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战略对抗四大风险

2017-01-12 23:18吕淼
能源 2016年12期
关键词:燃气天然气一带

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实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城市燃气行业充分利用跨国能源企业结构调整、资产价格下降、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有利时机,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资源、资金、技术和市场提供了机遇,但是也给行业带来了挑战。

天然气始终是对外投资的重点

长期以来,天然气资源始终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的主要领域。早在2006年,中国石化集团(以下称中石化)就成功介入俄油气资源并取得成功,竞购俄罗斯石油旗下乌德穆尔特石油公司96.86%股权,后俄罗斯石油公司回购乌油控股权。经双方达成协议,俄石油和中石化分别占有51%和49%的股权。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引导各类资本进入天然气行业,使得除传统大型油气央企以外的能源企业(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在天然气行业的全产业链发展稳步推进,为加快企业全面进入天然气行业各领域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同时,随着国内天然气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进入国内外上游资源勘探领域、LNG采购和建设领域的限制逐渐放宽,为企业“走出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一带一路”利好政策的助推下,各路资本通过不同方式拓展国际业务。2015年,丝路基金与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一体化项目的最大股东诺瓦泰克公司签署框架协议,投资购买该液化天然气项目9.9%的股份。自2015年开始,除三大油以外的众多民营和地方国企也日益活跃。在2015年的定向增发方案中,新疆广汇能源明确10亿资金用于投资哈萨克斯坦LNG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

作为中国天然气产业链下游的城市燃气行业,在最近一年中也开始频频在国际市场上“出手”。

2016年3月,新奥集团出资7.5亿美元收购弘毅投资所持有的澳大利亚桑托斯(Santos)公司11.7%股份,成为该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桑托斯为澳大利亚独立石油天然气生产商之一,拥有面积最大的勘探和生产资源,2015年桑托斯公司油气产量达到5770万桶油当量。2016年11月7日,北京燃气集团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在中俄总理的见证下签署协议,北京燃气集团以11亿美元的对价收购股俄罗斯石油公司旗下VCNG(上乔)项目20%股权,北京燃气集团也成为继中石油、中石化之后第三家成功参与俄罗斯上游天然气项目的中国企业。

对于国内城市燃气行业来说,在国家现有政策逐步放宽、天然气产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良好环境下,燃气企业加快“走出去”既恰逢其时,又是实现一体化和朝着能源服务方向发展的必然。

向上游延伸是做大做强的关键

我们来看国外较为成熟的能源企业的发展经历,也都大致走过了下游燃气销售、中上游资源获取和能源服务延伸这样几个阶段。以欧洲为例,我们现在与欧洲90年代的发展阶段类似。90年代的欧洲,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60%左右,能源领域开始实施私有化。在天然气产业方面,政府允许更多资本进入勘探开发领域,天然气井口与管道分离,针对中游领域采用强制性第三方准入,为大用户开放市场,终端价格放开。再来看目前国内的情况,中国的城镇化率介于50%-60%,民营、外资等各类资本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都可以进入天然气产业,同时国内上游天然气资源领域逐渐开放,门站价格趋于统一,管输价格体系基本建立,长输管道第三方准入稳步推进。

在这一阶段,作为欧洲燃气企业的代表——法国ENGIE集团开始积极向上游领域延伸。作为一家传统的以提供天然气为主要能源的公用企业,法国ENGIE集团认识到传统天然气的供给多元化有利于保障供给,探索新型供应方式有利于摆脱传统能源供应的限制,与内部业务形成协同,保障欧洲及全球日益增长的对LNG的供应需要;同时,进入利润较高的勘探和开采领域,有利于弥补企业内部其他受监管且利润较低的业务板块。

为此,ENGIE集团以欧洲地区为主,每年向上游投入近10亿欧元,在近20年的时间内相继收购了德国EEG公司(获得德国北海范围和哈萨克斯坦的开采权),英国北海的天然气股份,以及挪威、印尼、卡塔尔、利亚和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海上天然气田股权,多则控股,少则30%。在短短的20年内成为欧洲第二大天然气购买商,全球第三大LNG进口商,在16个国家拥有344张天然气开采许可。从一家欧洲公用企业跃升为全球天然气领域的代表企业。

中国城市燃气行业目前也正处于调整、转型的重要阶段,如何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做强业务成为关键,而“一带一路”恰好给其提供了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给燃气企业带来的机遇

首先,“一带一路”区内有超过500个未投产气田,2P天然气储量19.4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东和东南亚。如果这些气田得到开发,天然气产量累计可达1.59万亿立方米。目前国内众多城市燃气企业正在筹划向上游延伸,无论是从天然气供应保障角度,亦或是从获取上游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燃气企业都有较强的投资冲动。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城市燃气企业在中东、中亚、俄罗斯大型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投资、股权收购等领域的合作将面临一系列机遇。

其次,部分“一带一路”沿线油气资源国受到地缘政治和他国制裁的影响,其新的目标市场将转向亚洲,但是在通道布局上明显暴露出不足。特别是中亚俄罗斯地区,其出口通道依据传统市场需要建立,资源市场与传统市场的联通格局已形成,且近几年受到西方制裁,其陆上通道能力西向过剩、东向不足、南向空白、海上单一。俄罗斯在油价低迷情况下,经济增长乏力,国家基础设施匮乏,无力支撑高昂的建设成本,天然气合作已经成为让其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战略之一。

最后,“一带一路”区内主要天然气生产国普遍缺乏开发资金,下游产业发展滞后,需要通过扩大投资、引进先进的商业模式实现天然气产业现代化改造。而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受益于国内市场化改革的红利,无论是从自有资金、融资渠道、应用技术和下游商业模式等方面都拥有明显的优势,可以为区内国家拓展下游市场、提升天然气使用效率和提高企业收益带来重大利益。

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的风险

尽管潜力巨大,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国内燃气企业要想进入“一带一路”区内国家,与其开展天然气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1、民族主义风险。资源民族主义是推进“一带一路”天然气合作中必须要考虑和防范的风险。天然气资源是资源国的战略资产、支柱产业和核心利益。在资源民族主义者看来,外国资本天然气合作目的是为了获取资源,合作并不利于本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尤其是当一国与资源国合作规模所占比重较大时,资源国国内容易产生本国天然气产业被外国资本所控制的担心。

2、合作政策风险。近年来,一些重点资源国为了切身的利益采取更加养的对外合作政策,通过增加控制、增设条件、提高税费等手段降低投资者收益。例如,哈萨克斯坦通过修订油气法规增加了政府在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力和主导权;设立“哈萨克斯坦含量”,提高本土化比例;取消产量分成合同模式,代之以合资公司模式,提高哈国家油气公司权益。凡此种种,大大侵蚀了国外天然气企业的收益,需要我们谨慎应对。

3、经济性风险。“一带一路”区内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国家经济欠发达,外汇储备不足,货币大幅贬值,债务风险骗高,存在偿付风险。区内多数国家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合作获得资本、技术和市场。

4、海外项目运作风险。就国内燃气企业而言,只是随着这些年国家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才开始有了走出国门实施海外项目并购的尝试,然而就成熟运作方式和经验来说,我们需要做的功课还很多。一是目前国内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对外投资法律体系,国内也缺乏相应的咨询、担保等中介机构和融资手段作为支撑;二是实现海外收购和项目运营不仅需要在金融、法律、财务、技术、公关等各领域人才,更需要有对国际市场把握敏锐,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懂现代企业管理、懂国际营销的一批跨国经营人员。这对目前的中国城市燃气企业来说确实是严峻的挑战。

开展“一带一路”天然气合作的思考

“一带一路”集中了天然气资源国、消费国和过境国,各国利益不同,文化各异,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现实需求和利益诉求。同时,国内城市燃气企业在开展“一带一路”范围内的天然气合作时,更多的要考虑全产业链发展,即考虑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同时,更要考虑天然气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要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原则,将合作的经济性放在首要位置;坚持资本输出与产业合作相结合的原则,将上游投资与全产业链结合起来,抓住“一带一路”区内国家天然气下游应用市场及开发能力普遍偏低,以及提高天然气使用效率能力偏弱,有完善产业链诉求的机遇;充分发挥国内城市燃气企业在资本、技术和产业方面的优势,以资本输出带动中国与“一带一路”区内相关国家在天然气应用、能效提升以及燃气终端产品制造等领域的合作。一手投出去,一手收回来,降低资本输出整体风险。

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四合”战略可以作为燃气企业在“一带一路”上合作的参考:

1、资源竞合,主要是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俄罗斯的石油资源量达到614亿吨,占世界的12%;天然气资源量109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22%。2013年石油储量127亿吨,储采比24,天然气储量31万亿立方米,储采比47。目前我国国内企业在俄罗斯勘探开发项目相对比较少,仅有中石油、中石化央企,应该说形成的能力也不够。

目前,俄罗斯正释放出很强的善意,向包括中国、日本、印度等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开放市场。所以国内燃气企业应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争取进入俄罗斯的上游天然气领域。

2、利益契合。“一带一路”沿线是一个政治、社会动荡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维持政局稳定是各国共同愿望。而天然气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各种利益群体,不仅是甲乙两方那么简单,还包括资源国、合作伙伴、承包商、环保组织、社区公益、员工利益等方方面面。因此,中国城市燃气企业应尽量构筑多方利益共同体,以利益分配最优化为原则,努力实现“一带一路”内油气资源国、消费国和过境国在油气互联互通中实现共同发展。

3、资本聚合。实施“一带一路”天然气合作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应积极发挥中国主导建设的“两行一金”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方面的作用。金砖开发银行可以简化金砖国家间相互结算与贷款业务,减少对欧元和美元的依赖;亚投行创始成员国57个,“一带一路”国家基本加入其中,可以借助亚投行资金优先用于区域内天然气基础设施项目商业投资;丝路基金按照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原则组建运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提供融资服务,以中长期股权投资为主,期限较长。所以在“两行一金”支持下,全球资本将逐渐聚焦到了“一带一路”的沿线的建设。因此,中国城市燃气企业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通过“两行一金”的平台,尽可能充分利用成本较低的资金,加快“一带一路”区内的合作步伐。

4、文化融合。“一带一路”作为人文社会交流的平台,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第一必须提倡丝路精神,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第二要转变天然气合作理念,以过去以获取资源为主,强调保障能源安全的输入型合作理念。转变为输入输出共存,构建区域天然气安全为主的合作理念;第三要大力推进管理人员和操作员工的本地化,注重提拔当地人才,同时加快文化融合,形成文化氛围;第四要多组织当地员工到中国考察学习,增强企业归属感和事业忠诚度。

(作者简介:吕淼,供职于北京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燃气天然气一带
拧紧燃气“安全阀”
近期实施的燃气国家标准
探讨燃气工程的造价控制及跟踪审计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我国天然气真的供大于求吗?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