄范围为23至87岁,平均年龄(54.83±5.74)岁,其中Ⅱ期结肠癌99例,Ⅲ期结肠癌66例。在此次研究开始前,对所有患者以及医护人员均签署自愿书,保证参与此次研究是个人真实意愿的表现,自愿接受随访直至本课题结束。经统计,所有患者均无一例化疗史、家族型息肉病或炎症性肠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2年内每 3个月复查一次,术后第3~5年,每半年复查一次,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调查与定期复查,跟踪随访直至术后5年或个体死亡,通过行CEA测定、纤维肠镜、腹部B超、腹部及胸部CT以及病理检测对患者进行病情评诂,以便对患者术后的转移复发情况进行统计。

1.3 调查因素分析 考察患者的一般人口学变量、病程、类型、吸烟史、原发部位、肿瘤分化程度、TMT分期、肿瘤形态等可能会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待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出院后,随即对患者进行跟踪调查,术后2年内每 3个月复查一次,术后第3~5年,每半年复查一次,直至跟踪病例随访期满5年后停止统计,根据统计一共有54例患者出现复发或者转移状况。统计患者的以无病生存时间作为患者根治术后至转移复发以及其他原因死亡的时间,根据患者治疗后的肿瘤转移复发情况进行研究分析,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随后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使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患者肿瘤转移复发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根据两组患者的可能影响性资料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追踪随访期满5年后,一共有50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状况,发现可能会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吸烟史、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形态。详情见表1:

表1 影响患者转移复发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2.2 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对可能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别是:肿瘤形态(OR=2.023)、吸烟状况(OR=1.347)和 TMN分期(OR= 1.248)。见表2。

表2 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结肠癌在临床中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癌症肿瘤,每年以4%的速度在直线上升,给健康常人的正常生活带来较大危害,目前,手术治疗是结肠癌常见的临床治疗方式,但在手术治疗后,患者仍常出现转移状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更有甚者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4]。在参与此次研究的结肠癌患者早期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腹痛,稍后出现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水肿等中毒症状。更有甚者患者出现腹胀、腹痛、便秘或便闭,体检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闻及亢强的肠鸣音,因此,如何根据术后的临场症状对患者进行诊断,有效而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术后肿瘤转移复发因素的认识,对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都有重要意义[5-7]。

在此次研究中,选择于两院外科进行确诊并接受治疗的II、III期结肠癌患者165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处于Ⅱ期患者99例,Ⅲ期结肠癌患者66例,之后对所有患者的一般性资料、结肠癌基本信息等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完整的跟踪调查,根据患者治疗后的肿瘤转移复发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如表1所示,吸烟史、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形态是影响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和国外已有的研究结果类似,但已有研究表明原发部位也是导致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此次研究中却没能显示,笔者思考可能如本次研究选择的样本构成有关。随后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如表2所示,原发部位(OR= 2.561)、肿瘤形态(OR=2.023)、吸烟状况(OR=1.347)和TMN分期(OR=1.248)是影响结肠癌患者肿瘤复发转移的较大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结肠癌根治术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复发转移率约为25%,而病发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术后复发转移率可达65%,而在此次研究中,以患者肿瘤组织浸润肠壁的深度和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等作为临床诊断指标,当患者淋巴管位于黏膜的下层时,淋巴结受累时,患者肿瘤侵入的可能性较大,而肿瘤转移复发的机率则较高;在此次研究中,结肠癌术后肿瘤转移患者多有吸烟史,抽烟是指人体通过口腔将烟草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吸入体内的行为,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长期抽烟可导致气管炎、癌症等不治之症,极易诱发患者的术后出现肿瘤转移情况,除此之外,原发部位、肿瘤分化程度、TMN分期也是影响患者根治术后患者肿瘤转移复发的危险因素,肿瘤直径、肿瘤的浸润固定、外侵程度均可影响预后。李更蛟在一篇名为《II、III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文章通过对II、III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是复发的一个危险因素,他认为年轻结直肠癌患者较高的复发风险缘于患者年龄较低、机体代谢较旺盛,这些使得肿瘤活性较高;此外,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差,其组织生长潜能就越强,细胞分裂速度越快,这样也就更容易向结肠周围组织、毛细血管、淋巴管侵袭转移,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复发风险。王越等经过Cox多因素分析人为,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其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分化不良患者肿瘤复发的风险高约5倍。张军等也通过研究,得出类似结论,认为肿瘤细胞分化不良患者肿瘤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影响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TMN分期是导致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首要因素,一般说来,病期晚则预后差,肿瘤组织浸润肠壁的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临床中分期的重要标志依据。当淋巴管位于黏膜下层时,浸润深度会随之增加,淋巴结受累其肿瘤侵入几率大幅上升。而当患者肿瘤分期处于T3期时,患者或已存在淋巴结转移,因此其转移复发的机率最大,临床研究资料表明,结肠癌予后较好,根治术后总五年存活率可达50%以上,早期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可达到80%以上,而晚期只有30%左右。而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结果现实,吸烟史是导致患者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首要危险因素,而年龄也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年龄,有关资料表明年龄小的大肠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同时年轻患者肿瘤的分化较差,其中粘液腺癌较多。而在此次研究中,未表现出明显症状,笔者认为,此次入组患者例数较少,可能与此次研究的患者例数较少有关,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总量,对相关危险因素做进步一探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各趋势,尽管大肠癌的确切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使人们已从过去单一的物理致癌、化学致癌、病毒致癌、突变致癌学说上升到多步骤、多因素综合致癌理论。目前,人们已逐渐接受这种观点,即大肠癌的发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涉及多个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从流行病学的观点看,结肠癌的发病和遗传、环境、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方式有关。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医务人员应叮嘱患者定期进行检测,尤其是年龄较大,有相关家族史患者更应该定期去医院进行相关病理学检测;而在日常生活中,为患者制定健康食谱,少吃高脂肪性食物,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针对性提高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原发部位、肿瘤分化程度、TMN分期也是影响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应加强对其的关注度,为判断预后提供有效的依据。

[1]廖新华,张磊,许延发,霍雄伟,车向明,李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2(3)67

[2]易小龙,李卫东.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回归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5(1)87

[3]万德森.结直肠癌流行病学与预防[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6(1)44

[4]周宪勇,张建立,王政坤.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短期效果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7(3)80

[5]高志冬,叶颖江,王杉,等.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对比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6(1)55

R247

A

2095-9923(2016)-04

本项目获青海省科学技术局医疗卫生科技计划立项项目编号:2015107643

猜你喜欢
结肠癌根治术分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