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散文阅读教学中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2017-01-12 01:23李家发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李家发

【摘要】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是深刻理解文本的重要途径,它是一个“曲折推进、豁然开朗”的过程,既不能脱离文本提供的特定语言环境,又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置问题情境,巧点妙拨,真正引领学生跟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体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体验;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这一目标的达成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升华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初中语文教材精选了一些出自名家笔下的散文佳作,这些作品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珍贵资源。如何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教学价值,笔者在此发表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在情境中引领学生体验情感

在散文的字里行间,往往总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指导学生深刻领悟作品的情感,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是散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要想感悟、体验蕴藏于作品中的情感,又必须建立在品味文本语言的基础之上;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的架空分析,是不会给学生带来任何情感体验的。因此,通过接触具体的语言表达来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其情感流向,是阅读实践中引领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必由之路。

例如,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丰富情感,教师通过“连环式”的追问,带领学生渐行渐远,走入作者内心丰富深邃的感情世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语言入手,用心体会作者凝聚在字里行间的对于生命的感悟,终于找到了作者在亲人罹患重病、将不久于人世的情况下,面对紫藤萝盛开的生命之花产生的“宁静”“喜悦”的情感状态的由来——“作者是置身于紫藤萝瀑布跟前,目睹花儿的绽放与凋谢,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弟弟,感觉人生就如同眼前的花儿,有灭有生,生生不息,压抑在心中的一块石头就落了地,心灵终得解脱。”倾听了学生的感悟,教师给予认可,并不失时机地进行恰当的点拨:“其实,这篇散文的标题里的‘瀑布二字,表面上看是描写花儿的繁茂和壮美,实质上是在赞美流动的生命,从生命循环往复的运动中,作者产生对生命的顿悟就属自然而然、合情合理之事了。也就是说,是眼前景物的独特之处催生了作者的情感,使之领悟了其中蕴含的道理——而这一认识上的飞跃,是要凭借敏锐的感悟能力和丰厚的知识积淀才能完成的。”

上述教学活动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是深刻理解文本的重要途径,它是一个“曲折推进、豁然开朗”的过程,既不能脱离文本提供的特定语言环境,又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置问题情境,巧点妙拨,真正引领学生跟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体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创新教学策略,别出心裁地引领学生体验情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在欣赏精美的散文作品时,情感体验活动总是伴随其中,这种情感体验活动既是散文阅读审美的手段,也是审美成果。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活阅历并不丰富、知识储备并不广泛,受这种局限的影响,教师在指导学生体验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时,有时还需要另辟蹊径,富有创意地创设或提供某种“媒介”来催发。这种“媒介”的出现,可以实现情绪的激发,也可以实现思路的引领或达到认识的催化。而这种“媒介”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或表现为一个巧妙设计的问题,一种精心营造的情境氛围,或一个别出心裁的学习任务。

例如,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教师在激发学生畅所欲言,对诗歌之美进行个性化评价的基础上,又别出心裁地布置了一个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竞聘摄影师——如果请你以这首诗的内容为蓝本,将其拍成“MTV”,那么,你将选择哪一节诗?你打算拍出的感人画面是怎样的?配上什么样的音乐?此项富有创意的学习任务,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进行情感体验的优质“媒介”,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之张开了想象的翅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媒介”提供,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时机,这一时机应该建立在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对文本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但体验的深刻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升华之时。倘若在学生还没有沉潜于语言文字之中,没有充分阅读文本的情况下,就急于求成,效果肯定不尽人意。

三、以恰当的切入点作为支撑,从文章细微处引领学生体验情感

一些经典的散文作品,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或出现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而这些都是有待教师挖掘利用,引导学生体验情感的宝贵资源。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个经典篇目,但要想教出效果,教得出彩也比较困难——难就难在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制约,对作者所表达的那种微妙复杂而又曲折的父子之情的感受和理解不易到位。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那种深沉、细腻的感情,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笔者带领学生欣赏此文时,紧紧围绕文中父亲给儿子买橘子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倾注在细节中的巨大的感情力量。经过小组交流和师生思维碰撞,学生理解了此篇经典之作的匠心所在:整个“背影”都围绕一个“难”字来写,以“难”来体现“心”——前一个“背影”突出动作之“难”,后一个“背影”体现别离之“难”。教学至此,学生对于作者蕴含在文本中的复杂、微妙而深沉的父子之情有了螺旋式的升华。

又如,教学周敦颐的《爱莲说》,笔者从两个点切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一是重点引导学生对末段作者表示感叹的“噫”字所表达的感情进行了感悟,深入剖析作者对陶渊明的情感态度,使学生领悟到“噫”中蕴藏着作者对不同人物及社会现象的惋惜、厌恶、无奈和悲哀的心情;二是引导学生将第二段写花的顺序跟末段写花的顺序加以比较,从而弄懂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为了突出表达对当时污浊世风的鄙弃与抨击。由此可见,在文本解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不是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的恣意发挥;相反,教师必须找准恰当的切入点作支撑,并着眼于细微之处,这样学生的体验才能走向深刻。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绝不能撇开文本,泛泛而谈;一定要锁定文本,立足于文本的细微之处,从具体的语言现象入手,找寻恰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并追求心灵上的共鸣。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