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辐射效应的区域物流合作分析

2017-01-12 06:54盛美婧
改革与开放 2016年24期
关键词:申通物流绿色

盛美婧

基于辐射效应的区域物流合作分析

盛美婧

本文主要以发展绿色物流为目标,在区域经济辐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辐射效应的区域物流合作发展的理念。根据我国物流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分析区域物流合作的利弊,提出优化措施:在效率与公平的基础上,建立绿色区域物流合作平台,从而有效地解决物流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及物流市场恶性竞争的问题,推动我国区域合作进程,为加快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绿色区域物流;辐射效应;区域经济发展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014年中国的快递行业发展较为迅速,同比增长70.8%。从2010年到2014年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指数年均增长将近30%。以上数据表明,在“跨境电商”等战略方针的大背景下,近几年中国的快递行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稳定形势。在以BAT为主导的大数据时代,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消费者的认可。

目前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正在朝着成熟化方向不断发展,目前在长江经济带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实施效果,现在正在实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策略。当下市场行情较好的物流行业,在区域合作、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协调发展上也产生了正向的外部效益。因此,加快对我国区域物流行业的适度规划和有效改进,对于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更加完善的指导意义。

图1 2010-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单位:亿万元数据来源:速途研究院

二、区域经济辐射效应

1.辐射效应的基本思想

区域物流中的辐射效应指的是通过点、线和面的相互辐射,形成一个巨大的辐射网络,通过联系辐射源及其相关的辐射地区,形成一个开放的区域系统。同时,在市场机制的主导下,利用经济利益驱动企业效益规模的发展,借助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良性竞争,达到双赢的利好局势。

2.辐射效应的实践意义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区域物流是在区域范围内的发展,因而其与区域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要通过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来发展区域物流中心的策略,正是对于区域合作发展的肯定。通过实施区域物流合作化机制,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在区域物流发展的良好趋势下,带动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其他服务型行业发展。

三、区域物流合作现状

区域型物流有很强的导向性,面向地域市场而形成以垂直型为主导,水平型物流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物流合作机制。图1所示为我国垂直型物流合作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我国的物流业从2010年物流开始起步,经过多次发展与改革,从7.1亿元的物流业绩,到后来的每年以将近1亿元的增长速度发展到2015年年初的11亿元的水平,我国的物流产业总值呈不断上升状态。5年的发展,让物流业的规模从线下发展到了线上,从最初的邮政发展到今天的互联网物流业,辐射效应效果显著。

我国的水平型区域物流合作机制也在不断发展。国内的物流业覆盖了城市和乡村,商家收到客户的订单,即向物流公司送交货物,当物流公司揽下订单后,就是货物运送的起始时间。快递公司进入不同的区域中转站,将物品转交给当地的配送中心,在再次的检查与装运之后,货物将发往下一座城市。从车运到空运,从陆运到海运,我国的物流业不仅实现了可以“内网互联”,还渐渐地与国际接轨,实现了跨区域合作的模式。

四、区域物流合作案例

1.申通e物流业务模式分析

申通e物流主要是针对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客户订单提供服务,为达到电子商务配送的要求,申通e物流采用了独立的运作模式,在进行售后服务中,由不同的公司及部门负责。通过使用推荐物流下单,可直接通过申通在线客服得到服务;如果没使用推荐物流,而是在线下使用申通快递的,若发生服务失败的情况,可以致电或发电子邮件进行投诉。同时,申通物流通过与外商企业协作,和国外建立了快件来往。

2.申通e物流成功的关键因素

申通e物流自始至终采用统一的营销模式,全网络采用统一的申通商标等形象,各网点采用电脑系统,所有的管理信息在此一系统中完成数据扫描,上传和查询。总部作为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者,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实现了品牌、服务、信息管理的统一。

同时,申通e物流建立在电子商务平台层面,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以亿万的网民为受众群体。并且在经营模式上改革创新,在发展战略上通过与BAT之一的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合作。申通的线下实体企业和淘宝的线上虚拟平台之间的互利共赢发展策略,不仅是跨行业、跨平台的大胆的经营方针,而且在物流的速度和效率上提高了一个层次,带动了物流业的良性发展,更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针对社会发展趋势,满足人们生活工作需求,从而加强了区域物流的交流与合作往来。

五、区域物流合作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形成的优势

(1)完善企业主导型区域经济合作。在制度规范与区域市场完善的前提下,实现跨区域企业组织对区域市场的替代,节约交易费用,降低再投资的交易成本,这正是企业主导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生命力所在。通过市场关系的企业组织化,能有效地降低跨区域活动的外部性,减少契约签订次数与监督检查契约的执行费用,将分立或是对立的区域利益通过内部化或区域一体化,形成彼此相互关联的区域关系格局。

(2)区域合作辐射效应产生的经济效益。区域合作的辐射效应实现了物流企业的效率和效益的统一。一方面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区域间的合作网,以契约确定物流企业间的交易程序、信用关系与利益联系,从而降低物流企业市场交易中的相关费用。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可以通过这种合作网,形成基于运输服务的关联网络,既保持各物流企业的相对独立性,又可避免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利用市场机制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而交易效率的提高反过来又可以促使区域物流合作更加顺利。

(3)区域物流合作对区域物流发展的正外部效应。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到区域的物流发展,区域物流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区域各项经济事业的发展。合作制度可以明确规定和保障各个合作企业与创新成果关系,使各合作企业具有安全感,垂直合作创新的成果会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得到激励。同时,各个物流企业的水平合作可以提供新产品新服务,合作制度可以保障企业在合作中的权利,使企业集中精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可以有效地优化物流生产要素结构及组合方式,从而促进区域物流良好发展。

2.存在的弊端

(1)企业创新受阻。区域物流合作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企业“搭便车”行为的产生。企业过于依赖关联产业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造成企业自身特征和优势的逐渐退化,在创新领域缺乏主观能动性,使得在一段时间内企业发展较快,但是随着外来企业得不断加入,尤其是到了“瓶颈”时期,企业间的各种不良竞争,使得企业自我创新发展受到阻碍,逐渐形成了一种优胜劣汰的产业格局。

(2)诱发“马太效应”。每个行业都有先锋势力,在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甚至是垄断的作用,这是一种“品牌优势效应”。物流业之所以可以发展到今天,除了有政府和消费者的支持,更离不开它多年来积累的“品牌优势”。而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带来的合作效应就相应地弱化了,企业间出现恶性竞争,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行业间出现两极分化,诱发了“马太效应”。因此,促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分工的明确。企业在提高自身效率和效益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发展属于自己的品牌。

六、绿色区域物流合作新模式

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组成部分。物流要发展,一定要与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绿色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人类经济活动不能因物流而过分地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提高物流效率,日本已经成立了一个“绿色物流合作会议”,将已经成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运用到提高货主与物流企业的协调与合作方面。我国政府可以借鉴日本的绿色物流合作模式,建设中国特色化区域物流实践基地。改变传统经济粗放型的发展方式,突出集约式发展,在选址上,应科学合理,要与物流园区的产业布局对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考虑环保要求。整合物流工具,使海、陆、空、铁等网络交通运输方式齐聚园区,发挥区域多式联运的便捷优势。物流基地要适当引进实践型物流人才,承担技术创新的责任,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绿色物流技术。

通过加强绿色物流合作机制和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改善和规范区域物流市场环境,构建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最终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而区域物流一体化最终表现为区域物流发展的整体性以及均衡性。参与合作各方通过合作实现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并实现每个参与主体的均衡发展。同时,区域物流合作要求参与主体具有关联性,使各个主体通过有效方式形成相互联系的共同体,随着合作内容及程度的深化,表现出更为密切的关联性,实现协调发展。

从“跨境电商”到“物流合作”,从“互联网”到“物联网”,都是表明合作的重要性。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如此。国家的总体经济水平的提高,需要每个行业的共同努力和协调发展。目前,我国的区域物流发展还处于实践和探索阶段,合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不协调的地方。行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不仅要兼顾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劣势,吸收同产业其他行业的优势,以期达到高效益与高效率并存的局面,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宗禾.厉以宁谈十三五规划:经济中高速增长已达共识[J].齐鲁周刊,2014(49):6.

[2]黄露.北京、上海对周边区域经济辐射能力的比较研究[J].时代金融,2015(33):237-238.

[3]金玉雪,满海雁.浅谈申通物流成本控制[J].新经济,2015(Z2):131-133.

[4]沈广启.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8):43-44.

[5]敖惠诚.优化区域金融生态是超越“马太效应”的关键环节[J].中国金融,2005(24):9-11.

[6]谢泗薪,陈亚蕊.绿色物流战略模式新探——基于产业需求驱动与高端服务发展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3(2):36-40.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4.058

猜你喜欢
申通物流绿色
绿色低碳
申通快递:业绩精准达标后变脸不寻常
阿里巴巴入股申通快递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申通加快直营步伐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已然世界第一快递大国 申通仍要施压联邦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