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治疗中风风痰入络证患者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1-16 07:58蔡玉翠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4期
关键词:双侧中风障碍

蔡玉翠

(丹东市中医院内二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眼针治疗中风风痰入络证患者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观察

蔡玉翠

(丹东市中医院内二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探究眼针治疗中风风痰入络证患者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中风风痰入络证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60例采取眼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无效5例,有效20例,治愈25例,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无效11例,有效18例,治愈21例,有效率为81.67%;经卡方检验,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眼针治疗中风风痰入络证吞咽困难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吞咽困难;风痰入络证;中风;眼针治疗

中风主要是指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是神经科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我国每年新发中风约150万,是致残、致死的一个主要原因。吞咽困难是中风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吞咽困难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大脑神经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中风病灶的定位、范围、大小等均是影响吞咽困难病情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由于咽部功能出现障碍,引起吞咽气道无法关闭,可导致患者出现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患者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中医针灸主要以其独特的针刺进行刺激,从而更加快速的建立吞咽反射,促进患者的康复。本研究旨在探讨眼针治疗中风风痰入络证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以期为中风风痰入络证吞咽困难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中风风痰入络证吞咽困难患者。诊断标准:脉弦滑,舌苔白腻,舌质淡暗,痰多而黏,头晕目眩,口舌歪斜,偏身麻木,半身不遂等中风风痰入络证表现,同时伴有:①面肌、咬肌、舌肌、咽喉肌或软腭运动障碍,但无舌肌萎缩。②语言及发音障碍,饮水呛咳,吞咽及咀嚼困难。③病理脑干反射阳性,下颌反射亢进,软腭反射消失或减弱,咽反射消失、减弱或存在。④锥体束征或情感障碍(强哭强笑、痴呆或表情淡漠)。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风痰入络证的诊断标准及吞咽困难的诊断标准;②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醒,血糖、血压控制良好,未合并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者;③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其他恶性肿瘤晚期患者;②中风后有被动体位或神志不清者;③合并肝、心、肾、肺、内分泌系统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基础性疾病;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⑤目前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患者各60例,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予以营养脑细胞、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凝集、降糖、降压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针灸治疗,选择阳陵泉、太冲、三阴交、丰隆、足三里、梁丘、外关、谷穴进行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眼针治疗,眼针:主穴取双侧下焦区、上焦区中经络,风痰阻络证加双侧肝区、脾区,手法:取0.5寸30号毫针,斜刺进针,不捻转、提插,以胀、麻、酸感为主,留针30 min出针。每日1次,每个疗程为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①无效:饮水试验3级以上,吞咽障碍无明显改善;②有效:饮水试验2级,吞咽障碍明显改善;③治愈:饮水试验1级,吞咽障碍消失。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无效5例,有效20例,治愈25例,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无效11例,有效18例,治愈21例,有效率为81.67%;经卡方检验,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中风病的根本病机为肝阳上亢,肝肾亏虚,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脑窍,本虚标实为中风的特点,其根本为肝肾不足。现代医学认为中风风痰入络证吞咽困难属于西医的假性球麻痹,中医学者根据吞咽困难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候表现,将中风风痰入络证吞咽困难归为 “喉痹”、“舌謇”、“喑雍”等范畴[1]。西医治疗中风吞咽困难主要以营养脑细胞、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凝集、降糖、降压等对症治疗为主,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而中医在中风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所通,主治所及”,因此根据中风风痰入络证吞咽困难的病因病机,经络学者认为吞咽功能与肾经、肝经、脾经、心经等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吞咽困难时,应辩证选取适宜的经脉穴位治疗中风风痰入络证吞咽困难[2]。眼针治疗属于一种微针疗法,在临床应用时主要选择不同的穴位,并以脏腑为基础,辨证取穴[2]。本研究中,主穴取双侧下焦区、上焦区中经络,风痰阻络证加双侧肝区、脾区,经眼针治疗后,眼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灸治疗组,结果表明,采用眼针治疗中风风痰入络证吞咽困难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提高治疗的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眼针治疗中风风痰入络证吞咽困难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1] 付海涛.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1, 20(4):620-622.

[2] 张佳琦.针刺治疗中风并发吞咽障碍概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2(11):170-173.

[3] 海英.眼针治疗中风病疗效的中医学机制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10):2453-2456.

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4-0193-01

猜你喜欢
双侧中风障碍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跟踪导练(四)2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