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高征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分析

2017-01-13 23:31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脑病病死率中度

杨 文

河南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驻马店 463000

妊高征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分析

杨 文

河南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驻马店 463000

目的 分析妊高征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05—2016-05我院收治的孕产妇465例,根据妊高征标准将其分为正常妊娠孕妇组382例,轻度妊高征组35例,中度妊高征组30例和重度妊高征组18例,比较4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正常妊娠孕妇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为0.26%,轻度妊高征组为2.86%,中度妊高征组为10.00%,重度妊高征组为50.00%,正常妊娠孕妇组发生率<轻度妊高征组<中度妊高征组<重度妊高征组,且4组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和病死率比较,轻度妊高征组<中度妊高征组<重度妊高征组,且3组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高征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可导致其发病率增加,妊高征分级是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和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尽早发现妊高征,并给予相应治疗和血压控制,对于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和提高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妊高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相关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神经系统损伤疾病,主要由于围生期缺氧导致,在新生儿科较常见,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选择2014-05—2016-05我院收治的孕产妇465例,根据妊高征标准将其分为正常妊娠孕妇组382例,轻度妊高征组35例,中度妊高征组30例和重度妊高征组18例,对4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及预后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4-05—2016-05我院收治的465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孕周35~41周,年龄22~36(25.5±3.0)岁。所有患儿均为足月生产。以妊高征的诊断标准为依据,35例为轻度妊高征,30例为中度妊高征,18例为重度妊高征,382例为正常妊娠孕妇。

1.2 妊高征和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诊断标准 妊高征诊断标准[1]:140/90 mmHg≤BP<150/100 mmHg或超过原基础血压30/15 mmHg,24 h蛋白尿含量低于0.5 g,由脚踝部位开始出现凹陷性水肿,为轻度妊高征;150/100 mmHg≤BP<160/110 mmHg,尿蛋白(+)0.5 g≤24 h尿蛋白定量<5 g,并伴水肿,为中度妊高征;BP≥160/100 mmHg,尿蛋白(++)~(++++)24 h≥5 g,伴不同程度的水肿,为重度妊高征。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诊断标准[2]:(1)患儿胎心<100次/min,持续5 min以上,羊水3度污染,有明确的胎儿宫内窘迫的产科异常病史,或在分娩过程中有明显的窒息史;(2)出生时存在重度窒息,指Apgar评分1 min不超过3分,并延续至5 min时仍不超过5分,和(或)出生时脐动脉血气PH≤7.00;(3)出生后不久出现昏迷、嗜睡、过度兴奋、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拥抱反射减弱、呼吸节律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并持续24 h以上;(4)排除产伤、颅内出血等原因引起的抽搐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宫内感染和其他先天性疾病引起的脑损伤。以上表现缺一不可。

1.3 方法 所有产妇在分娩前分别对血压、尿蛋白进行检测,观察产妇水肿情况,对于妊高征产妇给予血压控制治疗,给予硫酸镁静脉注射,首次用药2~3 g/h,每3 h给药1次,随后给予20 mL 10%葡萄糖含量和20 mL 25%的硫酸镁混合的葡萄糖溶液静滴。

1.4 观察指标 统计4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并以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和病死率情况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述,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情况比较 正常妊娠孕妇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为0.26%(1例),轻度妊高征组为2.86%(1例),中度妊高征组为10.00%(3例),重度妊高征组为50.00%(9例),发生率比较上正常妊娠孕妇组<轻度妊高征组<中度妊高征组<重度妊高征组,且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和病死率情况比较 轻度妊高征组患儿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为(1.30±0.55)d,无死亡;中度妊高征组恢复时间为(8.66±1.95)d,1例死亡,病死率为3.33%;重度妊高征组恢复时间为(14.32±2.43)d,2例死亡,病死率为11.11%;在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和病死率比较上,轻度妊高征组<中度妊高征组<重度妊高征组,且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妊高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临床较常见,妊高征孕妇由于体内血液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会产血栓,阻碍患者机体内部循环,进而引发患者机体功能性障碍,最终导致孕妇的正常供血和供氧能力不足,引起胎儿宫内窒息,损伤胎儿的正常发育,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早产或死胎等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危害极大。相关研究显示,遗传、免疫反应疾病、糖尿病、高龄产妇、慢性肾病、子宫胎盘缺血等都是妊高征的危险因素[3-4]。临床上妊高征的治疗主要采用硫酸镁类药物,其中镁离子作用于神经、肌肉联接点,可有效抑制运动神经纤维的冲动,减少乙酰胆硷释放,从而帮助患者解除痉挛;另外,镁离子还具有中枢抑制,降低颅内压,改善氧代谢和子宫胎盘血流等作用,有助于抑制子痫症状的发生,有助于提高产妇和婴儿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5]。近年来,妊高征的发生率逐渐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孕产妇的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使孕妇掌握基本的卫生知识,了解产前检查,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并定期监测孕产妇血压及各项指标,对于发现的妊高征患者必须要给予早期治疗,及时控制血压,并给予解痉治疗,可减轻患者心脏负担,避免出现体内缺氧、心肾衰竭等症状,争取将新生儿的危险率降到最低[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围生期窒息而引起的脑损伤疾病,发病机制为缺氧缺血引起脑细胞能量代谢衰竭,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等[7],具有致残率极高的特点,是早期不易发现,大多确诊时已是晚期。调查显示,我国每年产儿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0.3%~0.6%,其中新生儿期病死率20%左右,而存活患儿中20%~30%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癫痫、运动发育落后、智力发育障碍、视听障碍、脑性瘫痪等[8]。可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重度患者是导致新生儿期死亡和遗留永久神经系统伤害的一个重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很大的负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核心是缺氧,其可发生在围生期的各个阶段,其中在分娩前主要表现为胎心异常、胎粪排出、羊水污染、胎动减少等胎儿宫内窘迫症状,这一时期发生的缺氧易导致流产或死胎;在分娩时出现窒息可能是由于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异常分娩,另外吸入被污染的羊水和胎粪也会引发新生儿窒息[9]。本研究中,正常妊娠孕妇组、轻度妊高征组、中度妊高征组、重度妊高征组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0.26%、2.86%、10.00%、50.00%,4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可见,妊高征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致病因素,且随着妊高征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提高,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随着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指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预后也与妊高征具有一定的联系[10]。本组所有妊高征产妇均在产前给予硫酸镁进行血压控制和解痉治疗,产后轻度妊高征组患儿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最短,病死率最低,而重度妊高征组患儿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最长,病死率最高,可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预后于妊高征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妊高征越严重,患儿预后越差。总的来说,妊高征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可导致其发病率增加,妊高征分级是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和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妊高征越严重,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时间越长,病死率也会随着增高,尽早发现妊高征,并给予相应治疗和血压控制,对于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和提高新生儿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1] 王国荣.妊高征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检验指标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4):178-179;211.

[2] 邹梅香.宫内感染诊断及其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分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

[3] 李学玲,董红芬.血清IL-18、Caspase-3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 20(3):81-83.

[4] 李思杰.妊高症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相关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8):169.

[5] 袁安辉,刘迪辉.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518-519.

[6] 赵建莉,李颖,卢旭,等.血清NSE和血清钙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相关性的临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8):1 539-1 541;1 585.

[7] 康莺歌,常晶,王洁翡.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4):72-73.

[8] 丁燕霞,李晓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脑MRI与Apgar评分、血清NSE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21(17):62-64;74.

[9] 赵向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4(15):98-99.

[10] 潘奇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神经病理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0):46-47.

(收稿2016-11-25)

R722.1

B

1673-5110(2017)10-0091-03

猜你喜欢
脑病病死率中度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小米手表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