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观察

2017-01-16 07:58杨晓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4期
关键词:肢体脑梗死康复

杨晓丹

(辽宁省凤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观察

杨晓丹

(辽宁省凤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目的观察在脑梗死临床患者进行语言以及肢体的康复之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所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60例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与比较两组临床应用疗效。结果在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语言以及肢体康复相关功能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着P<0.05的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脑梗死的临床患者在进行语言以及肢体的康复之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将相关功能的康复评分显著提升,获取了较为明显的运用成效,能够于临床之上进行推广。

早期护理干预;脑梗死;语言;肢体康复;应用

在临床的脑血管相关疾病之中,逐渐将病发率升高的一种疾病是脑梗死,属于常见类具有局限性、并且脑功能产生障碍的临床疾病。此种疾病具有较急的发病速度,同时伴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会产生语言功能以及肢体功能等障碍,对临床患者在日后的生活以及工作等质量产生严重性的不良影响[1]。此次研究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所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60例作为临床对象,其中30例患者予以早期护理干预获取了理想的应用成效,具体总结为下文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所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60例作为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皆是在知情的状况下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对照组中有17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年龄在61~80岁,其平均年龄约(70.30±4.50)岁,患者的病程在3~5年,其平均病程是(3.80±1.01)年;在观察组中有18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年龄在60~79岁,平均年龄约(69.70±4.22)岁,患者的病程在2~4年,其平均病程是(3.05±0.58)年。比较两组临床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和年龄及病程等),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缺少分析的意义于统计学中。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主要内容包含基本的常规护理以及对医嘱用药予以遵循;观察组患者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内容包含饮食和心理与语言功能的康复以及肢体功能的康复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在予以不同护理干预之后相关康复状况予以观察、统计、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临床分析的数据由SPSS19.0软件完成相关处理,使用去表示临床中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以%表示临床中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若P<0.05则表示该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分析意义。

2 结 果

两组在分别实施了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案以后,观察组语言功能相关康复的评分是(80.31±5.40)分,肢体功能相关康复的评分是(65.70±7.92)分;对照组语言功能相关康复的评分是(62.69± 7.31)分,肢体功能相关康复的评分是(50.05±9.20)分.从数据中可知,观察组的各项功能康复相关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即:t=10.6190、7.0611,P<0.05,在统计学中具有分析价值。

3 讨 论

脑梗死在临床上的病情具有较为迅速的进展速度,并具有很高的临床致死率以及致残率,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机体健康造成严重性威胁,但是其临床实施治疗的溶蚀主要予以常规性的基础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但是在予以护理之后并未达至理想的护理成效,没有对于患者产生较小的影响,故本次研究选取脑梗死实施治疗的临床患者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在成效上明显比常规性基础护理的成效好,获取了更高的语言以及肢体功能相关康复评分。

3.1 饮食护理:临床护理者需要对患者每日务必需要的营养以及热量等予以确保,协助患者对肢体康复予以促使,对其饮食进行合理的规划,患者需要使用比较容易消化和高钙以及含高纤维素类食物,对抽烟、饮酒予以禁止,对生冷硬辣类食物予以规避,并叮嘱临床患者最好是多餐、少食[2]。

3.2 心理护理:临床护理者需要对患者在心理上的具体状况进行掌握,在和其构建友好临床护患的关系之下,对其产生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疏导,如抑郁或是焦虑,对患者需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态度对疾病进行面对施加鼓励,有利于对疾病战胜信念予以树立[3]。

3.3 语言功能相关康复护理:临床护理者针对失语类患者需要予以有针对性强化训练,适当由简单音节的练习开始,实施语言的训练,且对患者需要每日展开语言定量表达予以鼓励,协助他们进行认人和认物,且开始着手于点单的句子对话练习,实施基础常规的简单沟通,护理者需要对患者在训练中的成果进行肯定以及鼓励,对多观看电视以及多收听广播予以更多的鼓励,有利于将他们语言相关表达的能力更快的提升,令他们将语言功能更快的恢复[4]。

3.4 肢体功能相关康复护理:由于患者在生命体征以及病情程度上存在差异性,故护理者需要对于患者予以肢体功能相关康复差异化方案的实施,且以循序渐进为主,对患者在床上展开肢体有关被动性的运动进行教导,依次为大关节-小关节-健侧-患侧。对于患者所有关节实施科学化指导,如肩关节,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趾关节,踝关节等。同样以循序渐进为主,注意从小至大的幅度,活动确保3~5次/天,且活动的每次时间为10~20 min为宜,等到患者肌力获取恢复之后,由护理者对患者展开自主性运动进行鼓励,且从卧位-坐位-站位-步行进行慢慢的过度,该锻炼需要每天进行坚持,且与家属进行联合对患者每天展开的各项训练进行监督,协助他们对瘫痪的肢体功能实现今早康复予以促使[5]。

本研究之中,分别对30例患者实施了常规性护理以及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效果好于对照组,即:观察组语言功能相关康复的评分是(80.31±5.40)分,肢体功能相关康复的评分是(65.70±7.92)分;观察组各项名分明显比对照组要高,且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即P<0.05,在统计学中具有分析的价值,该结果与有关文献的研究报道相同,证实可以对患脑梗死临床患者开展语言以及肢体功能相关康复训练之中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脑梗死的临床患者而言,予以早期护理干预之后,患者语言功能以及肢体功能相关康复评分得以显著的提高,将他们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基于其在应用中存在的实施优势,可以在临床上展开广泛性应用以及普及推广。

[1] 苏姗.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9):33.

[2] 曾明梅,李瑞英,马玲,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6):83-85.

[3] 豆平,香娜.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6,22(21):129-130.

[4] 赵冬艳.脑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肢体康复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28-129.

[5] 罗易珠.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7):269.

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4-0270-02

猜你喜欢
肢体脑梗死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