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如何做到减负

2017-01-12 01:56何志毅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增效减负小学语文

何志毅

【摘 要】随着教育的逐渐发展,家长们对于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社会对于人才要求的提高,教育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社会和家长的共同期待之下,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小学本身应该是有趣的,对于刚刚开始上学的学生来说,过于沉重的负担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大大降低了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和期待。

【关键词】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策略

想要让小学语文课堂实现减负增效, 需要依赖于大量的教学实践,与此同时,要注意学生身心在小学阶段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布置课程。语文在小学阶段作为耗时最多的课程,同时也为增效减负的实施带来了条件,重视语文课堂减负教学,在讲解知识的过程当中,始终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摆在首要位置。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根据学生情绪规律以及语文学习热情,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增强知识灌输的有效性,让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的同时,打造一个氛围轻松的人文课堂,增强学生的活力与生机,调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独立学习的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贯彻在学习的整个历程当中,因此,独立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从小培养。学生在幼儿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 而低年级的小学语文还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为主。学生正处在人生发育、 成长的初期阶段, 此时其各方面能力和各种健康、 良好习惯更容易被培养, 这些能力和习惯对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有很多的方式,可以选择潜移默化地灌输这种观念,也可以选择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运用中慢慢了解。 在上课之前, 学生就可以通过自身的自学能力了解知识内容, 做到充分有效的课前预习,在之后的课堂学习中,只要教师稍加引导、 点拨, 学生在了解知识内容的前提下更容易理解、 消化和掌握这些知识。如果, 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其课前预习是没有效果的无用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内容也无法做到真正的快速理解、掌握。这样的无效预习连减负的作用都没有起到, 又何谈课堂学习的增效呢?

二、变换课堂模式和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从古代以私塾教授知识以来,教师就是在课堂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也因此出现过学生对老师盲信和盲从的情况。在现代教育中,这种方式还是对于现在的教育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现代的教育基本是教师在讲,学生被动听课,接受知识,并没有对知识理解的情况下就接受了知识,并不能将死板的知识灵活地运用,这是现代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这种教学形式存在的时间不短, 其在教学中肯定存在一定的优势, 但其已经不适用于当今减负形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要想给小学语文教育减负,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师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站上讲台,提高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再是接受知识,他们应该是主动的,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教师尊重他们在课堂上发表的意见,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的情况下学习的效果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以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在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更加互相了解,不仅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不足进而因材施教,还能够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形成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习的提高。

三、注意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处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 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优异, 有的学生却是成绩一般或者是较差呢, 虽说“有教无类”, 但孔子老先生更为注重 “因材施教”。小学生年龄较小, 对自己的控制能力较差,并且每个小学生的能力发展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这里所说的因材施教, 并不是说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制订其独有的教学计划,而是在把握全班平均水平的基础上, 特别注意那些学习上相对落后的学生, 让这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鼓励, 从而督促其学习。这些学生大多是因为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模式, 最初的学习内容没有掌握, 又因为知识内容的连贯性,导致其越来越跟不上班级其他大部分学生的步伐。对于他们, 稍加改变教学模式, 或是在课堂上对其稍加注意、 关心, 在对其针对性的训练上, 也以夯实其基础为主, 督促其尽快跟上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步伐。特别需注意的是, 对于这些学生, 教师不能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差别对待, 避免公开化的区分对待, 否则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四、开展不同的学习语文的活动

学习语文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多采用不同的方式,保持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新鲜感和新奇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其中,课外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语文活动。课外活动延伸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将语文学习渗透在方方面面,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语文的存在。比如作者在教学课本知识以外, 还时常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外生活,带领学生积极亲近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 并要求他们认真观察、 仔细记录, 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日记或者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 不但拓展了小学语文学习空间, 增长学生知识见闻,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真正实现从课堂教学到生活教学的完美跨越, 在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从而真正达到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 提升新课程改革进程。

总之,小学语文的教育的减负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的不断的努力, 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 走进生活, 有效地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相信做到以上要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定能更加轻松、 高效,学生也会从中更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语文教育的成功减负相信也会给其他各个学科的减负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模本。

参考文献:

[1]范雨芹.怎样才能减负增效提质[J].考试周刊,2011(43).

[2]钱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减负增效”有效途径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1(09).

猜你喜欢
增效减负小学语文
仿生耦合风机叶片模型降噪与增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