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索

2017-01-17 21:12袁雅莉张惠兰安伟娟
东方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袁雅莉+张惠兰+安伟娟

摘要:本文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入手,分析出在我国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在我国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关键点是深度校企合作,校企明确各自职责与义务,以师徒关系为纽带连接教学与培训,学生多证书毕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明确部署了“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这些均为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在我国探索和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服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必然趋势。

一、现代学徒制内涵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因为“学徒制”并不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自有手工业生产开始,便逐步形成了“学徒制”。以掌握某类技艺和经验的“师父”直接将技术手把手传授给“徒弟”,这也就是早期的职业教育雏形。根据其他国家对于现代学徒制的描述,将我国现代学徒制定义为:基于培养具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在政府的引导下通力合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师父带徒弟”的培训形式培养人才的过程。是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进行一系列真实的实践活动,通过不断观摩、动手,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所做的工作中,不但加深了对课上书本内容的理解,更学到了实实在在的基本技能。

当他们毕业以后相当于有了一两年的社会工作经验,会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传统学徒制教育的基础上改革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水平的部分,使其满足当前和未来人才培养需求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现代学徒制架起了企业和学校联合培养人才的通道,使理论教育与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进而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二、开展现代学徒制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且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等问题。从人才培养模式看,高职院校普遍专注技能训练,与实践应用要求不匹配,重课堂教学轻技术实践、重课本知识轻技术研发,教学方法手段陈旧,方法相对单一,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仍很有市场。从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看,不少高职院校一味开展教改,盲目删减甚至抛弃通识课程,不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从师资队伍建设看,高职院校有重数量轻质量、重引进轻培养、重理论科研轻社会服务的倾向。此外,高职院校的教学经费不足,基础设施陈旧,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的任务也任重道远。

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索

(一)加强政府的桥梁作用

国内现代学徒制刚刚起步,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和推进力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政府关键的桥梁作用还需进一步完善。首先是专项资金支持,政府要为学校和企业间的联系活动、学校的学徒制课程发展、培训项目等不断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际,进一步完善政府扶持政策,扩大扶持力度,让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从中真正得到实惠,吸引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其次是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尽管我国学徒制试点取得了一定经验,得到了肯定,但遭遇到“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政府可以尝试构建行业协会或者企业集团类中介机构,可以在企业和学校之间搭建畅通的沟通渠道,搭建合作平台,同时起到辅助和协调的职能。

(二)实施深度校企合作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学校和企业双方应该共同探讨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的市场状况,然后由企业向学校提出人才素质和技能的要求,学校结合教育方针政策和自身资源情况与企业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企业应提供一些实训场地、技术工人(即师父)、培训设备等资源。也就是“实行企业和学校结合,交替式培养模式,约1/2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约1/2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从培养计划制订到教学质量评价及最终考核,全程通力合作打造出双方都满意的优秀职业技能人才。既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又节省了企业对刚入职学生培训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成本。

(三)校企明确各自职责与义务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要求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都签订合同,共同保障教育培训过程的顺利完成。学生与企业需签订学徒合同,明确规定学徒在培训期间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工资待遇,而企业对学生有教育和培训的义务,并要按时、保质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的。这些设计教育教学环节,企业需要和学校以合同的形式订下详细条款,内容不仅包括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共同进行培养,还包括在校学习完成后如何在企业进行顶岗实训及可享受的待遇等。

(四)企业专家教学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企业指派一名师傅指导和监督学生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培训。通过师父的“教”可以把技能和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掌握并运用最新科学技术。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也没有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育人”。学生要知道如何把握原则、处理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并坚守岗位和职业操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这些不是书本中一个章节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师傅”通过讲述自己和周边的一些真实案例来启发和告诫“学徒”们,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为“学徒”们树立一个鲜活的学习榜样,相信这比任何文字都更加有说服力。将素质教育融入职业培训中,培养出具有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全方位、立体式”技能人才也是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时武略.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及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软件工程师,2015(01).

[2]张勇,江萍.职业教育中的学徒制:英国与德国之比较[j].江苏高教,2015(01).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