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体检者皮下血肿的护理干预研究

2017-01-16 05: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针眼皮下血肿

臧 毅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7)

采血体检者皮下血肿的护理干预研究

臧 毅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7)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采血体检后体检者发生皮下血肿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体检的224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目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之上实施包括环境干预、心理干预和按压方式的干预在内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体检者在体检采血后皮下血肿的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采血后皮下血肿发生率为1.79%,对照组为8.03%,试验组皮下血肿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体检护理满意度为97%显著高于对照组81%(P<0.05)。结论体检采血时对体检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有助于减轻体检者的恐慌心理,降低体检者的痛楚,对体检者的体检体会和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肯定,值得各医院体检时借鉴采用。

体检者;采血;皮下血肿;护理干预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和疾病预防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每个月都会有很多人去医院体检,而血常规是体检项目中必含的一项。血常规静脉采血在体检中最重要,也是很早之前就有的一个体检项目,是护理人员基础护理中一项重要的操作[1],静脉采血一般选择体检者的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或者贵要静脉进行。而体检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采血后不能很好掌握穿刺针孔的按压位置、力度和时间,常常会引起皮肤出现局部出血、青紫、瘀斑,甚至出现皮下血肿等不良现象[2-3]。这些现象会造成体检者的恐慌心理,青紫、瘀斑、皮下血肿带来的不雅观和肿胀、疼痛感将影响体检者的生活质量。针对采血后出现的这些不良现象,我院对体检中心的体检者实施了护理干预,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具体方法和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224例健康体检者为本次研究目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12例体检者,其中男53例,年龄15~75岁,平均(41.58±4.37)岁,女59例,年龄16~77岁,平均(42.07±4.29)岁。对照组112例体检者,其中男55例,年龄15~74岁,平均(40.71±4.18)岁,女57例,年龄14~75岁,平均 (40.04±4.31)岁。对比两组体检者的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上具有可比性,且本次研究的方法和用途均征得体检者的同意。

1.2 方法

1.2.1 采血及护理干预方法

1.2.1.1 采血方法:所有体检者均由4位有经验的采血室工作人员在相同的环境下,选用相同厂家统一规格的注射器、针头统一采血,肘静脉正中采血4 mL,碘伏消毒。

1.2.2.2 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体检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试验组体检者实施环境干预、心理干预、按压方式干预等护理干预方式,具体内容如下:①环境干预:护理人员从体检者报名缴费开始积极接待体检者,细心跟体检者介绍相关体检项目和一般流程,是体检者尽快熟悉体检环境和体检项目。此外,采血工作者尽量一次性穿刺血管壁成功,做到“一针见血”,减轻穿刺的疼痛感。②心理干预:采血前护理人员主动与体检者交流,告知体检者采血的部位以及血量,也可以跟体检者说明血液的检测内容。另外,护士还应耐心跟体检者解释静脉采血的安全性和疼痛程度,有些女生会很怕疼。并提前说明可能采血后会出现的出血、青紫、皮下血肿等现象,安抚体检者不要慌乱,这样的现象及时合理处理很快会消失。采血结束后提醒体检者不要使劲握拳等使血管紧张,并嘱咐体检者放松心情。③按压方法的干预:采血结束后,先由护士进行按压,对体检者进行按压方式的指导之后转移给体检者自己按压。按压方式指导为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压住皮肤针眼和血管穿刺眼,平端手肘,按压力度不宜过大,且提醒体检者不要中途拿开手指查看出血情况,持续按压5 min。若体检者出现血肿,护理人员应及时处理,用冷毛巾对针眼及周围血肿部分进行冷敷,约30 min,并且每3 min换一次毛巾,刺激血管收缩,减少出血[4]。

1.2.2 出血判断标准:出血:按压拿开棉球后,皮肤针眼处渗血,针眼痕迹扩大,出现皮下血肿;无出血:按压拿开棉球后,皮肤针眼处没有渗血,只有针眼痕迹。

1.3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8.0软件的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出血率比较:采血结束后,试验组皮下血肿2例,对照组9例,试验组采血后皮下血肿发生率为1.79%,对照组为8.03%,可见试验组皮下血肿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2.2 体检满意度:采血结束时,进行体检满意度调查,试验组体检护理满意度为97%,显著高于对照组81%(P<0.05)。

3 讨 论

现在医院的体检中心均选择真空采血器采血,真空采血器能够避免采血人员手部直接与血液的接触,能够避免采血人员的手部刺伤以及减少体检者扎针的次数,抗凝血时间更长,效果更好,优势显著[5]。然而,真空采血器采血能够导致较频繁的皮下血肿发生,其原因众多,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有些采血人员动作粗暴、反复穿刺[6],导致体检者血管损伤而引起局部出血形成血肿;②另外还有些采血人员责任心不强,一边采血一边与旁边的人聊天,甚至是接打电话,导致这空采血器固定不当引起血肿,而且这种不负责的行为会极度引起体检者心理恐慌;③有时采血的穿刺孔和血管上的穿刺针孔的距离较大,没有专业人员的具体指导,体检者很难准确找到按压的位置,从而引起血肿[7];④绝大部分体检者并不重视采血针眼的按压,采血后随便按一下,有的则靠弯曲手肘来止血,没有按压到针孔也不知道,另外按压力度的不够也会导致血肿;⑤还有按压时间短也会导致血肿。有的体检者为了赶时间只按压1~2 min,有的体检者由于担心出血问题,总是不停的拿开棉球查看针眼是否出血。研究资料显示,皮下血肿与按压时间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采血后持续按压5 min基本上不会出现出血、血肿现象,临床资料表明,至少要按压3 min才能使血管针眼闭合,才能防止皮下出血[8-11]。

本次研究表明,护理干预后皮下血肿发生率为1.79%,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8.03%,试验组体检护理满意度为97%,显著高于对照组81%,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体检采血过程中,对体检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皮下血肿、局部出血等不良现象发生,能够减轻体检者身体上的疼痛和内心的恐慌、紧张,能够提高体检的舒适度和好感度,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者质量,增加了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值得体检以及医院各种需要采血的检查项目借鉴引用。

[1] 马小玲.静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方式及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

[2] 陈丽芬,蒋刘华.优质护理在体检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方式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7):216-217.

[3] 陈凤玉.浅谈静脉采血进针时穿刺处出血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11):93.

[4] 梁秀娟.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作用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3):258-259.

[5] 洪亮.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对策分析[J].现代养生,2015,29(9):137.

[6] 李琴,熊英.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7):125-126.

[7] 吴渔燕.为采血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4):103-105.

[8] 韩丽娜,张桂,徐娟.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18):77-78.

[9] 贾鹤男.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227-228.

[10] 路倩,黄季,刘雪红.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4,37(2):440-442.

[11] 王珍.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对策分析[J].饮食保健,2017(12):181-182.

R472

B

1671-8194(2017)26-0209-02

猜你喜欢
针眼皮下血肿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打针后如何避免皮下瘀青
针眼
——破溃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树荫下的绣娘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