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门诊药房调剂工作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2017-01-16 09:23刘美欣
天津药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调剂差错药房

张 毅,刘美欣,于 雪

(1.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 300020; 2.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070)

PDCA循环法在门诊药房调剂工作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张 毅1,刘美欣1,于 雪2

(1.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 300020; 2.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070)

目的:应用PDCA循环法从调配中发现问题,通过质量持续改进,减少用药错误、提高用药安全,使门诊药房的安全质量、服务质量持续提高。方法:按照PDCA循环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程序,根据门诊中西药处方调剂流程设计门诊药房差错检查表,统计本院2014年3—5月门诊药房普通处方错误差错情况,分析差错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不断提高门诊工作质量。结果:经过相关对策与措施的实施,调配差错明显减少。实施改善措施前差错率为1.76‰,实施措施后差错率为0.83‰,差错率降低了52.84%,达到预期目标。结论: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的主观疏忽,其次是药品因素和环境因素。通过PDCA循环法制定的对策、方案的实施有效地减少了调配差错,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PDCA循环,差错发生率,持续质量改进

PDCA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总结)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1]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发现问题,制定计划和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PDCA 循环作为一种关注质量、关注协作的管理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寻求解决方案,并且实施持续改进,为医疗服务行业的质量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2-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3月—2014年5月本院门诊药房处方调剂数据,对每次药房发生的调剂差错进行记录。

1.2 方法

1.2.1 Plan(计划) 根据门诊中西药处方调剂流程设计门诊药房差错检查表,内容包括日期、品种、数量、规格、剂型、剂量、夹杂其他药品、漏药品、条码贴错、差错数、总处方数。收集本院门诊中西药房2014年3—5月的处方调剂数据,统计门诊中西药普通处方总量和调剂出现差错的处方数量,计算差错发生率,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调剂差错处方数量/普通处方总量×1000‰。统计差错类型,计算所占错误总量的比例,按比例大小排序,进行柏拉图分析,依据差错类型的的不同,分别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和工作计划。将前6周(2014年3月2日—4月12日)的处方数据设为对照组,后6周(2014年4月13日—5月24日)的处方数据设为试验组,作为循环后的数据,比较用PDCA循环法管理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的变化,设定预期目标为差错发生率下降>25%。

1.2.2 Do(实施) 实施计划阶段制定的措施:①认真落实《处方管理办法》要求的“四查十对”,切实做到查处方,核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核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核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核对临床诊断。②汇总医院“一品双规”药品和包装相近药品,制定成目录,在药品摆放位置上使用彩色标签进行标示定位。③对于药品名称相似,包装相近的药品,在不影响药房整体布局的前提下尽量分开放置,每次调整货位后要及时通知所有工作人员,并在电脑系统中及时更新药品库位码。配药台上摆放的常用药品要分区放置,并有明显标示。④对调剂时出现的错误及时记录,每日汇总,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列出较常出现错误的药品清单并进行提示,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

1.2.3 Check(检查) 记录每日处方调剂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检查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

1.2.4 Action(总结) 根据检查情况总结经验,制定相应标准。找出不足之处,把未解决的问题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轮循环,不断促进处方调剂工作质量的提高。

2 结果

2.1 实施PDCA循环前门诊处方调剂工作量与差错率的关系 统计并分析日工作量与差错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工作繁忙时,工作强度高,长时间紧张的工作中,容易对调剂的速度和准确度产生影响,易造成差错,结果见表1。

表1 实施PDCA循环前 门诊处方调剂工作量与差错率的关系比较

2.2 实施PDCA循环前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类型统计 将差错类型系统列出,把数据汇总依序排列,出现次数最多的因素居首,最少的居末,以百分比显示每一个因素,品种差错出现次数最多,规格差错最少,结果见表2。

表2 实施PDCA循环前 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类型统计表

2.3 实施PDCA循环前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 分析差错原因,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的主观疏忽,人员因素占57.15%。合理调配工作人员,减轻药师的工作负荷,规范调剂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调剂操作规程,做到“四查十对”,仔细审核处方,逐一核对药品与处方相符性,检查规格、剂量、数量,按照药品顺序逐一调配。定期分析讨论差错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寻求解决的办法,杜绝以后有类似差错的发生。其次是药品因素,药品名称相似是指药品通用名称或商品名读音相近或名称中仅有1~2个字不同的药品或同一药品的不同剂型等。包装相似主要指药品外包装的形状、大小、颜色及相关图案相似或药品的外形相似。一品双规是指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每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此类差错占37.49%。为此,对药品名称相似、一品双规等易混淆的药品进行归类汇总,建立目录,分开摆放并作明显标记。针对外观相似的品种拍摄实际图片,整理成课件,为药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对此类药品的认识。通过探索合理适宜的摆放位置,以提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容易混淆药品的注意力,尽可能减少由此引起的差错。环境因素占5.36%,药房的布局也是一个影响调剂质量的重要因素。工作空间窄小,货位设计不合理,药品摆放拥挤,药品标签不清晰等情况易造成取药不方便或取错药。此外,药房的灯光照明也可以对调剂产生影响。结果见表3。

表3 实施PDCA循环前 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

2.4 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前后工作情况比较 2014年3月2日—4月12日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前,共调剂中西药处方63 607张,调剂出现差错处方共112张,差错发生率1.76‰。2014年4月13日至2014年5月24日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共调剂中西药处方67 448张,调剂出现差错处方共56张,差错发生率为0.83‰,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差错发生率下降52.84%,达到预期目标,结果见表4。

表4 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前后工作情况比较

3 讨论

PDCA循环是一种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工作的持续改进,最终达到质量的最优化。PDCA循环具有以下4个特点:①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次类推。②大环带小环,一个部门的整体运行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动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③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PDCA循环需要应用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强调数据统计,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4]。

门诊药房是医院服务的重要窗口,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如何减少处方调配时的差错率,进而减少发药风险,始终是药学人员的重要课题之一。应用PDCA循环法从调配中发现问题,开拓思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可使门诊药房的安全质量、服务质量持续提高,真正提升医院服务品质[5]。

总之,坚持PDCA循环的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程序,循序渐进,循环往复,是提高门诊药房管理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1 任定玉.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护理继续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0,9(9):54-56

2 宋振民,臧恒昌.PDCA循环理论在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事,2010,24(8):775-776

3 余焱.PDCA法在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6):817-818

4 王临润,张国兵,汪洋,等.品管圈在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持续改善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0,37:3491-3493

5 袁进,赵树进,季波,等.基于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我科ISO9001贯标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05,16(19):1467-1468

2015-08-06

R952

A

1006-5687(2016)04-0071-03

猜你喜欢
调剂差错药房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要不要服从调剂?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新阅读环境下报纸差错的有效防范对策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药房托管
陈勇:我不看好这样的药房托管
药房托管 好还是不好
药房托管动了谁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