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离床活动的影响分析

2017-01-16 05: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医护外科剖宫产

辛 华

(辽宁省庄河市中心医院手术室,辽宁 庄河 116400)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离床活动的影响分析

辛 华

(辽宁省庄河市中心医院手术室,辽宁 庄河 116400)

目的 在剖宫产手术后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精细护理,评估对产妇早期下床进行活动的促进作用。方法 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入本院待产并施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5例为对象,依据此次调研活动的要求将其划分作实验、参照两组,实验组43例手术后开展基于快速康复外科医护理念下的精细化护理,参照组42例手术后仅开展基础性相应护理,评析两组产妇早期下床进行活动的具体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下床活动平均时间、24 h内阴道出血平均总量、肠胃功能恢复平均时间、尿潴留出现率等产后恢复指标都优越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医护理念下开展剖宫产后精细化的护理,能显著调动术后产妇的自行活动意识,有助缩短卧床时间,使初次下床活动尽快得以实现。

剖宫产术;术后护理;快速康复外科;早期下床活动

产科临床中剖宫产的别名为“剖宫产”,此种分娩手术的风险系数相对较高,且产妇机体损伤性较重,护理人员务必注重提升剖宫产后各项医护服务的实施质量。本文抽取入本院待产并施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5例,依据此次调研活动的要求将其划分作实验、参照两组,实验组手术后开展基于快速康复外科医护理念下的精细化护理,参照组手术后仅开展基础性相应护理,评析两种护理实施效果以及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入本院待产并施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5例为对象,入选产妇妊娠期内没有患上内、外科相关疾病,依据此次调研活动的要求将其划分作实验、参照两组,实验组43例:年龄21~43岁,平均(29.8±7.92)岁,怀孕时间(37±41)周,平均(39.1±1.08)周,含有29例初产妇者、14例经产妇者。参照组42例:年龄22~44岁,平均(29.9±7.95)岁,怀孕时间(38±41)周,平均(39.5±1.04)周,含有27例初产妇者、15例经产妇者。对产妇一般性资料展开比较,未见突出差异(P>0.05),两组能进行同期研讨。

1.2 方法:参照组施行剖宫产后的6 h开始,护士依照常规方式实施相应护理操作,如,辅助产妇摆放适宜的休养体位、轻微活动其四肢、帮助翻转身体、引导喂养母乳。

实验组基于快速康复外科医护理念下开展精细化的护理,方法有以下几点:①剖宫产后展开护理评估。产后6 h以内,每间隔半小时测量一次生命指标并评估体征状况,每次评估体征状况时,涉及产妇疼痛、子宫底实际高度、肠鸣音、阴道流血总量等方面内容。②妥善落实体位管理。产妇转运至病房以后,护士注重其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护,当BP超出90/60 mm Hg后能取垫枕平卧式体位,待生命指标趋向稳定,检测阴道流血总量,确认少于500 mL;如产妇没有头昏、心悸及眼花等症状,能适当抬起床头(高度约30°)。③下肢被动式锻炼。在麻醉苏醒期间,护士适度按压产妇的下肢小腿部,轻巧捏按腓肠肌,用双手经胫前部转到胫后部开展环形按摩,从上到下再抵达脚踝部,轻巧摇晃脚部,整个抚触按摩流程持续5次,每间隔15 min开展1次。④下床进行活动的具体指征。产后12 h、体征处在稳定状态、疼痛指数不超3分、流血总量不超500 mL时,能引导适度下床活动。下床前由护士辅助产妇压按镇痛泵。⑤注重引导主动式活动操。非睡眠时间段内,护士每隔2 h帮助产妇实施主动式活动操,例如,扩胸活动、颈部活动、子宫按摩活动、乳房按摩活动、内关穴按摩活动、踝泵活动等。下床活动依照靠坐-扶坐-床边坐-垂足坐-下床运动的流程顺序逐次展开,初次下床及相关活动需接受医务人员的系统评估。

1.3 统计学方法:以SPSS21.0版统计软件对本次所有相关的调查数据予以整合、处理,当中,(±s)表示计量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通过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表示为P<0.05。

2 结 果

经护理后,实验组43例产妇下床活动平均时间、24 h内阴道出血平均总量、肠胃功能恢复平均时间、尿潴留出现率分别是(14.5±4.62)h、(191.2±84.91)mL、(18.4±4.97)h、2.33%(1/43)。参照组42例产妇下床活动平均时间、24 h内阴道出血平均总量、肠胃功能恢复平均时间、尿潴留出现率分别是(22.4±5.94)h、(237.9±94.82)mL、(23.6±9.14)h、14.29%(6/42)。实验组各项产后恢复指标都优越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快速康复外科的相关理念引入产科剖宫产的医护操作当中,可构建起系统、全面的预后康复护理体制,使产妇术后得到多方位的精细化护理。术后的病情评估目标在于清楚掌握每例产妇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然后据此策划详细、周全的医护方案[1]。剖宫产后初次下床活动的产妇必须由医护人员悉心监护,当产妇还未下床以前,护士务必完成各项离床准备,确认产妇下床没有负性影响后再辅助其离床及开展活动[2]。本次护理以快速康复外科为实施导向,着重强调开展被动、主动式的相关运动,激发产妇自主参与下床活动的意识,将被动活动逐步替换成主动锻炼,使早期下床活动尽快得以实现,并提升自行排尿方面的功能。

此研究中,实验组产妇病例的下床活动平均时间、24 h内阴道出血平均总量、肠胃功能恢复平均时间、尿潴留出现率分别是(14.5±4.62)h、(191.2±84.91)mL、(18.4±4.97)h、2.33%(1/43)。参照组产妇病例的分别是(22.4±5.94)h、(237.9±94.82)mL、(23.6±9.14)h、14.29%(6/42)。实验组各项产后恢复指标都优越于参照组(P<0.05)。

综合报道,基于快速康复外科医护理念下开展剖宫产后精细化的护理,能显著调动术后产妇的自行活动意识,让其身体尽快适应、接纳早期活动及锻炼,有助缩短卧床时间,以提升产后医护整体实施效果。

[1] 王秀丽,姚宁璐,孙妮娜,等.PBL式孕期健康教育在降低初产妇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16-17.

[2] 杜舞英.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5):321-327.

R473.71;R473.6

B

1671-8194(2017)26-0228-02

猜你喜欢
医护外科剖宫产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