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分析与护理干预

2017-01-16 07:58谷云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4期
关键词:心内科心脏病住院

谷云飞

(辽宁省抚顺市第五医院二疗区,辽宁 抚顺 113003)

心脏病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分析与护理干预

谷云飞

(辽宁省抚顺市第五医院二疗区,辽宁 抚顺 113003)

目的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积极地临床护理措施及其护理实施效果。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法收集近期在我院综合科住院治疗的心脏病患者100例,按照其是否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访谈式调查法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睡眠环境护理、睡眠时间护理等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共计100例患者中,有76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问题,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6.0%。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SOI评分和睡眠质量优异率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组的PSOI评分更低、睡眠质量优异率更高。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和80.0%,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脏病住院患者多数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睡眠障碍为,对我科住院治疗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睡眠环境护理、睡眠时间护理等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提高其睡眠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心脏病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我科是临床的一个重要科室,收治的患者往往具有发病急、病情较为严重的临床特征。因此,心脏病住院患者由于受到多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多数患者会在住院治疗期间合并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问题。住院患者一旦出现睡眠障碍问题,不仅会对其精神状态及健康状态产生影响,同时也会给临床治疗效果带来不良影响[1]。因此,对心脏病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积极地分析,在此基础上给予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2]。笔者就针对这一课题实施了以下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应用方便抽样法收集近期在我院综合科心脏病住院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其是否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观察组50例患者,男23例,女27例;年龄26~62岁,平均(51.6±5.2)岁;住院时间2~14 d,平均(6.4±3.2)d。对照组50例患者,男22例,女28例;年龄28~64岁,平均(50.5±6.1)岁;住院时间3~16 d,平均(7.5± 3.0)d。二者之间的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方法:采取访谈式调查法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睡眠环境护理、睡眠时间护理、催眠类药物知识教育等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心脏疾病往往具有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的特点,因此导致患者很容易合并出现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观察,根据患者的具体心理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状况[3]。②睡眠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保持病房安静、通风、空气清新。病房内避免强光照射,使病房温度保持在22~25 ℃,在夜间进行护理操作时,要保持动作轻柔,最大程度上降低噪声干扰[4]。③睡眠时间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睡眠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尽量避免患者在上午休息,上午时间可组织患者进行看电视、聊天等娱乐活动。中午可午睡1 h,促使患者养成早晨7:00起床的习惯,对于睡眠质量极差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延长其午睡时间[5]。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搜集所得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检验过程中以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脏病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分析:两组共计100例患者中,有76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问题,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6.0%。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评分和睡眠质量优异率比较: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10.84±1.47)分、睡眠质量优良率为30.0%(15/30);对照组患者的PSQI评分(10.72±1.41)分、睡眠质量优良率为32.0%(16/30)。护理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和睡眠质量优异率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5.11±1.07)分、睡眠质量优良率为76.0%(38/30);对照组患者的PSQI评分(7.85±1.32)分、睡眠质量优良率为54.0%(27/30)。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和睡眠质量优异率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组的PSQI评分更低、睡眠质量优异率更高。

2.3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完全满意30例、基本满意18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96.0%;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完全满意21例、基本满意19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80.0%;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综上所述,心脏病住院患者多数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睡眠障碍为,对心脏病住院治疗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睡眠环境护理、睡眠时间护理等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提高其睡眠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1] 刘萍珍.探讨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4):97-98.

[2] 曹辉,吕玉玲.心理治疗对心内科住院病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1,26(2):137-140.

[3] 黄海燕,张海珍,黄慧民.心血管病病人安全服药的护理对策与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7):99-100.

[4] 范文静,杨静,金雁,等.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分析与护理干预[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0):577-580.

[5] 李志云,杨婕,梁丽琼,等.浅谈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心理现状与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23(9):2539.

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4-0236-01

猜你喜欢
心内科心脏病住院
妈妈住院了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