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7-01-16 05:40杨晓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循证脑梗死护理人员

杨晓丹

(辽宁省凤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杨晓丹

(辽宁省凤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将90例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和对照组(n=45,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较比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急性脑梗死;昏迷;循证护理;生活质量

急性脑梗死是脑动脉功血不足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1],属于严重损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恶性疾病。有报道指出[2],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预后效果。基于此,本文选择了90例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实施不同护理内容,选择最佳的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护理方案,现将实验详情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总计90例。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5例,其中患者的性别比例为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7例,最低年龄为32岁,最高年龄为84岁,年龄均值为(64.35±5.25)岁,昏迷程度:轻度33例、中度10例、重度2例。对照组患者45例、其中患者的性别比例为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最低年龄为34岁,最高年龄为87岁,年龄均值为(62.24±4.63)岁,昏迷程度:轻度34例、中度8例、重度3例。患者基线资料差异经SPSS19.0计算后P>0.05。

1.2 方法:观察组45例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服务。①制定循证护理方案。首先,护理人员通过查阅护理期刊,选择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3],并结合个人的临床护理经验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和并发症预防对策。②心理疏导。急性脑梗死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多数患者家属会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消极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向患者家属解释患者昏迷的原因及预期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早适应住院生活,为患者及其家属列举治疗成功案例,稳定患者及其家属的负性情绪,并结合患者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为患者提供具有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措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③并发症护理。压疮及肺部感染是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并发压疮或肺部感染的概率也随之升高。因此,护理人员在针对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时,需要检查患者口腔及呼吸道顺畅性,指导患者取侧卧位,并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及时帮助患者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存在的分泌物。每隔一段时间,帮助患者调整体位,翻身扣背,预防压疮,针对意识恢复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者主动咳嗽和排痰,护理人员在进行相关护理操作时需要严格坚持无菌操作,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预防患者肺部感染。④其他护理。护理人员在针对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时,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结合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和指导,增加患者日常饮食中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等食物的摄入量,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保证饮食营养的均衡性,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做好患者的私处的清洁工作,及时帮助患者更换引流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压等生理指标予以严密的监测和记录,并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要立即通知主治医师,采取对症的处理措施。

依照常规护理内容对45例对照组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干预服务。

1.3 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实验数据录入至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中进行处理和计算,两组患者实验样本差异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对比:45例观察组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后,共2例患者发生压力性溃疡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其中,共有24例患者对本次循证护理服务质量非常满意、共有19例患者对本次循证护理服务质量较为满意,共有2例患者对本次循证护理服务质量不满意,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45例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其中压力性溃疡6例、肺部感染2例。其中,共有14例患者对本次常规护理服务质量非常满意、共有22例患者对本次常规护理服务质量较为满意,共有9例患者对本次常规护理服务质量不满意,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0%。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经SPSS21.0计算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后躯体健康评分为(85.53±4.52)分、心理健康评分为(86.35±5.36)分、社会功能评分为(83.24±4.25)分、物质生活评分为(81.35±5.73)分。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后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73.25±4.43)分、(74.37±6.42)分、(71.35±5.37)分和(70.74±4.52)分,组间数据对比符合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P<0.0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死率高的特点,危害极大。昏迷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常见后遗症,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临床预后越差[4]。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5],循证护理是遵循客观的临床研究产生的最佳证据制定出的疾病预防方案及措施,具有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本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观点:我们共选择了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90例,并分组予以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护理满意度为95.56%;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护理满意度为80%,组间实验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偏高,数据对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足以证明,在针对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比常规护理更加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更加符合患者的生理需求及临床治疗的需求,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 李霞,黄春霞.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疗效观察[J].心理医生,2015,21(11):148-149.

[2] 王欣.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2):730.

[3] 郑瑞红,宋妮娜,赵英,等.护理干预对应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6):1146-1148.

[4] 向海英.规范化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干预后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16):229.

[5] 渠静.对30例实施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8):69.

R473.74

B

1671-8194(2017)26-0203-02

猜你喜欢
循证脑梗死护理人员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