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小学生古诗教学浅探

2017-01-12 01:09陈海飞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诵读指导情境

陈海飞

【摘要】低年级古诗教学不能局限在学生会背诵、能说出诗的意思层面上,而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想象诗的画面,多加指导,让学生在指导过程中自主理解诗的意思,还要让学生学会反复的诵读,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悟古诗的意境。

【关键词】情境;指导;诵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每一册语文教材中都会安排一定量的古诗让学生学习。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是,低年级古诗教学,许多教师总担心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很少有老师能够带着学生去品味古诗、诵读古诗的。所以,如何组织低年级的古诗教学,更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所见》,谈一谈低年级如何组织古诗教学。

一、在情境中想象古诗画面

编入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往往都是一些语言欢快、朗朗上口的古诗,内容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往往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到原型的,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古诗,以便从小培养学生对研读的情感。所以,许多古诗都可以给学生呈现一副非常美妙的画面,学生通过诗句,就可以想象古诗文字所描写的画面。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可以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象一下古诗画面。这样,学生在还没有学习古诗之前就已经对古诗内容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形成古诗内容的表象,为下面更好地学习古诗奠定基础。

比如,在教学《所见》这一首古诗时,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一个视频:一个小男孩骑着一头老黄牛,在一条小路上悠闲地走着。这头老黄牛边走边吃着路边的小草。小路的两边都是茂密的树林。这个小男孩一边四处张望,一边唱着歌,歌声响彻树林,非常甜美。走着走着,忽然传来一阵蝉的叫声。这时候,这个小男孩一下子停下歌声站了起来。当这一段视频播放完之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这段视频播放的是什么内容。由于学生在刚才观看视频时,已经被视频中这些唯美的画面吸引住了,自己的情感也已经与视频中的情境连在一起了,所以学生都能从各个角度来解读这一段视频的内容。最后,我问学生,这个小男孩为什么要站起来。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捉住这只蝉。”由此可见,学生的情感已经融入到这首古诗中了,对古诗意思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表象。

二、在提示中解读古诗内容

古诗中有一些词语是比较难懂的,它不像白话文那样,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来理解其中的字词句,能够非常顺利地读懂文章的意思。古诗所描写的情境往往都带有时代的刻印在里面,往往是作者那一时代社会背景的写照。而为了押韵,在文字表述方面,它与现代文也有所不同,有些词语让学生用常规思维是根本无法理解的,这些都会给学生理解古诗意思带来困难。我们只有让学生理解了这些词句,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的内容。所以,我们在教学古诗时,要提示学生一些字的意思,学生只有弄明白了这些字的意思了,他们才能更好地解读古诗的内容。

比如,在这首《所见》古诗中,“樾”是什么意思?“牧童”指的是什么?“意欲”是什么意思?学生只有弄明白了,才能更好地解读这首古诗。所以,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我让学生进行初读,向学生介绍当时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明白“牧童”就是指放牛的孩子,而一个“振”字就说明了放牛的孩子歌声是那么的响亮;“林樾”指的就是小路旁边茂密的树林。当学生在初读的过程中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之后,他们才能更好地解读这一首古诗。

三、在诵读中感悟古诗意境

古诗,只有让学生进行反复地诵读,才能读出诗的意境。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所以,要让学生多读也应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指向之一。特别是对于古诗,它的韵脚,它的句式等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学生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做到有感情地进行诵读,那么学生才能在读的过程中走进诗的意境,走进诗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境界。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在学生能够逐句说出诗的意思层面上,必需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理解诗的内容。

这首古诗第一句语调比较平缓,没有让人激动的词句,但是在第二句中,一个“振林趆”就把这首诗的旋律加快起来,可以让诵读者情感突然高昂起来,一下子可以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从而让这首诗的内容形成了一个小高潮。而第三句是描写放牛孩子的心情的,是为第四句作铺垫的,说明放牛的孩子为什么忽然闭口立了。这样,一个“骑”字写明这个小男孩的姿势,而一个“振”字却写出了他当时唱歌时的心情是悠闲、自在的,一个“忽然”之词写出了放牛孩子的机警。这样,由动到静的描写方法,学生只有在诵读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出来。所以,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我让学生反复地诵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牧童的天真与童趣。如果学生仅仅是理解诗的意思,不去反复诵读,那么他们就不可能会体会出诗中所表达的一种安然的生活环境,体会不出为什么这首诗的名字叫《所见》,这说明这首诗就是作者在走路的过程中,看到了这一幕,才写下这首诗的。

总之,古诗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我们只有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走进诗情,走进诗境,并能够陶醉在诗所描绘的情境当中,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国文学的魅力,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崔增亮.小学古诗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达红.理性语文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3]吴雁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诵读指导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