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利水法在肾性水肿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2017-01-14 09:23许勇镇阮诗玮
中医药通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阴液水法肾性

● 许勇镇 阮诗玮

滋阴利水法在肾性水肿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 许勇镇1阮诗玮2▲

滋阴利水法在肾性水肿治疗中的运用,主要针对阴虚型水肿。阴虚型水肿分为两端,其一为阴虚特质者,其二为病情进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阴液损伤。在现行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多将水肿病机归结为肺、脾、肾及三焦气化不利,并未提及阴虚致水肿一说,更无阴虚水肿这一证型。然阴虚水肿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今笔者试通过探讨滋阴利水法在肾性水肿治疗中的运用机制,结合病情演变,提出方药的具体运用,通过临床观察,分析滋阴利水法在临床上的使用注意,以期为肾性水肿提供进一步的治疗思路。

滋阴利水法 阴虚 肾性水肿 中医治疗

水肿的发病,自古以来多有记载,但大抵以邪实或阳虚为主。如张介宾所言,“阳旺则气化,而水即为精,阳衰则气不化,而精即为水,水不能化,因气之虚,岂非阴中无阳乎?此水肿之病,所以多阳虚也。”然水肿并非只阳虚一端也,临床上诸多顽固性水肿虽经温阳利水或驱邪逐水治疗后,仍收效甚微。今就滋阴利水法在阴虚型肾性水肿治疗中的运用进行深入探讨,如有不当之处,望予指正。

1 机理探讨

滋阴利水法在肾性水肿治疗中的运用,主要针对阴虚型水肿。我们把阴虚型水肿分为两端,其一为阴虚特质者,其二为病情进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阴液损伤。

1.1 阴虚特质者 阴虚体质的形成,大抵有如下几种:父母精弱,先天不足者;或后天劳碌体虚,气血馁弱者;或嗜食辛辣炙煿,损伤脾胃,燥热伤阴者;或性急易怒,郁火久耗肝阴者;或不知持满,纵欲酒色,徒竭其精者;或产后、外伤出血过多、久病疮疡、所处地理气候环境炎热[1]等,皆可导致阴虚体质的形成。而阴虚体质者,其阴损轻重有营血和肾精之异。

1.1.1 素体营血亏虚 大凡失血、耗血、久病之人,脾胃日衰,而化源不足,营血亏虚。营血属阴,《内经》云:阴虚则内热。诸内热深伏,则继而煎熬血液,血液者,以脉为腑,行于脉中,倘经浓炼则质稠而流动迟缓,久则血脉行迟而留瘀。此意即《医林改错》所言:“血受热则煎熬成块。”仲景明言:“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指出了无论生血之源乏竭,还是久病伤血、耗血,都会使行于脉中之血不足或干涩,血少则行之不畅 ,血行不畅即是瘀。血瘀使脏腑组织失于濡润,水气乘虚侵之,则为胀为肿[2]。

1.1.2 素体肾精不足 肾精不足,可见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肾者,主藏精也。精化为气,气分阴阳,为一身之所主。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其司职与否有赖肾气的蒸腾。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亦在于元气之推运。今肾精不足则气化不能,而开关不利,水道不通,则发为水肿。而肾阴不足者,因失于荣润,膀胱机关不利,开阖失司,亦可导致水肿的发生。此恰如《症因脉治》所云: “若阴精素亏,色欲太过,肝肾之阴不足,虚火灼金,小水亦不利。”

1.2 病情进展中兼见的阴液损伤

阴液,有津液、营血、阴精之分,实不可混淆。水肿病情演变过程中,除外体质因素,感邪不一、病机转化、药物之过、失治误治等因素皆可导致阴液损伤,而阴液的受损将进一步影响病情的转归。

1.2.1 津液耗伤 肾性水肿多继发于热病,诸如流行性出血热、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等。此类疾病以热邪为主,或有邪热外犯太阳之卫表,正气不固,而内陷少阴,发为水肿;或有伏邪为病,邪热深居,内伏肾络,耗气伤阴,经外邪引触,发为水肿。故其病多伴见热盛津伤证候。而病水肿者,水湿内停,肺气不利,津液不化,亦可致津液失于濡养、滋润五脏。

1.2.2 营血亏弱 脾胃者,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也,散精而化生气血。病水者,则水湿内著,久伤脾胃,中气孱弱,运化不能,则气血不生。恰如《医门法律》所言:“水在脾之部,则阴竭于内,而谷精不布”,此其一也;其二,《脾胃论》[3]明言:“脾胃既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其生发之气,营血大亏,营气伏于地中,阴火炽盛,日渐煎熬,血气亏少”,可见脾胃既虚,则元气不充,阴火四起,亦可煎熬血液,使营血愈涸;其三,水肿者,水湿留于脉中,气化不利,脉道血行迟缓,留而为瘀,瘀血久留则新血不生,亦可导致营血亏弱;其四,肾性水肿的病人,多兼见高凝状态,而时医多从血瘀论治,故不乏有滥用活血化瘀药者,终致耗气伤血,气虚血弱,此亦是营血屡遭克伐之故。

1.2.3 肾精馁弱 肾性水肿者,多伴有蛋白、血液等精微物质从溺孔而出,精微者,亦属阴液。倘大量精微物质不固而漏出不止,亦加重阴虚的发展。所谓“阴虚则无气”,气化不行,而水肿反见日益笃重。此与西医低蛋白血症所致水肿有一定相似处。古语云:“久病及肾也。”邪气久居不去,则元气亦日受戕伐。水肿日久者,一者水湿不行,二者久病邪伏肾络,水瘀互结,均可耗伤肾气。而肾性水肿者,多有久服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辛热苦燥之品,故极易耗伤肾精阴血,加重阴虚症状。且又有恣意孟浪者,久用重用利尿之品,亦可耗伤肾中精气。可见临床上治疗阴虚水肿,针对阴虚特质者,或病情进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阴液损伤,当兼顾养津液,益营血,填阴精。正如唐宗海《血证论》所言: “水阴不滋 ,水邪也不能去”,水湿内盛可致气化失职,蕴热化毒,皆可使阴液亏损,而阴虚精馁,气化不行,肾关不利,又加重小便不利,令水肿难消。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故而临床当重视滋阴利水之法,将滋阴与利水同用,使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助湿,如此自可相得益彰。

2 临床运用

对于阴虚水肿,应辨清水湿与阴伤的严重偏颇,而决定治疗偏于养阴或者重在利水。

对于阴虚,一辨津液耗伤。津液者,滋养濡润也。《灵枢·决气》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又《灵枢·五癃津液别》言及:“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留而不行者,为液。”可见津液输布周身,清轻上供于口,流动不息。在肾病演变过程中,因阳虚湿胜,化生与输布障碍;或几经吐下利水,或热病耗气伤津,必致津液耗伤。此时于利尿之品中,可适当佐入石斛、芦根、葛根生津止渴。二辨营血亏虚。脾主升清,藏营舍意,化生气血。《灵枢·营卫生会》明言:“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又“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若久病,脾胃虚衰,清阳不升,气血化生无源,或长期水谷摄入不足,屡受攻伐,致使营血亏弱。此时当用补血养营之品,常用当归、黄芪、白芍之类。三辨肾虚阴精馁弱。肾主五液,《素问》言及:“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又“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病者或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肾病日久,终致肾精虚损者,当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鹿角胶、阿胶、淡菜之属,填补肾精,滋阴和阳。

病水湿者,首先辨病位,恰如仲师所云:“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其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其次再辨清寒热,寒湿水肿,多伴有形寒畏冷,小便清长,皮肤干燥,舌淡少苔,治当温化寒湿;湿热水肿,多表现水肿皮肤光亮,小便黄,口干欲饮,舌苔腻而花剥,治当以清利。然而因病阴虚水肿者,阴液已伤,故不宜攻下逐水,治宜淡渗利水。合而言之,滋阴利水法,当审阴伤之分及湿胜之寒热,权衡用之。

临证时,又当视具体病位而判处方药。心肺阴虚者,可选用生脉散加减;脾胃阴虚,可用益胃汤或沙参麦冬汤加减;肝阴亏虚者,选用一贯煎化裁;肾阴亏虚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化裁,至肾病后期,阴精亏耗者,亦可选用左归丸,适当佐入滋阴填精之品。张镜人教授[4]认为肾阴不足则相火妄动,肺因热灼,治节不行,水受热激而泛滥,表现为水肿者,方用猪苓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著名医家程门雪在其著作《金匮篇解》[5]中提出阴虚水肿的治疗,认为“肾阴暗耗者,大都由于病后阴伤,不复所改,津不化气,气不化水,积不满溢,亦由下肿而起,既肿而喘,肿势日轻夜重,小溲短赤,懊恼不安,舌光红或光绛,脉细数,燥渴欲饮,宜六味丸、知柏八味丸……其或久病胃薄,不胜重药者,可投沙参、石斛、白术、山药、茯苓、炙草等清滋之品;他若千金鲤鱼汤,草方蛤士蟆亦一妙法,二者均属甘淡养阴而不滋腻,利水而不伤阴,所以补成方之不及也”“阴阳并损者,或属肺燥肾寒;或属脾寒肾燥,观其偏损而斟酌轻重”,其中肺燥肾寒方用栝楼瞿麦丸,脾寒肾燥选古方交加散。总之,对于阴虚水肿,终究要斟酌阴伤、水湿之轻重,合理选用治法,辨证用药。

3 注意事项

运用滋阴利水法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若水湿内盛或脾胃虚弱者,选入养阴之品不宜过于滋腻,药量不宜过大,以免助长内湿,有碍脾胃运化,使湿气更甚;运用温阳利水之品,应注意防止温燥伤阴,须时时照顾津液,正所谓,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素问·五常政大论》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因阴液已伤,利小便应避免使用峻下攻逐之品,利水当中病即止,不可过用,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②对于阴虚水肿,运用滋阴利水法,又当审其有无兼证及它邪。《时病论》明言:“本证兼证,讵可以不辨哉”,故临证时,若兼见瘀血伏于肾络者,宜祛瘀通络;或浊邪上泛,又须降浊解毒;兼见气虚者,当益气养阴;阴损及阳者,又当滋阴和阳。③临证须辨清气虚津液失于输布或阳虚津液不化与阴虚失于濡润之别,以免误诊。阳虚者,口干欲饮而少或不欲饮,当伴形寒肢冷、面色晄白、小便清长、大便滑泻、舌淡苔白润,脉微沉;气虚者,表现为口干不欲饮,伴身困乏力、精神倦怠、食少脘痞、大便溏、舌淡苔白润,脉缓弱;而阴虚者,其口干欲饮,伴面赤、心烦、皮肤干燥、小便多短黄、大便可实或不实、舌苔有剥脱、脉象细数,临证可资鉴别。阳虚或气虚未见津液受损者,不可一见口干,即予养阴之品,以免见阳攻阴,复虚其里。④阴虚型肾性水肿者,应注意守方治疗。肾性水肿属急性者,由热毒内陷伴有阴津损伤,治当兼顾养阴生津。急性水肿,起病快,消退亦迅速,但尤须注意疾病后期的调护,正所谓“炉烟虽息,灰中有火”。倘余热未清,仍有可能复燃,并暗耗津液,故治当益气生津,清其余热。而久病伤阴或阴虚体质者,须时时兼顾养阴,待阴液回复。而滋阴利水之法,又不可一味使用,当根据病情变化,灵活变通,如此方得要领。

4 总结

临证治疗肾性水肿,万不可拘泥于教材,否则难免有削足适履之患,以药杀人之虞。总要于细微之处辨清病机。不可将水肿单纯归为阳气虚损一端。而使用滋阴利水法时,又不可不顾病情变化,一味投用滋阴之品,总要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始终遵循“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

[1]张苏颖.“血不利则为水”的机制及临床意义[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2):93-96.

[2]杨金苹,田代华.丹溪学说中的阴虚体质思想[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2,16(3):27-30.

[3]李东垣.脾胃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5.

[4]魏连波,叶任高,曾其毅.近现代名中医肾病精华[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75.

[5]程门雪.金匮篇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65-166.

中医典故

陆游与石菖蒲

公元1144年,20岁的南宋大诗人陆游与舅舅的女儿唐琬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甚笃。没想几个月后,唐琬却患了尿频症,一昼夜排尿20多次,整个人被折磨得形消神脱,痛苦异常。陆游十分着急,遍寻医生诊治,却总不见效。一天,已成名医的好友郑樵来访,诊察病情后,开了张处方,将石菖蒲、黄连各等份,研为细末,每天早晚各以黄酒冲服6克。唐婉服了没几天,病竟豁然痊愈。陆游十分感谢郑樵,也对石菖蒲赞誉有加,挥毫写下脍炙人口的《菖蒲》诗:“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直。……根盘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

福建省中医药科研项目计划(No.wzsb201312)

1.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350108);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350004)

▲通讯作者 阮诗玮,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肾病科。E-mail:1476068677@qq.com

猜你喜欢
阴液水法肾性
建立四川地区随机尿(尿钾/尿肌酐)/血钾比值的参考区间及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苦味食物未必都养心
血液透析仪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老年维持性透析合并肾性骨病的疗效观察
谈养阴生津在温病学中的应用
尿糖不正常而血糖正常是怎么回事
匠心独运,“水”韵飞扬
量水而行
浅析建立健全中国水权流转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氨氯地平/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52例疗效观察
《温病条辨》滋养肾阴十法及其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