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成果运用

2017-01-13 20:14刘锦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4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成果

刘锦

摘要:基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无论经营模式还是经营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相对农村信用社的各种风险也日益增多,因此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对提高信用社管理水平,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农村信用社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阐述农村信用社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成果;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4.055

经济责任审计是信用社内部审计的一项基本审计业务,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农村信用社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等进行审计的全覆盖,以此为人事部门和纪检监督部门在考核使用干部时提供参考依据。建立有效的农村信用社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是增强信用社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促进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1农村信用社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和《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任务等,体现了依法治国、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基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以及当前金融市场的现状,建立与完善农村信用社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通过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可以为干部考核提供有效的依据。针对当前银行系统出现的各种腐败问题,只有建立针对管理者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才能在根本上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才能促进为组织部门在考核干部时提供有力的参考。其次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功能发挥,防控内部审计风险。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对于降低经营管理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环境下,信用社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剧,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最后完善农村信用社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能够提高内部审计在信用社中的开展。内部审计能够有效的预防腐败,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促进了信用社业务的管理水平,有效的健全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2农村信用社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实行的是“以离职审计为主,任中与离职相结合”的审计模式,强化了对信用社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首先是对干部的考核实施先审计后任用的原则,对管理人员实施每届进行履职审计的方式;其次对于审计授权的处理按照对审计领导的审计由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对拟以提拔的县级干部则有省级审计组织部门实施。对于审计人员的审计评价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取保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公正性与公平性。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成果的运用对于信用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当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成果运行的效果看,其还存在一些缺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2.1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不完善

信用社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业务的开展必须要建立在完善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上,只有这样才能为审计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但是当前的评价体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定不科学。无论是《审计法》还是《离职离岗审计方法》的规定都没有就具体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具体的细化标准,尤其是没有建立具有量化的评价指标,结果导致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存在评价结果不严谨的问题。二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定性指标针对性不强。针对当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存在很多雷同问题,没有建立具有差别化的审计指标,结果导致审计评价的结果不能如实的反映民意,导致不能对被审计人员做出客观的评价。

2.2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不清晰

农村信用社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水平,但是在实践中针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主体界定不清的问题:一是对问题缺乏总体的把握,例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查出的问题,往往将重点放在会计、信贷等层面,追究直接经办人的责任,而忽视了领导责任,结果引起信用社的不良发展。其次对于问题的定性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在处理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方面存在模糊性。例如针对某些问题没有划清属于主观意识还是客观意识,结果导致审计处理结果有失公平。最后信用社部门之间缺乏联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单独依靠审计部门是不能有效完成的,尤其是针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运用需要信用社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但是很多部门基于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正确认识,导致部门之间缺乏联动性。

2.3信用社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形式化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能够督促整改到位、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等,但是从目前审计的成效看,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成果运用上存在形式化的问题:首先信用社在对待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存在侥幸或者不重视的问题,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发现存在重大问题的,被审计人员不重视,结果导致审计成果被赋予形式化。例如审计人员将审计工作报告及时反馈给信用社管理人员,但是管理人员却没有将审计问题进行督促整改,结果导致审计工作处于被动。其次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后续跟踪审计。实践证明,很多单位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存在后续审计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缺乏后续跟踪,导致审计风险整改不到位。

3完善农村信用社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成果运用的对策

3.1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首先建立省联社统一管理的审计体系,省联社要基于工作需要统筹对审计工作的管理,制定具体的审计管理办法,建立审计工作机制,强化审计工作纪律等,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制定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基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信用社要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平衡计分法、条件限制法以及审计专业判断等方法,基于信用社审计工作的实际建立审计评价指标。另外,还要全面、客观地考虑系统性、空间性特征,以便于依据时间、空间发展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实现科学的动态评价。

3.2创新审计技术手段,重视风险分析和目标评价方法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发展,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型业务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大审计软件的开发力度,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规范审计活动,审计技术从以经验型为主向技术型为主转变,使审计活动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同时,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推广和完善审计抽样、内部控制测评、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分析评估被审单位财务报表可能出现风险的领域,设计控制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在审计中积极运用这些技术,将会大大地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和质量,为准确进行审计评价打好基础。

3.3加快审计信息系统建设

农村信用社要尽快建立金融法规制度查询系统,开发使用审计程序软件,建立自己的审计数据库,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对被审计人员所在单位的财务、非财务信息数据进行系统地分析统计,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广度、深度,提高审计质量。另外信用社也要积极通过开发审计信息系统,规范审计业务的流程。例如农村信用社针对审计工作的需要开发的各个审计平台能够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3.4注重审计成果运用,扩大审计工作成效

基于审计成果运用的重要意义,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审计报告、通报流程。审计部门要明确具体的审计工作流程,将各项工作具体化、规范化,以此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信用社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要积极引入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其次定期召开审计问题联席会。信用社要按照审计工作流程定期将审计工作情况进行梳理、汇总,组织领导班子参加审计问题的联席会,对于重大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并且提出改进的意见,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化。最后促进审计问题的有效整改,并且加大追责力度。将问题整改到位是提升审计成果运用的关键,因此审计部门要督促问题的整改,具体要通过完善问题整改机制、建立持续跟踪督导整改问题以及关注问题根源等方式进行。

实践表明通过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体系,强化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创新审计工作技术手段以及强化对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大大强化了责任追究的力度,提高了信用社各个部门之前的凝聚力、提升了信用社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实现了审计结果效益的最大化。参考文献

[1]鲜瑞红.浅谈农村信用社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成果运用[J].中国集团经济,2013,(11).

[2]蔡春,陈晓媛.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之研究[J].审计研究,2007,(01).

[3]胡铁宁,张光军,聂庆石.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探索[J].中国内部审计,2014,(07).

作者简介:顾蕾(1972-),女,上海人,本科学历,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成果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