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1-16 05: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血肿微创脑出血

富 红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富 红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 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2014年4月至2016年4实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患者86例。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出血患者实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时,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同时还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织恢复,可推广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脑出血;血肿清除术

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致残率非常高。临床治疗脑出血,多采用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利用这种治疗方法,患者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地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1]。因而,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有必要辅以相应的护理方法,促进患者康复。本文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2014年4月至2016年4实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患者86例。男46例,女40例,患者年龄35~84岁,平均年龄为(55.6±8.7)岁,出血量为20~120 mL,平均出血量为(46.8±10.3)mL。将所有患者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一般性资料与观察组并无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在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开展过程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即进行各项常规性检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导患者用药、术后加强康复训练以及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则实行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指导。在提供临床护理服务期间,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讲解脑出血的相关知识、护理常规、良知位摆放意义,全面分析患者心理和生理状态。在与清醒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的过程中,如发现患者存在紧张、焦虑等情况,应找出具体原因,继而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同时指导患者保持舒适体位。②观察生命体征。在患者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每隔半小时测量患者血压,观察其瞳孔与意识状态[2]。在遵循医嘱的前提下,可使用硝酸甘油控制患者血压。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以此来控制患者病情变化。③妥善固定头部引流装置。头部引流管翻身时要妥善固定,防止牵拉、打折、受压,保持有效引流。严密观察头部引流管的颜色、量、性状,保持通畅。④预防感染护理。患者微创术后,护理人员应预防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多数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不能有效咳痰。导致痰液蓄积于呼吸道与肺部。此时护理人员给予翻身扣背尤为重要,如患者痰液黏稠,可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也可根据患者咳痰情况,必要时使用排痰机辅助排痰和吸痰器吸痰,使痰液有效排出体外。大多数患者不能自行排尿,给予留置导尿,这就要求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规范进行导尿,保持尿道口清洁,给予一日2次会阴护理,观察其尿液色、量、性质,做好尿培养。⑤压疮护理。护理人员每隔1~2 h翻身一次。并协助患者家属及时为患者擦洗身体,定期观察患者皮肤受损状况。对于瘫痪患者,做好良知位摆放,促进血液循环及功能的恢复。⑥功能训练。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可为其制定适宜的康复训练计划。在患者保持仰卧或侧卧位的时候,可将头部抬高30 ℃左右,下肢关节保持屈曲状,小腿与足部保持90°,脚尖向上。根据患者身体恢复状况,每天锻炼4~5次,锻炼幅度可随康复程度逐步增加。⑦饮食指导。在患者治疗的整个周期内,护理人员需结合其饮食喜好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套餐。如患者存在吞咽困难,可鼓励其自行饮食。患者无法自行吞咽,可采用鼻饲静脉滴注营养液。日常饮食中鼓励患者多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且以流质性食物为主。静脉滴注鼻饲的食物温度不可超过39 ℃。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利用焦虑自评表(SAS)与抑郁自评表(SDS);同时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评分采用运动功能量表(FAM)与神经功能量表(GCS)。

1.4 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借助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分别为(31.3±10.5)分与(35.7±12.4)分,对照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分别为(54.3±24.5)分和(48.6±9.7)分,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与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77.8±12.8)分、(60.3±10.8)分,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与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42.5±9.7)分、(43.6±9.6)分,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从临床登记数据了解到,脑出血患者年龄普遍较大,脑内出血的位置也比较深。如患者采用颅骨钻孔或直接开颅,就必须要求患者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而此类患者耐受性普遍较差。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临床医师普遍采用微创治疗[3]。微创治疗操作简单,损伤小,且手术时间较短。患者实行微创手术治疗的时候,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就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消除其负面情绪。综合性护理实施对此类患者的应用价值非常高。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实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时候,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同时还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织恢复,可推广应用。

[1] 张晓霞,李晓龙.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7):82.

[2] 张金艳,付玉华,马金红,等.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2(2):82.

[3] 李琪.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1):161-162.

R473.74

B

1671-8194(2017)26-0229-02

猜你喜欢
血肿微创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