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应用评价

2017-01-16 05:40王东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量表心理实验

王东阳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时间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应用评价

王东阳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目的 探讨时间护理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住院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实验护理组52例和对照护理组52例;两组均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时间护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六周经HAMD量表、SDS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结果 对实验护理组和对照护理组的HAMD量表和SDS量表对比分析,实验护理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时间护理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心身康复。

脑卒中;时间护理;抑郁

脑卒中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心身负担加重的重要疾病,不仅导致患者躯体残疾,而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较大的影响,产生较多的心理问题,以抑郁症状最为常见[1]。在常规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时间护理,合理安排心理护理时间,做到因时干预,因时护理,不仅可以提高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对临床治疗、心理护理的依从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神经内科、心身医学科、老年精神科住院的10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6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65.6岁;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基础病症59例,无合并基础病症45例;生活自理能力无障碍60例,有明显障碍者44例。所选病例均符合1996年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经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V)诊断为抑郁,经katz生活能力指数判定生活自理能力。排除严重心肺疾病、伴明显认知能力障碍及失语患者。按照入院号单双数将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护理组52例和对照护理组52例,两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并发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治疗、心理护理及康复锻炼,经每位入组成员知情同意后对其均进行情绪调查及抑郁程度分析。将10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护理组52例和对照护理组52例。实验护理组在对照护理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治疗。9:00~11:00,16:00~17:00,19:00~21:00为人体精神活性提高的时间区,表现为精神愉悦,愿意与人接近,乐意提出和回答问题。19:00~21:00环境适宜,为心理护理最佳时间[3]。对实验护理组在此时间段实施心理护理,空闲时间不定时对常规护理组实施心理护理,两组均对患者实施相同的心理引导,劝告和安慰,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的心身康复,并在6周后对两组成员进行心理评估观察效果。

1.3 判定标准:在对实验护理组和对照护理组干预前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两组干预后六周末用HAMD量表和SDS量表再次评定患者抑郁状况。SDS量表有20项条目,按14级评分,20项条目相加得到粗分,标准分=粗分×1.25[4]。以我国常模的上限为界,分界值为53分。得分越高抑郁情况越明显。HAMD量表总分<7分为无抑郁,7~16分为轻度抑郁,17~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以上为重度抑郁。两种量表分别为实验护理组和对照护理组评定患者的抑郁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t检验及卡方检验,P<0.05有差异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两组脑卒中患者共104例,其中PSD患者共63例,抑郁发病率为61.1%,其中实验护理组抑郁发病率为30%,对照护理组抑郁发病率为31%,治疗前两组PSD患者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重度抑郁共13例,占卒中后抑郁发病构成比20%,中度抑郁共18例,占卒中后抑郁发病构成比29%,轻度抑郁共32例,占卒中后抑郁发病构成比51%。经治疗后实验护理组患病15例,患病率为14.5%,对照护理组患病23例,患病率为22.3%,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2,P<0.05。

通过对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比较,6周心理护理治疗后,实验护理组的SDS评分低于对照护理组,经t检验,P<0.05有差异时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脑卒中(Stroke)对于患者是应激源,会导致患者生理和心理双方面的应激反应。生理性反应主要表现在患者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及上行网状结构、基底节区受损引起的睡眠结构紊乱,脑血管局部循环受阻缺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ICH及SAH等病理生理学变化。心理反应主要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焦虑抑郁在此类患者中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效果及生存质量。神经内科、心身医学科、老年精神科对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识别并进行积极有效干预,将有利于改善患者愈后效果,有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贯彻以患者为中心,促进健康,恢复健康的现代护理理念。

PSD患者在患病期间往往伴有悲伤,焦虑,能力减退,睡眠障碍等行为症状,更需要精细化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模式。由于人体生物节律的作用,PSD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备一定的时间节律性[5]。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生物周期和疾病的节律变化的特点,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家庭情况采取特定的时间进行心理护理,往往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同时可以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减少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改善了患者的心身治疗效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发现实验护理组患者相对于对照护理组PSD伴随性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且对于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护理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出院情况,实验护理组的患者护理感受优于对照护理组。说明时间护理不仅提高了对于心身疾病的可控性,同时提高了PSD患者的护理质量,使患者更容易认可我们的护理工作,也更容易早日康复。

[1] 刘爱信,张瑞珍,薛继芳.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19(5):221.

[2] 王娟,李志伟,余雨.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24):16.

[3] 王玉莲.时间护理对糖尿病35例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1):21-22.

[4] 马文林,李美婧,张俊蒙,等.急性冠脉综合征后焦虑抑郁时点现患率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5):396.

[5] 黄丽钗,江小鹰.脑梗死患者的时间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B):21.

R473.74

B

1671-8194(2017)26-0257-02

猜你喜欢
量表心理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做个怪怪长实验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