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方法及结果比较观察

2017-01-16 05:40徐艳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性贫血病态难治性

徐艳杰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 锦州 121100)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方法及结果比较观察

徐艳杰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 锦州 121100)

目的 分析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方法 选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难治性贫血患者30例,选同期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30例,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骨髓形态检验,对其检验方法与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患者进行骨髓形态检验结果发现,其粒系病态、红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检出情况与B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红系细胞巨幼变、粒系细胞巨幼变检出情况进行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难治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都有相似之处,但是难治性贫血的诊断主要是针对病态造血,而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是针对巨幼变红细胞,在对两种贫血难以进行确诊时,需要采用其他的检验方法对贫血病症进行辅助诊断。

难治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形态检验;临床效果

难治性贫血主要是由于机体不明原因致血细胞减少,而导致机体的骨髓增生。巨幼细胞性贫血则是因为叶酸,维生素B12及机体其他含量的减少,从而引发贫血症状。两种疾病进行骨髓形态的检测时,检验特点具有相似性,因而增加了诊断的难度[1]。本次就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难治性贫血患者30例及同期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30例展开研究,分析两种贫血症状进行骨髓形态检验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选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难治性贫血患者30例,选同期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30例,分别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为(32.4±3.6)岁。B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为(33.6±4.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临床症状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可以进行比较。

1.2 检验方法:60例患者均采用骨髓形态检验法,选择患者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进行穿刺术,抽取相应的骨髓液0.2毫升,将抽取的骨髓液制成4张涂片。同时,采集患者周围静脉血2毫升,进行常规血指标检验,将采集的静脉血制成3张涂片。将制作好的涂片送至检验科进行检验,并统计检验结果。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进行骨髓形态检验后的粒系病态、红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红系巨幼变、及粒系巨幼变的检验结果,分析难治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进行骨髓形态检验的特点。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各患者的检验结果以(%)表示,行χ2检验,并将得出数据进行分析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此数据可以作为临床判断疾病的依据。

2 结 果

2.1 A、B两组患者进行骨髓形态检验后,数据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红系巨幼变及粒系巨幼变检出例数分别为20例(66.7%)、22例(73.3%)。B组检出例数分别为23例(38.3%)、24例(80.0%)。两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而两组患者在粒系病态、红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等方面检出情况进行比较,数据差异较为明显。A组患者的粒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红系病态的检出患者数为21例(70.0%)、28例(93.3%)、22例(73.3%),B组患者的粒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红系病态的检出患者数为3例(10.0%)、4例(13.3%)、5例(16.7%),两组之间的各数据情况进行分析,差异显著(χ2=22.50、38.57、19.46,P<0.05),有统计意义,能够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2.2 A、B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A组患者的幼稚红细胞、幼稚粒细胞检出患者例数为18例(60.0%),16例(53.3%);B组患者的幼稚红细胞、幼稚粒细胞检出患者例数为17例(56.7%),14例(46.7%)。两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并不明显(P>0.05),因而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3 讨 论

贫血症状多发于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发生情况较少。贫血症状的发生,主要病理原因是机体外周的血容量相对减少,并且血容量要低于正常范围。难治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同属贫血症状,但却是贫血的两种不同类型[2-3]。难治性贫血是由于外界或者不明原因导致的血容量减少,致使骨髓增生的出现,引发的贫血症状。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征是以头晕、全身乏力等为体现特征的叶酸、维生素B12 缺乏症状,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症较慢。若二者进行骨髓形态检验,存在一定相似性,但是又有一定区别[4]。

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两种贫血类型的鉴别诊断,对所有的患者实施骨髓形态检验。由于二者在骨髓形态检验中的相似点较多,因而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对各指标进行详细统计分析。此次数据统计发现,两种贫血类型在进行骨髓形态检验后,其红系巨幼变及粒系巨幼变之间的数据并没有明显差异,因而在红系巨幼变及粒系巨幼变的检查数据上不能诊断出两种贫血类型[5]。通过采集周围静脉血进行鉴别诊断,在幼稚红细胞及幼稚粒细胞上的比较,差异也不明显,与前者一样不能作为鉴别诊断的根据。但是在观察研究中发现,二者在粒系病态、红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等数据方面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故此,骨髓形态检验中的粒系病态、红系病态及淋巴样小巨核3种指标能够作为临床鉴别诊断难治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重要指标。并且在数据中不难发现,难治性贫血主要以红细胞增生、巨幼样变及粒细胞增生等为主,而巨幼细胞性贫血则是以红细胞巨幼变症状为主[6]。在孙永华[7]的研究数据中显示,难治性贫血是以病态造血性为主要变化数据,在鉴别诊断中主要是根据病态造血的指标进行判断。而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以巨幼变的数据变化为主,在临床鉴别诊断中观察巨幼变各指标变化,方能正确判断贫血类型。

综上所述,采用骨髓形态检验难治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时,难治性贫血诊断主要是根据病态造血变化,而巨幼细胞性贫血根据巨幼变红细胞变化数据,若根据以上数据无法对贫血类型进行确诊,则需要采用其他的检验方法对贫血病症进行辅助诊断。

[1] 王恒.骨髓形态检验在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10):74-75.

[2] 郭丽.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对比观察[J].大家健康,2013(12):28.

[3] 余蓉辉.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对比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1):64-65.

[4] 曾炜.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学不同表现及其在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9):21-22.

[5] 袁媛,卢光祥.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4,34(3):231-232.

[6] 孙永华.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6-27.

[7] 徐兰芳.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方法[J].求医问药,2013,11(9):173-174.

R556

B

1671-8194(2017)26-0080-02

猜你喜欢
性贫血病态难治性
儿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治疗方法及效果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验在评估慢性肾病肾性贫血中的应用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病态肥胖对门诊全关节置换术一夜留院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病态肥胖对门诊关节置换术留夜观察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心理的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