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帽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7-01-16 05: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冰袋降温头部

李 智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1)

冰帽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李 智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1)

目的 探讨冰帽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在确诊以后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冰袋,酒精擦浴及冰帽;试验组在相同如上常规治疗上加用冰帽。结果 500例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后均使用冰帽后总治愈率达91.2%。结论 冰帽提高了颅脑损伤患者的治愈率,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解决了神经内外科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的难题。

护理;神经内科;冰帽;患者满意度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急诊外伤,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程长,死亡或致残率高等特点,威胁患者的生命,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将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后果。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治疗机构在收治颅脑损伤导致中枢昏迷的患者时,对患者头部的降温十分关键[1]。以往在患者头部降温过程中医护人员常常选用采用自制的冰块,用前需要一段时间的溶冰作用,去除菱角,再放入冰帽中待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该种方式存在许多不足之处[2]:①由于是临时制作冰块,会花费不少时间,影响患者的及时治疗;②冰帽内冰块的硬度过大,长时间使用会造成患者头层皮肤压伤;③传统的冰帽规格单一,无法良好的包容患者头部,还易造成耳廓皮肤冻伤;④橡胶制品的通透性较差,患者在使用时有较强的不适感。鉴于此,我们在传统冰帽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造,自制了头部物理降温帽,避免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近年来,冰帽在防止脑水肿,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慢或抑制脑细胞损害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不可缺少的护理工具,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自2015年6月以来,我科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安泰电子工厂生产的ZLJ-2000颅脑降温治疗仪持续头部降温配合脱水、保护脑神经、抗感染等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科收治颅脑损伤患者共500例,通过临床诊断,发现脑挫裂伤140例、硬膜下血肿190例、多发性颅内血肿120例、颅骨骨折合并颅内血肿50例;其中男371例,女129例,年龄在17~60岁。

1.2 方法

1.2.1 分组:试验和对照两组分别在确诊以后进行常规治疗,如脱水降颅内压,促进脑代谢,保护脑细胞,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对照组在相同如上常规治疗上加用冰袋,酒精擦浴及冰帽。试验组在如上的常规治疗上加用冰帽治疗。原理:降低患者头部温度,从而抑制脑细胞代谢能力,降低耗氧量,减少脑部血流量,降低颅内压,有效缓解患者病症。在低温状态下还能显著增强腺苷酸酶的活性,提高三磷酸腺苷的含量,支撑脑组织的正常生理需要及活动。

1.2.2 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使用冰袋分别冰敷两侧腋窝、腹股沟,而冰帽持续戴于头部,其中每30 min酒精擦浴身体,更换冰袋,间歇15 min,重复循环以上步骤并注意观察有无冻伤[3],做好基础护理。

2 结 果

经过临床上对患者的医疗实践后,发现该冰帽相比传统冰帽就有以下优势:①冰帽内填充雪状固体,软硬适中,可以改变形状,完美贴合患者头部皮肤层,佩戴舒适,有效防止头皮磕伤。②患者耳部处于冰帽外,避免冻伤。③采用黏合带的方式连接,可根据患者实际的头部大小调节。④外层套有布套,在患者使用过后,可以取下布套,进行严格的杀菌消毒后循环利用。⑤方便宜携带,可在家中配备,防止突发情况的发生。500例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后均使用冰帽,治愈407例,好转49例,无效44例,总有效率91.2%。

3 护 理

3.1 做好患者家属的解释准备工作:使用冰帽前首先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冰帽的使用方法及适合症状,传授冰帽的正确使用方式。让其了解使用冰帽的目的及意义,以取得合作。使用时,在帽内放入1~3层干净毛巾,防止头发被盔内冷霜侵湿[4],患者双耳及后颈部应垫上干毛巾或棉布,然后轻轻托起患者头部,戴上冰帽。

3.2 一般护理:病室环境要清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一般保持室温在18~22 ℃,应减少病室人员的流动,保持病室安静,噪声控制在35分贝以下;给予心电监护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动态观察患者意识及瞳孔情况[5];每4 h测量1次体温,绘制于体温单上,观察其热型、临床过程及一些伴随症状,在患者大量排汗或急速退热时,注意有无虚脱现象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3.3 使用冰帽降温

3.3.1 对冷敏感的患者禁忌降温,以免患者出现寒战,产热增加而影响降温效果。使用冰帽降温的患者注意足心应采用敷热水袋、泡温水等保暖措施,以减轻脑组织冲血,促进散热,增加舒适。水温度为35~45 ℃,避免烫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

3.3.2 使用冰帽降温措施宜早,以防脑组织的损害,在脑损伤的超早期即发病后24 h内应用有积极作用。在实践中发现,冰帽使用越早越好,病情严重的入院后立即使用,早期使用有利于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3.3.3 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使用前体温在38~40 ℃,使用4~8 h后降至37.5 ℃以下,缓慢降温以免患者出现寒战从而增加脑的耗氧量[6]。

3.3.4 使用冰帽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冰帽的实际运作状态,以免影响冰帽的循环利用。使用冰帽时可将患者体温控制在37 ℃,且应不间断使用3~10 d,病情好转后,继续使用2~3 d,在这段时间内要严格观测患者体温,确保其一直处于正常范围,方可撤用。如冰帽过早停用, 患者的病症极易复发,此时即使再度采用降温疗法,也难以使患者症状再度恢复正常。待确定患者康复后,要加强基础护理,维持机体代谢所需,增加机体抵抗力。

4 结 论

近些年来,随着急救学的不断发展,低温治疗在心肺复苏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重要的角色。颅脑损伤患者运用传统的物理降温法(冰帽冰袋酒精或温水擦浴),治疗效果不明显,可大大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而冰帽治疗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传统物理降温无可比拟的优点,作用持久而恒定,操作简单,温度改变反应快,可减低脑组织耗氧量,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逐渐成为了不可缺少的护理工具,颅脑疾病包括颅脑外伤和脑血管疾病。据马智群、田芸等报道,人体温每下降5 ℃,耗氧量和脑部血流量就下降3.3%。因此头部降温治疗,可显著增加机体对氧气缺乏的耐受能力,减轻脑部水肿状态,降低颅内血压,降低临床上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有效提升康复率,且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十分可观的疗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解决了神经内外科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的难题。

[1] 闫玮娟,单守勤,楚燕萍,等.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康复专科护理入院评估的制定与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5):387-388.

[2] 闫玮娟,楚燕萍,李桂粉,等.颅脑损伤患者康复小组中护士SBAR沟通方式应用的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7):712-713.

[3] 李雅琼.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应用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7):400-401.

[4] 左杏梅,区洁崧,陈秋敏.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4):176-178.

[5] 班彩琴,余杏梅,曾雪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1):175-176.

[6] 钟彩英,吴翠平,李丽文,等.临床优质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10-12.

R473.74

B

1671-8194(2017)26-0259-02

猜你喜欢
冰袋降温头部
冰袋固定装置在物理降温中的应用与研究
自动驾驶走向L4 企业头部效应显现
家里多余的冰袋怎么处理
动物降温有妙招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保鲜冰袋安全吗? 用完之后怎么扔?
小小冰袋作用大
一起来消消暑 盛夏降温美妆品清单
小老鼠降温
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