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产业化提速

2017-01-12 23:15闫笑炜
能源 2016年12期
关键词:雄县新星能源

闫笑炜

11月下旬,北京会议中心内由中国工程院和中石化联合主办的“地热论坛”在这里召开。但出乎主办方意料的是,原本只能容纳400人的会议室竟然挤进了700多人,即使站着听会,也难以找到落脚之处。

经过了长时间的等待,地热产业终于被纳入“十三五”规划,于是,这个产业再度被聚焦到人们视野。尽管最终规划尚未出炉,但无疑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地热开发已受到高层认可,将是未来五年中与“电”齐名的另一重要能源。

此外,在低油价时期,地热无疑让深受油价下跌之痛的石油公司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而坐拥油田资源的传统石油巨头在地热开发上无疑更具先天优势。中石化正雄心勃勃地要在全国复制20座无烟城,地热将在中石化清洁能源转型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油企新机

雄县位于冀中平原、白洋淀旁,距离首都北京100多公里。自古以来,雄县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古语“雄霸天下”之雄,亦来源于雄县。

这里也是华北的油气富产区,而早在20多年前就在当地发现了丰富的地热资源。2009年,中石化新星公司来到这里,与当地政府签订了《地热开发合作协议》,从此,雄县被打上了“无烟城”的烙印。

近两年,随着油价的断崖式下跌,油田开采成本已逼近原油市场价格,在环境压力下,传统油田巨头纷纷转型。作为中石化内部的清洁能源战略,地热勘探开发已扮演者愈发重要的角色。

根据《地热开发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显示,到2020年,地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1.5%,比0.5%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是说非化石能源今后五年三个百分点增幅中,地热占了三分之一,这无疑给陷入沉寂的地热产业注入了一剂兴奋剂。

“十三五能源规划,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抛开了以‘电论英雄的能源规划,而把‘热能作为另一主体能源。我们风电、光伏替代的是燃煤电厂的煤,而地热替代的是居民采暖用的散煤,散煤是造成京津冀雾霾的重要原因。”中国工程院院士曹耀峰表示。

此外,地热开发还被认为是中石化由传统油企迈向清洁能源企业的重要转型,其中以中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星公司”)最为活跃,为地热开发带去了专业力量。在十三五规划中,中石化新星公司也是地热开发“十三五”的主要编制单位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石油企业在地热开发中,有着重要优势。一方面,他们是央企,而且有油田,不存在矿权、开发权的问题。因此,在这轮地热掘金热中,传统石油企业成为不可忽视的元素。

新星公司主要专注于上游勘探领域,是中石化集团以地热利用为主的清洁能源公司,其前身隶属于地质部。1998年,地质矿产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测绘局共同组建国土资源部,而新星石油公司被并入中石化集团。

回顾过去二十年的发展,一位资深能源行业研究者感慨道:“新星公司过去一直以来是没娘的孩子,现在成了明星企业。早些时候,地热由于回报周期长,开采难度大,管理层更青睐原油开采。地热勘探因为会和油田抢‘资源,逐渐被边缘化的了,不过,现在看来,油价降低,雾霾加剧,新星公司会成长为中石化重要的战略板块。”

“在全国大范围经历了多个寒冷的冬天后,秦岭淮河一线的供暖分割线饱受争议。作为地热重要的应用形式,地热供暖将会成为南方供暖的主要形式。”新星公司总地质师刘金侠告诉《能源》记者:“十三五,中石化的市场主要聚焦在在长三角、京津冀、西藏等地,其中,位于河北保定的雄县不仅是华北油田的主采区,也是地热资源富集区,主要以浅层和中深层为主,胜利油田也发现了大量的地热资源。而西藏地区由于电网建设的滞后,地热发电将会作为主要应用。”

不过,并非只有中石化一家进军地热领域的央企。《能源》记者了解到,中船重工近期在青海、内蒙等地跑马圈地欲打造综合能源园区。一位中船重工内部人士告诉《能源》记者:“未来,多能互补会是地热重要的形式,届时,我们会和中石化有所合作。

而江西华电则是进军地热领域少有的电企,2013年,江西华电与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整个西藏地区的地热资源。

不过,作为新兴市场,地热开发仍然面临着诸多掣肘,将给从业者带来诸多困扰。

不规则的市场

“地热管理体制和开发利用工程、项目的适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旧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还没有完成改变,影响地热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在地热论坛上,现年85岁的国家地热能中心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王秉忱表示。

目前,我国的地热发电电站仅有江西华电开发的西藏羊八井电站以及羊易电站,总装机量不到60MW。由于西藏地区光伏电价为1.15元/度,而地热电价仅为0.9元/度,中央政策更多的支持西藏无电地区的小水电、光伏等,地热发电增长装机长期维持在25MW,几乎陷入停滞。

“在电力装机过剩,上网电价不明时期,我国并不适合大范围开展地热发电。”一位行业研究员告诉《能源》记者。

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地热采暖迸发出了新的机遇,但目前国家统一规划尚未出台,部委监管职责不明确,出现了“多头管理”的乱象,也给十三五地热规划出了不小难题。

“我们在搞地热过程当中体会也比较深,有的地方他能源部门在管理,有的地方是地矿部门在管理,还有一些地方则是水文部门在管,也有一些地方是城建部门在管。企业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规则就要重来,制约了地热的快速推进。”新星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能源》记者。

高昂的开采成本,也制约了地热投资的热情,影响了投资者、开发者的信心。

即使是资金实力雄厚的中石化,在地热开发上也面临着成本的制约。“主要来源于前期的勘探成本。以我国主流的中深层地热资源来看,2千多米的钻井深度,每口井的造价成本为500万人民币左右,开采成本基本占到项目初始成本的30%。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没有大力投入资本,仅靠企业的力量是无法满足开采的需求。”刘金侠表示。

漫长的投资回报周期阻碍了资本进军地热的热情,“在雄县,中石化给我们下达的指标是投资回报周期8%,一般来说,油田的回报周期是10%,而运营良好的光伏电站投资回报期才5年,所以,中石化对我们来说还是比较宽松的,还是想把地热作为清洁能源战略来发展”。新星公司旗下雄县绿源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能源》记者。

“关键还是看地方政府的一把手”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雄县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县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开采补贴,还有统一管理,其中,有时候也有多部门的协同,比如一些私人运营的热井、甚至偷热现象,都会有城管部门强制监督。”雄县绿源公司一位内部员工表示。

但多数被采访人表示,如果雄县模式想复制到全国并非易事,在成本高昂的勘探领域,很多企业没有享受到任何补贴。

“这几十年来,地热发电止步不前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这个行业投入太少,除了电价有补贴,其余的资金全由企业来支付,压力很大,但实际上,地热的补贴相对光伏、太阳能还是少了很多。所以只要稍加投入,这个产业发展的肯定比风电光伏要快。”新星公司一位内部人士表示。

猜你喜欢
雄县新星能源
雄县人大常委会“一家一站”建设见成效
雄县人大常委会 小“积分” 大格局积极推动代表履职
作文新星,即将闪亮登场
黄梅新星 江李汇
黄梅新星 甘淑燕
黄梅新星 王文华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雄县第三小学教师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