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017-01-13 20:00韦联桂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共青团工作自主创业服务体系

韦联桂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热潮下,如何建构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引领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是新时期高校教育亟待研究与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经济管理类院校学科特色及其共青团组织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在服务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上具有学科与组织双重优势。从共青团工作视角出发,阐述经济管理类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的内涵及其建构的必要性,分析共青团工作与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建构的契合性及其优势,探究基于共青团工作优势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院校;共青团工作;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12-0013-03

随着社会经济新常态化发展与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引领广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热潮下,如何建构自主创业服务体系,引领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是新时期高校教育亟待研究与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培育与造就经济管理类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经济管理类院校依托自身学科特色及其共青团组织工作组织、引导、资源、载体优势,强化自主创业教育,建立健全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深入有效地持续开展。本文从共青团工作视角出发,分析经济管理类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的内涵及其建构的必要性,分析共青团工作与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建构的契合性及其优势,探究基于共青团工作优势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基本策略,借以为大学生自主创业保驾护航[1]。

一、经济管理类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的内涵及其建构的必要性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大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运用自身学识、才能、技术与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团体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环境中参与社会竞争,努力寻求新机会,不断成长创造新价值的过程。经济管理类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是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针对性服务与支持的各种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体,即以经济管理类院校为服务主体,以大学生为中心和服务对象,以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可持续发展为服务目标,提供政策环境、教育培训、资金、孵化与服务支持的具有不同分工又相互联系的服务系统。它涵盖五个层面:一是自主创业组织体系,即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组织统领、技术指导与服务,是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组织机构与机制保障;二是自主创业教育体系,即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校内外各种创业教育与培训,不断地提升创业素质与能力,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内部动因;三是自主创业投资体系,即为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物质保障;五是自主创业文化环境体系,即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各种创业文化交流与实践活动,积极创造和谐的创业环境与氛围,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环境保障。这五个体系间相互作用、互相推进,发挥整体合力,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有效顺利开展[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蓬勃发展与经管类教育热的迅速兴起,经济管理类人才供求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已由稀缺型向非稀缺型转变,就业压力及其相关问题日益凸显。基于此背景下,作为培育与造就经济管理类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经济管理类院校建构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有其自身的必要性:

一是推动经济管理类院校深化创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各高校要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以此来统领学校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经济管理类院校设置的税务、会计、工商、营销等专业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必备课程。它可利用自身学科特色与专业优势,通过建构完善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来深入推进学校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是拓展经济管理类院校创业教育实践的必然选择。建构科学完善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能够为经济管理类学生从事自主创业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与服务,让他们在自主创业实践过程中获得专业性指导。这种全方位支持服务与专业性指导对于经济管理类院校创新和拓展创业教育实践的模式和方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三是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生创业成功率的必然要求。建构科学完善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可在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引入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系统接受创业教育,提高成功创业自信心,不断扩大大学生创业参与度;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应对自主创业困难,及时解决自主创业障碍,正确实施自主创业决策,科学进行创业企业管理,不断提升学生创业成功率[3]。

二、共青团工作与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建构的契合性及其优势

自主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自主创业组织、教育、投资、环境等四个层面。作为以服务青年群体成才发展为己任的先进组织,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工作中具有组织、引导、资源与载体等四大优势,所形成的组织—教育—投资—环境“服务链”,与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建构所需的组织、教育、投资、环境等四个层面体系极具契合性:

1共青团工作的组织优势,是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组织体系建构的保障

高校共青团工作具有学校团委→二级学院团委→年级团总支→班级团支部各层面完善、自成体系,结构清晰、严密有序,覆盖面广的四级网络组织体系;具有联系青年的组织网络,最能紧密地联系青年,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与实际诉求;拥有政治素养硬、业务素质高、贴近学生、乐于奉献的团干队伍,动员广大青年迅速、及时、有效。共青团的完备组织体系与强大的团学组织等优势,可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组织统领、技术指导与服务,是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建构的组织保障[4]。

2共青团工作的阵地优势,是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体系建构的保障

高校共青团组织最明显的优势,在于校园文化阵地充足及其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共青团组织开展创业讲坛、论坛、大讲堂、演讲、研讨等活动,举办培训班以及各类媒介,已经成为培养创业者的摇篮。依托共青团的校园文化与媒介阵地等优势,将教育的元素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当中,组织开展各种具有针对性的自主创业教育与培训,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树立科学的自主创业观,提升他们自主创业素质与能力,增强他们自主创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教育体系建构的重要保障。

3共青团工作的资源优势,是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投资体系建构的保障

高校共青团组织具有联系面广泛、社会资源丰富的优势。它能通过地方团委、各行业团组织、青联组织以及青年企业家协会的桥梁作用与地方党政部门、社会各行各业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沟通机制,积极掌握与开辟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方面的社会人力资源,在与各级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沟通协商,为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搭建实践基地,提供实践场地、财政拨款、银行贷款、社会资金、政策倾斜、法律援助以及技术指导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这也是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投资体系建构的重要保障。

4共青团工作的载体优势,是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体系建构的保障

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的载体优势比较突出,“创青春”系列科技竞赛、团学精品项目、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均是它的有效载体。依托这些载体优势,可举办各类科技创新文化竞赛、打造“一团一品”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开展“实岗挂职”社会实践与西部计划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文化交流与实践活动平台,从而不断强化大学生自主创业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校园自主创业环境与文化氛围,推动形成校园自主创业文化[5]。这也是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体系建构的重要保障。

三、基于共青团工作优势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基本策略

经济管理类院校全面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在于,建构大学生自主创业从“组织—教育—资金—环境”的一整套服务体系。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组织、引导、资源与载体等四大优势,则是构建一整套服务体系的有效载体与途径。

1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优化大学生自主创业组织体系

发挥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组织优势,整合校内各级部门与学生组织资源,调动校内外各方主动性,将服务大学生自主创业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优化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组织体系:一是学校层面,设置党政一把手牵头,校领导全面负责,教务处、学工部、团委、招就处、科研处等职能部门及各教学单位等多部门组成与协作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整体负责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服务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新问题、新情况;二是学院层面,建立学院党政领导牵头、分团委和辅导员组成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自主创业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三是年级层面,设立系主任牵头、相关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组成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工作站,负责普及自主创业教育、跟踪辅导与服务;四是班级层面,强化班级团支部建设,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主题研讨、参观调研、组建团队、项目策划等实践活动,深入推进自主创业教育普及和学生受益面,形成完善的学校—二级学院—年级—班级的四级网络组织构架,切实优化组织体系分散、临时突击的工作格局[6]。

2利用共青团阵地优势,强化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培训体系

依托高校共青团的校园文化与媒介阵地优势,强化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与培训,建构教育培训体系:一是利用校园文化活动阵地,将自主创业教育融入其中,开办青年创业大讲坛,开设创新创业论坛,举办“知名创业家与青年面对面”大讲堂,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树立科学的自主创业观;二是依托学校创新创业学院与相关政府培训项目阵地,开展创业萌芽培训班、创业导航计划培训班、CYB、SYB与KAB创业培训班等各类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自主创业教育培训项目,提升广大学生自主创业知识技能;三是依托共青团组织管理的大学生创业园阵地,成立大学生创业导师团,采用“一对一”导师带徒模式,定期对有志创业的大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和辅导、跟踪与指导他们的自主创业项目;四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微信、微博等媒介阵地,整理国家、省市关于推动、扶持自主创业的政策文献、制度措施,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群体进行传播教育,广泛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秀典型与案例,宣扬创新精神、倡导创业理念,强化校园自主创业主旋律舆论与氛围[7]。

3发掘共青团资源优势,培育大学生自主创业投资体系

依托高校共青团联系面广泛、社会资源丰富的优势,与地方党政部门、社会各行各业沟通联系,共同培育大学生自主创业投资体系:一是依托现有省内各类高新科技园、经济开发区、大型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主动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姻,采取校政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的发展模式,建设大学生自主创业综合实践基地,使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践与地方政府、企业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二是争取地方政府部门支持,通过财政渠道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制定相应申请和发放流程,提供商业贷款贴息和项目无偿资助,免除大学生创办企业的工商注册费用,减免营业税、所得税,帮助大学生解决自主创业部分资金问题;三是依托自身社会影响力和校友资源,与校友或企业共建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会,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帮助大学生创业者获得更多的社会赞助、风险基金支持;四是对有市场前景、开拓能力的自主创业项目,努力争取政府、企业、优秀校友牵线搭桥、重点培育,引进国内外风险投资以及争取银行的支持,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广阔平台、提高存活率[8]。

4依托共青团活动载体,打造大学生自主创业文化环境体系

依托共青团丰富的载体职能与优势,强化校园自主创业文环境与文化氛围建设,打造大学生自主创业文化环境体系:一是成立创业者协会、科技创新协会等创新创业型社团组织,通过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文化沙龙与研讨会和分享会等活动,积极营造和活跃校园自主创业文化环境氛围;二是以科技竞赛为引导,组织开展全校性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金蝶杯”ERP企业沙盘竞赛、证券模拟投资大赛及营销策划大赛等各类科技创新文化竞赛,参加全国、全区“创青春”系列竞赛,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潜能;三是整合校内校外各方资源,加强与经济管理类院校学科专业的结合,重点打造以镜湖经济论坛、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对抗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一团一品”校园文化精品项目,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创业思维;四是依托学科专业优势,组建志愿服务队走进山区乡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实践服务队,赴全区各地开展“实岗挂职锻炼”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实践服务中获得真知、学会创造,强化学生自主创业综合实践能力[9]。

参考文献:

[1]龙妮娜.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优势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J].传承,2010,(33):126—127.

[2]李皖.大学生自主创业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李明敏.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体系构建[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Z2):108—110.

[4]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为什么低?手续繁琐困难重重[EB/OL].广播网,2014-06-17.

[5]李志永.日本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9,(6):45—46.

[6]郑洋.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的优势与路径研究[J].高教论坛,2015,(7):114—116.

[7]叶剑辉,王强,杨邦勇.“一体三元五翼”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模式构建[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4):10.

[8]陈微微,陈芳,王林祥.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2):18—22.

[9]汪超,徐波,胡钧泓,盛金锋.构建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及建议[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2):267—268.

(责任编辑:朱 岚)

猜你喜欢
共青团工作自主创业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高职高专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优劣势分析
新时代下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思路与改革意识研究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层团组织建设方法探究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