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复合七氟醚与全凭七氟醚对小儿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比较

2017-01-16 05:40杨竞伊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七氟醚躁动苏醒

杨竞伊

(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辽宁 凌源 122500)

丙泊酚复合七氟醚与全凭七氟醚对小儿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比较

杨竞伊

(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辽宁 凌源 122500)

目的 分析丙泊酚复合七氟醚与全凭七氟醚对小儿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七氟醚进行麻醉,实验组患者实施丙泊酚复合七氟醚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清醒时间(23.2±4.7)min、躁动4例,躁动时间15min以上者3例、平均躁动评分(1.56±0.22)分;对照组患者清醒时间(15.6±3.9)min、躁动12例,躁动时间15 min以上者10例、平均躁动评分(2.65±0.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七氟醚可以有效降低小儿苏醒期的躁动情况,提升患者的清醒时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丙泊酚;七氟醚;苏醒期躁动;效果

儿科患者由于年龄较小,因此手术的耐受性较差。手术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创伤,因此麻醉的效果至关重要。麻醉药物的用量需要严格控制,以免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苏醒期躁动是麻醉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儿科手术一般都是实施轻度的麻醉诱导,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同时,还要降低并发症的出现。七氟醚是一种吸入性的麻醉药,其麻醉效果良好,但是仍然有苏醒期躁动的风险,因此需要复合麻醉来保证麻醉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为分析丙泊酚复合七氟醚与全凭七氟醚对小儿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患儿,通过丙泊酚复合七氟醚进行麻醉,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报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实验组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4.3±2.1)岁;其中择期手术患者9例,急症手术患者7例,限期手术患者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4.2±1.8)岁;其中择期手术患者10例,急症手术患者6例,限期手术患者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自然资料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在麻醉之前均要经过6 h的禁食和4 h的禁饮,在麻醉开始前的30 min肌内注射0.01 mg/kg的阿托品,待进入手术室之前通过留置套管针对静脉进行开放,进入手术室之后均通过静脉给予0.3 mg/kg的地塞米松,实验组患者给予1~2 mg/kg的氯胺酮和1~2 mg/kg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所有药物注射速度要缓慢,麻醉诱导之后吸入2%~3%的七氟醚,将氧流量控制在2 L/min。在手术过程中观察麻醉深度,如果有必要需要给予1 mg/kg的中长链丙泊酚,对照组患者面罩吸氧2 min以后,通过8%的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维持采用3%~4%的七氟醚,氧流量控制在2 L/min,手术完成后停止吸入七氟醚,将氧流量调整为6 L/min。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苏醒期的躁动评分情况。躁动评分:①1分:患者表现比较安静,无躁动表现。②2分:患者有些焦虑,可以基本依从治疗。③3分:患者有轻度躁动表现,不能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④4分:患者躁动明显,有明显的定向力障碍。评分在2分以下为无躁动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将本次实验的数据全部计入SPSS20.0 for windows软件,以百分数显示计数资料,以(±s)显示计量资料,并以卡方和t分别进行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清醒时间(23.2±4.7)min、躁动4例,躁动时间15 min以上者3例、平均躁动评分(1.56±0.22)分;对照组患者清醒时间(15.6±3.9)min、躁动12例,躁动时间15 min以上者10例、平均躁动评分(2.65±0.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由于儿科患者年龄较小,耐受性较低,因此麻醉苏醒期容易出现躁动的情况。躁动的预防原则消除患者的疼痛感、降低麻醉药物的影响、保证麻醉的安全性[2]。儿科患者不宜采用深度麻醉,原因在于其能够产生创伤性,引发吸入性肺炎和食管反流等严重的后果。诱导和维持麻醉时段,患者具有较高概率出现气道高反应,进而是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使CO2的含量升高,延长患者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但是系数低七氟醚,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较快,容易出现躁动情况。七氟醚单独麻醉后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七氟醚较低的溶解性有关。丙泊酚是一种全身性的麻醉药物,其具有较强的靶向性、药物起效时间短和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3]。异丙酚能够抑制神经递质受体,具有镇痛的效果,静脉给药后能够提升镇静效果,降低躁动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清醒时间(23.2±4.7)min、平均躁动评分(1.56±0.22)分;对照组患者清醒时间(15.6±3.9)min、平均躁动评分(2.65±0.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丙泊酚复合七氟醚可以有效降低小儿苏醒期的躁动情况,提升患者的清醒时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1] 周拎汐,刘庆,彭劲松,等.不同浓度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14(6):550-553.

[2] 宗华,高云飞.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婴儿淋巴结核病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2015,45(4):457-459.

[3] 刘洪亚,田亮.右旋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9):134-135.

R614

B

1671-8194(2017)26-0101-01

猜你喜欢
七氟醚躁动苏醒
植物人也能苏醒
七氟醚麻醉对患儿发育期大脑的损伤及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不同浓度七氟醚预处理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