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与替代:对外投资与本地就业关系研究

2017-01-13 20:47陈志芳芦洋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固定效应模型对外投资

陈志芳+芦洋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资本积累不断增加,对外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其对本国就业的影响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利用2004-2014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及动态面板一阶段GMM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视角来看,对外投资会减少当期就业,但对未来的就业有拉动作用;从区域视角来看,东部地区对外投资对就业有积极影响,但应控制规模;中、西部地区对外投资会显著抑制当期就业,对未来就业拉动不明显。因此,东部地区应当加大研发投资,设立监控系统控制投资;中西部地区应加大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同时还应进行产业承接,创造就业。

关键词:对外投资;本地就业;固定效应模型;动态面板

中图分类号:F06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6)06-0069-09

Abstract:With the growth of economic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foreign investment becomes a new normal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ts influence on domestic employment draws more academic attention and thus becomes a hotpot. On the basis of 30 provinces panel data from 2004 to 2014, this thesis uses fixed effect model and one-step GMM estima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investment and domestic employment. Nation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eign investments would reduce the current employment; however, it will promote employment in the future. In eastern regions, foreign investments will promote employment, but the scale should be controlled. For middle and western regions, the employment substitution effect is stronger than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As a consequence, eastern regions should invest more capital in innovation and build a supervising system. For middle and western regions, more new technologies should be brought in; and industry regional transference and absorption should be made to increase employment.

Keywords:foreign investment; domestic employment; fixed effect model; dynamic panel

自改革开放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经过三十多年的“引进来”政策后,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向全世界输出各种商品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不过,对一个国家影响力的评判不是这个国家向外输出了多少商品,而是对外输出的资本数量,并且通过这些资本如何影响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和规则。近几年来,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不断加大对外投资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我国2014年非金融类对外投资额达到1029亿美元左右,与资本流入额基本持平,即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资本输出国根据商务部网站显示,中国2014年实际使用外资1196亿美元,非金融类直接对外投资1029亿美元,在不包括利润再投资与第三地投资,二者仅差167亿美元。

。伴随着资本外出,一些学者发出了“资本外流会减少国内投资进而使国内就业形势更加恶化”的担心。究竟对外投资与就业是如何相互影响,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与讨论。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开展深化,我国各地区对外开放的脚步日益加快,“走出去”将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发展目标。伴随着向外走战略,其对外投资也是逐年增加。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发展情况不一,经济实力有强有弱。对外投资对不同地区的就业影响的程度、差异也被学术界逐渐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为我国或区域对外投资提出合理建议。

一、对外投资与本地就业关系研究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发达国家作为最早出现这种现象的主体,成为学者们的主要研究对象,其中产生了许多理论成果。Mundell在对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后指出,当国家严格控制劳动力跨国流动,将会刺激国际贸易发展;若是提高贸易壁垒,会诱使劳动力流入或流出,故国际贸易与劳动力流动存在替代关系[1]。Jasay在研究了对外投资与就业的关系时发现,在国内资本一定的情况下,对外投资会“挤出”对内投资与消费,进而抑制了国内就业[2]。Ruttenberg则利用实证的方法对美国1960-1965年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增加1单位的对外投资会让母国损失0.365单位出口,进而引起0.7单位就业流失[3]。Frank在分析了1970-1975美国相关数据发现,直接投资使母国160377人失业[4]。而在1977-1986年间,Glickman测算的这一数据达到了惊人的2740000人[5]。Stevenson在对瑞典1965-1990年间企业对外投资数据理论分析后得出,母公司在投资国设立的子公司代替了母公司对投资国的出口,导致母国相关产业生产萎缩进而就业减少[6]。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提出了相反的观点。Hakins指出,企业对外投资目的在于控制资源与进入当地市场,而在建立国外子公司的同时也必然增加了对母国资本要素的需求,进而刺激了母国的就业[7]。Slaughter在分析了美国1977-1989年国际公司及其子公司后发现,对外投资未减少国内就业机会[8]。Bayoumi and Lipworth把日本1982-1995年间的对外投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后得出对外投资没有替代国内就业[9]。中国台湾学者Chen等证明出因台湾对其他国家地区投资创造出的管理及技术岗位超过了1993-2000年技术管理岗之和[10]。

部分学者认为对外投资对就业影响的效应呈不确定性变化。Kravis的研究成果显示,母公司规模扩张可拉动国内就业,子公司会减少国内就业[11]。Hamil认为公司的战略影响着国内就业情况,对母子公司的不同政策会对国内就业产生不同结果[12]。Lipsey在对瑞典,日本,美国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在海外子公司不断扩张的同时,日本瑞典的母公司不断增加了对子公司的辅助岗位,就业水平上升;美国不断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以致国内就业水平下降[13]。Wanger则认为国内就业水平取决于投资经济体的经济水平[14]。Masso and Varblane对爱沙尼亚1995-2002年数据分析后得出,发展中国家在对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时获取了需要的技术资源,减少了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但为底层工作人员增加了就业岗位[15]。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在近几年的研究中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刘红忠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对外投资推动了国内就业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调整国内的就业结构[16]。寻舸的结论与刘红忠类似,对外投资对国内就业结构有积极影响[17]。杨建清则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证明了对外投资可以促进就业[18]。马春媛利用实证分析,证明了对外投资对国内就业存在着微弱的替代作用[19]。罗良文从对外投资与三大产业就业关系入手,发现对外投资对二三产业,尤其第三产业就业拉动明显[20]。冯志坚通过理论与经验分析,认为在目前中国经济状况下,适度对外投资可以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21]。张海波利用东亚五个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体为样本,利用1985-2008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在韩国,菲律宾,泰国对外投资对就业产生的替代效应;对香港,新加坡有微弱的补充效应[22]。姜亚鹏在对于我国各省市研究后指出,除一线城市对外投资与就业呈微弱负相关外,其余呈正向变动[23]。

在总结后我们发现,对外投资就业关系理论通过发达国家产生,在对发展中国家研究后不断丰富完善。实证分析主要欧美发达国家为主,亚洲也主要是日、韩、新加坡、台湾等,而且未能形成一致的结论。虽然国外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但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相关理论只能借鉴。国内研究由于起步较晚,时间较短也相对薄弱。由于我国从2004年才开始公布对外投资报告,各省市的数据时间跨度较短,仅就单个省市分析准确性不足。另外,分析的重点主要也集中在国家宏观层面上投资整体与整体就业关系分析,对区域考察不足,并且经济政策多有滞后效应,很多忽视了因素的动态影响效应,很可能造成结果的不准确。本文考虑了以上因素,希望丰富相关研究。

二、对外投资情况分析

(一)对外投资流量存量分析

截至2014年底,我国对外投资净额(流量)为1231.2亿美元,相比去年增加了14.2%,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到了8826.4亿美元。其中,1.85万家投资主体共在186个国家设企业2.97万家,企业总资产接近3.1万亿美元。以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布的《2015年世界投资报告》发布的数据为基数测算,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球当年流量存量的9.1%与3.4%。其近10年流量存量如图1所示:

根据相关统计分析,2014年对外投资流量有如下特点:其一,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我国对外投资依旧保持强势增长态势,较上年增加14.2%,实现连续12年的增长;兼并收购达到的直接对外投资金额为337.9亿美元,达到对外投资总额的31.3%;投资途径逐渐转向股权与收益再投资,债务工具逐渐下降;四大行业流量过百亿,分别为租赁和商品服务业(368.3亿美元)、批发和零售业(182.9亿美元)、采矿业(165.5亿美元)、金融业(159.2亿美元);资金从转型经济体中流出,主要流向发达国家,欧盟、美国、澳大利亚达到新高,其余各地区也都有所增长;地方投资中,广东、北京、上海位居前三。其二,从投资存量上看,也体现出如下特点:虽然投资存量数较上年上升两位,其规模仍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投资近八成集中在发展中经济体内;投资领域涵盖了所有国民经济类别,但与投资流量类似,租赁和商品服务业、采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占投资存量总额的77.8%;国有企业比重保持一半以上比重的同时,非国有经济投资逐年增加,达到46.4%。地方非金融企业占全国非金融存量31.6%[24]。

(二)行业分布情况

从我国境外投资分布来看,我国投资主要流向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次之。从各行业来看,房地产业增幅达到67.1%,租赁商务服务达到了36.1%的高速增长,批发零售业增长了24.8%,交通运输邮政业增长26.3%,采矿业同比下降33.3%,建筑业同比下滑22%。截至2014年,流量总计达到1231.2亿美元,存量为8826.4亿美元。具体分布如图2所示。其中,租赁商务服务、采矿、金融、批发零售,分居流量存量的前五位。

与之对应,境内投资主体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为65.6%,其次为第二产业,达到了31.1%。其中,批发与零售业占境内投资者40.9%,制造业为28.6%,分布在电子设备制造业、服装及装饰业、纺织业、专用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制造、金属制造、化工品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医药制造、汽车制造;另外,租赁商品服务也占总比例的6.2%,住宿餐饮为2.4%,农业占到了3.3%,建筑业为3.1%,采矿业达到了2.5%[24]。

(三)区域分布情况

2014年,地方投资非金融类对外投资流量达到547.26亿美元,同比增长50.3%。其中,东部447.8亿美元,中部为34.27亿美元,西部地区为65.19亿美元。广东、山东、北京、江苏等10个省市共计432.8亿元,共占总量的79.1%。从存量上看,东部地区为1922.4亿美元,占总数的81.6%,西部地区249.2亿美元,占总数的10.6%,中部地区为182.8亿美元,占比为7.8%。从个别省市视角来看,广东、北京、上海、山东等东部省市对外投资力度较大,具体如图3所示[24]:

综合来看,我国对外投资发展较为迅速,数量不断上升。在行业上,由原来的第二产业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地区上看,东部地区在投资数量上领跑,中西部地区投资前景较为广阔。

三、理论分析及假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发展为全球的制造业大国,同时经济发展有极强的不平衡性。从全国来看,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GNP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邓宁的投资发展理论,对外投资在发展过程中被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均GNP小于400美元,在此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该国仅有少量资金流入而无流出。第二阶段,人均GNP在400至2000美元时,经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吸引国外投资进一步流入,流出有所增加但仍较低,仍处于资本净流入国。第三阶段,人均GNP在2000-5000美元,资本流入速度放缓,资本流出速度增加,虽仍为资本流入国但二者逐渐接近。第四阶段,人均GNP达到5000美元,资本流出速度逐渐超过资本流入速度,对外投资净额不断扩大。随后,邓宁补充了第五阶段,即对外投资绝对值就上阶段减少但大于0[25]。由于该理论提出时间较早,同时各国的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不断加剧,该结论也落后于时代发展。2006年,联合国贸发会议就五个阶段的标准重新更新,新标准从第一至第五阶段分别为:小于2500美元;2500-10000美元;10000-25000美元;25000-36000美元;大于36000美元。根据统计年鉴,2015年中国人均GDP为8016美元,比照联合国贸发会议标准,仅处于资本大量流入的第二阶段。而商务部网站显示,我国已在2014年成为资本输出国。该情况意味着我国的对外投资已经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资本流出使投资机会减少,进而会减少当期就业的增加。对外投资通过贸易、国内投资、技术进步、产业调整等影响就业。对外投出资本后,初期阶段增加了对母国材料、设备等产品的需求,促进了母国的出口,增加了母国的就业机会、优化了投资结构,使得其他行业扩张创造就业;引进的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了生产规模,也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

基于此提出假设H1:对全国来说,对外投资会减少当期就业人数,但对未来就业有积极影响。

对外投资行业投出资本后,其国内资本随之调整,进而影响就业。当投资规模较小,对外投资行业尚不需资本转移,其他行业从而无法进行资本扩张,所以会减少就业;当对外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对外投资行业将其土地等资源转让给其余行业,此时其他行业因扩张而带来的就业增加多于资本流出的就业减少,故刺激了就业;当对外投资规模不断增加,其他行业带来的就业增加也无法弥补因资本减少引起的就业流失,所以就业会再次减少[26]。针对东、中西部,东部地区为我国的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本积累较为雄厚,对外投资规模占到了总投资数的近80%,规模较大。在对外投资规模达到一定规模时,对外投资行业会将土地及各类资源出让给其他行业用于进一步扩张,从而拉动就业。中西部对外投资规模较小,对外投资行业还未转移其各类资源于其他行业,故会减少就业。如果对外投资一直增加,使得资本过度流出,其他行业扩张引起的就业增加也无法弥补对外投资行业因资本流出所引起的就业减少。

基于此提出假设H2:对东部地区就业有拉动作用,但会减少中西部就业,对外投资过度会对就业产生消极影响。

四、研究模型及变量说明

(一)研究模型推导

在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假定下,一国产出取决于国家投入劳动与资本的最小值。在此前提条件假设下,资本投入量无法影响劳动的需求。劳动的需求量仅取决于产出水平与工资;同时,将国内外看作在同一控制中心下的联合生产单位,以达到成本最小化目的。从产出水平来看,国内产出可由GDP来表示,国外产出由OFDI来表示。结合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假定,将计量模型设定为如下形式:

由于与依旧相关,选取yit-2作为△yit-1的工具变量进行回归,进而克服了滞后项与干扰项的相关问题[27]。在此基础上,Arellano 和 Bond结合L.Hansen的广义矩估计方法,提出了差分矩估计,其核心思想在干扰项不存在自相关的假设条件下,选取更高阶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提升了估计效率,但是水平滞后项与差分方程中内生变量相关性较低,会产生弱工具变量[28]。为了克服弱工具变量问题,Blundell和Bond提出了系统矩估计,他们引入差分变量的滞后项作为水平变量的工具变量,进一步增加可用的工具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弱工具变量的问题。因此,本文采用系统矩估计进行检验[29]。

系统GMM成立前提是扰动项不存在自相关,为此要进行相关检验。虽然扰动项的一阶差分存在自相关,但是其二阶或更高阶不会存在自相关。因此,只要检验扰动项差分不存在二阶自相关便可证明扰动项不存在自相关;同时,需通过sargan检验来证明工具变量的合理性。系统GMM分为一阶段估计与两阶段估计,两阶段估计利用了一阶段估计的残差,构造方差协方差矩阵,进行二次估计。但估计存在向下偏误,故采用一阶段进行估计,估计命令采用xtdpdsys命令,因为就业滞后一期与干扰项相关,故设定为内生变量,其余变量设定为弱外生变量,数据由stata11.2处理。

(二)变量选取及说明

本文选取了中国30个省市的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Y为各省就业人数,取自各省统计年鉴,GDP为各省的年生产总值,取自各省统计年鉴。Wage表示各省的平均工资,同时,为剔除价格波动的影响,将数据按照2004年价格利用GDP指数进行平减。OFDI为各省对外投资存量,取自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为了保持数据的可比性,将当年数据乘以当年平均汇率转化成人民币。在研究中,将30个省市分别就整体、东部、中西部分别回归。表1列示了主要变量的基本信息。

从表1中看出,中国现阶段对外投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对就业产生的影响值得进一步分析。

五、数据结果分析

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及动态面板模型对式(2)[BF]、([BFQ]3)进行估计,得到结果如表2、表3所示:

表2显示,固定效应方程R2均在0.5以上,说明方程拟合度较好。表3中AR(2)不显著,表示干扰项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sargan检定则说明方程的工具变量使用合理。综合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就业的滞后项系数显著为正,可以看出本期的就业受到上期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延续性。除东部地区加入滞后项的GDP系数不显著外,其余各结果GDP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经济发展依然是推动就业重要动力;工资Wage的系数有所不一,在没有滞后项的回归结果中为正,且全国及东部地区显著,这与我国近几年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相符。工资的上升刺激了劳动者放弃闲暇来进行工作。而中西部地区系数为负,因其经济发展原因,增加工资会增加企业负担,减少就业。在加入了滞后期的回归结果中,工资系数均不显著。主要加入上期就业情况后,包含了上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在工资具有粘性,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会引起劳动力的显著增加或减少。

在对不同地区,不同的估计方法下,对外投资系数也呈现出不同的结果。从全国来看,在静态面板估计结果下,全国系数lnDFDIit为负,在加入了滞后项的动态面板数据下,lnDFDIit系数显著为负,lnDFDIit系数为正且显著。综合看来,对外投资对当期就业产生了替代作用,而对未来就业有一定拉动作用,这与假设H1基本一致。lnDFDI2it在静态面板下显著为正,在动态面板估计下为正,但不显著。这说明对于全国来说,可以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

对于东部地区,在静态面板下,东部地区lnDFDIit为正但不显著,在动态面板估计下,当期与滞后一期均显著为正。这说明东部地区对外投资拉动了就业。从前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对外投资较为庞大,共占总体投资的81.6%。在对外投资规模达到一定规模时,对外投资行业会将土地及各类资源出让给其他行业用于进一步扩张,从而拉动就业。但是,lnDFDI2it系数为负且在10%条件下显著,说明东部地区对外投资有过度的趋势,应引起关注。对中西部地区,静态、动态当期对外投资系数显著为负。因为中西部投资规模整体较小,对外投资行业尚未将土地等资源转移给其他行业,其他行业无法扩大生产进而无法刺激就业,进而滞后一期系数为正但不显著。从lnDFDI2it系数在5%下显著为正,可以看出,中西部对外投资规模有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可以拉动就业不断增加。以上结论也证实了假设H2成立。

六、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资本流动越来越明显,对外投资将成为未来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从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国家层面出发,当期对外投资会对就业产生抑制作用,但其滞后期会促进本期的就业。从东-中西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对外投资可以拉动就业增长;东部对外投资规模已有过量趋势,应适当控制。中西部地区,当期的对外投资对就业有微弱拉动作用,但对滞后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规模上看,中西部地区投资规模较小,可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

(二)对策建议

针对东部省份,提出如下建议:

1.投入资本,加大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东部发达地区省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驱,承接了以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对外贸易中积累了大量资本。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东部地区土地、人力成本不断上涨,而处在价值链低端的制造业利润也在不断缩水,对落后地区外投资减少成本则成了企业的无奈之举。从经济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高额利润的产生无不来自于研发、设计等价值链高端。因此,企业应该加大投入资本进行研发制造,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在利润上升时企业扩大再生产,便可促进就业。

2.建立动态监控系统,防止产业空心化。根据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劳动力的需求与资本投入密切相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本投入可以用劳动力替代,但是当资本大幅度削减后,劳动力对其的替代作用会越来越弱,最后反过来会抑制就业的增长。近代日本、美国等制造业强国,通过大量对外投资,外包转移其产业至发展中国家,导致国内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失业率上升。东部省份政府应设立对外投资动态监控系统,引导企业合理对外投资,将规模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严防出现过度投资导致的失业潮。

针对中西部省份,提出以下建议:

1.增加对外投资,通过先进技术创造就业机会。与东部省份情况不同,中西部尤其西部地区经发展较为落后,劳动生产率整体较低。这也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在此情况下,中西部地区应该加大对外投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生产水平及劳动生产率,企业可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创造就业就会。

2.做好产业承接,创造就业机会。由于经济发展原因,中西部地区尤其西部目前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整体较低,此类情况较为契合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结合贵州引进富士康为例,中西部地区应该与东部地区做好产业承接,当地政府应当鼓励企业投资进行生产性资本的投资,对于发展前景较好,盈利较为客观的企业,适当给予税收、土地价格上的优惠,这样可以提升当地就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MUNDELL R A.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7(47): 321-325.

[2]JASAY. The Social Choice between Home and Oversea Investment. Economic Journal [J].1960: 37.

[3] RUTTENBERG W B EFFECTS of U K.Direct investment overseas [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8:408.

[4]HAWKINS.Job Displacement and Mnltinational Firm: A Methodological Review[M].Washington: Center of Multinational Studies,1972:26-30.

[5]GLICKMAN N.WOODWARD. The new competitors: How foreign investor are changing the US Economy[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9:68.

[6]SEVENSSON R.Effects of overseas Production on Home Country exports: Evidence Based on Swedish multi-nationals[M]. Westpot CT:Quorum Books, 1996:132:2.

[7]HAWKINS.Job Displacement and Mnltinational Firm: A Methodological Review[M].Washington: Center of Multinational Studies,1972:15-20.

[8]SLAUGHTE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Outsourcing and American Wage Diversion [R]. NBER Working Paper,1995.

[9]BAYOUMI,LIPWORTH. Japa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Regional Trade[R].IMF Working Paper,1997.

[10]TAIN-JY CHENA AND YING-HUA KUB,the effe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firm growth: the case of twains manufacture[J].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2000(12):153-172.

[11]KRAVIS.The Effect of Multinational FirmsForeign their Domestic Employment[R].NBER Working Paper,1988.

[12]HAMILL J.Employment Effect of Changing Multinational Strategies in Europe[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1992(10):55-58.

[13]BLOMSTROM, LIPSEY.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mployment:Home Country Exper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C].NBER Working Paper, 1997.

[14]WANGER.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mployment in the Industrial countries[C]. IS working paper, 2008:34.

[15]MASSO.The Effect of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Home- Country Employment in a Low-Cost Transition[J].Economy Eastern European Economics,2008:33.

[16] 刘红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与国际比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7] 寻舸.促进国内就业的新途径:扩大对外直接投资[J].财经研究,2002(2):29-33.

[18] 杨建清.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4(35):61-62.

[19] 马春媛.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兼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果与对策[D].沈阳:辽宁大学,2004:42-43.

[20] 罗良文.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就业效应分析[J].东岳论丛,2004(6):17-19.

[21] 冯志坚,蔡兴.扩大对外投资、促进国内就业[J].商业研究,2006(9):179-183.

[22] 张海波.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以东亚新兴经济体为例[J] .工程技术经济,2010(199):36-41.

[23] 姜亚鹏,王飞.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母国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管理研究,2012 (7): 43-53.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5]DUNNING J H.explaining the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position of countries: towards a dynamic and developmental approach[J].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1981(6):289-336.

[26] 余官胜,王玮怡. 对外投资与母国国内就业: 理论与中国的实证研究[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14-16.

[27]ANDERSON T,C HSIAO.Estimation of Dynamic Models with Error Component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ication,1981(76):598-606.

[28]ARELLANO M,S BOND.Some Tests of Specification for Panel Data:Monte Carlo evidence and an Application to Employment Equation[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1(58):277-298.

[29]BLUDELL R, S BOND.Initial Condition and Moment Restrictions in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8(96):116-131.

猜你喜欢
固定效应模型对外投资
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地区环境公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当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探究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探究
迈过海外风险
企业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