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为例

2017-01-19 16:09黄淑芳
装备制造技术 2017年8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校企院校

周 涛,黄淑芳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530023)

工科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为例

周 涛,黄淑芳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530023)

基于机电类专业,探索以强化第二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抓手,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创新创业培养计划及运行管理机制、构建个性化学生培养计划,同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提出工科类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还应注重的问题。

创新创业;能力;高职学生

0 前言

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从八十年代开始,历经起步、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为人类进步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而且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已延伸到各个层次的教育和领域,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

当前,社会、科学和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企业实力,确保企业技术创新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尤其对创新能力提出了特别的要求,从而导致人才市场的竞争和就业压力也日趋激烈。加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发展慢、道路曲折,因此,与其相关的课程体系建设及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1]。

1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创新是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是人类及社会发展的灵魂。为实现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助推科研成果向社会生产力转化,加快先进文化及技术的不断推广进步,关键在于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培养的人才已成为生活与生产发展的核心力量,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持续快速提高是时代发展的新需求,更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人才需求量不断扩大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在迅速扩张,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培养具有专业特色和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是创新型国家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高职院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教育的目标与时代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始终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涵盖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就业能力、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创业能力、创新意识等方方面面,其内涵是以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深厚的人文素质为基础,以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本目标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突出了学生创造力和个性化的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3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总体思路

高职院校培养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从根本上要在人才培养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及核心课程等方面的建设要实施创新,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在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全过程。因此,高职院校要摒弃不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观念及其他障碍,从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模式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构建有利于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教学环境。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创新创业人才的标准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技术开发、技能训练、能力拓展等各类实践活动的热情。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是设置适应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模块化、多重循环、多层次递进的课程体系,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三年不断线;二是将学生的课外科技、社团、文体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使各类活动成果作为学生学分认定的重要部分,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得益彰、相互联动的局面,建立由学校、系部、学生组织等多层次、多方面共同管理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全方位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三是校企合作搭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平台、环境和氛围,借助企业的力量和真实的产品开发项目,使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4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有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缜密计划并落实到实处,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产教融合,瞄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个大目标,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制订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与实施细则,严格考核与推进,以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4.1 构建创新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培养目标指导下设置系列课程,再将系列课程按照门类顺序排列,设置的课程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顺序以及将获得的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实施依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它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创新能力即能勇于质疑和表达观点并进一步提出建设性意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明确的认识等;创业能力即能发现或创造一个新的领域,能够理解并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新市场、新过程、新方法的能力,能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和开发现有的资源并产生各种新结果的能力。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明确的认识,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基础等。因此,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还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例如,通过创业基础、职业发展、创业设计、创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设计、产品改造、创新制作等系列课程,并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设立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或技术讲座,形成特殊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使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双线并行,相互渗透,逐层递进,逐步提升。

4.2 构建并实施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

能力的培养就像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的训练过程,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较低、自控能力不足、缺乏理想和目标,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接受教育的能力和成长规律,设计一系列有趣的、富有创造性和容易获得成就感的学习项目,并以学分的形式将其纳入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中,在系列项目甚至是趣味活动的完成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例如将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企业专家讲座、专业协会活动、社团活动、小发明家论坛、技能竞赛活动、创新设计比赛、创业方案竞赛、电子产品制作大赛、申请科研课题、撰写论文、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整合形成“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通过不断深入的若干具体活动和项目,形成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4.3 建立创新创业培养的运行管理机制

(1)“以积分换学分”管理和推进创新创业培养计划。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把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以学分形式纳入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中,以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每学期滚动开设,做到三年不断线。具体做法是将第二课堂每一项活动与奖励积分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相关项目及参与时间,最后将积分转换为学分,要求达到一定学分才能毕业。

(2)建立学生双创能力培养计划组织实施机构。学院成立领导小组,系部成立指导小组,分别负责学院和系部层面的工作,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系统[2],制订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及各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办法和细则,相关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各项目的管理工作,系部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的各项具体活动,使该计划的实施工作纳入学院和系部日常管理工作中。系部全面规划、实施和组织开展系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项目,从而形成学院、系部、学生互动的创新创业训练机制[3]。

(3)校企协同共建校内专业实体。利用企业资源在学生身边营造真实的生产环境,以提供人才培养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案例,为实践教学提供一个完整的新产品设计制造和装调以及企业运营与管理的实践平台,形成校内稳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基地,克服高职校企合作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限,使企业愿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出人、出资、出项目,积极参与人才选拔、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教学、学生创业等的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培养学生从事技术应用与开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赢。

5 实践与成效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4]。以校企共建工程机械研发中心的校内专业实体为内核,建设校内“自主学习中心”、“机电创新中心”和“校企合作机电技术研发中心”,形成“一核三心”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为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在区内外技能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61项,获得国家专利12项。创新带动创业,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学生逐年增加,有自主创业意识的学生从2012年的2.7%提高到2016年的41%,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学生逐年增加,而且创业的领域很广,涌现一批优秀典型。成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经验辐射广西其他高职院校的机电类专业,受益学生2万多人。机电类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显著提升。

结合“一核三心”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形成了“校企协同、三层递进”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进校就介入产品设计与开发工作,经过自主学习、创新设计、技术研发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集教学、研发与产业化功能于一体的“一核三心”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上,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产业合作取得突出成果。2013年至今,校企合作,共同研发产品,获国家专利3个,其中凿岩机和捻茶机两个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企业需要成立各种订单班,如“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机电类储备人才订单班”、“上汽订单班”、“宝钢订单班”,为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6 结束语

工科类专业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是一项系统和长期的工程,需要从理论、实践、管理以及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加以重视,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项目引领、理论实践相结合、以赛促学、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才能全面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

[1]李国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3(11):35-38.

[2]胡艳妹.关于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探讨[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6(11):42-45.

[3]白云华.对构建高职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J].才智,2017(10):50-53.

[4]王 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5(5)47-51.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ve and Pioneering Ability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Taking Gu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as An Exampl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pecialty

ZHOU Tao,HUANG Shu-fang
(Guangxi Vocation College of Water Resourees and Electric Power,Nanning Guangxi 530023,China)

Based o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majors,explore to intensify the second class as effective approach for train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Enhanc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system;establis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s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structure training programs for individuation.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search is put forward to vocational colleg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cess which must pay attention to.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capacity;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G642

B

1672-545X(2017)08-0185-03

2017-05-20

2016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B161)

周 涛(1977-),男,广西桂林人,讲师,研究方向:水电站综合自动化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校企院校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