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追问,激活课堂

2017-01-19 14:58曾伟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杰奎琳监生廉颇

曾伟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15-01

在以学生自主研究学习为主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学习问题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一个好的学习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言语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过程,进而落实教学目标。

1.于肤浅处追问——深化课堂思维

这里的肤浅,指学生回答问题时,思维还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发现问题本质,这时教师要及时紧追,在此发问,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或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让学生的理解更加准确、全面,感悟更加深刻。

比如执教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片断。

出示文段: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师: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想想廉颇说这句话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1:嫉妒。

生2:很不服气,心里窝火。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从"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体会到的。

师:"爬到我头上去了"指的是——

生1:由上大夫升为上卿。廉颇认为自己得到重用,靠的是自己立下的赫赫战功,蔺相如是靠嘴皮子得到赵王宠爱而升官的,所以廉颇不服气,闹情绪。

生2:我从这个"爬"字还可以看出,廉颇觉得赵王轻视他而偏爱蔺相如,他对赵王和蔺相如都不满。

师:的确,蔺相如没有持刀作战,但是他唇枪舌剑,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他出入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外交战场,同样惊心动魄啊!那你们说廉颇对不对?

生: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可是,廉颇没有看到他们"文武联合"对赵国的重要性。所以,廉颇不该闹情绪,不该对蔺相如有这种态度。

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已能感知的情感和较肤浅的语句为起点,通过不露痕迹地有效追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突破重难点,将问题不仅指向学生思维的深度,使其能知其一又能知其二,而且指向学生思维的过程,使其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教师这样循序渐进的追问和引导,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思考,进而深刻感受到文本中隐含的思想情感。

2.于矛盾处追问——催化课堂思维

这里的矛盾,指学生受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影响,难免遇到思维上的障碍,产生认识上的矛盾。此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思维矛盾冲突及时追问,在追问中引领学生透过现象进行深入的比较和辨析,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如执教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八·聊聊热门话题》的教学片断:

多媒体出示一个真实的案例,对全班46名学生进行调查统计:

案例:2014年2月17日上午10点29分,35岁的梁娅跌倒在深圳地铁蛇口线水湾站C出口的台阶上,并保持这一姿势达50分钟之久无人敢向前理会,最终,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悄然而去。

现场调查,看了这个案例,如果她是跌倒在你面前,你愿意扶起她吗?

(调查结果显示:41名学生愿意,占90﹪,4名学生犹豫,占8.7﹪,1名同学不愿意,占2.1﹪)

师:你不愿意扶,为什么?

生:因为我还是一个孩子,万一遇到不讲理的人怎么办?我很害怕,所以不愿意扶她。

师:你们几个为什么犹豫呢?

生1:如果扶,别人会错怪我,会把所有的责任推给我的,可不扶又觉得不道德。

生2:担心自己会被人怀疑,被人错怪,但又想到不扶,她有可能会失去生命。所以很犹豫。

师:经过同学们一番认真的思考和探索,基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和看法,我也赞成。在帮助人时要讲究策略,要提高警惕性,心中要有110,这样既能帮助他人,又能保护好自己。

3.于寻常处追问——转化课堂思维

这里的寻常,指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受思维的定势,给出习以为常的答案。这时教师就要及时进行追问,引领和转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其精髓在于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经过演绎归纳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

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一文中"临死前的严监生"片断。

师:一个大地主,他拥有十多万两银子,请大家设想一下他临死会是怎样的一种场景?

生:一定有很多人来探望他!他一定舍不得自己的亲人,气息微弱地分配遗产。

师:语言大师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阅读一定能找到答案。

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

师:图中的严监生在你脑海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1:严监生他骨瘦如柴,气息奄奄地躺在病床上,望着两茎灯草,死不瞑目。

生2:严监生不停地咳嗽,喉咙里的痰响得一声接一声,对于家人不着边儿的回答,他心里急得不得了,可又说不出来。

生3:严监生的脸干瘪干瘪的,一双眼睛竭力睁得滴溜溜的圆,望见床旁的烛台,使尽浑身的气力伸出两根手指,看见大家都不了解他的心思,他气得一声连一声地咳嗽。

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并非立即给予评价。而是通过有效追问,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文中大财主严监生临死前与众不同的表现,进行角色融合,在思维上与现实生活常态产生对比。

4.于生成处追问——激化课堂思维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可见,课堂教学就是即兴创作,是动态的、变化的,是激情与智慧共生的。

如执教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的教学片断。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联络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人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联络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

师:有不同的观点吗?

生1: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2:还有母亲呢。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1:全家人都为保住联络站作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生2:联络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突然迸出的思想火花紧追不放,使课堂中新生成的教学资源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教师大胆打破预设的框架,对生成处给予积极的回应和主动激疑,以睿智的追问,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让教学中的"节外生枝"演绎出独特的价值。

猜你喜欢
杰奎琳监生廉颇
冤案:严监生不是超级吝啬鬼
不识“斋戒”闹笑话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杰奎琳驾驭身体密码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偷拍杰奎琳
18岁县令破解无伤痕命案
偷拍杰奎琳
来自中国的小鸭子