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护理干预提高其依存性的必要性分析

2017-01-16 05: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服药对象

刘 文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护理干预提高其依存性的必要性分析

刘 文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未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服药依从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P=0.02),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HBV-DNA、B超、甲胎蛋白等指标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述情况得以改善,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依从性、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护理干预;依存性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患者常常会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部分患者还会有肝大现象,按之有轻微的压痛感。近年来,受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1],人群中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迁徙不愈等特点,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极易恶化,由于此病的病程长,且具有传染性,临床发现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不尽如人意,尤其对于门诊患者,依从性更低,所以本研究对门诊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护理干预,为临床上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笔者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择来我院肝病门诊治疗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上述研究对象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在32~76岁,平均年龄为(63.6±1.2)岁,上述患者病程在6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4.6±1.2)年,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患者30例,对照组有患者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其中实验组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实验组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未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服药依从性。

1.3 护理方法:上述患者在入院后,立即给予明确的诊断,诊断标准为中华医学会肝病协会和感染病学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在明确诊断后,立即给予相关的对症支持治疗,具体的治疗方式为抗病毒治疗,主要应用的药物为核苷酸类药和干扰素,具体给予给予的护理方法如下[2-4]:①首先,对于来本院门诊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要给予热情的招待,待患者热情周到,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的不同向患者提供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同时向患者讲述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及擅自停药的危害性,让患者认识到按时服药的必要性。②门诊患者在服药期间,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让患者对该病存在正确的认识,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具有患病时间长、预后差等特点,所以部分患者缺乏对该病正确的认识,长此以往会产生焦虑恐慌心理,而不良的心理极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勤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该病,同时让患者意识到按时服药对该病的好处,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树立信心和勇气。③良好的沟通有助于促进医患关系,当前面对医患关系逐步复杂化的常态,若想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以便顺利的开展工作,要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及时发现患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加深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感情,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及家庭间的关爱。④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加强患者的健康意义重大,但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仍有部分患者仍然有饮酒、吸烟、熬夜等不良习惯,而上述不良习惯对患者的病情是极不利的,所以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嘱咐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饮酒、吸烟、熬夜和家人共用牙刷、口杯、毛巾、刮胡刀等个人清洁用具的不良生活习惯,并向患者讲解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鉴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免疫力较差,所以要做好患者的隔离措施,防止其他疾病引起的血液传播。⑤该病具有患病时间长、病程复杂、预后差等特点,所以要加强患者的健康管理,良好的健康管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常见的健康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建立信息档案、电话随访、询问用药情况、督促患者按时进行复查。⑥治疗过程中患者与医护人员实行一对一的治疗和护理,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现治疗上的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4 效果评价:上述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为1年,1年后分别对其治疗的依从性进行评价,完全依从:完全遵守医嘱及健康教育的内容;部分依从:不完全遵守医嘱及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依从:完全不能遵守医嘱及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观察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主要复查患者的肝功能、HBV-DNA、B超、甲胎蛋白。

1.5 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20.0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进行一般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一般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上述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依从性情况如下,其中实验组患者中完全依从者9例,部分依从者13例,不依从者8例,完全依从率为73.3%,对照组患者中完全依从者2例,部分依从者4例,不依从者24例,完全依从率为20.0%,实验组患者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P=0.02)。

2.2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情况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均30例,肝功能(25、16例)、HBV-DNA(22、17例)、B超(28、22例)、甲胎蛋白(29、25例)。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HBV-DNA、B超、甲胎蛋白等指标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肝炎,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该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极易演变成肝硬化、肝癌等恶性疾病[5-6],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按时合理的服药对该病的改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P=0.02),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HBVDNA、B超、甲胎蛋白等指标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肖俊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7]。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该病的良好控制有赖于药物的支持,而在患者治疗期间通过给予患者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对该病有更加前面的认识,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对该病的正确认识,很多患者未意识到按时服药的重要性[8],所以擅自停药,而通过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可见上述情况得以改善,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1] 周晓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453-455.

[2] 徐九云.连续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2,26(3):680-683.

[3] 叶蕾,朱肖鸿,朱翔贞.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情绪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2):97-98.

[4] 郑洋,范芸.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调查与分析[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3,8(4):289-290.

[5] 沈娟,钱湘云.自我管理干预在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7):1963-1964.

[6] 毛鑫群,仲冬梅,蒋艳.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5A):26-28.

[7] 肖俊,谭芳,陈斌.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3):251-253.

[8] 段海叶,李艳芳.导致乙肝病人抗病毒治疗不遵医行为的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0):55-56.

R473.5

B

1671-8194(2017)26-0283-02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服药对象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