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小学语文导读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

2017-01-12 01:15林潇慧王龙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林潇慧 王龙

【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人们学习水平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正式接受阅读训练培养的启蒙阶段。为了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导读式阅读教学模式得以提出并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读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当代人们需要具备的一项基础的学习技能。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一直渗透在各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阅读技能的掌握一直被视为重中之重的内容。为了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导学阅读教育模式逐渐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运用并得以推广。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具体分析了导读式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

一、导读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导读式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老师进行引导,学生循导学读。在接触文本内容时,老师依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对文本内容进行逐渐深入的解读和理解。导读式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其中包括略读、精读等形式不一的阅读方法。在导读式阅读的引导下,学生首先要明确自身的阅读目的。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采取不同的阅读模式,或是针对同一篇阅读文本采用先略读后精读的模式,其目的也是为了更高效的完成阅读,实现自身最初的阅读目的。

二、导读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语思统一原则

在开展导读式教学时,既要让学生进行阅读又要让学生进行思考,这就是语思统一原则的内涵。一篇文章一定有其想要转达的内容,学生们应当在阅读对中其中所传达的内容有所感悟或了解。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坚持语思统一的原则,老师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需要更注重唤起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一边阅读一边思考。

(二)学生主体原则

学生主体原则是导学式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原则。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时,老师们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论是阅读的过程还是学生思考的过程,老师们切忌以灌输的方式来取代学生自身的思考。

(三)以读为本原则

以读为本也是导读式教学需要遵守的重要原则。导读的开展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更有效进行阅读。一些老师在开展导读式阅读时将过多的时间放置于引导的过程,这使得留给学生自发阅读的时间大大缩减,实际上这就成了一种本末倒置的不良教学现象。

三、导读式阅读教学的具体运用

(一)引导预读

导学式阅读在开展的过程中是按照一定的步骤展开的。引导学生预读课文即为导读式教学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即将要开展学习的文本给学生们布置相应的思考任务。首先在一篇文本当中学生们总会碰到不懂的字词或是成语等,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要培养起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在预读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字典以及网上检索等方式解决这类问题。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们需要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进行思考,即了解文章大意,学会给文章划分大致的段落,对文章整体的框架以及脉络都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最后部分学生可能在阅读完文本后会对文本的部分内容产生一定的疑惑,学生们可以就这些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探讨,在不能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在老师进行课堂讲解时学生们可以提出这些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二)指导细读

指导细读是导读式阅读教学中相对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有效开展对于提升学生对阅读的深度理解以及掌握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指导细读的过程中,老师们应当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指导细读这一步骤通常是在宝贵的课堂时间进行完成,这就对老师对于课堂时间的安排以及课堂时间的把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一篇学生已经大略了解的课文,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再仔细通读一遍,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学生对于文章的熟悉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增强对于课文自发的思考。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层次对文章进行解读,例如在一篇叙述的文本中,通常都会有事情的发展经过,同时作者的情感也会有一个不同层次的递进。结合不同的文本内容学生需要做到对故事以及情感的发展做到较好的理解和把控。引导学生分层次进行理解学习的目的也就在此。最后,对于文本的解读应当细化到段落当中运用得当的词句,通过对于词句的精读一方面学生能够从字眼中体味到笔者包含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词句的推敲也能够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这对于日后提高学生的写作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文本中的好词好句或是对于事物有一个细致入微的刻画或是在点滴之中渗入了笔者自身的情感,因而字词的解读对于文章的把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三)组织议读

组织议读也是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重要导读的教学模式。在经过了略读以及精读的学习过程后,学生们对文章内容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就学习的文本组织议读。对待同一件事物一百个人眼中就会产生一百种不同的看法。课文的理解也是同样的道理。因而展开议读即等同于全体同学共同对文章进行解剖探讨,各自不同的观点得以提出并加以探讨。这样的导读方式好处颇多:学生们可以在议读的过程中结合其他人的观点能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思考;议读的模式遵循了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起到促进作用。完善课堂秩序对于议读起到重要的作用。老师需要做到掌控好全局,有序的引导学生开展议读。同时在议读的结尾,老师可以对于大家的观点进行综合的梳理,并针对所学的文本进行总结和回顾。这在潜移默化中也帮助学生复习了所学的知识要点。

四、总结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对于日后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大多容易受兴趣的影响,因而这就需要老师充分掌握科学的方法,有效利用导读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2]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4.

[3]余胜泉,陈莉.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4).

(编辑:张驰)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