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伤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对策探讨

2017-01-16 05: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外伤骨折实验组

王 丹

(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本溪 117014)

骨外伤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对策探讨

王 丹

(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本溪 117014)

目的 分析骨外伤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9例骨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比组。实验组40例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干预;参比组39例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护理。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比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实验组患者的康复率、生活自理的人数多于参比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外伤术后患者予以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骨外伤;手术治疗;康复护理对策

骨外伤属于骨科常见病症,患者往往合并有较多的创伤和并发症,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受伤之后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均受到影响,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进行疏导,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程度。康复医学是在康复理论的指导下对患者配合专门的护理技术予以干预,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1]。本文通过分组研究探讨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对于骨外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9例骨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均通过X线或者CT等手段检查确诊,择期行手术治疗。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40例与参比组39例,实验组40例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有18例;年龄最大的有77岁、最小的为21岁,平均(49.4±9.3)岁;其中闭合性骨外伤患者27例、开放性骨外伤患者13例。参比组39例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有15例;年龄最大的有76岁、最小的为23岁,平均(51.6±9.5)岁;其中闭合性骨外伤患者25例、开放性骨外伤患者14例。分析实验组与参比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发现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参比组患者术后性一般的护理干预,即按照护理部门制定的护理规程落实各项措施。实验组术后在康复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有:

1.2.1 心理康复护理:手术治疗之后患者大多都会担心肢体的恢复情况,甚至出现恐惧的心理,对于术后的康复锻炼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样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当耐心做好沟通,针对手术后出现的疼痛、肢体活动受限等症状做好解释工作,及时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2]。针对消极和悲观的患者可以邀请同类疾病预后情况良好的患者进行交流,你患者的自身经验鼓励患者,从而提高术后的恢复信心,改善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

1.2.2 疼痛康复护理:骨外伤手术治疗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切口疼痛现象,此外,术后护理操作也有可能造成疼痛。护理人员必须保证护理动作的轻柔,尤其是换药、检查切口的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表现,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疼痛。通过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提高疼痛阈值[3]。根据医嘱使用止痛药物,促进患者的康复。

1.2.3 功能康复护理:骨外伤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检验结果及医师的诊断,指导患者进行其功能锻炼。部分患者可能由于疼痛害怕主动训练,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予以指导,取得家属的配合对患者进行监督[4]。功能锻炼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开展床上被动锻炼,并逐渐过渡到主动锻炼和下床锻炼,巩固锻炼作用。

1.2.4 饮食康复护理:骨外伤手术后患者的营养出现大量的流失[5],必须确保充足的养分摄取才能够促进患肢功能的康复。护理人员为患者准备清淡、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大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预防便秘的发生。

1.3 统计分析:本组研究得到的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实施分析与处理,所有的计数资料均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比较采用χ2值检验。P<0.05的情况下提示实验组与参比组患者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40例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发生1例愈合延迟和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1%;参比组39例中发生2例感染、3例延迟愈合、2例愈合畸形,并发症发生率为17.9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比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实验组患者达到功能性康复标准的有37例,康复率为92.5%,其中生活能够自理的患者有19例,占47.5%;参比组中康复患者有31例,占79.49%,生活能够自理的患者有12例,占30.77%。实验组患者的康复率、生活自理的人数多于参比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对于骨折术后患者来说,常规护理措施效果不显著,可能会延长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时间,严重患者可致畸形愈合,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加重患者的痛苦。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骨折外伤术后患者治疗的最终目的,而康复护理措施能够达到满足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的目的。通过功能训练,刺激患者的运动器官感受器,使患者的运动反射系统重新建立,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疼痛护理及并发症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周边关系,对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骨外伤手术治疗之后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不安和恐惧的现象,部分患者面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6],因此予以积极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康复护理是集医学、心理、教育以及社会等多个学科于一身的护理模式,通过心理护理缓解不良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治疗信心;通过疼痛护理缓解生理上的痛苦;通过康复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通过饮食护理确保患者获得良好的营养支持[7]。最终,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明显明显优于采取一般护理措施的参比组,差异显著。提示康复护理在骨外伤患者术后恢复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1] 伍静,翟锦华,石苗苗,等.应用心理护理对急诊骨外伤患者的治疗结果影响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2):1673-1674.

[2] 刘月花.规范化职业康复护理对手外伤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51-53.

[3] 陈改平,杨郁文,余容容,等.红外线灯照射在颌面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3,27(35):4051-4052.

[4] 李爱妮,魏惠燕.伤口床准备原则应用于1例胫前区外伤伤口患者的护理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5,14(5):492-494.

[5] 岑广芬,张雪芳,梁秋萍,等.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系统性评估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331-332.

[6] 王巧珍,王晓洁,胡玲珠,等.老年股骨颈骨折微创导针治疗的中西医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9):1371-1373.

[7] 张俊娟,范雷明,杨晓平,等.Ponté截骨联合椎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6):391-393.

R473.6

B

1671-8194(2017)26-0262-02

猜你喜欢
外伤骨折实验组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