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鸭瘟及其防控措施

2017-01-16 05:03林玉平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4期
关键词:雏鸭致死率出血点

林玉平

(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543)

新型鸭瘟及其防控措施

林玉平

(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543)

近些年,受鸭瘟病毒株型、环境等变化的影响,一种以最新病毒型感染而诱发的“新型鸭瘟”,逐渐取代传统鸭瘟而成为养鸭户普遍重点关注的病害。此病在症状、剖检等方面,与传统鸭瘟有诸多类似之处。以皮下、脏器和肠道出血为典型症状。此病传播速度更快,致死率和死亡率更高,目前为威胁养鸭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疫病之一。但是,比较传统鸭瘟而言,日常此病的防控用传统的鸭瘟疫苗注射,效果往往不佳。早期用鸭瘟抗病毒血清注射,同样效果不及。

1 流行病学

2010年以来,在重庆各地零星有鸭瘟病疫情,以侵害1月龄以下雏鸭为主,成年鸭感染后多数症状较轻。但是,在此病的防控中,鸭瘟疫苗的作用不是很显著,临床治疗中抗菌类药物更是效果不佳。早期,用抗鸭瘟血清治疗,同样不能很好遏制此病的发生。两病虽各不相同,但在症状、剖检等方面,与传统鸭瘟有诸多类似之处。以皮下、脏器和肠道出血为典型症状。由此,可以推断出此病为不同病毒型感染而诱发的“新型鸭瘟”。此病的发生,与市面上流传的番鸭“花肠病”、“肝白点病”等是否有关系,更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究。

一旦有鸭群感染此病,多数在短时间内批量死亡。目前,在此病的调查中,新鸭瘟的发病率约在70%~100%,而致死率则高达50%~60%。

2 临床症状

此病潜伏期3~7d不等。发病初期,体温骤升,高达43℃以上,呈稽留热,精神萎靡,食欲废绝,饮欲增加,羽毛蓬乱,暗淡无光,两翅下垂,行走困难。受此病影响,病鸭常卧地不起。特征症状:眼睑水肿,流泪。此病流行初期,眼部有浆液性分泌物,眼睑周边羽毛湿润,后逐渐被脓性分泌物粘连。继而久之,眼睑常常粘连在一起,不能张开呈一条缝。严重者眼睑肿胀或翻出于眼眶外,翻开眼睑可见眼结膜充血或有小点出血、甚至形成小溃疡,头颈部肿胀也是该病的一个明显症状;排出青色或绿色的稀粪,粪便腥臭,泄殖腔周围羽毛被排泄物沾污,用手翻开肛门,可见到泄殖腔黏膜呈现有黄绿色的假膜,病后期呼吸困难,呼吸时发出鼻塞音,叫声嘶哑,鼻腔流出稀薄或黏稠的分泌物,个别病鸭有神经症状、病程多为3~5 d。

3 病理变化

患鸭鼻腔严重充血出血,颈部皮下有淡黄色胶冻样水肿,整个肺脏出血;食道黏膜有点状、条素状出血或溃疡,表面覆盖灰黄色的假膜;小肠黏膜充血、出血、肠系膜集合淋巴结组织肿大,呈环状出血;直肠扁桃体充血出血;个别腺胃、肌胃角质层下出血;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溃疡,表面有灰绿色的假膜,假膜不易剥离;胰腺偶见出血点或灰白色坏死点;心脏外膜偶见出血点;脑充血、出血;肝脏病变明显,表面片状或斑状出血,有针尖至绿豆大小的局灶性灰白色坏死点,在坏死点中间常见出血点,此外,还表现为肝肿大,其边缘变钝,质地变脆呈浅铜色至占铜色,黏膜呈急性出血性卡他性炎症或出血性坏死性炎症。从病理学变化来看,本病是一种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的急性、败血型传染病,可引起各组织的一过性出血、坏死、

4 防控措施

笔者建议,及时淘汰病鸭。新型鸭瘟病的发生,集中在1月龄以下雏鸭。通常情况下,雏鸭抗病体质较差,自身抵抗力较低。由此,处于防控此病的准备,早期应营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以便鸭群尽早适应养殖内外环境,同时做好日常防病基本措施,成为目前防控此病的关键所在。

其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是,加强饲喂管理的消毒管理工作,改善鸭群用料营养全价,适量补充维生素和液盐,满足鸭群营养水平,同时注意鸭舍内的通风,确保舍内凉爽清洁卫生,减少各类不良应激的发生,为防控鸭瘟的发生大有裨益。

个别病情较轻的病例,临床有治疗价值,应以预防控制继发病为主,尝试用抗生素、抗病毒类药物、清热解毒类中药剂等等,对降低此病带来的高致死率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雏鸭致死率出血点
低毒高效空仓烟雾杀虫技术应用探究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台湾致死率升至5.2%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月圆之夜车祸致死率高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Mutually Beneficial
S. longicaudum X—7线虫对草坪地下害虫小云斑鳃金龟幼虫的致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