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散临床应用举隅※

2017-01-14 09:23周阳阳王兴臣
中医药通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僵蚕蝉蜕姜黄

● 周阳阳 薛 宵 王兴臣

升降散临床应用举隅※

● 周阳阳1薛 宵2王兴臣3▲

升降散方由白僵蚕(酒炒)二钱,全蝉蜕(去土)一钱,广姜黄(去皮)三分,川大黄(生)四钱组成。该方宣通并用、升清降浊、调畅气机,随师跟诊常遵其意,守其方,辨证广泛应用升降散,方虽精小,但每获良效,兹举验案3则,与同道分享。

升降散 经方 升清降浊

升降散是清代温病名家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治温十五方之总方,配伍精良,用于治疗各种温热证候[1]。《伤寒瘟疫条辨》曰:“是方不知始自何氏……余更其名曰升降散。”“升降散,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原方研匀成散,以黄酒、蜂蜜调匀冷服,中病即止。杨栗山释方义为: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方乃成。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引清气上朝于口,散逆浊结滞之痰也。夫蝉蜕气寒无毒,味咸且干,吸风得清阳之真气,所以能祛风而胜湿,饮露得太阴之精华,所以能涤热而解毒。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其驱邪伐恶,行气散郁。大黄味苦,苦寒无毒,上下通行。酒引之使上行,蜜润之使下导[2]。

该方配伍严谨,后世医家多去黄酒、蜂蜜,将剂型改为汤剂,辨证施用,广泛用于内外杂病的治疗,因疗效确切而备受推崇。

1 验案举例

1.1 便秘案 卢某,女,30岁,2016年4月18日初诊。患者自述便秘多年,多次服用润肠通便药,仍效果不佳。平素易烦躁,经量少,乳房胀痛。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细而数。方用升降散加减:生大黄6g,净蝉衣6g,炙僵蚕10g,广姜黄6g,广郁金10g。7剂,水煎,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2016年4月25日复诊:大便通畅,乳房胀痛较前有所减轻,舌光红,苔白,脉弦数。效不更方,随症加减。上方去大黄,加乌贼骨10g,茜草6g。7剂,水煎服。半个月后追访,言服药14剂,诸症消失。

按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大肠为六腑之一,患者便秘多年,浊阴不降,污浊蓄积,郁滞于内,气机不畅,气机受阻,不通则痛,因致乳房胀痛;气机不畅,肝失疏泄,则致烦躁易怒、月经量少。舌脉均为佐证。本案中患者大便干、烦躁、舌红脉弦数均为气郁证之象,百病生于气,气有余便是火,《黄帝内经》曰:“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丹溪心法·六郁》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传化失常。”所以方选升降散,蝉蜕、僵蚕之药,意在解郁散热;姜黄行气散郁;大黄攻下逐秽,推陈致新;方中加郁金,疏肝行气解郁,用于治疗乳房胀痛。全方配伍,行气解郁,升清降浊,诸症皆消。

1.2 耳鸣案 李某,女,52岁,2016年5月8日初诊。患者双侧持续耳鸣2周。入睡困难,夜梦多,睡前心中烦闷不舒,五心烦热,饮食可,小便调,大便2~3日一行,便质稍硬。舌红苔黄,脉弦数。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黄芩6g,栀子10g,泽泻10g,木通6g,当归6g,地黄10g,柴胡10g,生甘草6g,车前子9g,远志10g,桔梗10g,枳实10g。7剂,水煎,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2016年5月15日复诊: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睡前心中烦闷不舒,但无汗出,大便1日1行,便溏。舌红苔腻,脉弦。方选升降散加减:栀子6g(后入),淡豆豉6g(后入),姜黄9g,炙僵蚕6g,生大黄6g(后入),净蝉衣6g。7剂,水煎服。

2016年5月22日三诊:耳鸣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较前好转,夜梦次数减少,烦热症状消失,舌红苔白,脉滑。效不更方,上方去栀子、淡豆豉,继服7剂。两周后追访,上方尽剂后耳鸣消失,睡眠恢复如前。

按 患者初诊时考虑为肝胆实火上炎,故耳鸣;肝经有热,热扰心神,故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方选龙胆泻肝汤,同时也加入桔梗、枳实调理气机,远志安神定志,但服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湿热论》曰:“三焦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胃与肠也。”[3]复诊时患者大便由硬变溏,再根据舌红苔腻、脉弦,故辨证为湿热内郁,致气机升降失常,气机郁闭,郁而化火,故心中烦闷不舒、五心烦热、无汗出,所以方用升降散升清降浊,清热祛湿。加栀子、淡豆豉增强化热之功。

1.3 头痛案 张某,男,49岁,2016年7月4日初诊。患者间歇性头痛两月余,发作时以两侧疼痛尤甚。平素春秋交接时胃脘胀,舌尖红,苔薄白,脉滑而无力。方选升降散加减:姜黄10g,僵蚕10g,蝉衣6g,桔梗10g,枳壳10g,杏仁10g。7剂,水煎,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2016年7月11日复诊:头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舌质红,苔薄白,脉滑。上方继服7剂,水煎服。

两周后追访,患者头痛未再发作。

按 患者头痛,尤以两侧为甚,考虑为少阳不升。清阳不升,则出现头痛。《伤寒温疫条辨》云:“升降散主治温病中杂气所致,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如头痛眩晕,胸隔胀闷,心腹疼痛,呕哕吐食者气机不畅。”[4]春秋交接时,清阳当升不升,浊阴当降不降,郁阻中焦,气机升降失司,则表现为胃脘胀满。患者脉滑无力,故去大黄;加桔梗苦、辛,平,性升散;枳壳苦、辛、酸,微寒,理气宽中,两药配伍,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因正值夏季,患者苔白脉滑,显示有湿邪,湿阻中焦亦可阻滞气机,方中加杏仁,宣通上焦肺气,使气从以顺,气行则湿化。

2 总结

《伤寒温疫条辨》曰:“升降散主治温病中杂气所致……如内烧作渴,上吐下泄身不发热者,如憎寒壮热,如身热如火,一身关节酸痛,烦渴引饮,饮水无度者;如四肢厥冷,身凉如冰,而气喷如火,烦躁不宁者;头面猝肿,其大如斗者,如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滴水不能下咽者;如遍身红肿,发块如瘤者,如斑疹难出,有似丹毒风疮者;如胸高胁起胀痛……外证不同,受邪则一,凡未曾服过他药者,无论十日半月一月,但服此无不辄效。”笔者认为,升降散临床运用的病机要点为火热内郁或痰湿阻滞,气机升降失常。该方宣通并用、升清降浊、调畅气机。其应用不应拘泥于某种或某些疾病,而应抓住主证,把握病机,才会药到病除。

[1]高 斌,李仁柱,朱 亮,等.升降散对初期脓毒血症患者中医症候的干预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2):100-102.

[2]杨 璇.伤寒瘟疫条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08-110.

[3]清·薛 雪著.张志斌整理.湿热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

[4]郑莹莹,刘爱华.升降散临床运用的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125-126.

医 论

女子二七男子一六说

经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男子一六而精道通。余尝考之河图,而知此乃天地生成之数也。《易》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河图之外阴而内阳也。夫外阴而内阳者,女子也。方其幼时,天一天三之阳虽具,而地六地八之阴未盈,至二七则盈矣。生数立而成盈数,阳逐阴归而月事来矣,故二七者,八与六之数也。又曰: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河图之外阳而内阴也。夫外阳而内阴者,男子也。方其幼时,地二地四之阴虽具,而天七天九之阳未充,至一六充矣。成数满而生行,阴随阳发而精始通矣。故一六者,七与九之数也。然则《内经》之言本河图生成之数也,益信矣。

(摘自清·芬余氏·《医源》)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09ZRB14056);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2009-119);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No.2013Z003-4)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250014);3.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50001)

▲通讯作者 王兴臣,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1.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2.中风病辨治规律研究。 E-mail:sdlcwxc@163.com

猜你喜欢
僵蚕蝉蜕姜黄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XIONG Jibo’s medication experience in treating arthralgia syndrome through data mining
姜黄素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斑纹限性家蚕品种同时生产中药材僵蚕与雄蛾的试验
蝉蜕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Curcumin in The Treatment of in Animals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滴心湖:致蝉蜕
药食两用的姜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