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剂量阿托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7-01-16 07:58袁大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4期
关键词:阿托神经功能程度

袁大鹏

(辽宁省凤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针对大剂量阿托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袁大鹏

(辽宁省凤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大剂量阿托他汀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分组选择随机数表法展开;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患者实施脑保护治疗以及实施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等);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大剂量阿托他汀;对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25%)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62.30%)极为显著(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极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确定选择大剂量阿托他汀方案展开疾病治疗,可以成功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加以改善,最终获得显著的急性脑梗死疾病治疗总有效率。

大剂量;阿托他汀;急性脑梗死

患者患有脑梗死疾病后,存在较高概率最终使得患者表现出长时间残疾的现象,对于此类患者主要选择开通闭塞血管的方法加以治疗,主要体现为对患者实施溶栓治疗以及实施机械取栓治疗等,但是因为受到设备限制、技术水平以及时间窗等系列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治疗机会错失的现象[1]。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在选择药物治疗后,仍然存在一定概率表现出肌肉萎缩症状以及关节痉挛等系列症状,从而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2]。为了确定最佳方法对急性脑梗死加以疾病治疗,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展开常规治疗与大剂量阿托他汀治疗对比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分组选择随机数表法展开;对照组(61例):男20例,女41例;年龄为63~82岁,平均年龄为(73.35±1.89)岁;观察组(61例):男25例,女36例;年龄为65~83岁,平均年龄为(73.39±1.92)岁;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性别以及年龄分布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常规给予相关治疗,主要体现为对患者实施脑保护治疗、对患者实施血小板聚集治疗以及对患者实施自由基清除治疗等。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除采取对照组系列方法之外,配合选择阿托他汀(60 mg)药物治疗,用药频率为1次/天,用药治疗为14 d。

1.3 判断标准。基本痊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的程度在91%~100%,患者的病残程度表现为0级;显著进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的程度在46%~90%,患者的病残程度在1~3级;进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的程度在18%~45%,患者的病残程度表现为1级;无变化: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未发生变化,或者减少的程度或者增加的程度不大于17%,患者的病残程度未表现为任何的恢复,或者表现出病残程度严重的情况;恶化: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的程度不小于18%;死亡[3]。

1.4 统计学方法:对于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展开统计学分析,脑梗死疗效比较以%形式实施χ2检验,NIHSS评分以 形式实施t检验,当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急性脑梗死疗效比较:观察观察组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结果发现,基本痊愈患者12例,显著进步患者25例,进步患者15例,无变化患者8例,恶化患者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25%;观察对照组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结果发现,基本痊愈患者6例,显著进步患者15例,进步患者17例,无变化患者13例,恶化患者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2.3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25%)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62.30%)极为显著(P<0.05)。

2.2 NIHSS评分临床比较: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8.19±3.49)分;治疗后评分为(10.15±1.53)分;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7.79±2.59)分;治疗后评分为(15.52±1.26)分;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极为显著(P<0.05)。

2.3 观察组不良反应表现:对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完成2周的疾病治疗后,表现出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症状的患者7例,表现出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超过3倍正常值的患者2例,未停止选择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选择保肝药物加以配合治疗后,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表现正常。在对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加以疾病治疗后,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表现正常。此外在治疗期间,未表现出肌病溶解以及表现出横纹肌溶解的情况。

3 讨 论

在众多疾病类型中,脑梗死属于疾病出现概率以及疾病致残概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并且绝大部分患者会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功能性障碍症状。伴随着老龄化进程速度逐渐提高,使得患有脑梗死疾病概率表现出显著提高。当前对于此类患者在实施疾病治疗过程中,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高血压药物、他汀类药物以及阿司匹林药物等[4]。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选择他汀类药物加以疾病治疗后,可以避免出现疾病再发的效果,并且可以获得一定的疾病调脂效果。对于脑梗死患者,选择阿托他汀药物进行治疗,可以确保患者的缺损神经功能作用加以有效改善,可以将患者的脑梗死疾病后的相关症状加以有效改善[5]。

对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在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其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疾病的预防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平滑肌细胞增殖病理机制以及迁移病理机制可以进行有效抑制,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概率可以加以有效降低。在此过程中,除了对患者展开针对性治疗之外,需要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依从性显著提高,最终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次研究中,选择大剂量阿托他汀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同选择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加以比较,观察组在急性脑梗死疗效以及NIHSS评分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凸显大剂量阿托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药物选择大剂量阿托他汀,对于急性脑梗死显著疗效的获得以及NIHSS评分的改善可以做出有效保证,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的恢复。

[1] 李强,凌芳,聂德云,等.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16):1598-1600.

[2] 李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25):6-8.

[3] 王少君,刘建,马海,等.重组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他汀扩大时间窗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9(12):2246-2249.

[4] 李强,李贝.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hs-CRP及MMP-3水平的变化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459-461.

[5] 王进,孙其桓,张之惠,等.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及MMP-9水平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7):44-45.

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4-0120-02

猜你喜欢
阿托神经功能程度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