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管理

2017-01-16 07:58刘雅静陈慧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4期
关键词:针头低血糖部位

刘雅静 陈慧芳 马 沛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院外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管理

刘雅静 陈慧芳 马 沛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目的为规范院外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提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减少低血糖事件,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100例院外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的技术指导。利用出院随访表格、胰岛素规范注射评估表格每次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对存在的问题记录,给予针对性指导。如电话里无法解决,即建议患者门诊进行复诊,并再次给予个体指导。其中2例电话失去联系,1例自行停用胰岛素 ,1例改为口服降糖药。结果干预后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患者行为方式及代谢指标得到进一步改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减少,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结论通过规范教育和指导,增强了患者规范注射的依从性,减少了不规范注射带来的危害,提高了血糖达标率,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院外;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技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科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院外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50)和对照组(n=50)。其中男性38例、女性62例,年龄在17~85岁,平均(50.24±6.04)岁。

1.2 方法:在患者出院后每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平顶山糖友圈微信公众平台随访,使用出院随访表格及胰岛素规范注射技术表格对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进行追踪评估,查看院外患者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糖监测及胰岛素注射情况、低血糖发生频率等,并制定相关计划、目标,针对干预组患者胰岛素注射不规范的方法给予指导、记录、制定目标,下次随访时查看。督促患者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门诊复诊,在门诊复诊时再次给予个体指导。过程中如发现问题,管理小组及时商讨修改方案。而对对照组患者,只随访记录,不给予指导纠正。

1.3 存在问题

1.3.1 部位选择不正确:干预组有54%的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正确,对照组有52.2%的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正确。

1.3.2 注射部位轮换不规范:干预组有30.1%的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正确,对照组有32.2%的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正确。

1.3.3 针头重复使用:干预组患者胰岛素针头每次更换的有2例、每天更换的有6例、每2~3 d更换的有20例、每周更换的有12例、用完一只药物更换的有10例;对照组患者胰岛素针头每次更换的有2例、每天更换的有5例、每2~3 d更换的有25例、每周更换的有8例、用完一只药物更换的有10例。

1.4 护理对策

1.4.1 对入组的干预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集体教育,通过课堂教育、床边一对一教育、自行操作告知规范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对于一些不明白的患者给予个体指导,并进行考核过关,确保患者掌握规范注射胰岛素技术者入院后要熟知正确胰岛素注射方法。对入组的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教育,不给予考核。

1.4.2 向患者讲解轮换注射部位的重要性,并利用真实案例让患者明白不规范注射的危害。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便于操作的注射部位轮换方法,从而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对于干预组患者在就诊时,医护人员对患者注射部位轮换方案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不进行检查。

1.4.3 利用真实案例让患者明白重复使用针头的危害。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P<0.05时,表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以管理前和管理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行为改变作为评价指标,从数据统计来看,两组干预前胰岛素注射正确部位比例、部位轮换比例及胰岛素针头更换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过从管理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记录来看,干预组胰岛素注射正确部位比例、部位轮换比例及胰岛素针头更换频率分别为94%、98%和100%,88%、86%和90%,24%、12%和6%,而对照组则分别为60%、62%和65%,60%、62%和65%,42%、40%和44%,干预组和对照组胰岛素注射正确部位比例、部位轮换比例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胰岛素针头更换频率逐渐下降(P<0.05),不过干预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

2.2 代谢指标:由统计数据来看,2组管理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干预组FPG、HbA1c和低血糖频率分别为(7.68±1.91)mmol/L、(7.81 ±1.61)%和(1.29±1.32),(7.64±1.86)mmol/L、(7.80±1.44)%和(0.84±1.08),(7.35±1.47)mmol/L、(7.20±1.26)%和(0.66 ±0.89),对照组分别为(8.28±2.35)mmol/L、(8.27±1.95)%和(1.58±1.48),(8.43±2.10)mmol/L、(8.78±1.88)%和(1.83± 1.58),(8.26±2.21)mmol/L、(8.33±1.69)%和(1.98±1.54),干预组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全身性疾病,病程长,发病率高,需要糖尿病患者长期坚持药物治疗[1]。目前我国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差,50%~80%的糖尿病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不遵医嘱行为。而在整个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胰岛素扮演着重要角色,若要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2]。从本组结果来看,胰岛素注射正确部位比例、部位轮换比例及胰岛素针头更换频率作为评价胰岛素注射行为的依据,干预后均发生积极的改变,特别是干预组改善效果尤为明显,这进一步表现在干预后患者的FPG、HbA1c和低血糖频率等代谢指标的积极变化,提示规范糖的胰岛素注射技术,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减少低血糖事件,从而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王晓燕.不规范注射胰岛素的危害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 2013,10(10):140-141.

[2] 郭晓蕙.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S].2011.

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4-0114-02在做糖尿病教育中发现,院外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注射部位、部位轮换方法、注射针头的使用等注射技术掌握薄弱,由此引起的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增生、硬结、出血、血糖波动幅度大、低血糖事件等情况不可忽视,为规范院外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提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减少低血糖事件,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等而开展这一项目。

猜你喜欢
针头低血糖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