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2017-01-13 19:42张媛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4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影响因素

张媛

摘要: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无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品。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2016年初已经拥有高达七亿的网民,互联网普及率已经接近了55%。其中学生上网人数,占全部网络人口的一半。而在这当中,在校大学生上网率高达99.4%,大学生已经成为如今网络信息消费最主要的力量之一。结合目前我国大学生互联网信息消费的现状和主要特征,对能够影响网络信息消费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求能够为大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网络信息消费观,提高网络信息识别能力,引导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4.025

网络信息消费是由三种基础的要素构成。这其中包括,信息消费群体、信息消费产品及信息消费服务、信息消费环境。在整个的信息消费当中,消费主体总共有两种,一种是个人信息消费群体,另外一种是群体性的信息消费人群(组织消费主体);信息消费产品及服务是网络消费者的需求对象,也是信息消费的最终产品;网络信息消费的环境指的是,承载信息产品以及消费服务供需关系的平台,它自身的多种因素都能够对人们的消费念头产生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经济条件因素、价值因素等。在这些因素中,消费者的经济条件因素和产品的价值因素,是影响消费者消费观念转变的最大因素。

1影响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主体因素

1.1信息者需求因素

信息需求,是指信息消费者对消费信息产品及服务的需要与能力,是消费者做出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也是信息消费发生的首要前提。

信息需求是有着多种层次的。在很早之前,科亨(Kochen)就指出,从进行信息消费时直到整个消费的完成,人们的需求会发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变化。第一是萌生需求层次,也叫被唤起的需求层次。第二种是被认识的需求层次。最后一种是消费者所表达出来的需求层次,如图1所示。在此图中,只有当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被激发时,或者是被认识到以后,才能够完全表现出来,从而得到满足。所以如何能够充分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是构成信息交易过程的关键所在。

图1信息需求三层次消费者对信息的需求程度以及需求状态,决定了所要消费的目标。比如大学生在进行论文撰写或者是实践调查时,首先会对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调查,并会查阅大量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对信息的需求,只有消费一些信息才能够达成自己的目的。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信息消费需求最大的人群主要是大学生,他们所需的信息大部分是学习类的信息、求职招聘类的信息等。

1.2信息消费偏好因素

信息的消费偏好主要是从消费需求中延伸出来的。人们在拥有多种消费需求时,在心理上会对这些需求进行有序的排列,排在最前面的需求,就是消费者的偏好需求。偏好需求决定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者的偏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些影响因素包括,消费者的教育程度、综合素质、看待事情的态度等等。但不管是个人信息消费者还是团体消费群体,除了自身的因素以外,产品的质量、产品所发生的价值也是影响消费偏好的重要因素。

确定消费偏好以后,一般都会按照这个偏好标准进行产品选择。在通常情况下,在信息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心理变化以及日常的喜好,也会对消费偏好有一定的影响。

1.3信息支付能力

信息产品虽然和其它产品有着相似之处,但两者又有着较大区别,因此这也给消费人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说信息消费的经济条件、信息判断力、风险识别能力以及时间安排等,都能够对信息消费质量造成影响。经济支付能力决定了网络信息消费是否能够达成。另外,支付能力和消费者之间也存在相互的关系。消费水平的提升,必定会增加信息消费人群的收入,而收入提升了,支付能力也会随着提升。这是一个经济的循环过程。如果消费者没有好的经济基础,经济支付能力势必会下降,当支付能力受到限制时,消费者的收入也会因此而受到制约。

2影响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客体因素

信息消费的客体主要说的是信息产品,同时包括信息产品服务。除了以上两者,在本文中所指的信息消费客体还包括信息消费所使用的信息获取工具。信息产品主要是以信息为主体,经过数字化加工以后形成的产品。在大学生的信息产品消费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应该含有网络信息消费的工具、网络信息消费内容,同时还包括对教育机构网络信息服务设施以及网络产品服务软件的认可程度。

2.1信息消费工具

网络信息消费工具指的是大学生在实现网络信息消费时所经过的渠道,是如何获取到网络信息的。比如很多大学生在获取网络信息时,通过一些信息服务供应机构的网站;有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工具,检索出有用的网络信息。这两种方式实用性较强,因此深受大学生欢迎,并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另外还有的大学生会在书店或者是图书馆中的信息库获取信息,通过这种渠道获取到的信息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信息的质量是非常高的。

2.2信息消费内容和数量

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的网络信息消费内容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对专项知识的研究和探索;通过互联网检索查找,选择自己需求的信息;在互联网上查找一些热门话题信息,丰富自己的校内生活;获取一些考试类信息,比如升学考试信息,考验学习资料等;应届生一般喜欢的信息类型是关于招聘和社会实践方面的。

信息数量有多种不同的含义,包括信息的传播量、吸收量、自身价值量等,每种不同的因素,都有着不同的信息数量含义。拿传播量来说,一个信息的传播量较低,那么该信息就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就降低了信息的质量和价值。而那些传播量较大的信息,自然成了人们较为看重的一个方面。还有就是信息量的吸收,在传播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仅能在其中吸收很少的一部分,因此过量传播的信息,也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而信息的价值,信息价值不仅是构成消费者消费偏好的重点,同时也决定了信息消费是否能够完成。比如较低价值的信息,本身就不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任何改变和作用,那么这类信息就不会受到消费者的认可。由此可见,信息数量也是消费者选择消费信息的关键性因素。

2.3信息服务水平

信息服务的消费是指为满足对信息产品的消费而采用的消费方式,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信息产品。如果缺少了信息服务,那么信息产品就没法实现。比如学校中的图书馆是否建有专门的信息库、学校的带宽水平等,都会对信息服务产生影响。

2.4信息服务的满意度

信息消费的满意程度,主要是指所需信息的人群,在完成信息消费以后,对信息质量的一种评价。满意程度越高,说明了信息产品的质量越高,所展现出来的价值也就越大。而满意程度较低的信息产品,说明其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在评估满意程度时,不仅要考虑是否使用了最先进的网络技术、软硬件设施是否具备相应的性能要求,还要对学生的认可程度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在使用过程中的综合体验。信息服务的满意程度,是完善网络信息的重要指标。在网络信息服务中,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多数是为了学习和研究。比如在搜寻某个专业的信息时,他们都希望能够找到更具价值更为完整的网络信息。他们的这种特殊的信息用途以及信息化的需求,都对高校网络技术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影响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环境因素

人们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和周边信息环境进行接触,不断的获取和供应相关的信息,进行信息交互。信息消费环境能够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信息资源(包括文化、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信息环境的价值。另外,人们会不断的使用多种方法来对信息环境进行改善。因此人们和信息环境建立起了相互的关系,人们依靠消费信息获得自我提升以及创造价值,同时又会去不断的完善信息环境。所以不难看出,信息环境的好坏能够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对信息消费造成影响。

3.1信息消费市场

网络信息消费市场是连接信息供应渠道以及信息消费人群的重要纽带。因此消费市场是否完善,是信息消费能否达成的关键。信息消费者和信息供应渠道在信息市场上进行交互,让信息能够快速的传播,共同发挥出信息的最大价值。因此信息市场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能够对信息消费造成影响。现在的网络市场上,有着非常多的垃圾信息以及伪劣信息。给信息市场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信息市场难以有序的进行,无法发挥出正常的作用,给信息消费者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只有不断的完善信息市场,才能够提升信息消费的整体水平。

3.2信息消费法律、法规、政策

信息消费市场的发展不仅需要社会公众的努力,同时还需要政府部门进行有力的监管。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信息生成者的监管,并制定专项的法规要求。以法律的权威性,提升信息产品的质量。但从目前来看,信息市场不完善,同时缺乏相关政策的监管,但法律的制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才能够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所以政策、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现在很多信息消费者在进行信息消费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网络病毒肆虐、个人隐私泄露、信息被不正当传播等。由此可见,只有不断的完善各项法规,加大对网络信息市场的监管,才能够确保网络信息的质量得以提升。

3.3信息消费的其它因素

信息的消费水平以及技术水平也对整个信息消费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出现,促进了信息消费的发展,也提升了信息产品的质量。另外,信息技术也使得信息化市场更加完善。除此之外,信息消费中的人文环境也会对信息消费产生影响,比如相互比较、追逐潮流等。参考文献

[1]和淑萍.我国居民信息消费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商业研究,2004,(15):1819.

[2]周洛华.信息时代的创新及其发展效应[J].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

[3]乌家培,谢康,王明明.信息经济学[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101.

[4]王北星,朱丽莉.加快发展长春市信息产业问题研究[J].情报科学,2000,(6):527529.

[5]李必祥.试论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理论建设[J].图书情报知识,1996,(9):16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影响因素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