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活素在慢性心力衰竭反复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

2017-01-16 05: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活素心脏实验组

程 华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内二科,辽宁 大连 116031)

新活素在慢性心力衰竭反复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

程 华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内二科,辽宁 大连 116031)

目的 探讨新活素在慢性心力衰竭反复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心、利尿、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新活素干预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脏彩超及相关指标之间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心脏彩超及相关指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4.0%)明显高于对照组(54.0%),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P=0.02)。结论 新活素在慢性心力衰竭反复急性加重患者中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

新活素;慢性心力衰竭;反复急性加重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与急性心力衰竭相比,该衰竭状态一般为持续存在的,该疾病变化不定,一般临床上该病可以分为稳定、恶化及失代偿3种状态。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该病是由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该病具有复杂性等特征,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病症是该病的主要特征,临床上上述病症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非同时存在。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与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有关,常伴有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主要由静脉压增高所致,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1]。临床上,该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极易引发急性心原性肺水肿、心房颤动、心原性休克等并发症,严重者还会出现心脏骤停,所以合理有效地对该病进行治疗是目前控制该病的关键,当前慢性心力衰竭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镇静、吸氧、减少静脉回流、利尿、血管扩张剂、强心药等,但是该病具有反复发作性,所以对临床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本文就新活素在慢性心力衰竭反复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于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间选择来我院心内科治疗的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上述研究对象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在56~78岁,平均年龄为(67.1±1.2)岁,病程在2~13年,平均病程为(7.6±1.3)年,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根据200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专家BNP共识:有以下两个主要条件或1个主要条件和2个次要条件者即可诊断。①主要条件: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呈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肺部职音;心脏扩大;急性肺水肿;奔马律;静脉压升高;肝颈反流征阳性。②次要条件踩部水肿;夜间咳嗽;劳累性呼吸困难;肝淤血肿大;胸腔积液;HR>120次/分钟;潮气量减少到最大量的1/3。

1.3 研究方法:患者入院后即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均被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心、利尿、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新活素进行治疗,按照0.0075 μg/(kg·min)剂量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起始剂量为15~25 μg/min,每3~5 min增加5 μg/min,两组患者均连续使用3 d。

1.4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结束测量两组患者的心率(HR)、射血分数(EF)、血压、心功能,取外周静脉血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依据卫生部颁布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判定[3],显效:心功能改善超过Ⅱ级,有效:心功能改善Ⅰ~Ⅱ级,无效:心功能改善低于Ⅰ级或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1.5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8.0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样率或百分比进行一般描述,组间比较采样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一般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后心脏彩超及相关指标的变化 研究结果发现上述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心脏彩超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如下:其中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心脏彩超及相关指标之间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心脏彩超及相关指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其中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LVD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NT-proBN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结果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患者中LVEF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中LVDd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中NT-proBNP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中CRP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2.2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4.0%)明显高于对照组(54.0%),两组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P=0.02)。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每一种心血管疾病,与急性心力衰竭相比,该病一般会持续存在,该病的后续状态为稳定、恶化,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失代偿状态。呼吸困难、水肿、乏力是其主要的特点,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是该病的主要病因[4-5]。本研究有冠心病2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扩展性心肌病5例,瓣膜病11例,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心脏彩超及相关指标之间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心脏彩超及相关指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结果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4.0%)明显高于对照组(54.0%),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P=0.02),说明新活素对心脏结构及相应的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该结果与蒋涛等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新活素作为第二信使可以与特异性的利钠肽受体(该受体与鸟苷酸环化酶相藕联)相结合,最终会引起细胞内环单磷酸鸟苷(cGMP)的浓度升高和平滑肌细胞的舒张;迅速降低全身动脉压、右房压和肺毛细管楔压,最终达到降低心脏负荷、减轻心衰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和全身症状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和利尿、利钠作用,具有抑制RAAS、交感神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的作用,最终达到改善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作用[6];同时新活素一种天然拮抗剂,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强钠的排泄,减少肾素和醛固酮的分泌,同时还可以抑制后叶加压素及交感神经的保钠保水、升高血压作用。可见,新活素在慢性心力衰竭反复急性加重患者中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

[1] 钱松泉,胡永启,阮战伟,等.重组人脑利钠肽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及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4):39-40.

[2] 马长生,胡大一,王显,等.心脏病学实践2010-规范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75-381.

[3] 马登峰,王晨,王文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7):866-868.

[4] 郝振.新活素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7):11-13.

[5] 姜钧文.冠脉内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对AMI合并心衰患者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1,24(8):283-284.

[6] 聂玥.不同类型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运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25-27.

R541.6

B

1671-8194(2017)26-0045-02

猜你喜欢
活素心脏实验组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磷酸肌酸钠联合新活素对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标志水平和预后的影响
新活素在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心脏
新活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观察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